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喻》教学设计3
加入VIP免费下载

《弈喻》教学设计3

ID:577275

大小:6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 课 型 新授课 设 计 人 孙仁杰 总 节 时 ‎67‎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工具书、书下注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文章的写法,掌握这种写作技巧。‎ 重点 理解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难点 理解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第一课时 课前演讲 一、导入新课。‎ 清代文学家钱大昕凭观棋所得的一番感悟写下了耐人寻味的散文《弈喻》,这种缘事悟理的写法,便于表达我们在生活中的思想收获,大家通过研读此文一定会在成长中得到难得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历任山东、湖南、浙江、河南乡试考官,提督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因父丧归里,后称病不复出。归田三十年,先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他初始以辞章闻名,后来精研经史,对经义聚讼难决的问题,皆能剖析源流,于音韵、训诂方面,尤多创见,对史学精于校勘考订,当时推为通儒,也长于诗文。著有《潜研堂集》等。‎ 三、朗读课文。‎ 四、解题。‎ ‎“弈”就是下棋,“弈喻”意思是用下棋来打比方。从题目可知这篇短文是用下棋来讲道理的。‎ 五、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要求:(1)准确、流畅地诵读,正确地断句。‎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好文中的反问句、感叹句和判断句语气。‎ ‎2.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语句,了解文章大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补充适当翻译。‎ 字词要求:读准字音,书写正确,解释明确。‎ 嗤:讥笑。‎ 辄:就。‎ 逮:及,赶上。‎ 甫:刚刚。‎ 赧:脸红。‎ 訾:挑毛病,说坏话。‎ 度:猜测,估计。‎ 曾:竟,乃。‎ 弈喻——标题揭示文章文章以弈棋为喻,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语法现象:‎ ‎“易置之”——“易(之)置之”,替他下棋;成分省略要补出。‎ ‎“顷之” ——不久,“之”无意,句子中调节音节朗读,字词分析理解,句子翻译。‎ ‎3.梳理文章结构并理清其间关系。‎ 文章共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观棋下棋经历。尾句过渡,承喻启理。‎ 第二部分(2):借下棋喻理。又分两层:‎ 第一层,“今之学者”起。“今之学者”与“予”比较,提醒弟子反省自己,学会“易地以处”,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第二层,“弈之优劣”起。深入阐述在无法判断是非之时,更应反省自己,并且指出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注释。‎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全文。‎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课题 课 型 新授课 设 计 人 孙仁杰 总 节 时 ‎68‎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工具书、书下注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文章的写法,掌握这种写作技巧。‎ 重点 理解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难点 理解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第二课时 课前演讲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弈喻》,这种缘事悟理的写法,便于表达我们在生活中的思想收获,大家通过研读此文一定会在成长中得到难得的启示。‎ 二.课文理解。‎ ‎1.本文是以下棋作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作者如何描述自己下棋的一番经历?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文章十分简要地叙述了作者自己在友人寓所的一次下棋经过。‎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下棋,寓事于理,为后面的议论和说理作铺垫。‎ ‎2.作者在写完下棋的事以后,本已水到渠成,可以直接即事言理,点明题旨,但是,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却写起读书事来生发议论,一句也没有涉及与下棋有关的事,这是为什么?‎ 从文字上看,第2自然段没有提到下棋的事,似乎与第1自然段不相衔接。作者由点到面,从下棋这件小事而联想、扩展到生活中许多现象,进而从为人处世的高度立论,揭示了生活中一个人们往往习焉不察的事实:“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从而使文章的主旨从“下棋”这一狭窄的小圈子中突破出来而具有更为普遍的社会意义,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富有力度。‎ ‎3.本文以下棋作喻,向我们说明了生活中的道理。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公允地评价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作者认为,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也不可能没有一点过失,因此,只有“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比较公允地评价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如果不管真理之所在,只是一味地“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就会导致无休止的争论,也就永远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问题探究。‎ ‎1.本文说理前,叙述了一次怎样的经历?有了怎样的教训?‎ ‎(1)指名学生复述观棋、对弈的经历。(2)教师适当点拨:以“予观弈”为开头,写了自己嗤笑别人不如自己,结果却吃了轻视他人的苦头,以致“不能出一言”。教训是“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2.作者叙述下棋的事以后,本可直接借事说理,而文章第2自然段却没有一句涉及与上文下棋有关的事,其原因是什么?‎ 作者由下棋想到生活中诸多现象,揭示了“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这样使内容更加有意蕴、有深度,引发读者深思。‎ ‎3.“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中“吾求吾失”的含义是什么?‎ ‎ “吾求吾失”是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永远处于不自满的境界。从这个角度说,自己的“失”一旦自觉发现乃是一大“得”,失与得的辩证关系,为下文预伏脉理。‎ ‎4.本文借下棋为喻,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本文提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1)作者是以自己切身感受“现身说法”,叙述为后文说理议论服务,先讲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为人接受。‎ ‎(2)本文通过作者观棋、下棋的独特体验的叙述,并结合现实中那些喜称人过、爱吹毛求疵的人的行为,说明了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警戒主观臆断、骄傲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人的正确道理。‎ ‎5、本文的主旨 在于警戒那些主观臆断、盲目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人的道理。‎ 四、理解和学习缘事悟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作者以自己下棋的切身体会设喻,现身说法,借做事来讲道理,不仅容易把道理说清楚,读者也会感到亲切而乐于接受。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意思一层比一层深,呈现出层进式的论证结构。结尾“曾观弈者之不若已”又照应开头,使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五、总结。‎ 一局棋一番感悟,一篇文一种思想,仔细品来,修身养德常思己过,闲谈静坐莫论人非才是。‎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