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
些
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永远的孔子
孔府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孔林神道
享殿
孔子墓
孔子和弟子们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曲阜是孔子的家乡,人们尊称他为“圣人”“先师”)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长九尺有六寸(注:约合现在
6
.
4
尺),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庄严、高大。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
《
论语
》
(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
《
论语
》
,所以世有“半部
《
论语
》
冶天下”之说。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
《
论语
》
。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世人尊称孔子为--------
“圣人”、“先师”
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
“朝圣”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人书籍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十则
《论语》: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南宋朱熹把
《论语》 《中庸》 《大学》 《孟子》
合为
“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
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
《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
宣传“仁”的学说,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大。
《论语》
是儒家经典著作
,是
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的一部书,
共
20
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
身处世之道等。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深刻。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
人生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
语录体
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
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书”,是
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
一、生 字
论( )语 愠( ) 省( )
罔( ) 殆( ) 诲( )
焉( ) 弘( ) 恕( )
lún
wǎng
yān
yùn
dài
hóng
xǐng
huì
shù
二、通假字:
说:
通“
悦
”,愉快。
女:
通“
汝
”,人称代词,你。
知:
通“
智
”,聪明。
翻译文言文方法指导:
1、要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双音节词;
3、弄懂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子曰:“学而时 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
乎?”
《学而》
说
孔子
学习
及时?
复习
它,指学过的知识
也
通“
悦
”,愉快
吗
志同道合的人
从
高兴
了解
却
怨恨
有道德的人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及时复习它,不也是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谋 而
说 我 每天 多次 反省 我 自身 替 别人 办事
不 忠 乎?与 朋友 交 而不 信 乎? 传
尽心竭力 吗 跟 交往 真诚 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 习 乎?” (《学而》)
复习 吗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
传授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温 故而知 新,可 以
□
为 师 矣。”
(《为政》)
温习
旧知识
明白
新道理
可以
把
当作
了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
现,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子曰:“学 而不思 则 罔,思 而不 学 则 殆。”
(《为政》)
读书
却
思考
就
迷惑而无所得
空想
却
读书
有害
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明确: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
论语
》
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
《
荀子
》
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看作自己的任务(使命),不也很重大吗?(要终生为之奋斗)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叶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讨厌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
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确: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探究质疑:
第一则
讲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
可看出古代学人非常重视
品德的修养
。
第三则
讲
学习方法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第四则
讲
学习方法
,加强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辨证关系。
第五则
讲
学习态度
,强调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和第七则
讲
学习态度
,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第八则
讲的是
思想品德修养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第九则
讲的是
思想品德修养
,面对着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方能见君子的操守。
第十则
讲的是
思想品德修养
,为人处事之道。
重要词语:
一、通假字:
说:
通“
悦
”,愉快。
女:
通“
汝
”,人称代词,你。
知:
通“
智
”,聪明。
二、古今异义词:
朋:
文中指志同道合的人。
(旧注:同门曰朋。与
今义“同学”
相近。)
时习: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本义为“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今义
,“时”,时间。“习”,学习。
善:
好。
今义
,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