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海潮
》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
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
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
《
望海潮
》
是
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
名当取其意。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背景
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
《
望海潮
》
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有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
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
南下攻宋。(罗大经
《
鹤林玉露
》
卷
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柳永)
听朗读,感知课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
自古繁华。
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绿柳含烟,画桥流水,门上悬着挡风的竹帘,窗上挂着翠绿的帷幕,还有那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这里大约住着十万户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参天绿树环绕江堤,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绵延无边,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把“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的店铺里陈列着珍贵的珠宝玉器,家家户户摆满了绫罗绸缎,一家比一家富贵豪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丽。三秋时节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笛声悠扬;明月照耀下的湖面采菱的歌声不绝于耳。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
一面吟诗作赋,一面观赏着湖光山色。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希望日后把这如诗如画美景描绘下来,待其回到京城升官时,向同僚们把这里的繁华景象夸耀一番。
词的上片
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写
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充分
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1
、从地理位置上看
2
、从历史传统上看
3
、从自然景观上看
4
、从市井面貌上看
5
、从百姓生活上看
惊叹
赞美
艳羡
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问题探究
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钱塘自
古繁华
→
抽象的评点
具体的描述
→
点 染
工于
铺叙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钱塘自
古
繁华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铺陈:
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
《
陌上桑
》
、
《
木兰辞
》
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