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全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全套)

ID:577062

大小:714 KB

页数:8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全套)‎ ‎1.藤野先生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ǐ)‎ C.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 系住(jì)‎ D.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 ‎2.选出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不逊  A.无礼B.差C.谦逊(  )‎ ‎(2)深恶痛疾  A.疾病B.痛恨C.疾驰(  )‎ ‎(3)油光可鉴  A.鉴别B.鉴赏C.当镜子照(  )‎ ‎3.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___。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_。‎ 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4.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5.说出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含意。‎ ‎(1)第一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3)第三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4)第四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6.说说下面句中加黑副词的含义和对表达句意的作用。‎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___________。‎ B.“实在标致极了。”‎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C.“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_____________。‎ 提高练习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81‎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烂熳:____________________‎ 模胡: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通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D 提示:“畸”应音“jī”。‎ ‎2.(1)C (2)B (3)C 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题时应联系语境及字的造形来思考。‎ ‎3.D 提示:要结合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意)来判断选择。‎ ‎4.A 提示:此题要结合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主旨,从而判断词义是否相符。‎ ‎5.‎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他工作认真负责 ‎(2)写藤野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3)写藤野先生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他热情诚恳 ‎(4)写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他的求实精神 提示:本题要结合全文,抓住作者写藤野先生的段落,并分析层次,体会人物的感情,达到品析人物形象的目的。‎ ‎6.‎ A.只不过 表达了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B.的确 加强反语的语气,使讽刺意味更浓 C.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表示鲁迅对中国人麻木的肯定 ‎7.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马虎、不讲究。文中是讽刺的说法,实指关心散播那些无聊的事。‎ 提示: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8.本句运用了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提示:此题应抓住句中关键词,从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感情色彩人手,分析作者的感情。‎ ‎9.赏樱花(行动)、盘辫子(外貌)、学跳舞(行动)等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提示:此题要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分析描写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10.从长相(“黑瘦”、“八字须”)、语声(“缓慢而很有顿挫”)、穿着等方面描写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 提示:此题要抓住重点信息(关键词语)分析。‎ ‎11.写清国留学生,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对这些留学生的厌恶),又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 提示:此题要抓住全文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 ‎2 我的母亲 一、积累与运用 ‎1.请按原文填空 81‎ 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__________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_______过我。___________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____________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这些词你陌生吗,试试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 宽恕____________ 庶祖母____________ 筹备____________ 吹笙____________ 摹画____________ 翳____________‎ ‎3.读一读,想一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怎样解释更恰当。‎ ‎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____________‎ ‎②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____________‎ ‎③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4.考考你:‎ ‎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个:___________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____________‎ ‎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史文恭、花荣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5.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6.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 ‎7.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 ‎8.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 ‎9.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②“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10.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二)‎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81‎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了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了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1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12.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母亲____________品质;她将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____________。‎ ‎13.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____________。 ‎ ‎14.文章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第一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第二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第三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 ‎15.下面两题任选做一题:‎ ‎①第段“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联系上文,揣摩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②第段“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联系全文,试揣摩母亲灯下看照片时的心理活动。‎ 三、写作 ‎16.“可怜天下父母心”,读了以上两位母亲的故事,相信你定有不少感触。联系我们的生活,来关注我们的母亲吧。‎ ‎☆2 我的母亲 一、1.混 管束 如果 如果 宽恕 体谅 ‎2.shù shù chóu shēnɡ mó yì ‎3.①“野蛮”在这儿并无贬义,是相对文静而言,是说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 ②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③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4.①《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火烧新野 桃园结义 白帝城托孤 徐庶 庞统 鲁肃 程昱 杨修 许攸等等)(此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只要写得符合题意即可) ②《水浒传》 ‎ 81‎ ‎ 答案举例:花荣大闹清风寨 小李广梁山射雁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二、(一)5.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 ‎6.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7.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则近乎严厉了,“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头天的错误,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行罚时,不许“哭出声音来”。因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 ‎8.此题可概括叙述,也可答具体事例。如: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9.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醮感情,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10.评价可见仁见智,积极面消极面均可。可正面肯定母亲的教之严,简述理由;也可以辩证地看待母亲教子过于严厉,尤其是体罚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11.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12.刚强 希望儿子也要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挫折 ‎13.指“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14.离别 感恩 思念 ‎15.①答案从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恩”或发誓报答母亲深恩上组织即可。 ②写出表现娘的喜悦和以儿子为骄傲的内容即可。‎ 三、16.提示:本次习作主要联系阅读有感而发,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母亲。 不限写作形式,有感而发即可。‎ ‎3.我的第一本书 一、积累与运用 ‎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 ‎①优默 凄惨 红暑 梦幻 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 ‎②奥密 马鬃 赖皮 孰师 翻来复去 ‎____________‎ ‎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谈谈。‎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 81‎ 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牛汉 ‎2.①荒寒 快乐 梦幻 童年没有幽默,道出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那个时代,物质是匮乏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可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能理解即可) ②稀奇 那个久远的年代 ,那样一个穷困的小山村,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是极端匮乏的。‎ ‎3.①优改成幽 暑改成薯 ②密改成秘 孰改成塾 复改成覆 ‎4.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等。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诗《匆匆》等。‎ ‎5.答案举例:从书中知道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或从书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或学会了如何做人等等,不一而论。‎ 二、6.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7.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8.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9.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10.“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 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4.列夫•托尔斯泰 ‎ 一、基础部分 ‎1.指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黝黑(yǒu) 滞留(zhì)‎ B.愚钝(dùn) 轩昂(xuān)‎ C.侏儒(rǔ) 炽热(zhì)‎ D.禁锢(ɡù) 锃亮(zèn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犀利 粗制滥造 B.酒肆 鹤立鸡群 C.器宇 广袤无垠 D.尴尬 无可质疑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B.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81‎ C.臣受此殊誉,诚惶诚恐,感激不尽。‎ D.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4.指出没有用比喻和夸张的一项( )‎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C.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形象,来源于他的大胡子。‎ D.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阅读下文,回答5~8题。‎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5.托尔斯泰(1828~1910年),_______国作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运用这种修辞格的好处是什么?‎ ‎7.“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含义是什么?‎ ‎8.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是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斯•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加扣人心弦;今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好像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9.“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10.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 ‎11.作者用哪两个字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81‎ ‎12.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试一试 ‎ 13.结合下图和课文内容对晚年的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晚年的列夫•托尔斯泰 参考答案:‎ 一、1.C(rú chì) 2.D(置) 3.B ‎4.C(作比较)‎ ‎5.俄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6.夸张。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生动、形象,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7.它用夸张的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8.犀利,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二、9.B(原文无“永世长存、人格的崇高”之意)‎ ‎10.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11.朴素 ‎12.因为是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13.示例:他的额头像塑像一般线条清晰,两道眉毛似乎是凹进去的,而这两道眉毛之上的额头就好像很突出,他的圆圆的头顶就显得宽阔而有亮光。他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他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5.再塑生命 ‎ [基础与积累]‎ ‎ 1、成语填空。‎ ‎ ( )然不同 小心( )( ) 美不( )收 花团锦( ) 不可名( )‎ ‎ 2、填写动动词。‎ ‎ (1)我的手指( )着花叶,( )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 (2)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 )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 (3)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 ‎ ‎ ),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 (4)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 )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 [探究与体验]‎ ‎ 1、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状况的语句,摘录在下面。‎ ‎ ‎ ‎ ‎ ‎ 2、莎莉文老师在海伦生命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 ‎ ‎ 3、文中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方式,你特别欣赏哪些?请举例说明。再举一二个你自己的老师,(也像莎莉文一样注意教育方式)使你豁然开朗的例子。‎ ‎ ‎ ‎ ‎ ‎ 4、当你读完本文,掩卷沉思,脑海中呈现的盲聋哑儿童海伦是怎样的形象?‎ ‎ ‎ ‎ [拓展与欣赏]‎ ‎ 一天早晨海伦在田纳西河的岸边,第一次学习“地理”。‎ ‎ 老师蹲在泥巴里挖空这里,堆高那里,造出几个奇形怪状的大深坑,一块平地,一些高丘。安妮弯腰舀了河水灌满低洼的地方。‎ 81‎ ‎ 海伦一直发问:“老师这是什么?”‎ ‎ 安妮只回答:“海伦,等一等。”‎ ‎ 海伦只好用手“观察”安妮的每一个动作,耐心地等待着解释。安妮终于做完了,她用泥沙做了一个缩小的世界地图。‎ ‎ 安妮讲解爆发的火山,喷出火焰的山顶,奔流而出的熔岩埋下的城镇;冰河曾经慢慢移动,盖满地球表层,冰冻所有的生物;古地质时代巨大的怪兽,它们有尖小的头,庞大的身体,在沼泽地互相扑斗……海伦听得又怕又爱。海伦从来没有刻意去学习很多困难的问题。后来,当她听到一些人说地球本身的历史平淡乏味时,她疑惑了:“怎么可能?在她看来,地球是个奇异、瑰丽而壮观、有着许多险恶、不可思议的星球。老师用田纳西河的泥塑启发了她智慧的奇妙世界。(节选自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1、 在这段文字里,安妮.莎莉文老师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使海伦学到了哪些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什么好处?‎ ‎ ‎ ‎ 2、 联系课文和这段文字,在你心目中安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 ‎ ‎ ‎ ‎ ‎ [综合与创新]‎ ‎ 1、提炼句式并仿写句子。‎ ‎ 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 ‎ ‎ ‎ 2、请你给海伦或莎莉文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 ‎ ‎ ‎ 3、推荐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老师》。‎ ‎5.再塑生命2‎ 基础训练 ‎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搓捻(cuō niǎn)  恍然(huǎnɡ)  迁徙(xǐ)  钥匙(yuè)‎ B.绽开(zàn)  譬如(pì)  觅食(mì)  预兆(zhào)‎ C.截然(jié)  繁衍(yán)  喷水(pēn)  利爪(zhuǎ)‎ D.涨红(zhànɡ)  筑巢(cáo)  遨游(ào)  栖息(qī)‎ ‎2.下列句子中出现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绵簇,美不胜收。‎ B.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雨,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楞了片刻。‎ C.直到有一天,抵档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绣惑后,才克服了……‎ D.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侵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3.解释下列词语。‎ A.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可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冥思遐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词语中全部是表心情的一项是(  )。‎ A.唯恐 油然而生 悔恨莫及 企盼 B.恍然 轻而易举 冥思遐想 愣着 C.愤怒 美不胜收 不求甚解 煎熬 D.苦恼 不可名状 所作所为 遨游 ‎5.海伦·凯勒这个奇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 ‎6.请阅读课文,根据海伦·凯勒对爱的理解给“爱”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训练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①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②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③“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④“爱是不是大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⑤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7.文中②处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③④两处海伦的发问表明了她对“爱”的理解已达到怎样的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③④处看,莎莉文小姐对海伦关于“爱”的理解予以否认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⑤处莎莉文小姐对“爱”的解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语段,简要谈谈莎莉文小姐的教育特点和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是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丁东,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2.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错别字: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2)错别字: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13.在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 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于是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认为是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以为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杀气;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往往带着平和,即使遇见凶残得像老虎一样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听到聒噪的蛙声也会把它当作美妙的乐曲,结果到处就会是一片祥和之气。‎ 答案与提示 ‎1.D2.C3.A.指不深入领会,只停留于一知半解;‎ B.指某种心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C.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描述或说出;‎ D.深入思考,想尽办法。‎ ‎4.A5.‎ ‎(1)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2)海伦·凯勒本人的求知欲望。提示:此题应抓住文中两个主人公的形象加以分析。‎ ‎6.“爱”就是“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情感。提示:此题应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并结合人物的心理加以分析。‎ ‎7.让“我”感受到爱,表明爱是发自心灵的情感。‎ 提示:此题可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理解其用意及含意。‎ ‎8.对爱初有所悟,但只是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 提示:此题可结合后文分析语句所揭示的含意及发展层次。‎ ‎9.为了引导海伦获得思维的提升,从而开发海伦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文意揣摩人物心理意图的能力。‎ ‎10.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11.莎莉文热爱海伦,讲求教育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时机,开启思维、智慧和情感。提示:此题可抓住文中莎莉文小姐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仔细品味揣摩人物形象。