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学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毛遂自荐》学案2

ID:576958

大小:73.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毛遂自荐》学案 ‎ 制作:代嫦月 2012-2-24  审核:王青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学习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 学习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          分析人物形象及手法。‎ 学习难点:提炼写作素材 ‎ ‎ 背景介绍 战国后期,兼并之战益剧.秦击赵于长平,惨烈空前.初,廉颇为将,坚守不战,敌不能胜.后,孝成王为间,赵括替之,终致长平之祸.括死,士卒为坑者四十万.赵遂衰.又三年,秦复击赵,围邯郸三岁.国中析骨为炊,易子而食.‎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正义”名谈,太史公讳改也。)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妻被绮索,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磐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                                               《史记·平原君列传》‎ 课前预习:‎ ‎1、  通读课文,正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邯郸(       )与……二十人偕(   )歃血(   )华屋(   )处世(   )譬若(   )锥之处囊中(    )叱咤(     )有恃无恐(   )持戟(   )弗知恶(   )鄢郢(     )社稷(     )‎ ‎2、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概述故事情节(提示: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述)。‎ ‎3、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标示疑难词句。‎ 课堂探究:‎ 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合从于楚                   ‎ ‎2、其末立见                  ‎ ‎3、使遂蚤得处囊中 ‎ ‎4、吾乃与而君言          ‎ ‎5、王之命县于遂手            ‎ ‎6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    ‎ ‎7、公等录录                  ‎ ‎(二)常见实词(解释划线词语)‎ ‎1、自赞于平原君               ‎ ‎2、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 ‎3、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 ‎4、此霸王之资也       ‎ ‎5、天下弗能当          ‎ ‎6、率数万之众          ‎ ‎7、兴师以与楚战    ‎ ‎8、一战而举鄢郢        ‎ ‎9、而王弗知恶焉       ‎ ‎10、谨奉社稷而以从  ‎ ‎11、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12、胜不敢复相士 ‎ ‎13、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 ‎(三) 常见虚词(解释划线词语)‎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 ‎3、是先生无所有也         ‎ ‎4、非特其末见而已        ‎ ‎5、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 ‎6、毛遂比至楚            ‎ ‎7、胡不下                  ‎ ‎8、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 ‎9、合从者为楚                ‎ ‎10、诚若先生之言                ‎ ‎(四)古今异义(解释划线词语的古义及今义)‎ ‎1、先生不能                    古义:              今义:‎ ‎2、从之利害                    古义:              今义:‎ ‎3、王之所以叱遂者              古义:              今义:‎ ‎4、今楚地方五千里              古义:              今义:‎ ‎5、遂以为上客                  古义:              今义:‎ ‎6、归至于赵                    古义:              今义:‎ ‎(五)一词多义(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之:‎ ‎1、秦之围邯郸                 ‎ ‎2、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 ‎3、日出而言之                  ‎ 使:‎ ‎1、赵使平原君求救             ‎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 于:‎ ‎1、合从于楚                  ‎ ‎2、则歃血于华屋之下        ‎ ‎3、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 ‎4、自赞于平原君                ‎ ‎5、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 ‎6、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备:‎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 ‎2、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 乃:‎ ‎1、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 ‎2、乃颖脱而出          ‎ 而:‎ ‎1、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 ‎2、日出而言之                   ‎ ‎3、吾乃与而君言                 ‎ ‎4、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 ‎ 以:‎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 ‎2、以楚国之众也         ‎ ‎3、兴师以与楚战            ‎ 数 ‎1、率数万之众              ‎ ‎2、寡者百数     ‎ ‎(六) 词类活用(指出划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1、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2、门下有毛遂者,前  /毛遂按剑而前        ‎ ‎3、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 ‎4、此霸王之资也               ‎ ‎5、乃颖脱而出                 ‎ ‎6、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 ‎7、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 ‎(七)特殊句式(指出句式)‎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客何为者也? / 汝何为者也?