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
论语
》
简介
《
论语
》
是
儒家学派
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
孔子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
大学
》《
中庸
》《
孟子
》
并称“四书”,(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易经
》《
春秋
》
并称“
五经
”)。通行本
《
论语
》
共二十篇。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
颜征在
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
思想核心是“仁”
,“仁”即“爱人”。“仁”的基础和根本是“孝”“弟”,以“礼”为行为准则,以“恕”和“忠”为待人之道。
.
■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
《
诗
》
、
《
书
》
,订
《
礼
》
、
《
乐
》
,修
《
春秋
》
,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
69岁时,独子
孔鲤
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
颜回
病卒。72岁时,突然得知
子仲由
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
《
论语
》
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
(
yùn
)
学而不思则罔
(
wǎng
)
思而不学则殆
(
dài
)
不亦说
(
yuè
)
乎
三省
(
xǐng
)
吾身 传
(
chuán
)
不习乎
诲女
(
rǔ
)
知之乎
不知为
(
wéi
)
不知 是知
(
zhì
)
也
第一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yùn
)
,不亦君子乎
?” (《
学而
》)
重点字词解释
: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
论语
》
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时习:时常地复习。
(3)
说:通假字,音
yuè
,愉快
.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6)
愠:生气,发怒。
(
7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孔子说
:“
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
第二则
:
曾子
曰:“吾(
wú
)日三省
(
xǐng
)
吾
(
wú
)
身:为(
wèi
)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
chuán
)不习乎
?” (《
学而
》)
重点字词解释
:
(1)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
shēn
)字子舆,生于公元前
505~
前
436
年,
春秋战国
间
鲁国南武城
(
现在山东费县人
)
,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
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
《
孝经
》
就是他撰写的。
(2)
三省(
xǐng
):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
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
信:真诚、诚实
(5)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参说
:“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
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
复习过了呢?
"
第三则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
》)
重点字词:
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
.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
知:领悟,获得。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做。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
得新的见解与体会
,
凭借这点就可以
当老师了。”
第四则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重点字词解释
: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
wǎng
):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dài
):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
孔子说
:“
只读书却不思考
,
就会感到迷茫,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第五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zhì
)也。”
(《
为政
》)
重点字词解释:
由:
仲由
,字
(
子路
)
(前
542
~前
480
)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
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诲:教,传授。
女(
rǔ
):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
zhì
):通
〝
智
〞
,聪明,智慧。
之:代指孔子教的东西
乎:语音助词。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
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六则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
重点字词解释
:
贤:德才兼备的人
思:希望。
齐:相同,一样。
焉:语气词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第七则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
善:优点,长处
孔子说
:“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
,
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
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第八则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
泰伯
》
)
士:此处指有学问,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
仁
:指“仁爱”的儒家理想
已:结束,停止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
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实现理想的)路途
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看作自己的使命,不是很重大的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第九则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
》)
重点字词:
岁:年
凋:树叶凋落
孔子说:“(要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
候
,
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
第十则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其恕乎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卫灵公
》)
重点字词解释
: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以“言语”见长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欲:喜欢。
施:施加。
子贡问道:
"
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
就不要强行施加在别人身上。”
看谁填的对:
(
1
)怎样对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
说
_________
,
_________
。
(
2
)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
《
论语
》
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3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
4
)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5
)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
6
)
《
论语
》
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______
,
____
。 (
7
)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
,
________
。 (
8
)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
9
)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
________
,
_______
。
(
10
)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正如孔子所说:
源于本文的常用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