‎ ‎12.(1)“富”改为“赋”;(2)“偕”改为“谐”。‎ ‎13.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14.示例: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 ‎15.做人要心胸豁达,心平气和。(或:做人不要心存猜忌、煞费苦心。)‎ 提示:此题要读懂文段大意,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6.雪 自主导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朔( )方 灼灼( ) 凛( )冽 眷( )念 荷( )戟 彷( )徨( ) 褪( )尽 胭( )脂 脂粉奁( ) 磬( )口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也就目光 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2)晴天又来 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太空。‎ ‎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2)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 ‎(4)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 ‎ 81‎ ‎5、请写出“咏雪”的两句名句。‎ 当堂反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1、 ‎(中、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中、情)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 3、 ‎(中、过)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4、 ‎(中、情)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什么样的感情?‎ 5、 ‎(中、过)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6、 ‎(能、情)揣摩“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义。‎ 参考答案 自主导学 ‎1、注音  shuò zhuó lǐn juan he pang huang tuì  yan lián ging ‎2、灼灼 消释 弥漫 ‎3、略 ‎4、(1)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突出了它的生机勃勃。‎ ‎ (2)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朔方的雪的孤独而倔强的性格。‎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未若柳絮因风起”‎ 当堂反馈 1、 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北方雪的赞美。‎ 2、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涵着生命,透露着生机。 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3、 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4、 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81‎ 1、 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 2、 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7.雷电颂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颈项(jǐnɡ ) 脚镣(liào ) B.睥睨(pì nì) 稽首(qí)‎ C.劈开(pì) 鞭挞(dà) D.忏悔(chàn) 虐待(nüè)‎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 B.你坐在那马上私毫也不能驰聘。‎ C.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 D.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4.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_______的大诗人,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者_______,是进步文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历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5~8题。‎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5.本文段大量运用修辞格,有什么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 ‎6.风、雷、电象征什么?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什么?‎ ‎7.结合课本第68页关于《屈原》第五幕的简介进行联想和想象描写屈原吟咏《雷电颂》时的环境。‎ ‎8.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二、提高部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81‎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写于20年代初期)‎ ‎9.诗中加点的“是”可有可无吗?试分析。‎ ‎10.请给最后一节划分节奏。‎ ‎11.(1)“闲游”和“来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2)“朵”换成“颗”行不行?为什么?‎ ‎12.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天上的街市的景物时,语气_________,从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来。表明作者____________。‎ ‎13.诗人想象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合理吗?‎ ‎14.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15.试比较《雷电颂》和《天上的街市》在抒情方式上的区别。‎ ‎★试一试 ‎16.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提示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的自然规律,这就是 。(用自己的话说)‎ 参考答案:‎ 一、1.C(pī tà) 2.B(丝 骋)‎ ‎3.(1)拟人、呼告、排比 ‎(2)比喻 ‎(3)反复、排比 ‎(4)排比、反问 ‎4.早 爱国主义 浪漫主义 《离骚》 《九歌》 《九章》 《天问》 郭沫若 旗手 诗人 历史学家 《棠棣之花》 《屈原》 《虎符》《高渐离》 《孔雀胆》 《南冠草》‎ ‎5.“风,你咆哮吧!咆哮吧!”运用拟人、呼告歌颂了风。“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运用呼告、反问、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些修辞格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爱憎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6.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 群众。‎ ‎7.答案要点:①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②郑詹尹准备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 ‎③东皇太一庙神像林立,阴森恐怖;④雷电交加,狂风大作;⑤屈原的肉体和精神受到严重伤害,光明与黑暗在殊死搏斗。‎ ‎8.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怒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81‎ 二、9.不是;它起着凑足音节的作用,使语句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赞赏的口吻。‎ ‎10.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1.(1)不能。“来往”是牛郎织女过天河相见。在天街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2)不行。“朵”说明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12.极其肯定 “定然” 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存在,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13.牛郎织女解放了,生活自由幸福。诗人想象合理,因为诗人依星象来想象,银河淡淡的,浅浅的,也不甚宽广。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黑暗的反抗,对自由的向往。‎ ‎14.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 ‎15.《天上的街市》通过联想和想象含蓄、婉转地抒发感情,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对自由的向往。《雷电颂》直接表达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通过拟人、呼告、排比、反复把积聚内心的情感激流喷泻出来。‎ ‎16.略 ‎8.短文两篇 基础训练 ‎1、《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 》,写于1940年至1941年。作者( ),原名( ),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 》、《 》、《 》;爱情三部曲,分别为《 》、《 》、《 》。‎ ‎2、为加点的字注音。‎ 旸( )谷 姮( )娥 浸( )在油中 瞬( )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B、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C、济南冬天的天空是晴空无云的季节。‎ D、我们落实并组织学习了上级的指示。‎ ‎4、《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故事,有什么含义?‎ 语段过关 ‎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吗?‎ ‎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1、文中提到了“飞蛾”和“夸父”,它们的共同点是: 。‎ ‎2、阅读第三段文字,不禁让人想起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著名的箴言诗《自由与爱情》,请把这首小诗默写出来 ‎3、第五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飞蛾投火而死,但它“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所以作者赞美它。可是夸父追赶日影,却渴死在路途上,这也值得赞美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龙 虎 狗》 巴金 李尧棠 家 春 秋 雾 雷 电2、yánɡ hénɡ jìn shùn 3、B ‎4、在作者看来,姮娥是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使已死的星球复苏而奔月的。引用“姮娥奔月”的故事,含蓄地表明了作者要投身抗日革命战争,为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的坚定信念。‎ 语段过关 ‎1、 为着追求光与热而不惜牲自己。‎ ‎2、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81‎ ‎3、 表达了作者要投身于正义事业的决心,为此甚至不惜献出生命。‎ ‎4、 追求光明与自由,献身理想的路途是坎坷的,可能成功,可能中途失败,甚至因此而献出生命。但作者认为这是“轰轰隆隆”的死,是为正义而死,死得其所,这比“寒冷的、寂寞的”苟且偷生有意义。夸父追赶日影就是这样,虽然渴死在途中,但他的精神让人景仰。‎ ‎8.短文两篇 自主导学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旸谷( ) (2)浸润( ) (3)皓月( ) (4)姮娥( )‎ ‎(5)一撮灰( ) (6)露台( ) (7)瞬间( )‎ ‎2、填空。‎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选自散文集_________。‎ ‎3、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4、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堂反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①‎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②‎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1、(中、过)“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2、(中、过)《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中、情)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4、(中、情)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 ‎5、(能、情)统观上文,概括巴金的创作风格。‎ 课后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星 巴 金 ‎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 ②‎ 81‎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  ③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B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 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⑥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C了。‎ ‎    1、(知、基)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 ‎   A.哀诉 赞叹 润湿B.哀诉 凄切 闪亮 ‎   C.欣喜 凄切 润湿D.欣喜 赞叹 闪亮 ‎   2、(中、过)领会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回答句后的问题。(6分)‎ ‎   ①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他们”是指谁?“安慰”是指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这”指什么?“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什么意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这些眼睛”指什么?“像”在这句中是一个比喻句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中、过)为什么说“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中、过)小雇员说“我了解你们”,作者说:“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又说“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维系他们这种理解的,在境遇上的纽带是什么?在感情上的纽带是什么?(各限10个字)(2分)‎ ‎   境遇上__________感情上_________________   5、(中、情)凝望星星,小雇员、老伦蒙和作者的感受相同之处是什么?“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各限10个字)(2分)‎ ‎   相同处__________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   6、(能、情)本文所写的三件事,既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使人感到凌乱。这是为什么?(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中、情)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不超过30个字)(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主导学 ‎1、yang jin hao heng cuo lu shun ‎ ‎2、芾甘 文学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龙·虎·狗》‎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 ‎4、果实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 当堂反馈 ‎1、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作者的理想人格。‎ ‎3、①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飞蛾、夸父不惜牺牲自己,这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②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4、夸父、嫦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夸父追求光和热,嫦娥要改变冰冷的月光。他们代表着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81‎ ‎5、热情洋溢,坚韧向上。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迪和教诲。‎ 课后探究 ‎   1、B ‎   2、①“他们”指“人世间的不幸者”,“安慰”指听取不幸者的哀诉,并同情他们,给他们光明与鼓励。‎ ‎   ②“这”指老音乐家的眼泪,“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一个暗喻,是指星星给予他的安慰。‎ ‎    ③“这些眼睛”是指“那些天空美丽的星星”。“像”在这里表示想像,并非表示比喻。‎ ‎  3、光明永远在心中,自己追求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 ‎  4、同处黑暗之中,感到痛苦和不幸。‎ ‎  5、都感到无上的安慰,存在着信心和希望。‎ ‎  6、事不相关,但人物境遇相似。‎ ‎  7、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   ‎ ‎9.海燕 一、语言基础知识:(28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白(mò) ____ 深渊( )  一 (huǎng) _____   蜿蜒( ) ‎ 胆(qiè) ____  (fěi) 翠_______ 掠起( ) 困 (fá) _______‎ ‎2、辨字组词。(6分) ‎ 崖( ) 翡( ) 末( ) ‎ 涯( ) 蜚 ( ) 沫( )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飞翔 飞窜)‎ ‎①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__________!‎ ‎②海鸥在大海上__________。 ‎ ‎(叫喊 呼叫)‎ ‎③就在这鸟儿勇敢的__________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 ‎④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__________,跟狂风争鸣。   ‎ ‎4、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5分)‎ A、散文诗,经过文学家们的不断创造和开拓,终于水到渠成,成为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 B、近十年来,我天南地北地跑了不少地方。‎ C、强化舆论监督力度,使不法分子感到人言可畏。‎ D、相敬如宾是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 ‎5、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用象征手法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B、能否做好教学工作,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 C、中国飞人——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名字,可能对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 D、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 二、语言表达:(17分)‎ ‎6、默写:(4分)‎ ‎(1)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 ‎ 和。‎ ‎(2)默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末尾一句。‎ ‎7、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_______。 ‎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 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 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 ‎ ‎8、仿写:(8分)‎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 81‎ 爱心是,。‎ 三、阅读理解(55分)‎ 阅读(一)(20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他们吓坏了。‎ ‎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9、这段文字的作者是高尔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自传体三部曲《》、《》、《》。(4分)‎ ‎10、第一至三段对海燕的描写表现在三个方面,试从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写在横线上。(6分)     ‎ ‎(1)从情态上描写的句子:      ‎ ‎(2)从动作上描写的句子:       ‎ ‎(3)从声音上描写的句子: ‎ ‎11、句子分析:(6分)‎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 两个“一会儿”的并列句和“它叫喊着”,着重表现了海燕的什么精神品质? ‎ ‎12、概括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4分)‎ 阅读(二)(15分)‎ ‎(1)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 ‎(2)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3)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 ‎(4)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 ‎(5)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 ‎(6)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 ‎(7)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8)──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 ‎(9)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 ‎(10)──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13、将(1)—(5)段文字划分层次。(用“︱”标出)(3分)‎ ‎(1)(2)(3)(4)(5)‎ ‎14、分析下面的句子的含义。(6分)‎ ‎(1)“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是的,遮不住的!”‎ ‎(2)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15、“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它作全诗结束语好在哪里?(6分)‎ 阅读(三)(20分)‎ 蓝色蛹·金色蝴蝶 蓝色----流动的忧郁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离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 81‎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  ‎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 蛹----自缚的悲哀 我拒绝那个女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当作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  ‎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 我看看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 baby boom》,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诉我是:“新生的孩子”。  ‎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 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亲近美好,才会认识美好。  ‎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我也如此美丽!‎ ‎16、作者在文中时时表露着真情,又处处流淌着诗意,在真情与诗意的交融中,体现出小作者感情上发生着怎样的变化?(3分)‎ ‎17、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我”的家庭生活发生变化的过程:(8分)‎ ‎—— —— ‎ ‎—— “我”重新发现并找回家庭的爱。 ‎ ‎18、本文在手法上和《海燕》一样运用了象征,根据你的理解,本文中: (4分)‎ ‎“蓝色”象征 ‎ ‎“蝴蝶”象征 ‎19、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阅读这篇文章后受到的启发。 (5分) ‎ ‎1、《海燕》‎ ‎1、【解析】注意识记。【答案】沫 yuān 晃 ‎ wān yán 怯 翡 lüè 乏 ‎2、【解析】可以结合形声字知识,进行辨别。【答案】崖 悬崖勒马 悬崖 涯 学海无涯 天涯 翡 翡翠 蜚 蜚声中外 末 末尾 舍本逐末 沫 飞沫 相濡以沫 ‎ ‎3、【解析】可以借助字典词典辨别它们词义程度的轻重,然后结合句义填空。‎ ‎【答案】①飞翔②飞窜 思路解析:可以借助字典词典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然后结合句义填空。③叫喊④呼叫 ‎4、【解析】可以借助字典词典或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了解它们的词意,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然后结合句意进行解答。【答案】B ‎5、【解析】B句前半害和后半句肯定否定不一致,C句表达意思颠倒,应该是我们对刘翔的名字非常熟悉。D句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是“扩大商品的经营范围”。【答案】A ‎6、【答案】(1)愤怒的力量 热情的火焰 胜利的信心。(2)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7、【解析】衔接要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和句子的连贯,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A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如果用B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答案】A 81‎ ‎8、【解析】这道题在仿写时要注意仿用例句的句式、修辞这两方面。【答案】比如(1)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的航船找到港湾。(2)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以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9、母亲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10、【解析】可根据情态、动作和声音的要求在选文找出 【答案】(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2)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3)它叫喊着 ‎11、【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应紧扣原题的提示。两个“一会儿”句中应抓住“碰”、“冲”两个动词表达的作用,它写出了海燕的勇敢无畏;“叫喊”一词一方面写出对暴风雨的渴望与呼唤,另外从“乌云听出”句侧面显示出其 “欢乐”的情绪,从中透出必胜的自信。