‎ ‎3、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4、此霸王之资也。 /  白起,小竖子耳。                ‎ ‎(八)重点文句翻译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 ‎ ‎2、使遂早得处曩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 ‎3、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 ‎ ‎4、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 ‎ ‎5、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 ‎ ‎ 二、走进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体会“无韵之《离骚》”的艺术魅力。‎ ‎1、毛遂是如何向平原君推荐自己的?仔细阅读毛遂和平原君的这段对话,分析这对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了毛遂怎样的性格特点?‎ ‎ ‎ ‎ ‎ ‎ ‎ ‎2、  在赵国和楚国关于合纵的矛盾冲突中,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说服楚王合纵的?这表现了毛遂怎样的性格特点?‎ ‎ ‎ ‎ ‎ ‎3、 除了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外,本文还综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试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 ‎ ‎ ‎ ‎ ‎ ‎ ‎ 三、走出文本,拓展应用,积累写作素材 学完本文,掩卷沉思,你从文中人物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多角度提炼观点,将课文内容转化为写作素材。(结合《廉颇与蔺相如》和《信陵君窃符救赵》两课的写作学案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后练习:‎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赞于平原君             告诉 B. 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充数 C. 其末立见                 看见 D. 胜不敢复相士            审察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王之所以叱遂者             ‎ B. 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C. 今楚地方五千里             ‎ D. 遂以为上客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合从于楚       会于会稽山之兰亭 B.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C. 汝何为者也     审矣,何足怪哉 D. 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 毛遂按剑而前                ‎ B. 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 C. 乃颖脱而出                 ‎ D. 此霸王之资也                 ‎ ‎5. 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 ‎①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 ‎②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③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 ‎④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6.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跨越 B.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使称臣 C. 一战而举鄢郢             攻占 D.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进献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   小学而大遗,无未见其明也 B. 以楚国之众也 ‎   作《师说》以贻之 C. 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9.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毛遂“论辩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②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③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④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⑤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④⑤ ‎ ‎10.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随同平原君前往楚国的十九人到了楚国后,与毛遂辩论,改变了对毛遂的看法,承认毛遂确有才能,对刻画毛遂形象起到了陪衬的作用。‎ B. 平原君和楚国谈判,迟迟不决,十九人都让毛遂上去解决问题。毛遂非常自信地跨越台阶,几句干脆的话语,引起了楚王的训斥。‎ C. 毛遂面对楚王,指责他训斥自己是毫无道理的。然后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订立盟约是对楚有利,这样,震慑了楚王,使楚王认识到了结盟的重要性。‎ D. 毛遂促使赵楚联盟,完成了使命,这说明毛遂自荐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自信与才智的基础上的,最后毛遂招呼十九人歃血为盟,更进一步说明了毛遂的胆识,也说明平原君善于用人的才略。‎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①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 ‎                                        刘诚龙 ‎ ‎ ‎  毛遂在平原君那里当了三年食客,才不露,能不显,不惊不乍,不咸不淡,平原君没有正眼瞧过他,国有疑难怎么也想不到问他。