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求诸己》ppt课件3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求诸己》ppt课件3

ID:577500

大小:62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求诸己 我们今天要学的“求诸己”,就是明确怎样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君子,使自己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我们很多同学经常责怪父母、老师、同学、领导等不了解自己,不重视自己。高适在 《 别董大 》 中写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 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要想让自己成为金子,要想让别人都了解你、理解你,要想让天下人都认识你、知道你,你自己应该怎么做?结合 《 论语 》 中“求诸己”这一专题,孔子认为我们应怎样使自己成为金子,怎样让别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求为可知也。” 4.14 ( P71)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14.42(P303) 本章里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3(p126)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 道德修养 、 读书学习 和 知错即改 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0(P143)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 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有其重要意义。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8(P85) 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12(P111)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17 ( P176) 孔子一方面感叹时光易逝,往事难再,另一方面以水为喻,勉 励我们进德修业,都应该像那永不止息的河水一样,孜孜不已,不舍昼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9.23(P180)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17.22(P367)    孔子要求人要有 有所学,有所思,有所为 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反对好吃懒做,消极无聊 地打发日子。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7 ( P101 )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9.21(P397)   在“晋灵公不君”的故事中,士会劝晋灵公说:“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 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 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 失为君子的风度。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 19.8(P389) 这里子夏又从反面告诉我们:“小人之过也 必文”小人犯了错误是一定会文过饰非,不愿意承认的。这种不 愿意承认的心理,一 方面是面子问题,由于不好意思而加以俺饰,另一方面是心存侥 幸,以为人家发现不了而加以掩饰。结果往往是欲盖弥彰,自欺 欺人,在错误的泥坑里越陷越深,以至达到不能自拔的程度。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7.31(P143)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表明孔子的确在为鲁昭公袒护,即“为尊者讳”。孔子以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4.27(P293)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 少说多做 ,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似乎应当有所警戒了。 让我们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争做人中君子! 这一专题,其实还是在论述怎样才能实现“仁义”,怎样才能成为君子,你认为编者为什么要把它单独分出来,并取名叫“求诸己”?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