‎ ‎【答案】勇敢、欢乐,对暴风雨的渴望,对胜利的信心。‎ ‎12、【解析】做这类题目时可将写同一内容的文字归为一层。【答案】(1)(2)︱(3)(4)(5)‎ ‎13、【解析】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和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答案】(1)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前进,革命都将取得胜利。(2)象征着沙皇反动势力对人民残酷的镇压。‎ ‎14、【解析】结合文章的中心解答。‎ ‎【答案】表达了无产阶级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愤怒和渴望大规模革命风暴早日到来的思想感情。用这一句作为结语,语势有力,语调高昂,富有感召力和战斗力。‎ ‎15、【解析】这一段文字概括的公式:时间+谁+干什么。‎ ‎【答案】暴风雨将临之时,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精神和胜利的信心,十分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16、【解析】在字时行间里寻找。 【答案】由忧郁转向明朗 ‎17、【解析】从全文角度一一归纳。【答案】丧母——父亲再娶——“我”与后母的隔膜——后母带“我”去看日 ‎18、【解析】结合文章的中心进行答题。【答案】“蓝色”象征孤独、封闭 “蝴蝶”象征自由、热爱 ‎19、略 ‎9.海燕 一、积累与运用 ‎1.填空。‎ ‎①《海燕》是___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着“____________”之意。‎ ‎②在____________的大海上,狂风____________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地飞翔。‎ ‎2.给加点字注音。‎ 胆怯____________ 蠢笨____________ 翡翠___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几句话的提示,组织适当的语句,填写在横线处。‎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我正是靠着读书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当我____________时,我读到了《____________》,我变得____________了;当我____________时,我读到了《____________》,我变得____________了。‎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81‎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作者满怀激情,塑造了“海燕”这一形象,感情朗读,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海燕”的象征意义。‎ ‎5.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试说说“暴风雨”“大海”“海鸥”“海鸭”“企鹅”的象征意义。‎ ‎6.结合海燕的象征意义,具体说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的含义。‎ ‎7.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试问,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 ‎8.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海鸥、海鸭和企鹅的?其目的是什么?‎ ‎9.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含义理解。‎ 参考答案 一、1.①高尔基 春天的旋律 暴风雨的预言者 ②苍茫 卷集 黑色的闪电 高傲 ‎2.qiè chǔn fěi wān yán ‎3.提示:两个分句的第一个空格处可填“遇到挫折”“怯懦退缩”“空虚寂寞”“失去航向”等方面的内容,第三个空格处填写与之相反的内容。中间的书名(或文章名)只要符合前后语境即可。‎ 二、4.海燕,暴风雨的预言家,海上的勇敢者,无畏、坚强、乐观,充满战斗的豪情,象征俄国革命即将暴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者。‎ ‎5.“暴风雨”象征日益迫近的革命风暴;“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乌云、狂风、雷电”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反动势力;“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革命暴风雨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代表。‎ ‎6.“黑色”写其色彩,“闪电”喻其敏捷,“高傲”表示海燕蔑视黑暗势力。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斗者海燕的雄姿。‎ ‎7.三次。即暴风雨正在孕育时的背景、暴风雨已经迫近时的背景和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背景。‎ ‎8.通过声音(呻吟)、动作(躲藏)、外形(肥胖)、心理(恐惧)等方面,作者将海上群鸟害怕暴风雨的各种丑态揭露无遗。在这种对待暴风雨的不同态度中,突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 ‎9.这是胜利的预言家海燕向人民发出的革命号召。它表达了无产阶级埋葬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显示了革命战士不畏强暴、顽强战斗的高贵品质。‎ ‎10.组歌(节选)‎ 一、积累与运用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与沫》等。‎ ‎2.依原文内容填空。‎ ‎①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____________,帮助他将衷情____________;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____________,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____________。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____________;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____________。‎ ‎②我是大海的____________,是天空的____________,是田野的____________。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____________的叹息,是____________的泪水,是____________的微笑。‎ 81‎ ‎3.仿写句子:(任选一题,不要求句式一致)‎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灿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①露:‎ ‎②雪:‎ ‎4.读一读,为下列拟物诗选择恰当的名称。‎ ‎①只不过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鹅痴心追求 ( )‎ ‎②把大自然的恩赐/一次次铭刻在心 ( )‎ ‎③狂风企图摧残你的生命/你却借此繁衍后代( )‎ ‎④弯着腰/绝不是对人崇敬 ( )‎ ‎⑤满嘴胡须/并不能证明你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 )‎ A.年轮 B.虾 C.羊 D.蒲公英 E.云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5.在这首散文诗里,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以第一人称手法,塑造了“海浪”这一形象。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一形象的认识?‎ ‎6.潮涨潮落是海浪的自然物理特征,但在作者灵性的笔下,却呈现出一幅生动感人的爱情画卷:____________既合人之情,也入物之理,体现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7.黎巴嫩的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造成了诗人与故土的别离。长期的异国漂泊,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反而更加爱之深,思之切。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里表达这种情感。在这首诗里,他借助____________这对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____________。‎ ‎8.“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写出海浪对爱情的_________。让你联想中国古诗中类似意境的句子________。‎ ‎(二)‎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 无休止地扑过来 ‎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 被打成碎石,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 像刀砍过的一样 ‎ 它依然站在那里 ‎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81‎ ‎9.反复吟诵此诗,叙述礁石与海浪的斗争情况。(从海浪的力量、目的、结果,礁石的力量、代价及结果来谈)‎ ‎10.“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这句表面写海浪。海浪象征____________,“无休止”、“扑”说明____________。‎ ‎11.“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有着怎样的性格品质?由它的形象你想到了什么?‎ ‎(三)‎ 雨珠·露珠·泪珠 ‎ [伊朗]埃泰萨米 东方破晓,晨光熹微。黎明女神飘然下凡,从娇艳欲滴的红玫瑰近旁走过,看见花瓣上有三滴晶莹的水珠在向她招手,请她留步。‎ ‎“熠熠闪光的水珠,你们有何贵干?”女神驻足问道。‎ ‎“有劳大驾,请你为我们当裁判。”‎ ‎“噢,什么事啊?”‎ ‎“我们同属于水珠,可是来源出身各异。请问哪颗水珠更珍贵呢?”‎ 女神指着其中一颗水珠说:“那你就先来自我介绍一下吧。”‎ 雨珠听到要她先说,十分得意地晃了晃身子:“我呀,来自高空的云层,是大海的女儿,象征着波涛汹涌的海洋。”‎ ‎“我是黎明之前凝成的露珠。”另一颗水珠急不可待地抢着说,“人们称赞我为五彩朝霞的伴娘,奇花异草的美容师。”‎ 第三颗水珠迟迟不肯开口,黎明女神和颜悦色地问道:“那么你呢,我亲爱的小姑娘?”‎ ‎“我算不得什么。”她忸怩地回答,“我来自一位姑娘的明眸。起初像是微笑,尔后又称友情,现在被叫作眼泪。”‎ 头两颗水珠听她这么说,不约而同地撇撇嘴,露出轻蔑的笑容。黎明女神小心翼翼地将泪珠置于手中,连声称赞道:“还是你有自知之明,丝毫也不炫耀,显然比他们俩更纯洁,也更珍贵!”‎ ‎“可我是大海的女儿呀!”雨珠急得叫起来。‎ ‎“我是辽阔苍穹的女儿!”露珠很不服气。‎ ‎“是的,一点不错。”黎明女神郑重地说,“而她呢,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而后凝结成夺眶而出的泪珠。”‎ 言罢,女神吮吸了泪珠,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12.这首散文诗采用拟人手法,将雨珠、露珠、泪珠人格化,赋予她们以人的思想、感情、性格。根据对话,谈谈她们各自的思想、性格特征。‎ ‎13.文章通过女神最后的裁判和对泪珠的称赞,表明作者怎样的情感立场?‎ 三、写作 ‎14.这两首散文诗,作者分别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一粒沙、一棵树、一片云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丝,引发我们的想象。不妨选取一具体事物,发挥你的想象创造能力,仿写一首散文诗。‎ ‎☆10* 组歌(节选)‎ 一、1.《泪与笑》 纪·哈·纪伯伦 《先知》 《泪与笑》‎ ‎2.①长吁短叹 吐露 纹丝不动 面无笑容 死里逃生 馈赠 ②叹息 泪水 微笑 感情大海 思想天空 心灵田野 ‎3.提示:联想或想象合乎自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语句前后贯通即可。4.①E云 ②A年轮 ③D蒲公英 ④B虾 ⑤C羊 二、(一)5.参考答案:海浪是一个执著的爱人形象,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并由对海岸的爱情上升到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个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6.提示:可用原文语言,也可用自己的话描述。黎明,她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言;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人脚下。‎ ‎7.海浪与海岸 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81‎ ‎8.执著追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九死其犹未悔”等。‎ ‎(二)9.海浪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无休止地扑向礁石,想淹没它,冲垮它,击碎它,但每一次都被礁石击得粉碎。礁石尽管伤痕累累,但它依然坚定,笑对恶浪。‎ ‎10.一切旧势力 反动势力的强大及冷酷无情 ‎11.礁石坚强不屈,笑对生命的苦难,是个硬汉子、大丈夫的形象。由礁石的坚强傲立、笑对苦难可以想到像礁石一样的大丈夫形象,如文天祥、林则徐、邓世昌……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如方志敏、江姐、刘胡兰……《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进而可以想到这象征一种精神,一种坚强不屈,傲视苦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12.雨珠“十分得意地晃了晃身子”,“我呀,来自高空的云层,是大海的女儿,象征着波涛汹涌的海洋”,表现出轻佻,骄矜自负的性格。露珠“急不可待地抢着说”“人们称赞我为五彩朝霞的伴娘,奇花异草的美容师”,争宠,自我炫耀。泪珠“迟迟不开口”,“忸怩地回答”,如实说出自己是“眼泪”,表现为谦逊、诚实、稳重的性格与品质。‎ ‎13.文章通过女神最后的裁判和对泪珠的称赞,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对骄傲、自我炫耀、浅薄的否定,对谦逊、诚实、稳重品格的称赞,抒发了对人类具有“内心纯真感情”的高尚品格与情操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三、14.提示:想象丰富但也要合理,应符合其自然特征,可参考本文第一首二、四节,第二首第六节的写法。学习本文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段。‎ ‎11 敬畏自然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咫尺( ) (2)逢蒿( ) (3)鲲鹏( ) (4)狼藉( ) (5)相形见绌( ) (6)深邃( ) (7)混淆( ) (8)硕大(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不自量力 陷阱 沾沾自喜 ‎(2)喜形于色 窃笑 狼藉班班 ‎(3)相形见拙 呐喊 美味佳肴 ‎(4)精巧绝伦 幼稚 高深漠测 ‎3.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4.根据文意,填写词语。‎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不值一提的灰尘,( )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5.将下列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可增删词语,但语意不变)‎ 这位女孩名叫豆豆。她穿一件粉红连衣裙。她特别爱笑。她梳着马尾辫。‎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81‎ ‎6.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7.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 ‎8.“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9.“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10.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1.在文段中,找出一处拟人的句子,并说一说它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1.(1)zhì (2)hāo (3)kūn (4)jí (5)chù (6)suì (7)xiáo (8)shuò ‎ ‎2.(1)‎ ‎3.(1)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原句比改后的句子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2)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原句比改后的句子语气更强烈,更加突出了对宇宙生命力的赞美。‎ ‎4.无论 还是 无论 还是 都是 ‎5.这位梳着马尾辫,穿一件粉红连衣裙,特别爱笑的女孩名叫豆豆。‎ 二、(一)6.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7.用了拟人的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生命形态与低级生命形态之分,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8.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9.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0.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11.如“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罗布泊( ) (2)萧瑟( ) (3)和煦( ) (4)萎缩( ) (5)干涸( )(6)庇护( )(7)吞噬( ) (8)裸露(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和煦 ‎(2)萧瑟 ‎(3)吞噬 ‎(4)沧海桑田 ‎3.填空:‎ 本文是一篇( ),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 )和( )两种特点。一个特点要求( ),另一个特点则要求( ),讲究( )、( )。‎ ‎4.如果把文中“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改成“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 ‎5.请仿写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语(语言要精练得体)‎ 例句:(1)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2)春花烂漫,请您手下留情。‎ 仿句: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81‎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6.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7.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8.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9.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10.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一、1.(1)pō (2)sè (3)xù (4)wěi (5)hé (6)bì (7)shì (8)luǒ ‎2.(1)温暖 (2)形容景色凄凉 (3)吞食;并吞 (4)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报告文学 新闻 文学 真实 艺术加工 形象性 抒情性 ‎4.不可以,因为原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表达了对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痛惜之情,震撼人心。‎ ‎5.示例:芳草萋萋,踏之何忍?‎ 二、(一)6.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7.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8.排比。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9.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 ‎10.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 基础题 ‎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解释“沧海桑田”并造句。‎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 ‎(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 ‎3.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81‎ 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接着回忆过去的罗布泊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除了罗布泊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都需要拯救。‎ ‎4.光看题目不看课文内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了读者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生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沦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__的表达方式。‎ ‎3.如果把“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改成“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其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体会下列几个句子的作用。‎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能力题 ‎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撒哈拉的变迁 ‎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___________。‎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的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 81‎ 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第①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2.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 )→( )→(沙漠)‎ ‎3.第④段开头加粗的“当然”、“也”、“无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加以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 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 ‎ 创新题 ‎ 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集贸市场上,两个小贩竞相吆喝,招揽生意,卖萝卜的小贩吆喝道:“快来买呀,梨样的甜口。”卖梨的小贩也吆喝道:“不买白不买,萝卜样的价儿。”人们听了都捧腹大笑。‎ 你能听出两个小贩吆喝的意思吗?‎ ‎1.卖梨的小贩的话意是:_______________。‎ ‎2.卖萝卜的小贩的话意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题 一、1.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造句(略) 2.(1)描写 (2)说明 (3)抒情 (4)记叙 (5)议论 3.神秘 沙漠美丽 绿洲 改道 四盲 青海湖 月牙泉 4.罗 布泊曾经是非常美丽的,而现在却消逝了。它告诉了我们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 二、1.作者站在罗布泊边缘感慨万千。 2.抒情 说明 3.前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抒发了作者的痛惜之情,而后者只是客观的描述。4.(1)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2)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3)用数据来说明由于胡杨林的锐减而导致了沙漠化的扩大。‎ ‎ 能力题 ‎1.D 2.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 稀树草原 干旷草原 3.“当然”承接上文;“也”引出撒哈拉草原沙漠化的又一原因;“无不”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突出强调撒哈拉草原沙漠化的人为因素。 4.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降雨量与蒸发量比例失衡,降雨量少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 5.①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 ②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人类应该强化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 创新题1.梨的价格便宜 2.萝卜非常好吃 ‎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积累运用 ‎ 1.根据汉字写拼音。‎ ‎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 戈壁( ) 栖息( ) 无垠( ) 罗布泊( )‎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 ② 水、盲目掘堤 ③ 水、盲目建泵站 ④ 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 ⑤ 干了。‎ ‎ A抽 B.用 c.截 D.引 ‎ ①处填____ ②处填____ ③处填____ ④处填____ ⑤处填_______ ‎ ‎ 3.根据上下文填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________,________,岸边________,________。 ‎ A.河水丰盈碧波荡漾林木茁壮胡杨丛生 ‎ B.碧波荡漾河水丰盈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81‎ ‎ C.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 D.碧波荡漾河水丰盈林木茁壮胡杨丛生 ‎ ‎ 4.读下面放学刚进家门的儿子和妈妈的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 儿子:妈妈,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 妈妈:不知道。‎ ‎ 儿子:今天既是我的生日,又是世界节水日,您怎么给忘了呢?‎ ‎ 妈妈:①。 ‎ ‎ 儿子:没关系。我应该谢谢妈妈,②_。同学们听说我的生日和节水日是同一天,就推举我当了节水员。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带头节水,还要监督其他人呢!所以,您可再不能像以前那么浪费水了。‎ ‎ 妈妈:我用水大手大脚惯了,一时可改不过来。再说,这么大个地球,还在乎我浪费的那点水呀!‎ ‎ 儿子:那可不行。 ③ ,您怎么能例外呢?老师说了,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节水的意识。您也不希望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吧!‎ ‎ 妈妈:有那么严重吗? ‎ ‎ 儿子:那当然了,现在地球上水资源减少得可快了,其中家庭用水浪费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呢!‎ ‎ 妈妈:既然节水这么重要,妈妈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争当节水模范。‎ ‎ (1)上面①处的横线上应填入得体的一句话是“_____ ”。‎ ‎ (2)选出上面②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简明连贯的一项是。 ()‎ ‎ A.让我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 ‎ ‎ B.让我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 ‎ ‎ C.让我生活得这么幸福 ‎ ‎ D.让我出生在“世界节水日”这样一个特殊而光荣而不平凡的日子里 ‎(3)上面③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一句话是“________ ”。‎ ‎▲阅读理解 ‎ 一、课内语段练习。 ‎ ‎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 ‎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________,________, 你会________。 ‎ ‎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 ‎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 ‎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 ‎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2.选文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大量数据有何作用? ‎ ‎ ‎ ‎ 3.请在文中的画线处按顺序填人相应的内容 ‎ A.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 ‎ ‎ B.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 ‎ C.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 ‎ 4.文中画波虚线的句子把30年说成是瞬间,这合适吗?为什么7 ‎ ‎ 5.导致罗布泊的消逝这一悲剧的是人,你还能说出一、二例人类制造这类悲剧的其他事例吗?‎ 81‎ ‎ ‎ ‎ 二、课外语段练习。 ‎ ‎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 ‎ 何祚庥 ‎ ‎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 ‎ 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 ‎ 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 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 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 ‎ 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 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 ⑤地球上的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 ‎ ⑥其实,4 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 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0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 ‎ 2.段③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 ‎ 3.段④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 ‎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 5.读了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至少谈两点。‎ ‎ ‎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积累运用 1.sè x hé shì luǒ gē qī yín pō 2.①B②C③D④A⑤A 3.C 4.(1)“对不起(2)B(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阅读理解 一、1.拟人修辞手法。 赋予胡杨人的感情,写出了他们生命最后时刻的痛苦与挣扎,也表现了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之情。 2.用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地说明了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沙漠化速度之快,从而说明了人们盲目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是造 成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3.C A B ‎ 4.合适。30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瞬,从而突出了土地荒漠化的速度之快。 5.青海湖,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 二、1.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 2.因为在4 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3。对资源过度的消耗。 4.(1)“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2)①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 ②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5.略 ‎13.旅鼠之谜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 81‎ ‎(2)忠实地信仰( )‎ ‎(3)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 ‎(4)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 ‎3.补写出下列成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渔翁得利。 ‎ ‎(2)鞠躬尽瘁____________。‎ ‎(3)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不为瓦全。‎ ‎(5)____________,金石为开。‎ ‎(6)一言既出,____________。‎ ‎4.依照下面的例句的形式,请运用学过的比喻、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友谊”为话题,写一段话。‎ 例句:书籍是登山的拐杖,书籍是航海的巨轮,书籍是治愚的良药,世间上,有哪一个聪明的人不热爱读书呢?‎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让我们算笔帐你就知道了。”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三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1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一生可以生出648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25920只,第六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你看看,从三月份的2只,到八月底九月初就会变成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50万只!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 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显得有点得意。‎ ‎5.所选文段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什么特点?‎ ‎6.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说清楚的?‎ ‎7.除了这一特点,文章中还介绍了北极旅鼠的哪些特点?‎ ‎8.文章结尾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你认为这样说对吗?谈谈理由。‎ ‎(二)‎ 奇特的年轮 ‎①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轮。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②植物中不仅树木有年轮,水仙花也有年轮,它的年轮在它的“蒜头”上,有一个年轮的,开花期短;有三个年轮的,开花期长。因此,有经验的育花者,往往选取年轮多的水仙头,以便使花期长些。‎ ‎③不仅植物有年轮,动物亦有年轮。鲤鱼等鱼类的年轮是其鳞片上的宽窄分界的条纹。令人不解的是,并非所有的鱼的年轮都在鳞片上,大马哈鱼的年轮在它们的背鳍上,大、小黄鱼的年轮却在它们的耳石上。‎ ‎④牛、羊的年轮在它们的犄角上,所以又称为“角轮”。龟、鳖的年轮在它们的背甲上。蚌、贝和螺的年轮在它们的壳上。‎ ‎⑤腔肠动物珊瑚虫的年轮是它们表壁上有粗细之分的规则形条纹。珊瑚虫不仅有它们的年轮,而且还有它们的“日轮”。一年为365日,那么它们便在自己的体壁上划下365条环纹。‎ ‎⑥兔子和黄鼠狼这样的动物也有年轮,年轮在它们的骨头上,不过,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81‎ ‎⑦有些鸟也有年轮:据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位山地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捉住一只熊蜂鸟,发现近爪处腿皮上有环圈,根据环圈判断,这只鸟已有11岁了,从而否定了一般认为熊蜂鸟的寿命只有8年的说法。‎ ‎⑧日本科学家最先发现人也有年轮,是在人的头颅里面,通过声波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实际年龄。如果检测器的声波频率与被检测人的实际年龄相符,人体便会做出反应,从而在荧屏上显示出来。目前,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用它来检测大型运动会参赛人员的实际年龄,或是应用到刑事案件的侦破中,用以检测涉嫌人员或罪犯的实际年龄,从而为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有力的证据。‎ ‎⑨按理说,一切生物都应该有它们各自的年龄,只不过是有的已经被发现,更多的没有被发现罢了。科学家们正努力探索生物年轮的奥秘,以便有更多的发现,进而造福于人类。‎ ‎9.本文介绍年轮,为什么先从树木的年轮说起?‎ ‎10.科学家为什么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科学信息?‎ ‎11.填空:‎ 本文在介绍各种动植物的年轮时,一般是先介绍年轮的____________,再介绍年轮的____________,有的略去了对后者的介绍。这样使文章显得____________。‎ ‎12.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两种。‎ ‎13.本文以“奇特的年轮”为题,年轮的奇特表现在哪些方面?‎ ‎14.给本文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三、写作 ‎1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奇异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某种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原因。‎ ‎ 旅鼠之迷 一、1.(1)pái huái (2)pì (3)xìn (4)wǎnɡ(5)fù (6)jī (7)niè (8)yǎn ‎2.(1)媲美 (2)笃信 (3)鼠目寸光 (4)相辅相成 ‎3.(1)鹬蚌相争 (2)死而后已 (3)下自成蹊 (4)宁为玉碎 (5)精诚所至 (6)驷马难追 ‎4.只要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且正确,能围绕“友谊”的话题,语句通顺即可。‎ 二、(一)5.繁殖能力惊人 ‎6.运用数字说明,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7.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二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8.提示:本题是开放性的。可以围绕“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这一点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9.人们对树的年轮较为熟悉,先介绍它,再介绍人们较陌生的,便于人们理解接受,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10.①根据树的年轮可推知树龄; ②从树木年轮里可以发现储存其中的有关当地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11.位置 功用 条理清晰 ‎12.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等 ‎13.不仅树有年轮,植物中如水仙花等也有,甚至动物也有年轮,并且这种动植物的年轮位置、大小各异,功用也神奇。‎ ‎14.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三、15.提示:主要写清楚这种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其原因。‎ ‎14.大雁归来 ‎  ●作业导航 ‎  1.与作者共享爱鸟之情;‎ ‎  2.领悟关键句的内涵;‎ ‎  3.了解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色。‎ ‎  一、基础部分 81‎ ‎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  B.曲线(qū) 狩猎(shǒu)‎ ‎  C.香蒲(pú) 沼泽(zhǎo)‎ ‎  D.雉鸡(zhì) 黑鹂(lí)‎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融化 暄嚷 B.邀请 凋零 ‎  C.想像 枯燥 D.鸭蹼 窥探 ‎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①‎ ‎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  5.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  6.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 ‎  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_________英里。‎ ‎  7.由第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什么季节不允许?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 ‎  8.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二、提高部分 ‎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 81‎ ‎,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  9.第②段加点的“其”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 ‎  11.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  12.说说第⑤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  ★试一试 ‎  13.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可以这样说( )‎ ‎  A.这件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 ‎  B.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  C.这事你难道没做错吗?赶快去认错!‎ ‎  D.这事你是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 参考答案 ‎  一、1.B(shòu)‎ ‎  2.A(喧)‎ ‎  3.D 4.D ‎  5.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  6.直线 200‎ ‎  7.冬;春。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  8.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  二、9.酸性或碱性土壤 ‎  10.总括句。‎ ‎  11.时间顺序 ‎  12.总结全文。‎ ‎  13.B ‎ 大雁归来·课后练习 基础题 ‎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缄默(    )  雾霭(    )  窥探(    )  狩猎(    )‎ ‎2.根据解释写出课本中的词语。‎ ‎(1)有所顾虑,不敢大胆说话或行动。(    )‎ ‎(2)不把一切放在眼里,形容自高自大。(    )‎ ‎(3)闭口不开。(    )‎ ‎(4)从小孔或隐蔽处偷看。(    )‎ ‎3.圈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在“(    )”中改正。‎ ‎(1)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辨论。(    )‎ ‎(2)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优郁。(    )‎ ‎(3)单调枯躁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 ‎4.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81‎ ‎(1)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作赌注。‎ 这个基本的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号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按内容填空。‎ 作者描写大雁,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修辞,描写了大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_____________观念。它们的迁徙是一首_____________,它们和人类一样有感情,有灵性。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大雁的_____________之情。‎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  a  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  b  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  c  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选择下列词语填在a、b、c处。‎ 翱翔    盘旋    振动    滑翔    扇动    回旋 ‎2.文中加“    ”的“我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根据文段,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威斯康星法规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何理解“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像,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1.在文中“□”填上标点符号。‎ ‎2.为“爱鸟者”的解释选择正确答案 ‎(    )‎ A.“我”    B.爱鸟的人    C.“我”及像“我”一样的人 ‎3.文中加粗词“所有”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画“     ”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为了一己私欲,使大雁失去亲人,使孤雁如此悲痛,于心何忍!请你写一条警示性的标语,要求人们保护大雁,保护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能力题 ‎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蛇类是古老而现生的爬行动物,在分类学上与蜥蜴类同为爬行纲动物的有鳞亚纲。‎ ‎②当今地球上栖居的蛇类有3000种左右,其中毒蛇约650种,隶归于约400属11科。此外,还有2科化石种类。我国所产的蛇类有8科64属200余种,其中毒蛇约40多种。‎ ‎③蛇类在世界上的水平分布,以热带、亚热带的数量和种类最多,寒带最少。蛇类垂直分布最高记载是海拔‎4880米。‎2000米以上种类较少。从沿海到海拔‎1000米左右最多。‎ ‎④蛇类的栖居场所很多。有穴居的盲蛇,洞栖的红沙蟒,树栖的有过树蛇等;陆栖的如锦蛇,淡水栖的如水游蛇,海水栖的如海蛇等。‎ ‎⑤蛇类的活动有明显的昼夜性和季节性。眼镜王蛇、眼镜蛇为昼行性蛇类,金环蛇、银环蛇怕强光,为夜行性蛇类,尖吻蝮、蝮蛇喜欢弱光,为晨昏性蛇类。‎ ‎⑥决定蛇类昼夜活动规律的因素相当复杂,主要有视细胞的类型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也有温度与湿度对蛇类活动产生的影响。蛇一般在天气闷热、雷阵雨前后或久雨骤晴,空气湿度较大时喜外出活动。‎ ‎⑦蛇类活动的季节性也很明显。一般蛇的活动期是从春天到冬初。每年3月中下旬,蛇类冬眠初醒反应迟钝;4月下旬至5月初时,蛇四处觅食、蜕皮,随后进入交配季节;6月间的蛇活动频繁;7~8月气温较高,蛇多迁往水边隐蔽处生活,清晨、夜晚出来活动;9~10月的蛇大量捕食,以增加体内养分的积累,为越冬准备;11月间气温降至‎13℃‎以下,蛇类陆续入洞冬眠。‎ ‎⑧在蛇类的肥育时期,也正是捉蛇、吃蛇旺季,蛇遭受大量捕杀,年复一年,致使野生蛇类的质量和种群数量逐年下降,还因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建设与改造,蛇类的存活变得愈来愈困难。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严禁捕杀野生蛇,并运用生态学知识,改善蛇类生存条件。‎ ‎⑨20世纪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取得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曾受到大自然严酷的惩罚与报复。以蛇为例,我国南方有些地区,因蛇类数量剧减,造成鼠害的发生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益严重的威胁。‎ ‎⑩总结人类的经验,在蛇年伊始,我们严肃地谈谈蛇的保护问题,无论对于蛇还是我们人类,其意义都是深远而现实的。‎ ‎1.根据第①段意思填表。‎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⑧⑨两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介绍蛇的生活习性时,主要说明的是栖居场所和生活习性。其中,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决定蛇的生活习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①②段中出现的植物分类学上的概念,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纲——亚纲——科——种——属。(    )‎ ‎(2)“蛇类垂直分布最高记载是海拔‎4880米”。用通俗的语言转述这句话的意思,应是:蛇类最高可以生活在海拔‎4880米的地方。(    )‎ ‎(3)第⑨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4)第⑩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点明主旨。(   )‎ ‎ ‎ 创新题 ‎ ‎ 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我们每个人都在船上张网捕鱼。有勤奋聪明的,就捕得多些;有(    )的,就捕得少些。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到时大家都得扔掉网上岸。翻检个人的捕获,在20世纪的作业中,有  a  ;有  b  ;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好手,创造了一个物理的新纪元;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创造了一个共和国。而空手上岸的人也不在少数。21世纪,我们将有什么样的创造,将出现什么样的世纪人物呢?这对有幸站在世纪门槛上的人,至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诱惑。‎ 81‎ ‎1.根据语境,文中括号内应填入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与“20世纪的作业中”中“作业”意思相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3.模仿画横线的句子,写一个句子。‎ 例句:历史是一本书,时间是一支笔。‎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b处各填一个句子,要与后面两个例子句式相同或相似。‎ 补写句: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题 一、1.jiān ǎi kuī shòu  2.(1)顾忌(2)目空一切(3)缄默(4)‎ 窥探 3.(1)辩(2)忧(3)燥 4.(1)联合观念(2)叫声 5.拟人 南飞 春归 觅食前后的叫声 孤伤 夜间群居沼泽地联合 带有野性的歌喜爱 二、(一)1.a.盘旋 b.扇动 c.滑翔 2.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见大雁归来后的欣喜之情。 3.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 4.大雁的归来,表明春天已经来临,那么香蒲乃至万物就可以摆脱冬日的严寒,发芽、开花,欣欣向荣。 5.南飞大雁的担惊受怕 春归大雁的轻松自在 ‎(二)1.:,,: 2.C 3.不能。因为“所有”表示一切孤雁都是这样,无一例外。 4.表达了作者对孤雁的同情及对杀鸟者的憎恨。 5.略(注意标语应带有警示性)‎ ‎ ‎ 能力题 ‎1.A.爬行纲动物 B.蛇 2.人类活动危及蛇类生存,并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栖居场所 生活习性 视细胞 温度与湿度 4.(1)×(2)√(3)√(4)√‎ ‎ ‎ 创新题 ‎1.懒惰愚笨 2.捕鱼(张网捕鱼) 3.①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 ②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游于其上的船。(两个分句都要用比喻句,并且二者要有联系。) 4.略。‎ ‎15.喂——出来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牟取( ) (2)众目睽睽( ) (3)哂笑( ) (4)颤颤巍巍( ) (5)铆( ) (6)慷慨(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 ‎(2)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 ‎(3)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4)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 ‎(5)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 ‎(6)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 ‎3.填空。‎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情节全然出于____________,理念却发人深省,文章以____________为题材,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4.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 ‎5.请用一段话把下列三个词连起来,要求想象合理,联系自然。‎ 足球 电脑 麦当劳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81‎ ‎①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善解决。‎ ‎②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 ‎③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无一失了。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④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⑤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⑥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⑦“喂——出来!”‎ ‎⑧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⑨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⑩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6.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所写的情况,现实生活中也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人们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由这个洞来解决,你赞同吗?为什么?‎ ‎7.怎样理解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8.文章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9.想一想,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这个结尾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0.从选文的第⑨⑩段看出,人们有没有意识到要面临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你打算怎样做?‎ ‎(二)‎ 金星人的挫折 ‎[美国]阿·布克华德 上星期,金星上一片欢腾——科学家们成功地向地球发射了一颗卫星!眼下,这颗卫星停留在一个名叫纽约市的地区的上空,并正向金星发回照片的信号。‎ 由于地球上空天气晴朗,科学家们便有可能获得不少珍贵资料。载人飞船登上地球究竟能否实现?——他们期待对这个重大问题取得某些突破。在金星科技大学里,一次记者招待会正在进行。