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一中 涂坤林
广东省阳西县第一中学 涂坤林 制作
《
望海潮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
1
、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
、了解作者。
3
、
掌握词
中
点染、铺陈
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
反复
吟咏
,感受词的音韵美。
2
、
运用
联想和想象
,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2
、
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重难点
1
、
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
2
、名句欣赏。
学习方法
1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
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
4
、比较法
:
杭州西湖传统景观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总括钱塘繁华)
(居民区繁华)
(钱塘湖雄伟壮丽)
(人民富有)
(总括湖山之美)
(民众悠闲的生活)
(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歌颂地方官政绩)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点 染
艺 术 手 法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
小组合作交流:
分析
《
望海潮
》
中哪些是“
点
”,哪些是“
染
”,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
天净沙
•
秋思 元
•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染
点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东南
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
繁华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染
点
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
铺叙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叙:
又叫“
铺排
”,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
渲染烘托气氛
的作用
(
乐府民歌
《
陌上桑
》
、
《
木兰辞
》
中: “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重湖叠
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被称为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鉴赏的?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重湖
叠巘
清嘉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十里荷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
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
十里
”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三秋桂子
”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
美丽传说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
从天飘落,馨香异常
,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
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
神秘空灵
的色彩。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白居易
《
忆江南
》
山寺月中寻
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欲把
西湖比西子
,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
西湖
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
连叶
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
红
。
小结本词
1.
词的
上片
描写杭州的
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
下片
写杭州
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
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
这首词
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
,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
铺叙
展现了
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
《
直斋书录解题
》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
音律协调,情致婉转
,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作 业:
1.
诵读,鉴赏,默写,体味本词
2.
完成本词
《
新课程学习辅导
》
3.
把本词改写为散文诗。
东南
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
繁华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染
点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1
、从地理位置上看
2
、从历史传统上看
3
、从自然景观上看
4
、从市井面貌上看
5
、从百姓生活上看
惊叹
赞美
艳羡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