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修 身
《
论语
》
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论语
》
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代把它和
《
大学
》《
中庸
》《
孟子
》
合称
“四书”
。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
诗
》《
书
》
,定
《
礼
》《
乐
》
,序
《
周易
》
,作
《
春秋
》
,被称为
“六艺”
。( 后
《
乐
》
失传,其余五部著作被称为
“五经”
)
(一)代词。
1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②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
《
与妻书
》
)
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2
.指示代词,这,此。
①之二虫又何知。(
《
逍遥游
》
) ②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之
(
二)助词。
1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臣之妻私臣。(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2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3
.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师说
》
)
4
.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劝学
》
)
5
.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寡人之于国也
》
)
顷之,烟炎张天。(
《
赤壁之战
》
)
(三)动词,到
……
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归去来兮辞
》
)
②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
(
《
齐桓晋文之事
》
)
六十而耳顺
: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不逾矩:逾,超越;矩(
j
ǔ
),规矩。
朝闻道,夕死可也
:朝,zh
ā
o不读ch
á
o,早晨。朝夕:名词做状语。
莫能兴
:兴,起来。
君子固穷
:固,坚持,坚守;穷,困窘,走投无路。
小人穷斯滥矣
:斯,就;滥,过度,没有限制,这里是无所不为的意思。
幼而不孙弟
:孙,通“逊”,顺从长辈;弟,通“悌
(
t
ì)”
,尊敬兄长。
长而无述焉
:无述,无可称道,指无所作为。
注意本节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
。
试着谈谈你对各段的理解和认识。
并能概括出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吗?
第一段话,
表现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
第二段话,
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求。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字,令人感动。
第三段话,
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
第四段话,
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君子即使在极其困窘的处境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
第五段话,
以一段尖锐的语言和一个形象的动作表明孔子对没有修养的人的极度蔑视,从而树立起一个嫉恶如仇的君子形象。
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念
大雪压青松
作者:陈毅元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赞赏。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第一大弟子
—
颜回
【
与
】
(一)介词。
1
.介词。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鸿门宴
》
)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促织
》
)
2
.
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
陈涉世家
》
)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
伶官传序
》
)
3
.比,和
……
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六国论
》
)
(二)连词。
1
.连词。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
勾践灭吴
》
)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
勾践灭吴
》
)
(
三)动词。
1
.给予,授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伶官传序
》
)
2
.结交,亲附。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六国论
》
)
3
.对付。
庞煖易与耳。
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
淮阴侯列传
》
4
.参加,参与。
骞叔之子与师。(
《
骞叔哭师
》
)
5
.赞许,同意。
吾与点也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季氏将伐颛臾
》》
)
【
孰与
】【
与
……
孰
】
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
……
比较,哪一个
……”
谓其妻曰: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孰若
】【
与其
……
孰若
】
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
……
哪如
……”
①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
冯婉贞
》
)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
《
童区寄传
》
)
季氏将伐
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
zhuān
)臾(
yú
)。”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xiàng
)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sì
)出于柙(
xiá
),龟玉毁于椟(
dú
)中,是谁之过与?”
注意本节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还要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患,忧虑,担忧;其,这里可译为
“
自己
”
。
“
不己知
”
,是宾语前置,应译为
“
不了解自己
”
。
君子求诸己
:诸,兼词,相当于
“
之于
”
。
于予与何诛
:与,语气词;诛,责备。
“何诛”,是宾语前置,应译为“责备什么”
内省不疚
:疚
(
ji
ù
)
忧苦,内心痛苦。
深入理解每段话的内容,
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主要谈修身的方法
——
内省
。
第一段话
,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即在自己的品德、学识等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埋怨别人,而是反躬自问,反省自己的不足。
第五段话
中“内省不疚”与“君子不忧不惧”是因果关系。当遇到批评、诽谤时如果经过认真反省,确认自己没有过错
(
问心无愧
)
时,就不必有什么忧虑和惧怕的了。
第四段话,
说的是一个人要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
第三段话
,以“朽木”“粪土”两个通俗形象的比喻,说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自己不觉悟,不奋发努力,教育的作用就将是有限的。
第二段话
,以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应自强、自省。
【
其
】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
.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
\“
他的
\”
,
\“
它的
\”
2
.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
\“
他
\”\“
它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秦王恐其破壁。(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3
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或者“你的”“你”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游褒禅山记
》
)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
触龙说赵太后
4
.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
\“
那
\”\“
那个
\”\“
那些
\”\“
那里
\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游褒禅山记
》
)
5
.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捕蛇者说
》
)
6
.指示代词,表示
\“
其中的
\”
,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石钟山记
》
)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
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
二)用作副词。
1
.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烛之武退秦师
》
)