‎ ‎“我们已经能得出这个结论,”绍格教授说:“地球上是没有生命存在的。”‎ ‎“何以见得?”《晚星报》记者彬彬有礼地发问。‎ ‎“首先,纽约城的地面都由一种坚硬无比的混凝土覆盖着——这就是说,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第二,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一氧化碳和其他种种有害气体——如果说有人居然能在地球上呼吸、生存。那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教授,您说的这些和我们金星人的空间计划有无联系?”‎ ‎“我的意思是:我们的飞船还得自带氧气,这样,我们发射的飞船将不得不大大增加重量。”‎ ‎“那儿还有什么其他危险因素么?”‎ ‎“请看这张照片——您看到一条河流一样的线条,但卫星已发现:那河水根本不能饮用。因此,连喝的水我们都得自己带上!”‎ ‎“请问,照片上的这些黑色微粒又是什么玩意儿呢?”‎ ‎“对此我们还不能肯定。也许是些金属颗粒——它们沿着固定轨迹移动并能喷出气体、发出噪音,还会互相碰撞。它们的数量大得惊人,毫无疑问,我们的飞船会被它们撞个稀巴烂的!”‎ ‎“如果您说的都没错,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推迟数年,来实现我们原来的飞船计划?”‎ ‎“说对了。不过,只要我们能领到补充奖金,我们会马上开展工作的。”‎ ‎“教授先生,请问:为什么我们金星人耗费数十亿格勒思(金星的货币单位)向地球发射载人飞船呢?”‎ ‎“我们的目的是,当我们学会呼吸地球上的空气时,我们去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平安无事了!”‎ 81‎ ‎11.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文章题目中的“挫折”指的是____________。‎ ‎12.本文借虚构的“金星人”之口,主要谈了地球哪几个方面的严重污染问题?‎ ‎13.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揭示地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警醒人们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文章借金星人之口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呢?‎ ‎14.请针对文中所揭示的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问题,就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一、1.(1)móu (2)kuí (3)shěn (4)chàn(5)mǎo (6)kānɡ kǎi ‎2.(1)莫衷一是 (2)众目睽睽 (3)胸有成竹 (4)一视同仁 (5)任劳任怨 (6)不容置疑 ‎3.科幻小说 幻想 环境污染 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 ‎4.示例: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 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 ‎5.提示:只要想象合理、语句通顺、联系自然即可。‎ 二、(一)6.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社会公害;这个洞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治理公害是棘手的任务,需要长远的眼光、长期的努力。‎ ‎7.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时也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还会因此而欢庆“胜利”,殊不知“胜利”潜伏着隐患,隐患一旦爆发,将造成更大的损失。‎ ‎8.叫声和小石头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最初“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出来!”“后来,他捡了一块小石头扔进了洞里,叫声就是他当初叫的,小石头就是他当初扔的。‎ ‎9.原先往洞里丢进什么,什么都将出来,接下来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机密文件、保险柜、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和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都会飞将下来,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让他们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这个结尾告诉人们,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 ‎10.没有;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可以围绕做环保宣传方面讲,也可以有其他答案。‎ ‎(二)11.科幻小说 由于金星人不能适应地球的恶劣环境而不得不推迟数年来实现其原来的飞船计划 ‎12.①气体污染; ②水源污染; ③噪音污染 ‎13.①以科幻的形象更吸引读者; ②通过第三者谈,更能表明地球污染已严重到威胁人类自己的生存,使文章更有警示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14.提示:针对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谈具体做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15.只要想象合理,与课文衔接自然即可。‎ ‎16.云南的歌会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迤西( )②酬和( )③譬喻( )④即物起兴( )‎ ‎⑤熹微( )⑥淳朴( )⑦龙吟凤哕(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用诗词应答。( )‎ ‎②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 ‎③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 ‎④形容阳光不强。( )‎ ‎3.填空:‎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___________。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合各有侧重,分别侧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4.修改下列病句。‎ ‎①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我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5.根据上下文,填写关联词语。‎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____________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____________唱什么,____________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二、阅读 8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6.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7.“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 ‎8.“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10.下面的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种方式?‎ ‎①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 口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口 ‎②小乖乖 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外哟 来,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二)‎ 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1.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 ‎12.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 ‎13.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 81‎ ‎14.第④段中所描绘的唱山歌的情景与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相似?‎ ‎15.第⑤段画线句子中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有什么道理?‎ ‎16.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7.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 ‎18.利用星期天,到乡间进行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内容包括:当地各民族同胞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征,然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向班上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16 云南的歌会 一、1.①yǐ ②chóu hè ③pì ④xìnɡ ⑤xī ⑥chún ⑦huì ‎2.①酬和 ②即物起兴 ③引经据典 ④熹微 ‎3.散文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唱歌人 唱歌的环境 唱歌的场面 ‎4.①将“改善”改为“提高”。②把“整整齐齐”去掉。‎ ‎5.可是 不论 都 二、(一)6.描绘了山野对歌的场面。‎ ‎7.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8.“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照应。因此,此处一个“多”字用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9.肖像描写 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 ‎10.①“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方式。‎ ‎②“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的方式。‎ ‎(二)11.四次:①从小听老翁唱山歌;②参加山场劳动时,听男女对唱的山歌;③听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④如今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 ‎12.按时间顺序写的。先总后分。‎ ‎13.让我至今怀想的不是老人唱的山歌本身,而是我童年的岁月以及那朴实无华的氛围。‎ ‎14.与课文中描绘的山野对歌的场面相似。‎ ‎15.闽北的山深、山高,受外界的影响少,因此人也单纯一些,山歌也朴实,而乐清与闽北相比,受外界的影响多一些,所以人也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华丽了些,这是有道理的。‎ ‎16.比喻,把磁带、音响中的民歌比喻成扎红绸的大白菜。‎ ‎17.表现了作者对朴实无华的民歌的怀想与赞美。‎ 三、18.提示:材料要确凿,条理清晰,语言表述要流畅、自然。‎ ‎16.云南的歌会 ‎ 基础题 ‎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迤西( )龙吟凤哕( )辟疫免灾( )‎ 胡哱哱( )即物起兴( )不犯忌讳( )‎ ‎2.给下列词语中的错字改错。‎ 舒卷张驰_______ 辟役免灾_______ 既物起兴_______‎ 蹲居其上_______ 循环无瑞_______ 暗然销魂_______‎ ‎3.在下列词语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______踞 情歌______和 _____游自在 打铁_____桶 龙吟凤_____ 呼朋唤_____‎ ‎4.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起兴:‎ 扶摇:‎ 向例:‎ 蹲踞:‎ ‎5.课文具体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各有侧重,请分别选择三个场合不同的侧重点。‎ A.写唱歌的环境 B.写唱歌的场合 C.写唱歌的人 ‎(1)山野对歌( )‎ 81‎ ‎(2)山路漫歌( )‎ ‎(3)村寨传歌( )‎ ‎6.文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一句中“多”字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本来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唱,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1.阅读课文后填空。‎ ‎(1)这一段写唱歌的环境,写了植物_________,写了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用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美景有力地烘托映衬了________。‎ ‎2.填写下列比喻句的喻体,并说说这样比喻的作用。‎ ‎“云雀……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____________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赶马女孩子的唱歌”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就能唱出如此动人的歌,这体现云南怎样的风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出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能力题 ‎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81‎ ‎(作者:林清玄<台湾>文章有删节)‎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合已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创新题 ‎ ‎ 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1.读漫画《瞧这三家子》,回答问题。‎ 瞧这三家子 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填空。‎ ‎①护士每隔( )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②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 )摄氏度,最低是( )摄氏度。‎ ‎③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 )摄氏度。‎ ‎④他的体温在( )日这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 ‎⑤图中的横虚线是表示( )。‎ ‎⑥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 )。(填“恶化”或“好转”)‎ ‎3.阅读下列有关数据,先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再用一句话就此结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今年春夏之交,强沙尘暴不断袭击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据统计,这样的沙尘暴50年代发生过5次,60年代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90年代发生过23次。‎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7. 端午的鸭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系百索子( ) ②门楣( ) ③红苋菜( )‎ ‎④络子( ) ⑤腌( ) ⑥车胤( )‎ ‎2.解释词语。‎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 ‎②与有荣焉:____________‎ 81‎ ‎③囊萤映雪:____________‎ ‎④肃然起敬: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________改________‎ ‎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江苏高邮人。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 ‎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①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②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③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④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6.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第①段:‎ 第②段:‎ ‎8.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9.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A处:‎ B处:‎ C处:‎ ‎10.“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11.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81‎ ‎13.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一、1.①jì ②méi ③xiàn ④lào ⑤yān ⑥yìn2.①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②因而也感到荣幸。‎ ‎③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④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3.①“明”改“名” ②“藉”改“籍” ③“或”改“和” ④“皇”改“隍”‎ ‎4.汪曾祺 端午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5.①把“不好”去掉。②把“培养”去掉。③把“使”去掉或把“通过看”去掉。‎ ‎④“通过并讨论”改为“讨论并通过”。‎ ‎6.示例:色彩缤纷的花园 流连忘返 意境深远的油画 惊叹不已 旋律优美的音乐 听之动容 二、(一)7.①家乡鸭蛋的名声。‎ ‎②家乡鸭蛋的特色。‎ ‎8.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9.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 B处:淡淡的幽默。‎ 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10.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11.清代 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 ‎12.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13.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18.吆喝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有,按拼音填字组词。‎ ‎①弦乐_____ ②囿于______ ③隔hé_____ ④奶lào _____‎ ‎2.课文是从哪两大方面介绍北京的“吆喝”的,重点介绍的是那方面?‎ ‎3.第4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文章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试找出相关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5.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你熟悉的“吆喝”的例子,作一简要介绍并简谈你的感受。‎ 课外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职 业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小教堂的牧师,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专收旧衣烂衫。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她把“有”字切成了“——尤”,破空而来,传得很远。“旧衣烂衫”稍稍延长,“卖”字有余不尽:“一——尤旧衣烂衫……找来卖……”‎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板桥大概是一个镇吧,想来还不小。不过它之出名可能就因为出一种叫化风丹的东西。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是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 黄昏以后,直到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gè)蚤药!”‎ 81‎ 壁虱就是臭虫。昆明的跳蚤也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有时有苗族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玉麦粑粑——!”‎ 她们都是苗家打扮,戴一个绣花小帽子,头发梳得光光的,衣服干干净净,都长得很秀气。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昆明的街头了。‎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 ‎“椒盐饼子西洋糕!”‎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盒,饼子和年糕分别放在木盒两侧,上面盖着一层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作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盒去卖。‎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卖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阴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椒盐饼子西洋糕!”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摹仿:“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偏僻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右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把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盒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看看。他看见巷子里没人(他没有看见我),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 ‎“捏着鼻子吹洋号!……”‎ ‎(选文有删节)‎ ‎1.从内容、写法及表达情感等方面简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2.本文对街头叫卖声描写得十分精彩,展示了十足的昆明风情。细读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对收“破衣烂衫”吆喝声的描写,突出了声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②对卖“化风丹”的吆喝声的描写,主要写声引起的遐想。最后两句(“这位贵州老乡……你有时……)使你感受到什么?‎ ‎③卖“壁虱药”“虼蚤药”吆喝声的有什么特点?‎ ‎④写苗家姑娘“卖杨梅、卖玉麦粑粑的“吆喝”声,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作者为什么四次写“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叫卖声? ‎ ‎4.文中称卖“饼糕”的孩子“是个小大人”,说说“小大人”是什么意思。‎ ‎5.文章是在卖“饼糕”的孩子“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中结束的。这句“捏着鼻子吹洋号”和“椒盐饼子西洋糕”都出自一个人之口,调子相同,心境却不一样。你能体会处其中的不同吗?‎ ‎6.本文以“职业”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16 吆 喝课上练习答案 ‎1.①xián;②yòu;③阂;④酪。2.一方面写器物的响声,一方面写口头的吆喝,重点是写后者。3.这是个总领段落,段中“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从两方面为介绍“吆喝”确定了基本思路。4.①‎ 81‎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的标题“吆喝”。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等。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叙述介绍自此开始退让为对吆喝的评价品析。5.略。‎ 课外迁移 1.相同点:①内容上都是介绍或记叙叫卖的“吆喝”,结构上都是以“一年四季”和“从早到晚”展开。③都表达了作者对旧日风情的怀念。不同点:①课文除了介绍口头“吆喝”,还介绍了器物的“吆喝”,选文只描写了口头“吆喝”;②课文作者在介绍的过程中更多是融入欣赏和品味的情感,而选文作者在文中更多的是流露对“吆喝”者的同情,也包含着对当社会的谴责意味。2.①清脆。以一个形象的比喻经常表现(“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一个脆萝卜似的。”)。②吆喝者辛苦奔波和不幸。③悲苦凄凉。④甜美好听,使人春天和初秋的暖意。4.年纪虽小却有着大人的成熟(也可理解为:承受着不该承受的大人的负担,失掉了孩子的天性,没有了玩耍的自由。)5.以“椒盐饼子西洋糕”为A,以“捏着鼻子吹洋号”为B,区别是你:①A是一种“职业”劳动,B是游戏;②A是谋生的手段,B是玩耍;③A是老板要求的,不喊不行,B是自己想喊的,自由自在的。④A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B是暂时的解脱;⑤A是一本正经的,B是轻松愉快的;⑥A是机械枯燥的,B是活泼开心的。(能写出一两点即可)6.文章主要写一个小孩街头叫卖的生活,写一个不该有职业的小孩在那个时代却有了职业,题目中含有对人物的同情和对社会的谴责之意。另外,用这个枯燥的、一本正经的、成人意味的词,来写一个天真的、向往游戏乐趣的小孩的生活,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8.吆喝》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招徕( ) ②囿于( ) ③隔阂( ) ④钹( )‎ ‎⑤铁铉( ) ⑥饽饽( ) ⑦秫秸( ) ⑧荸荠( )‎ ‎2.以下成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随机应变 不拘一格 寸步难行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C.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油嘴滑舌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拾金不昧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是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用____________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的____________,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____________。‎ ‎4.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①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 ‎②布贩子手里的拨浪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 ‎5.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够自信,效益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变动,便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②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6.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7.第①段中介绍了哪几种叫卖的方法?‎ 第②段中写了几种吆喝的声调?‎ ‎8.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81‎ ‎9.文中的吆喝声都带有浓郁的____________特色。‎ ‎10.体会一下,作者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在你的家乡,你听到过哪些吆喝?请写下一两种。‎ ‎(二)‎ 小贩(节选)‎ 孙 犁 我们的村子是个小村,只有100来户人家。