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教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别云间》教案1

ID:577289

大小:4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白璧镇一中课时教案 ‎ 执笔教师 所教班级 总第 课时 课题 ‎ 《别云间》 第 1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2.能够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3.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 教 具 准 备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教学难点 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 ‎ 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法、学生自读法,点拨法 ‎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批注 导入新课 ‎【背景简介】‎ ‎ 《别云间》是作者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 一、知识预习 ‎1、【作者简介】 ‎ ‎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2、解释下列词语。‎ ‎【羁(jī)旅】长久漂泊外地。‎ ‎【云间】即今上海松江西部,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 ‎  “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 ‎ ‎【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栓,梱)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  “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毅的魂魄。‎ 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现在又变成了俘虏。大好山河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  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 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好似已经看见招引亡魂的旗帜。 ‎ 三、课堂探究 ‎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2.“无限江河泪,谁言天地宽”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 ‎3.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 明确: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壮志难酬。‎ ‎4.“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明确:必死的决心与难舍故乡亲人的情怀。‎ ‎5.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明确: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6. 《别云间》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为抗清而死的决心和意志?‎ 明确:有“泉路”“毅魄”“灵旗”几个词语。其意义都与‘死后”有关,不过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抗清事业的悔恨,而是充满了战斗的豪情、英雄的气概。‎ ‎7.《别云间》中哪两句用奇特的想象抒发了革命到底的豪情。‎ 明确: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8.《别云间》一诗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 ‎ 明确: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亡国之痛,壮志难酬的悲愤,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炽热的爱国之情。(注:画横线部分是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精神 ” ) ‎ 四、拓展训练 ‎ ‎1.你还知道哪能些大义凛然的正气之诗?自己也试着写一首看看能写出什么韵味来。‎ ‎ 例: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总理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2.比较阅读《别云间》和《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①课题上都有表示地方的名词。‎ ‎《梅岭三章》写于梅山;《别云间》是作者诀别故乡(云间是松江的古称)之作。‎ ‎②作者与背景有相似之处 ‎《梅岭三章》是作者陈毅被国名党军队包围,“虑不得脱”,写下的三首绝命诗;《别云间》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③用词有相似之处。‎ ‎《梅岭三章》中用“泉台”、“旌旗”分别表示“死亡”、“军队”;而《别云间》中用“泉路”、“灵旗”来表示。‎ ‎④两者都使用了典故。‎ ‎《梅岭三章》用了“头悬南门”、“取义成仁”两个典故;《别云间》使用了“南冠”和“毅魄”这两个典故。‎ ‎⑤体现的人物精神同中有异 ‎《梅岭三章》表现了陈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他“刚”的一面;而《别云间》不但表现了夏完淳视死如归的精神,还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永别故乡的悲苦之情,真是亦刚亦柔。‎ ‎⑥两者在写作上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把现实与理想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 五、作业 背诵、默写 课堂反馈 活动探究 课后反思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