2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师说
》
)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庄暴见孟子
》
)
3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
游褒禅山记
》
)
(三)用作连词。
1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
……
还是
……”
。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马说
》
)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
祭十二郎文
》
)
2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
孟子见梁襄王
》
)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离骚
》
)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
离骚
》
)
【
何其
】
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
《
伶官传序
》
)
【
而
】
(一)用作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
劝学
》
)
2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
\“
并且
\”
或
\“
而且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
)
3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
就
\”\“
接着
\”
,或不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师说
》
)
4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
\“
但是
\”\“
却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劝学
》
)
5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
\“
如果
\”\“
假如
\”
。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冯婉贞
》
)
6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劝学
》
)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寡人之于国也
》
)
7
.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游褒禅山记
》
)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
赤壁之战
》
)
8
.表示目的关系。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鸿门宴
》
)
(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
\“
你的
\”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
你
\”
。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促织
》
)
(三)通“如”:好像,如同。
视其缶,而吾虫尚存,则驰然而卧。
《
捕蛇者说
》
【
而已
】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师说
》
)
【
而后
】
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而况
】
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
既而
】
不久,一会儿。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
促织
》
)
吾道一以贯之:
道,思想;一以贯之,介词的宾语前置,即“以一贯之”。
何谓也,
是宾语前置,即“谓何也”
巧言、令色、足恭:
巧,浮华不实;令色,满脸堆笑的样子;足,过分,过度。
左丘明耻之:
耻,意动用法,以
…
为耻,
认为可耻。
其何以行之哉:
何以,宾语前置
以直报怨:
直,公正无私。
注意第三节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第一段话
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的“道
第二段话
对“恕”作了具体阐释。
第三段话
从反面告诫君子决不能虚伪谄媚,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
第四段话
是讲“信”的重要性。
第五段话
主张公正平等。
明确:
讲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深入理解每段话的内容,
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质胜文则野
:质,朴实,与
“
文
”
相对;文,文采,指对仪容举止进行雕琢修饰;野,缺乏文采,鄙陋。
文胜质则史
:史,虚浮。
君子泰而不骄
:泰,平和;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
(
q
ī)
:忧愁,悲伤。
居处恭,执事敬
:恭,恭敬,端庄,这里可理解为守规矩;敬,谨慎、认真。
虽之夷狄
:之,动词,到
……
去。
望之俨然
:俨然,严肃的样子;之,代词,他
即之也温
:即,靠近,接触;也,句中助词,表停顿
第四节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深入理解每段话的内容,
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话
讲“质”与“文”的关系,即仪容举止与内在素质的关系。
第二段话
以“泰”与“骄”的对比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第三段话
君子与小人心理状态的不同
第四段话
是说君子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做人准则
第五段话
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评价
明确:
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
作业
导学案及课后练习
练习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 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
过户限,心 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其矫情镇物如此。 --
《
晋书 卷七十九
》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
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欧阳修
《
与高司谏书
》
1.
经过,通过
2.
超过 胜过
3.
过分,过于
4.
错误,过失
5.
犯过错
6.
责备,指出过失
7.
访问
推导提示:“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
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
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
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过
1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3
以其境过清
4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5
人恒过,然后能改
6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7
今公子故过之
1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2
为操后患
3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4
愈膏肓之患难
5
时有患疟疾者
1
动词:忧虑
,
担心
2
祸患 ,灾祸
3
毛病
4
疾病
5
得
……
病
患
1
靠近,接近
2
立即,马上
3
当,当时
4
倘若,如果
5
与
“
则
”
的用法相
同,相当于
“
那
就
”
的意思
6
登上帝位
7
帮助判断,就是
即
1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
项伯即入见沛公
3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5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6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7
吾翁即若翁
1
日暮途穷
2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
3
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济天下
4
穷乡僻壤
5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6
复前行,欲穷其林
7
穷巷陋室
.
穷山恶水
8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知
1
阻塞不通
2
走投无路
3
不得志,不显贵
与“达”相对
4
困窘,处境困难
5
穷尽,完结
6
寻求到尽头
7
僻、荒
8
穷冬
:
严冬
穷
孔子
之道
君子决不能虚伪谄媚,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
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即要尊重他人,体贴他人。
既要坚持理想,又不能为所欲为,要有正直宽容之心
对己
对人
忠,就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
恕,就是宽容之心,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强加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具体阐释
反面告诫
主张公正平等,坚持原则
在真理面前是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来求得友谊和睦的。
完善观点
忠恕之道
——
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