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早晨是卖青菜的,卖豆腐的,卖馒头的;晚上是卖杆杂面的,卖牛肉包子的。闲时是打铁的,补祸的,锯碗的,甩绸缎的。年节时是耍猴,唱十不闲、独角戏的。如果打板算卦也可以算在内,还能给村民带来音乐欣赏。我记得有一个胖胖的身穿长袍算卦的瞎子,一进村就把竹杖夹在腋下,吹起引人入胜的笛子来。他自己也处在一种忘我的情态里,即使没有人招揽他做生意,他也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一直吹到街的那头,消失到田野里去。‎ 这些小贩进村来卖针线的,能和妇女打交道,卖玩具的,能和小孩打交道,都是规规矩矩,语言和气,不管生意多少,买卖不成人情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进村,就成了熟人,朋友。如果有的年轻人调皮,年老的就告诫说,小本买卖,不容易,不要那样。‎ 我在保定上中学时,学校门口附近有个摊贩。他高个子,黑脸膛,沉静和气,从不大声说话,称呼我们为先生。在马路旁,搭了一间小棚,又用秫秸纸墙隔开,外面卖花生糖果,烧饼猪肉。纸墙上开一个小口,卖馄饨。当炉的是他的老婆,年纪不大,长得十分俊俏,从来不说话,也没有一点声响。只是听男人说一声,她就从小窗口送出一碗馄饨来。我去得多了,和她丈夫很熟,可以赊账,我只是从小窗口偶尔看见过她的容颜。‎ 学校限制学生吃零食,但他们的生意很好,我上学六年,他们一直在那里。听人说,他们是因为桃色事件从山东老家逃到这里来的。夜晚,他们就睡在那间小小的棚子里,靠做这个小买卖,维持生活,享受幸福。‎ 小棚子也经受风吹雨打,夜晚,他们做的是什么样的梦?我有时想写一篇小说,又觉得没有意思。写成了,还不是一篇新的文君当炉的故事?‎ 不过,我确是常常想,她们为什么能那样和气生财,那样招人喜爱,那样看重自己的职业,也使得别人看重自己。他们不是本小利薄吗?不是早出晚归吗?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吗?‎ ‎12.找出第1段中起总括作用的句子。‎ ‎13.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是三个反问句,把它们改成陈述句。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14.本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15.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 ‎16.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你有没有类似的发现,请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18 吆 喝 一、1.①lái ②yòu ③hé ④bō ⑤xuàn ⑥bō ⑦shú jiē ⑧bí qí2.C ‎3.《北京城杂忆》 萧乾 作家 记者 翻译家 平易而又不乏幽默 吆喝 对往昔岁月的怀想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4.①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北京的声与色》。‎ ‎②拨浪鼓和小鼓给他以快感。‎ ‎5.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 二、(一)6.①叫卖有不同的内容。②叫卖有不同的声调。‎ ‎7.叫卖的方法:①吆喝制作的过程;②借甲物形容乙物;③戏剧性吆喝。‎ 叫卖的声调:①声音细而高;②声音低而沉;③忽高忽低。‎ ‎8.写实的成分多,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可能会“吓了个马趴”,当然,作者也有一些幽默调侃的用意,幽默风趣。‎ ‎9.北京 ‎10.充满了怀念之情。‎ ‎11.提示:注意要有地方特色。‎ ‎(二)12.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 81‎ ‎13.他们本小利薄,早出晚归,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 反问语气更能表现出小贩们的生活艰难。‎ ‎14.家乡小贩和气待人,看重自己的职业,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15.作者对小贩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三、16.提示:要从日常生活中品味出乐趣、情趣来。‎ ‎19.春酒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元xiāo ( )节 ②lì( )枝 ③枸qǐ( ) ④门kǎn( )‎ ‎⑤脸jiá( ) ⑥páo( )制 ⑦挑tì( ) ⑧家pēi(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一马当先:____________‎ ‎②顾名思义:____________‎ ‎③家醅:____________‎ ‎④酬谢:____________‎ ‎3.《春酒》是一篇诗化的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之情。‎ ‎4.写出几个表现游子思乡的诗句。‎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③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5.用一句话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 ‎6.第①段中有两处运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十二碟”:____________。‎ ‎“我请你吃十二碟”:____________。‎ ‎7.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第②段中对花匠阿标叔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在文段中再找一处细节描写。‎ ‎9.文段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1.①宵 ②荔 ③杞 ④槛 ⑤颊 ⑥炮 ⑦剔 ⑧醅 ‎2.①形容领先。‎ ‎②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③自家酿的酒。‎ ‎④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3.散文 琦君 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 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81‎ 二、5.在家乡喝会酒的情形。‎ ‎6.表示特定称谓 表示引用 ‎7.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善良大度、很有灵性、充满美德的人,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8.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细节描写,如: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9.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0.俗世奇人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起哄( ) ②喝彩( ) ③绰号( ) ④模样( )‎ ‎⑤怵( ) ⑥撂高的( ) ⑦一瞅( ) ⑧抠下(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发niān ( ) ②shàn( )长 ③zhàn( )浆 ④发zhènɡ( )发傻 ‎3.《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____________的形象。两位艺人都只选择____________件小事来写,却写得形神兼备。文章的语言具有浓郁的_____风味,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双眼睛百种看法”说明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请你写出三个表示“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的双音节词语。‎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5.在写刷子李之前,为什么先描绘天津码头的情况?‎ ‎6.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7.“码头上的活法”是怎样的一种活法?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8.作者怎样看待这天津码头的活法?‎ ‎9.刷子李有什么绝活?他的做法是不是有些故作姿态?‎ ‎10.你认为在当今社会,这种活法还能行得通吗?‎ 参考答案:‎ 一、1.①hònɡ ②hè ③chuò ④mú ⑤chù ⑥liào ⑦chǒu ⑧kōu 2.①蔫 ②擅 ③蘸 ④怔 ‎3.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 一 天津 幽默传神 极富表现力 4.眺望 远眺 遥望 瞭望 仰望 极目等 二、6.指的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 ‎“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规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毫无回旋的余地。‎ ‎7.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 ‎8.作者认为“这一来也就练就出不少能人来”,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的赞叹和肯定。‎ ‎9.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这是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广告效应。‎ 81‎ ‎10.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1.与朱元思书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湍( )鸢( )戾( )嘤( )庠( )泠( )‎ ‎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百许里( ) ②急湍甚箭( )‎ ‎③蝉则千转不穷( ) ④横柯上蔽( )‎ ‎⑤经纶世务者( ) ⑥任意东西( )‎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互相轩邈( ) ②鸢飞戾天( )‎ ‎③望峰息心( ) ④负势竞上( )‎ ‎6.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8.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9.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笔记。‎ ‎(二)‎ 答谢中书书①‎ 陶宏景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竞跃⑥。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以来⑧,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⑨。‎ 注:①谢中书:谢征,字元度,曾为中书鸿胪,故称为“谢中书”。②陶宏景(453~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有《陶隐居集》。③五色:青、红、黄、白、黑。④时:季。⑤夕日:夕阳。颓:落山。⑥鳞:指代鱼。⑦欲界:佛教将众生所住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是食欲、色欲等特盛的众生所住的世界。⑧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⑨与:参与,置身其间,有游览欣赏之意。奇:指奇山异水。‎ ‎11.这篇短文,文辞清丽,主要描写____________。‎ ‎12.文中主要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____。‎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4.文中写一日之美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 81‎ ‎15.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在写山水景色上的异同。‎ 三、作文 ‎16.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游览过的一处风景名胜,写一篇文章。‎ 一、1.tuán yuān lì yīnɡ xiánɡ línɡ ‎ ‎2.BC ‎3.①左右 ②水势急 ③穷尽 ④树枝 ⑤筹划,治理 ⑥向东,向西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二、(一)5.①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②至 ③平息 ④凭依 ‎6.①像鸢飞到天上的人(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②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7.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8.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视觉,听觉 ‎9.比喻 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感。‎ ‎10.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有理即可)‎ ‎(二)11.山水之美 ‎12.山川、高峰、云、清流、石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 ‎13.①高山耸入云霄,清澈的流水可以见底。②早晨的雾气快要消散了,猿猴和鸟儿不停地叫着。傍晚的太阳快要下山了,水里的鱼儿争着游来游去。‎ ‎1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5.都是抓住山水景色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具体描绘,语言简洁、辞藻华丽,充满美感而富于含蕴。二者都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后所写,可称双璧。不同点是《与朱元思书》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写景;本文则从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现动,以动见静。‎ 三、16.提示:要写出风景名胜的特点。‎ ‎21.与朱元思书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 蝉则千转不穷。( )‎ ‎①. ‎ 欲穷其林。( ) ‎ ‎ 猿则百叫无绝( )‎ ‎②.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③.‎ 果如鹤唳云端。( )‎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 了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 81‎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 __‎ ‎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探究拓展训练]‎ 与陈伯之书(节选)‎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故国之旗鼓 每见壁间题字 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摆扑丛树中 ‎ C.廉公之思赵将 学而不思则罔 D.人之情也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11、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 ‎ ‎12、“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 ‎ ‎13、文中的“将军”指代( )‎ A.廉颇 B.吴起 C.陈伯之 D.丘迟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译文: ‎ ‎ 参考答案 ‎21、《与朱元思书》‎ ‎1、略 2、①尽,完 走完 ②停止 消失 ③至 叫 3、吴均 南朝 叔痒“吴均体” 4、山水小品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C 6、B 7、①形作动 消失 ②使动用法 使……平息 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 10、C 1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12、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13、 C 14、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21.与朱元思书 一.文学常识填空;‎ 81‎ ‎1. 本文作者 ,字 、 朝 文学家。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 ‎2.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3.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4.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5.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6.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7.表现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鄙弃名利、淡泊人生的句子是: ‎ ‎ 。‎ ‎8.异水,抓住了缥碧、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风烟俱尽( )(2)从流飘荡( )(3)一百许里( )(4)水皆缥碧( )‎ ‎(5)直视无碍( )(6)急湍甚箭( )(7)皆生寒树( )(8)负势竞上( )(9)互相轩邈( )(10)争高直指( )(11)千转不穷( ) (12)鸢飞戾天( )(13)望峰息心( )(14)经纶事务( )(15)窥谷忘反( )(16)横柯上蔽( ) (17)在昼犹昏( ) (18)疏条交映( )‎ 二. 中考链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05贵州中考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   (1)从流飘荡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4)横柯上蔽( )‎ ‎2.翻译上文画横线的句子:‎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5.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06苏州中考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谭记》)‎ ‎ C 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 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 ‎ ‎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 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81‎ ‎ ‎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 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 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 ‎ ‎ 补充练习 ‎11. 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上的对偶句 ‎ ‎(2)听觉上的对偶句 ‎ ‎(3)表达效果 ‎ 自我总结:‎ 词类活用 ‎  负势竞上   上,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   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答案:一.略二. ‎ ‎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6.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三. 1.(1)随着,顺从(2)甚于、超过(3)奔驰的马(4)树枝 ‎2.竭力攀高的人,看到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的心;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大意对即可)3.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能结合语句分析,大意对即可。)‎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5.富春江山水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清 急 富春江两岸群山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11.(1)(2)略 (3)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22.五柳先生传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 ②不慕荣利___________‎ ‎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________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⑤亲旧知其如此___________ ⑥造饮辄尽___________‎ ‎⑦期在必醉___________ ⑧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 ‎⑨环堵萧然___________ ⑩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 ‎3.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4.“五柳先生”名号来历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活的情况如何?(用原文回答)‎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81‎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环堵萧然( ) ②短褐穿结( )‎ ‎③晏如也( ) ④造饮辄尽( )‎ ‎⑤兹若人之俦乎( )‎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 ‎8.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表现在哪六个方面?概括出来。‎ ‎9.“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二)‎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②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③。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④志,与道污隆⑤,孰能如此乎!‎ ‎(萧统《〈陶渊明集〉序》)‎ 注: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②跌宕:文章富于变化。③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④笃:坚定。⑤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跌宕昭彰( )‎ ‎②不以躬耕为耻( )‎ ‎11.萧统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创作和为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积累,从其诗、其文或其人的任一角度发表见解。‎ ‎(三)‎ 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B时皆服其量⑥。‎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⑤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⑥量:度量,气量。‎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喜记人过( )‎ ‎②是小子亦参政耶( )‎ ‎③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④蒙正遽止之( )‎ ‎13.下列句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A同列 ‎②蒙正遽止之B朝士姓名 ‎③不问之何损C吕蒙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 A:‎ B:‎ 81‎ ‎15.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三、作文 ‎16.学习《五柳先生传》的写法,写一篇自传。‎ 参考答案:‎ 一、1.shì zhé lìn hè dān qián jí chóu shānɡ yú ‎ ‎2.①处所 ②羡慕 ③高兴的样子 ④过度喜欢 ‎⑤旧交,旧友 ⑥往,到 ⑦希望,愿望 ⑧并 ⑨周围环着四堵墙 ⑩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3.B 4.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二、(一)5.①清寂 ②有破洞 ③安然自若的样子 ④就 ⑤此 ‎6.①喜爱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要旨)。②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7.突出旨趣,勾勒五柳先生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特征,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 ‎8.少言,好读书,嗜酒,脱略形迹,安于贫贱,以文自娱。‎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的“不慕荣利”,宁愿淡泊自处,甘于贫穷,表明了他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就这一点来说,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他这样不问世事的隐居态度,也有消极避世的成分,尤其是想回到过去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里去,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二)10.①显著 ②亲自 ‎11.从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或人品的任一角度来谈均可,但必须体现平日读书积累。观点可与萧统相同,也可另有创见,但要做到自圆其说和不偏激。答案举例:①其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开创田园诗派。如《饮酒》这首诗,名为饮酒,实则表达自己清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耐人寻味的佳句。②其文语言晓畅,主题深刻。代表作《桃花源记》,其中虚构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豁然开朗”,“乃不知有汉”,“无人问津”等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③其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气节高洁傲岸,令人敬仰。‎ ‎(三)12.①过错 ②这 ③假装 ④立刻,急忙 ‎13.①——C ②——A ③——B ‎14.A: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就走过去了。B: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大。‎ ‎15.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三、16.提示:要写出自己的特点,注意内容安排的先后和文章的条理性。‎ ‎22.五柳先生传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造饮辄尽( ) ②箪瓢屡空 ( )‎ ‎③短褐穿结( ) ④衔觞赋诗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 ‎3、翻译:好读书,不求甚解 ‎4、本文是一篇 ,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1‎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 ①造饮辄尽__ 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8、“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拓展训练]‎ 王勃传(节选)‎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注释]宿:事先。 沆然:轻松、愉快之意。 矍然:惊惶的样子。 寤:睡醒。‎ ‎10、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引 被 覆 面 卧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宴 ( ) ②遣 ( )‎ ‎③辄 ( ) ④易 ( )‎ ‎12、文中加方框的“寤”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 ”(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13、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因此拿出纸和笔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 敢答应的。