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代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2

ID:577370

大小:9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无锡市阳山中学七年级上语文学科师生共用助学案 五、古代寓言两则 课型:新授  主备人:杨继新  审核人: 使用时间:2012年9月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课文的寓意,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说出课文寓意。‎ 郑人买履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2遍,根据书下注释,试着疏通文意,并将下列加点词在书上标出并解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 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2、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 度(   )其足 吾忘持度(  ) 遂(   )不得履(   ) 宁(     )信度 ‎3、郑人买履》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5字左右)?‎ ‎                             ‎ ‎                                                ‎ 二、课堂研讨:‎ ‎1、《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                             ‎ ‎                                                ‎ 三、课后延伸: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①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②踊③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④望⑤,官员入文庙⑥,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 ‎  注:①仉,zhǎng。 ②躃,bì,同“躄”,仆倒。 ③踊,跳。 ④朔,农历每月初一日。 ⑤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⑥文届,祭祀孔子的庙。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此非所以居子也    所以:        ‎ ‎②乃去         去:        ‎ ‎③舍市         舍:        ‎ ‎④遂居于此       遂:        ‎ ‎2、翻译下列句子。①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 译文:                               ‎ 4‎ 无锡市阳山中学七年级上语文学科师生共用助学案 ‎②此真可以居子也。译文:                              ‎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 ‎4、从你积累的名言警方、谚语、俗语中选择几句来证明短文表达的观点。(两句或以上)‎ 答:                                ‎ ‎                         ‎ 刻舟求剑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2遍,根据书下注释,试着疏通文意,并将加点词在书上标出并解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 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给下列划线词注音。‎ 涉(     )江者 坠(     )于水 遽(    )契(    )其舟 不亦惑(     )乎 ‎3、《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25字左右)‎ ‎                             ‎ ‎                                                ‎ 二、课堂研讨:‎ ‎(2)你觉得《刻舟求剑》上掉宝剑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 ‎                                                                              ‎ ‎(3)《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 ‎                                            ‎ ‎                                   ‎ 三、课后延伸:‎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4‎ 无锡市阳山中学七年级上语文学科师生共用助学案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    ④欲以清热(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古代寓言两则【参考答案】‎ 一、1.①所以,用来。 ②去,离开。 ③舍,名词活用作动词,有居住的意思。 ④遂,于是、就。‎ ‎2.①(孟子家)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做丧葬、祭祀一类的事情。‎ ‎②这才真正是可以让孩子居住的地方。‎ ‎3.深明大义,教子有方,懂得环境会对人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意对即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居要择邻,交要择友”等。‎ ‎5.开放性试题,扣住短文的主旨即可。‎ ‎【参考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父亲过早地去世了,母亲仉氏坚守节操(没有再嫁)。(孟子家)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做丧葬、祭祀一类的事情。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4‎ 无锡市阳山中学七年级上语文学科师生共用助学案 于是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做买卖和屠杀(牲畜)的事情。母亲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孩子居住。”然后将家搬到学堂旁边。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谦让进退,孟子看见了,把这些都记住了。孟母说:“这才真正是可以让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二、1、(1)仕:做官  (2)啖:吃   (3)或:有人(有的人) (4)以:用来 2、那个人偏要掩盖自己的无知(那个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点)‎ ‎3、世上的知识无穷无尽,谁都不可能全部掌握。要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懂就不要装懂,应该老老实实地向别人学习。 【译文】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