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中学 八年级语文 学科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故事三则 主备人:熊慧宏 使用人: 备上课日期: 备课组长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教务处审核:
学习任务: (1)积累文言实词“诸、丧、食、袂、辑、啖、危坐”。(2)掌握准确翻译文言文的技巧。(3)理解三则故事的寓意。(4)学习主人公清廉自持、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5)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了解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沉默是金难买课堂一分,跃跃欲试不如亲身尝试! 面对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行!
1. 作者简介
(l)《左传》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2)《礼记》简介。
为孔子弟子及后学者所记,内容讲述哲理及礼仪法度,其性质为先秦儒家言礼之丛书。现今《礼记》即小戴记。
(3)《元史》简介。
《元史》是一部纪、传、表、志俱全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共210卷,包括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记载从1206年到1370年,共165年的历史。由宋濂、王祎主持修撰。
2. 背景资料
许衡,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思想家,河内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李封村)人。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他是元代初期的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3. 题目解说
《人有其宝》这则故事,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题目的意思是各人拥有各自的宝物。赞扬了子罕不贪。告诉我们“不贪”比玉更宝贵。
《嗟来之食》这个故事,选自《礼记·檀弓》,意思是不吃带有侮辱性的东西,启示人们:做人要有骨气,不应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
《许仲平义不苟取》这则故事,选自《元史·许衡传》,意思是许仲平“不取”不义之财,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苟取。
一、字音及词义、句意:
宋人或得玉: 或,
献诸子罕:
以示玉人: 示, 故:
若以与我: 若,
蒙袂: 贸贸然: 执:
扬其目: 嗟来之食: 斯:
危坐: 自若: 吾心独无主乎:
2、词语补注
3、译句。
⑴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⑵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⑶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⑷道有梨,众争取啖之。
句子补译(自认为重要的):
二、文章脉络、主旨:
《人有其宝》:
主旨:
《嗟来之食》: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主旨:
《许仲平义不苟取》:第一组对比: 第二组对比:
许仲平心中的“主”是( )主旨:
三、特色赏析(用原文填空):
《人有其宝》故事短小,却含义隽永,成功的关键在于叙事的取舍得当。从整个事件来看,头绪应该说是较为复杂的:既有献玉就会有献玉的原因,就该有对“玉”的细部刻画,就应该有见面时的寒暄……但是故事却都一一回避,除开必须交代的人名之外,只用( )( )( )( )几个词语就将整个事件叙述的明明白白。这不能不说叙事者笔法的高明。
但作者却也并非一切都“简”,虽然字数不多,却有几处描写:一是( )二是子罕的回答( )这些描写,前者表现了“玉”的珍贵,后者则表现了子罕的品行与操守,可谓“点睛”之笔。
《嗟来之食》故事不足100字,却生动的刻画了( )的丰满形象。关键在于细节刻画的成功;( )交代了背景,表现了饥饿的程度;( )则刻画了饥者的困窘处境;( )更是让饥者“硬朗”的神韵跃然而出。人物对话虽然只有简单数言,却也字字珠玑,有着深厚的意蕴:( )显黔敖的神态;而饥者的回答既交代了饥饿的原因,又表现了人物的精神。这种白描的手法看似简单,却余香悠悠。
《许仲平义不苟取》选自《元史》,带有浓郁的史传笔法。即使只有简单的几行文字,也要展示得淋漓尽致。几个精当的动词,便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后加一( )表现客观条件的艰难,( )写尽众人( )之( );( )写许衡之“静”。
对比手法的使用,是成功的又一原因。既有行为的对比:众人( )许衡( );也有语言的对比:众人认为( )( ),许衡却坚信( )。在对比中人物品质精神得以凸显。
四、我还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