秦国围住了邯郸,平原君想从千儿八百食客里挑选二十个“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到楚国去游说求救,“合纵于楚”,选了十九人,想凑个整数,硬是想不起来凑谁,此时毛遂便自告奋勇,自个儿推荐自个儿,平原君还是有点不相信他,问他在这里几年了,毛遂说已有三年,平原君说:“你在我的布袋里三年,是锥子应当早就刺破布袋显露出来了,可是你一直没露出来啊。”毛遂说:“我今天就是要请求你把我放进你的布袋。”平原君见他如是说,于是把他凑了个整数,同意带他出使楚国,结果,毛遂不辱使命,在平原君结结巴巴、不得要领向楚君陈述得夹缠不清之际,毛遂抱剑上前,巧舌如簧,舌灿莲花,以雄辩的口才说服楚王联赵结盟,共同抗秦。‎ ‎  毛遂这番举动,是人人皆知的事,但人人对毛遂也可能仅仅只知这件事。毛遂这样露了一把,我曾经想当然地认为他此后一顺百顺,人生就此撰写满辉煌篇章。其实不是,毛遂后来死了,在他自荐之事没满一年,就死了,死因还真跟他自荐有关。原来,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喘气不赢之机,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出征以敌强敌?赵王便想起了敢于自荐的毛遂,欲提拔毛遂为帅,统兵御燕。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到赵王那里去,不是去“推荐”自己,而是去“推辞”自己: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可披坚当马前卒,不能挂袍任率印官,如是,则上可保国之江山社稷,中可保您知人之明,下可保我毛遂不为国家罪人。当年自荐,意气风发;此时自辞,何其乃尔?一个毛遂,判若两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赵王很是不解:先生去年自荐,才情高迈,真伟丈夫;如今脱颖而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么忸怩如小女子?毛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按说,毛遂此话说得入情入理,但赵王却为了展示自己求贤若渴,怎么也不听毛遂之言,硬是要他挂帅迎敌。‎ ‎  一个靠嘴巴子干活的人,哪里是人家拿枪杆子的对手?尽管毛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也无法抗敌,落得个一败涂地。被赵国精心树立起来的“人才”榜样,是这么个样子?有何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除了以死谢罪,别无他途。于是毛遂避开众人,到一个山林子里,拔剑自刎,鲜血淋漓地倒在“毛遂自荐”的神话里。‎ ‎  毛遂的悲剧是不是再次验证了枪打出头鸟?不,根本不是。毛遂不是死在毛遂自荐上,而是死在“典型树立”上。在国人的心目中,只要是先进典型,便一通百通,一专百专,一俊百俊,一能百能,文史哲,政经军,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赵王认为毛遂三寸舌头转得那么出神入化,肯定是三尺剑也会舞得风生水起的,为了体现赵国对人才多么重视,便霸蛮地把毛遂“滥用上了”。‎ 我平时别无所好,唯好读书,但让人见笑的是,关于毛遂的事,我仅知道他自我推荐,根本就不知道他有那“自惭的壮举”,读了小半辈子书,对大名人“毛遂”的事迹到前几天读了鄢烈山先生的《毛遂之死》才知道,真算孤陋了,可是这怪不得我,要怪也只能怪老祖宗的“教育思维方式”,我们拿历史人物来“教育”人,要么是一俊遮百丑,要么是一丑遮百俊,很少以“一切人,人的一切”来教的,名人哪面突出了,这一面就大出特出,其他的呢就语焉不详了,说毛遂自荐的书汗牛充栋,介绍毛遂自惭的有几?‎ ‎ ‎ ‎ ‎ ‎ ‎ ‎《毛遂自荐》学案答案 ‎ ‎ 一、             正字音 邯郸( hán dān)与……二十人偕(xié   )歃血( shàxuè  )华屋( huá  )处世(  chǔ)譬若(  pì )锥之处囊中( zhuī náng   )叱咤( chìzhà   )有恃无恐(  shì)持戟(jǐ   )弗知恶( fú wù )鄢郢( yān yǐng    )社稷(   jì  )‎ 二、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 ‎1、 通“纵”2、通“现”3、通“早”4、通“尔5、通“悬”6通“捧”7、通“碌”‎ ‎(二)常见实词 ‎1、告诉(动词)2、跨越(动词)3、依仗(动词)4、资本(名词)‎ ‎5、抵挡(动词)6、率领(动词)7、军队(名词)8、攻占(动词)‎ ‎9、羞愧(形容词)10、进献(动词)11、依靠(动词)13、审察(动词)‎ ‎14、发扬(动词)‎ ‎(三)常见虚词 ‎1、和(介词)2、假使(假设连词)3、这(代词)4、只(副词)5、终于(副词)6、等到(介词)7、为什么(疑问副词)8、况且(递进连词)9、为了(介词)10、像(动词)‎ ‎(四)古今异义 ‎1、古义:没有才能     今义:不能够 ‎2、古义:偏义复词,好处           今义:好处和害处 ‎3、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4、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 ‎5、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6、古义:到(于引出对象,不译)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 ‎(五)一词多义 之:1、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2、的(助词)‎ ‎3、这件事(代词)‎ 使:1、 派(动词)‎ ‎2、假使(假设连词)‎ 于:1、 跟(介词)2、在(介词)3、从(介词)4、向(介词)‎ ‎5、到(介词)6、比(介词)‎ 备:1、齐备(动词)2、充任(动词)‎ 乃:1、只是(副词)2、 就(副词)‎ 而:1、 但是(转折连词)2、修饰关系连词3、你的(代词)4、并列连词 以:1、拿(介词)2、 凭借(介词)3、来(目的连词)4、几(数词)‎ ‎5、计算(动词)‎ ‎(六)词类活用 ‎1、从外面(名词作状语)2、走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 ‎3、称王(名词活用作动词)4、 称王称霸(名词活用作动词)‎ ‎5、像禾穗的芒(名词做状语)6、用眼睛(名词做状语) ‎ ‎7、 使……称臣(使动用法) ‎ ‎(七) 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2、(宾语前置)3、(宾语前置)4、(判断句)5、(判断句)‎ 三、走进文本 ‎1、平原君以锥处囊中作比喻指出毛遂没有才能,不能一起赴楚。毛遂借助这个比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机智辩驳自己是才能出众,只是没有展现的机会。这充分表现了毛遂有勇气,机智雄辩,自信的形象特点。‎ ‎2、   质问平原君  ——          智取对话权                       ‎ ‎“王之命悬于遂手 ”   ——     慑之以力              ‎ ‎“此霸王之资也”     ——      励之以势              ‎ ‎“ 此百世之怨 ”      ——     激之以怨               ‎ ‎“合纵为楚也,非为赵也” ——  诱之以利 胆识过人,能力出众,机智雄辩,可谓智勇双全 ‎3、  对比(十九人的表现)‎ 衬托(平原君,楚王)‎ 细节描写(按剑历阶而上)‎ 环境烘托(社会环境的概括描写)‎ 四、走出文本 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 ‎1、多角度提炼观点 ‎2、学会定向转述,围绕提炼的观点重新组织文章内容。‎ ‎3、发散思维,联系其他材料充实内容。‎ 课后练习:1. C  2. B  3. D  4. C  5. D  6. 略  7. D  8. C  9. D  10. D  11. 略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