‎ ‎14、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 参考答案 ‎22、《五柳先生传》‎ ‎1、略 2、①对书的旨意有独到的体会 ②就 ③冷清的样子 ④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忧愁的样子 ⑥心情急切的样子 3、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4、传记 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5、①往、到 ② 酒杯 6、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7、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8、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9、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10、引 被 / 覆 面/ 卧 11、①宴请 ②派遣 ③立即 ④改变 12、寐 13、B 14、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磨墨,接着喝酒,再拉过被子蒙脸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23、马说 ‎[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3、‎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 ②虽有千里之能 :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且欲与常马 : ‎ ‎3、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1‎ ‎4、《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代) ‎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 [探究拓展训练]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 ( ) ②作断纹焉(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莫不然矣( ) ‎ ‎13、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 ( ) ②还之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工之侨闻之 ( )‎ ‎1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 ‎ 参考答案23、《马说》1、略 2、①有时 ②虽然 ③显现 ④尚且 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 5、①喂养 吃 ②表转折 表承接 ③鞭打 记 6、A 7、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 而 食 也 8、食马者 千里马 圣明的君主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0、B 11、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12、①弹 ②花纹 ③交换、 买 ④这样 13、①琴 ②工之侨 ③琴 ④这件事 14、可悲啊,这个世道!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 15、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道 ‎24 送东阳马生序 81‎ 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游( )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③色愈恭,礼愈至( )‎ ‎④卒获有所闻( )⑤负箧曳屣( ) ⑥烨然若神人( ) ‎ ‎3.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弗之怠。②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③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也;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送东阳马生序( )②媵人持汤沃灌( ) ③寓逆旅( )‎ ‎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B.戴朱缨宝饰之帽 C.岂他人之过哉 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7.翻译下列两个短句。‎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日再食。‎ ‎8.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 ‎9.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二)熟读精思(节选)‎ ‎ 朱 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①详缓:仔细从容。②子:通“仔”。下同。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④漫浪:随随便便。⑤急:要紧。‎ ‎10.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11.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 ‎12.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 ‎13.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 ‎14.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 ‎(三)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①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达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②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③,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④;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注:①遽:仓促。②夺于公论:由公认的见解来定夺。夺,裁定,裁决。③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④节目:木头节子。‎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②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③大率徐行却立( )④则亦虚心静虑( )‎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81‎ ‎①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②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17.本文介绍的是朱熹六条读书方法之一,请你根据本段文意,概括出本文介绍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并谈谈这种读书方法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 ‎①读书的方法是_______(不超过四个字)。②借鉴的意义:______。‎ 三、写作18.围绕你的学习生活,选取有意义的事情,写一篇作文。‎ ‎☆24 送东阳马生序一、1.shì ɡuàn chìduō qiè xǐ jūn yè yìnɡ ‎2.①大 ②请教 ③周到 ④终于 ⑤背 ⑥……的样子 ‎3.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 ‎4.①不懈怠,不放松读书。②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③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二、(一)5.①赠序,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 ②热水 ③旅店 ‎6.A 7.①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②每天吃两顿饭。‎ ‎8.①有书可读;②有师可问;③无奔走之劳;④无冻馁之患。‎ ‎9.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而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意思对即可)‎ ‎(二)10.xiàn 11.予、吾、我 12.眼、口(顺序不可颠倒) 13.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 ‎14.答案举例: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汉 刘向) 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德 歌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 莎士比亚)‎ ‎(三)15.①意旨 ②追问;责难 ③大概 ④思考 ‎16.①大概读书都首先必须熟读,让文章中说的话都如同从自己的口里说出来的一样。②如同解开结在一起的绳子,对有些不理解的地方就暂且放下然后慢慢地去梳理它。‎ ‎17.①熟读精思 ②必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扣住文章的主旨,有明确的观点,言之成理。‎ 三、18.提示:内容要真实,要写出真情。‎ ‎25.诗词曲五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烂柯( ) 折戟( ) 宫阙( )峰峦(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暂凭杯酒长精神( ) ②折戟沉沙铁未销( )‎ ‎③千里共婵娟( )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 )‎ ‎3.默写、填空。‎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酬”的意思是___________,“乐天”是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 ‎⑤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⑥兴,百姓苦;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1‎ ‎4.苏轼,___________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号___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__________”。‎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琼楼玉宇:____________‎ ‎②弄清影:____________‎ ‎6.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在词中,这句词是对___________说的,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表达了____________。‎ ‎7.翻译词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8.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 ‎10.词也要押韵,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划分下列词句的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2.本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 ‎13.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4.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5.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三)‎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①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②声动,玉壶③光转,一夜鱼龙④舞。蛾儿雪柳黄金缕⑤,笑语盈盈暗香⑥去。众里寻他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星,比喻灯。②风箫,箫的美称。③玉壶,比喻月亮。④鱼龙,指鱼形、龙形的灯。⑤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女人的装饰。⑥暗香,指美人。⑦他,即她。古时他她不分,通用。‎ ‎1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___________;“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 ‎1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9.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代著名爱国词人。我们在第一册,还学过他另一首词:《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 ‎21.这首词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 ‎22.写下这首词的韵脚:____________。‎ ‎23.用“/”来划分下面词句的节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1‎ 参考答案:‎ 一、1.kē jǐ què luán ‎ ‎2.①增长,振作 ②古代兵器 ③月亮 ④经过 ‎3.①刘禹锡 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白居易 ②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千里共婵娟 ⑥亡,百姓苦 二、(一)4.宋 文学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 ‎5.①美玉做成的楼宇。②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希望人们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子由 对远方朋友与亲人的良好祝愿 ‎7.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 ‎8.词人“欢饮”时的想象 “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9.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探求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10.天、年、寒、间、眠、圆、全、娟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12.张养浩 元 散曲 曲牌名 ‎1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5.“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三)16.词牌名 题目 ‎17.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19.幼安 稼轩 宋 西江月 ‎20.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情景 ‎21.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22.雨、路、舞、去、度、处 ‎2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小石潭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 ) 冽( ) 坻( ) 缀( )‎ 翕( ) 怆( ) 邃( ) 佁( )‎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如鸣佩环( )‎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④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 ‎⑥隶而从者( )( )‎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句子。‎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 )‎ 斗折蛇行( )‎ 其境过清( )‎ ‎6.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 ‎7.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8.游览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是什么心情?我们怎样理解?‎ ‎(二)‎ 山中与裴秀才书 ‎ 王 维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②者,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注: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从前。③仄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水边的高地。⑥雊(ɡòu):雉鸡叫。⑦傥:同“倘”,假使,如果。‎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近腊月下( )‎ ‎②当待春中( )‎ ‎③白鸥矫翼( )‎ ‎④从我游乎( )‎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②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③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11.通过与《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请简析王维夜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三、作文 ‎12.以“____________记”为题写一篇写景散文,不少于600字。‎ ‎☆26 小石潭记 一、1.huánɡ liè chí zhuì xī chuànɡ suì yǐ ‎2.①使动用法,使……鸣响 ②动词,成为,变成 水中高地 ③表约数,来 ④……的样子 ⑤使……凄;使……寒;深 ⑥作为随从 跟从 ‎3.①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②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望”的方向,向西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像蛇那样。③名词作状语,像犬牙那样。‎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一)5.互相交错 曲折 凄清,冷冷清清 ‎6.“心乐之”,心里很高兴。清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结的潭树。‎ ‎7.自由自在,活泼天真。物我同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 ‎8.愁苦心情。萧森的景色,触发了作者内心的隐痛,以致终“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由暂时的解脱而跌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二)9.①农历十二月 ②春天里 ‎③强壮的羽翼 ‎ ‎④跟随 ‎10.①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外忽现忽隐。②村落里传来夜间舂米的声音,与稀疏的钟声相间。③‎ 81‎ 不是你这样天资聪颖而又清闲的人,哪能用这样并不急的事情相邀呢,可是这里有无穷的趣味啊。‎ ‎11.作者游华子冈虽然在深冬寒夜,却给我们描绘了众多的景物:湖水、明月、远山,林木、灯火、村落,还有吠声、舂米声和寺钟声。这些景物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这才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这才想到再邀朋友重游此地。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王维当时是充满激情而富于朝气的。‎ 三、12.提示:要融入个人真实情感。‎ ‎26.小石潭记 ‎[基础知识训练]‎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 ‎2. 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 ‎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⑤.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4.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不可知其源。    ‎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    ‎ ‎7.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    ‎ ‎[ 探究拓展训练] ‎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 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8. 解释下列加点词 及前谛视 ( ) 此其所以异也 ( )‎ 或远立而濡其首( ) 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 )‎ 81‎ ‎9.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 ‎ ‎②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 .‎ ‎10.“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 ‎ ‎26小石潭记 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③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④六 ⑤B 3.坻 屿 岩 4.C 5.①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 ②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略 ‎【探究拓展训练】‎ ‎8.仔细看 ……的原因 沾湿 ……的样子 9.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 绝无凭藉 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 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10.排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龙湫是瀑非瀑的特点。‎ ‎27.岳阳楼记 ‎【基础知识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 ) 浩浩汤汤 ( ) 薄雾冥冥 ( ) 岸芷 ( ) 汀兰皓 ( ) 月千里 宠辱偕 ( ) 忘 樯 ( )倾楫摧 虎啸猿啼 ( )‎ ‎2.填空 ‎① 岳阳楼与武汉的_______、南昌的_____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②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______。‎ 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③“海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_________, __________.‎ ‎3.辨析词义 ‎ 或 或异二者之为 ( ) 归 吾谁与归 (  )‎ 而或长烟一空 ( ) 朝而往暮而归  (  )‎ 极 南极潇湘 (  ) 备 前人之述备矣(  )‎ 感极而悲者矣 (  ) 众妙毕备  (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7题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 ,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扁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在文中的空缺处填写语句 ‎5.前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 ( )‎ ‎ A 承接关系 B 并列关系 ‎ ‎ C 递进关系 D 因果关系 ‎6.“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 _______‎ ‎ 文中借斯人来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 81‎ ‎ 8.文中的二个问句属于什么问句? 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 ‎ ‎ ‎【探究拓展训练】‎ 蝴蝶泉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9.本文作者徐弘祖,号___________,是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余闻之已久(     )    ②抵山麓(     )‎ ‎③与生蝶无异(     )    ④过五月乃已(    )‎ ‎11.下列句子中括号内补出的省略部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仆)投何巢阿所栖僧舍    B、(大树)即发花如蝴蝶 C、(大树)与生蝶无异      D、(游人)群而观之 ‎12.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 ‎ ‎ ‎② 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 ‎ ‎ ‎13.从文中看,蝴蝶泉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 ‎14.当地人对于蝴蝶会有哪两种解释?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 ‎ ‎27 岳阳楼记 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zhé shāng míng zhǐ hào xié qiáng tí 2.①黄鹤楼、滕王阁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也 ③对偶、借代 ④或许 有时 归依 回来 直到 极至  详尽 具备 3.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4.B 5.在朝做官 辞官回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①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②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呢 7.末段中前两个问号是设问,后一个是反问 ‎【探究拓展训练】‎ ‎8.霞客《徐霞客游记》 9.我 到达 不同 停止,完毕 10.C 11.①(我)于是叫仆人挑着担,先前往三塔寺 ②有人说因为花的形状(和蝴蝶)相似,所以引来同类。 12.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13.一说是蝴蝶变的,另一说是花形与蝴蝶相似,所以吸引蝴蝶前来。‎ ‎27.岳阳楼记 一、据注音填写汉字并解释:‎ ‎①滕子京zhé( )守巴陵郡________ ②百废jǖ( )兴 _______ ‎ ‎③zhǚ( )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④bó( )暮冥冥________ ‎ ‎ ⑤心kuàng( )神yí( )_______⑥宠辱xié( )忘_____ ‎ 二、解释加点的词:‎ 越明年( )增其旧制( )予观夫巴陵胜状( )朝晖夕阴( )前人之述备矣( )至若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 )而或长烟一空( )去国怀乡( )( )迁客骚人( )连月不开( )把酒临风( )波澜不惊( )‎ 81‎ 三、 “/”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前人之述备矣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属予作文以记之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四、翻译下列句子:‎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4、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 微斯人,吾谁与归?‎ ‎7、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五、 据课文内容填写、默写:‎ ‎1、 文中表明滕子京被贬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 ‎2、 文中具体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远景的句子是 、 、 、 、 、 。‎ ‎3、登斯楼也, , , ,感极而悲者也。 ‎ ‎ 登斯楼也, , , ,其喜洋洋者也。