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荆轲刺秦王
《
战国策
》
是汉代
刘向
编订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
战国策
》
荆 轲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侍奉
……
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大军压境
计议行刺
一、准备
求取信物
准备匕首
配备副手
怒而遂发
二、决别
易水送行
慷慨悲歌
计见秦王
顾笑武阳
三、行刺
秦廷搏击
倚柱笑骂
四、结果
遇难去逝
解疑答惑
1.
樊将军以
穷困
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
长者
之意
2.
见
陵
3.
乃
今得闻教
4.
函
封之
5.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
所以
留者,
待吾客与俱
思考讨论
1
.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交代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2
.荆轲对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3
.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4
.太子丹求“天下之利匕首”“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
5
.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他什么性格?
解疑答惑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终已不顾
定语后置句,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定语放到了中心词后面
回头看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表轻微转折
思考讨论
1.
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
2.
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3.
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解疑答惑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
②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③见燕使者咸阳宫
④群臣怪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
⑥ 群臣侍殿上者
思考讨论
①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②选择你喜欢的场景读一读,说出喜欢的理由。
非 议
苏洵: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鲍彪:轲不足道也。
朱熹: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肯 定
司马迁: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为哉!
左思: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陶潜: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
。
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秦王吞并天下,立号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他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
布置作业
1
.整理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2
.以“荆轲,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