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学案练习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学案练习及答案

ID:576885

大小:4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0课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3、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 的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 ,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 殆( ) 凋( ) 诲女( )( ) ‎ 恕( ) 焉( ) 是知也( ) 弘毅( )‎ ‎3、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做好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学而”章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2、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3、《论语》“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5.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对文中语句进行归类。‎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三、课外作业 一)课内精读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 的意思:(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⑷温故而知新( )‎ ‎⑸学而不思则罔( )‎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 ‎2.《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3分)‎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3分)‎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 ‎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4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4分)‎ ‎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4分)‎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分)‎ ‎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 ‎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 ‎ ‎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二)拓展阅读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 ‎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 ‎ 四、学习心得 ‎ 家长签字:‎ 第10课《论语十则》参考答案:‎ 一、3、A 4、D ‎ ‎5、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不亦乐乎;择善而从;死而后已;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1、“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2、《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3、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4、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 三、‎ 一)‎ ‎1.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 ‎ ‎2.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 ‎3.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 ‎4.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5.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7.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9.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 ‎10.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11.任重而道远 ‎ ‎12.“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 ‎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D ‎ 二)‎ ‎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 ‎2.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消除对立,和睦相处,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