‎ ‎4、而或 ,浮光跃金, , ,此乐何极!‎ ‎5、《岳阳楼记》,作者 ,字 , (朝代)文学家。 是他的谥号。‎ 六、 阅读课文第5节:‎ ‎1、 解词:‎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 微斯人 吾与谁归 古仁人之心 、 居庙堂之高 、 是进亦忧 ‎ ‎2、“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文中句子回答) ‎ ‎3、“进”指的是 _____________。“退”指的是_____________ 。‎ ‎4、“以物喜”照应前文__________ ,“以己悲”照应前文 ______ 。‎ ‎5、“是进亦忧”中的“是”指代的是 。‎ ‎6、这段文中,表达作者阔大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文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文中用“//”给本段分层,并简述每层大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居庙堂之高”意思是居住在高高的庙堂里。‎ B、“处江湖之远”意思是在遥远的江湖间漂泊流浪。‎ C、这段文字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设问句。‎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明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七、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 ①去国怀乡( ) ②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 ‎ ③委而去之 (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 ‎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文章第二段所描 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2分)‎ 81‎ ‎ 4.选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 ‎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4分)‎ ‎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 ①范仲淹 。‎ ‎ ②欧阳修 。‎ ‎6、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我们自然想到《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 参考答案:‎ 一、谪,降职或被贬;具,同:“俱”,都;属,同“嘱”,嘱咐;薄,迫近;旷,开阔,怡,愉快;偕,一起。‎ 二、到;规模;美好;日光;详尽;日光;停栖;有时;离开,国都;诗人;放晴;拿,持;起。‎ 三、略。四、略。‎ 五、1、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略。4、略。5、范仲淹,希文,宋,文正。‎ 六、1、或许,思想感情;因为;没有;归依;品德高尚的人,思想感情;处,朝廷;这样。‎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 ‎3、在朝廷做官,不再朝廷做官。‎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1)概括古仁人之心的内涵(2)揭示中心论点(3)对友人的劝勉。‎ ‎9、D.‎ 七、1、B、B、C、B、A.2、略。‎ ‎3、洞庭湖,广阔、浩淼。‎ ‎4、阴暗,晴明。悲凉,喜悦。‎ ‎5、先忧后乐,与民同乐。‎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8.醉翁亭记 思维训练•课内练习 一、给下列粉红色字注音 ‎ 饮少辄( )醉林霏( )开岩穴暝() ‎ 伛偻()提携山肴()野蔌()觥( )筹交错 ‎ 二、解释下面红色词 ‎ ‎①名之者谁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⑤野芳发而幽香 ‎ ‎6.临溪而渔 ‎ ‎⑦非丝非竹 ‎⑧树林阴翳 ‎ ‎⑨觥筹交错 ‎⑩已而夕阳在山 ‎ ‎11.林壑尤美 ‎12.泉香而酒冽 三、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 ‎2.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 81‎ ‎3.[环]滁皆山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 四、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B.劝君更尽一杯酒。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1.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B.醉翁之[意]不在酒。(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 ‎①名之者谁?( )‎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3.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 ‎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 ‎ ‎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 ,命名者是 。 ‎ ‎6.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 ,其次写 ,最后写 。 ‎ ‎7.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 ‎ 思维扩展•课后练习 一、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亲戚(qì)始龀(chèn)穷匮(kuì)孀妻(shuānɡ) ‎ B.霪雨(yín) 野蔌(sù)白芷(zhǐ) 船楫(jí) ‎ C.觥筹(gōnɡ) 城阙(quē) 畎亩(quǎn)万仞(rèn) ‎ D.箕畚(jì) 老叟(shǒu)颓然(tuí)天津(jīn)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 ‎ ‎1.[名]之者谁?(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3.醉翁之[意]不在酒()4.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5.野[芳]发而幽香( )6.临溪而[渔]() ‎ 三、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 ‎2.锦鳞游泳。( ) ‎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6.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五、阅读回答 ‎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解释①意:②寓:③谓:④辄: ‎ ‎2.说说划横线句子是使用什么方法来定出“太守之乐”的?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 ‎3.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 。 ‎ ‎4.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 ‎ 81‎ ‎5.第2段没加标点,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常识在原文停顿的地方用“/”断句 ‎ 阅读感悟 ‎ ‎(一)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1.解释红色词的意思。 ‎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名之者谁 ‎ ‎(3)醉翁之意不在酒 ‎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 ‎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 ‎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 ‎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 ‎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 ‎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 ‎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 ‎ ‎(二)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 ‎ ‎(1)山间之四时也 ‎ ‎(2)佳木秀而繁阴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 云归而岩穴暝 。 ‎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 ‎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 ‎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 。‎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 ‎ ‎(三) ‎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 ‎(1)苍颜白发 (2)伛偻提携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 ‎ 是 字。‎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 ‎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 ‎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 ‎ 81‎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 (四)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 ‎(1)鸣声上下(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 ‎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五) ‎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 __,___ , 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3.两段文字均选自《 》,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 ‎ 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 ‎4.第①段先写 之景,再写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 ‎5.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 。 ‎ ‎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 C.山水之乐。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 参考答案 ‎ 思维训练 ‎ 一、二(略) ‎ 三、秀丽,优美;称,是;围绕,包围 ‎ 四、D ‎ 五、1.①茂盛的样子②情趣 ‎ ‎2.①亭③山水之乐 ‎ ‎3.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意不在此而在彼。 ‎ ‎4.这里指醉翁亭 ‎ ‎5.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 ‎6.远、近 ‎ ‎7.写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由来。 ‎ 思维扩展: ‎ 81‎ ‎ ‎ 四、1.比喻 2比喻 3对比 4借代5设问6夸张,对比 ‎ 五、1.①情趣②寄托③称④就 ‎ ‎2.比兴,纵情山水以寄寓苦闷,更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 ‎3.乐 ‎ ‎4.醉能同其乐 ‎ ‎(一) ‎ ‎1-2 答案略 ‎ ‎3.环滁皆山也。 ‎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7.醉翁之意不在酒 ‎ ‎8.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 ‎ ‎9.醉翁 ‎ ‎10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 ‎(二) ‎ ‎1-2答案略 ‎ ‎3.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 ‎4.野芳发而幽香 ‎ ‎5.风霜高洁 ‎ ‎6.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 ‎7.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 ‎(三) ‎ ‎1-2题答案略 ‎ ‎3.(1)滁州人、宾客、太守(2)乐 ‎ ‎4.众宾欢也 ‎ ‎5.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 ‎6.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 ‎7.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 ‎(四) ‎ ‎1.略 ‎ ‎2.滁州人、宾客 ‎ ‎3.《醉翁亭记》 ‎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 ‎5.醉能同其乐 ‎ ‎6.衬托太守之乐 ‎ ‎7.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 五 ‎ ‎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3.醉翁之意不在酒4.朝暮 四时5.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6.A7.‎ ‎28.醉翁亭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 ) 环滁( ) 晦明( )‎ 伛偻( ) 觥筹( ) 林霏( )‎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81‎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②泉香而酒洌( )‎ ‎③负者歌于途( )‎ ‎④树林阴翳( )‎ ‎3.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4.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③环滁皆山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而乐亦无穷也。‎ ‎⑥故自号曰醉翁也。‎ ‎⑦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语气的:( ) ‎ 表示解释语气的:( )‎ 表示肯定语气的:( ) ‎ 表示感叹语气的:(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7.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8.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9.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11.概括本段大意。‎ ‎12.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3.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 ‎14.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 黄州快哉亭记 81‎ ‎ 苏 辙 盖①亭之所见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④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⑤,不可久视。今乃⑥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⑦。‎ 注:①盖:大概。有提示缘由的作用。②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③一舍:三十里。④鱼龙:泛指水中动物。⑤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⑥乃:竟然。⑦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 ‎15.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 ‎16.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7.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参考答案 一、1.lánɡ yá chú huì yǔ lǚ ɡōnɡ fēi ‎2.①情趣 ②清 ③背负东西 ④遮盖 ‎3.①醉 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①③ ②⑥ ④⑦ ⑤‎ 二、(一)5.①滁人游 ②太守宴 ③众宾欢 ④太守醉 ‎6.B ‎7.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8.B ‎9.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二)10.醉翁亭记 ‎11.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12.醉能同其乐 ‎13.人 太守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三)15.①三十里为“一舍” 房舍 ②抬 全 ‎16.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17.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 三、18.提示:要写出概貌和特点,条理清楚。‎ ‎29.满井游记 一.解释加点的词。‎ 冻风时作 局促一室之内 廿二日天稍和 土膏微润 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 娟然如拭 柔梢披风 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麦田浅鬣寸许 风力虽尚劲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夫不能以游堕事 ‎ 而此地适与余近 恶能无纪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81‎ ‎3.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恶能无纪?‎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白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三石草木之间者,唯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4.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5.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6.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作者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词。‎ 冻风时作 起 局促一室之内 拘束 廿二日天稍和 二十 略微暖和 土膏微润 肥沃 波色乍明 初、 始 鳞浪层层 像鱼鳞似的浪纹 娟然如拭 美好的样子 柔梢披风 开、分散 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美丽的女子 梳掠 麦田浅鬣寸许 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不高的麦苗 ‎ 风力虽尚劲 虽然 猛、强有力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煮茶 端着酒杯 骑着驴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但是 湿透 ‎ 夫不能以游堕事 坏、耽误 而此地适与余近 正好 恶能无纪 怎能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3.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 ‎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高如兽颈上的毛约一寸左右。‎ 81‎ ‎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 游人虽然不多,(但)用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 ‎7.恶能无纪? 怎能没有记录?‎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白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三石草木之间者,唯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写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山: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6.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作者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 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唤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29.满井游记 ‎【基础知识训练】‎ ‎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①若脱笼之鹄 (A hào B hú C gào )‎ ‎②如倩女之贵面 (A huì B guì C kuì )‎ ‎③曝沙之鸟 ( A bào B bù C pù )‎ ‎④红装而蹇者 (A qiān B jiǎn C sài )‎ ‎2.填空 ‎①《满井游记》作者 , 代文学家。‎ ‎②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 ‎③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是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3——7题 廿二日天稍和,借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澜,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今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午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 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发者,亦时时,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锦鳞游泳 B鳞浪层层 C毛羽鳞 D鳞次栉比 ‎4、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蝴毛羽鳞鬣之间     局促一室之内                      ‎ 城居者未之知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81‎ 脱笼之鹄       倩女之 面 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 ‎①作则飞沙走砾 A做 B起 C发作 ‎②余寒犹厉 A像 B还 C特别 ‎③游人虽未盛 A壮实 B成年 C很多 ‎6、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①以物比人                          ‎ ‎②以人比物                          ‎ ‎③以物比物                          ‎ ‎7、翻译下面的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 【探究拓展训练】‎ 画竹.‎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 A 余家有茅屋二间(我家) B 甚凉适也(恰好、刚好)‎ C 无所师承(老师传授) D 置一小榻其中(放)‎ ‎9、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字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10、将下面这句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岂非天然图画乎!‎ ‎11、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得生活启示。‎ 答案 ‎29满进游记 ‎【基础知识训练】‎ ‎1.B A C B 2.袁宏道 明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 若脱笼之鹄 4.A 5.B B C 6.① 如倩女之面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 ② 若脱笼之鹄 ③ 麦田浅鬣才许 7.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都)不知道即可 8.B 9.①的 它 ②在 从 10.这难道不是一幅无然的图画吗柄 11.说明只要留心观察,处处皆有学问并能自学成才 ‎30.诗五首 ‎【基础知识训练】‎ ‎1.按课文原句填写内容:‎ ‎ ① ,悠然见南山。‎ ‎ 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 。‎ ‎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 ‎ ④ ,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饮酒》是陶渊明辞官归隐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 B.《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主要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一句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 D.《已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文学家。‎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7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81‎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给带点字注音 高者挂罥( ) 唇焦口燥( ) 沾湿( ) 沉塘坳( )‎ ‎4.本诗作者 ,被世人尊称为“ ”,他的代表作中著名“ ”、“ ”写于安世之乱期间。‎ ‎ 5.全诗先叙事,后 ,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 的博大胸怀。‎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翻译句子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8.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 ‎ ‎【探究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遥知史弟登高处,扁插茉萸可一人。‎ ‎9.填出诗中空缺的诗句。‎ ‎10.中国农历中有较多的节气,每年的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有登高爬山的习俗。我还知道中国有 节,这一天有 的习俗。‎ ‎11.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 ‎ 卖 炭 翁 白居易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晓驾炭车辗冰辙( ) ② 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 手把文书口称敕(  ) ④ 系向牛头充炭直 ‎ ‎13.按要求用原句填空 ① 通过外貌描写来反映卖炭翁的艰辛生活 ‎ ② 通过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来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诗句 ‎ ‎14.请说说《卖炭翁》一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 ‎30 诗五首 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①采菊东篱下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2.B 3.juàn zhào zhān ào 4.杜甫、诗圣、“三吏”、“三别” 5.抒情、忧国忧民 6.B 7.略 8.语意双关,“长夜”既是使诗人难以入睡,凄风若雨的漫漫寒夜。对有“安史之乱”‎ 81‎ 造成的黑暗昏乱的政治局面,正象是造成人民灾难深重的漫漫长夜一样 ‎ ‎【探究拓展训练】 ‎ ‎ 9.每逢佳节倍思亲 10.略 11.渲染了诗人独在异乡作客由于生疏不适的孤独感而引发对故乡对捋人的思念 12.①轧过 ②谋求 ③执 ④视为 ‎13.①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4.反映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1‎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