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
绍兴
名山
------
会稽山
名道
------
山阴道
舜、
大禹
、
勾践
、西施、
欧冶子
、
王充
、马臻、
嵇康
、
谢安
、
王献之
、梁祝、
谢灵运
、陆游、
王冕
、
徐渭
、
陈洪绶
、
章学诚
、
任伯年
、
蔡元培
、
徐锡麟
、
秋瑾
、
经亨颐
、
陶成章
、刘大白、鲁迅、
马寅初
、
邵力子
、
马一浮
、
胡兰成
、
许寿裳
、
周作人
、
周建人
、
竺可桢
、
陈建功
、
范文澜
、孙伏园、
金岳霖
、吴觉农、任光、周恩来
俞平伯
、
钱三强
、
胡海牙
、
经叔平
、
袁雪芬
、
谢晋
、
王文娟
、
曾培炎
、
俞正声
、
宋卫平
、章金莱、
马晓春
、
陈天桥
、
孟关良
出绍兴市区,沿着
山阴路
(
古之
“
山阴道
”
)
向西南而行,经
13
公里之路程
,就来到了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名
胜
修禊之事发端于
尧舜
之时。那时候人们心中最惧怕的莫过于洪水猛兽,治水成功后,也免不了举行一番庆祝。这种庆祝活动自然在近水之地进行。相传“尧舜千钟”,禹也有饮酒的嗜好,在欢庆时当然要喝点酒,禹治水成功后,召集治水中的得力助手,在治水模型(如秘图山)环曲的水渠旁聚会,禹在上流亲自为他们斟酒,让酒杯顺流而下,流近谁的面前,谁即取饮。日久成俗,在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祭祀,被后人称为“修禊”。
名俗
-----
修禊之事
流觞曲水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东晋名士也在这里举行修禊之礼。
这次参加兰亭修禊之礼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有个名人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
名人
王羲之
王羲之
(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
(
今属山东
)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
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
“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
《
乐毅论
》
、
《
黄庭经
》
、草书
《
十七帖
》
、行书
《
姨母帖
》
、
《
快雪时晴帖
》
、
《
丧乱帖
》
等。
为
《
兰亭集
》
所作的序最具有代表性。
兰亭集序
名序----
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
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
《
兰亭集序
》
的书法艺术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
唐太宗
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
黄庭坚
后世书法家誉 为
“行书第一”。
癸
丑( )
会稽
山( )
修
禊
事( )
激
湍
( )
流
觞
( )
骋
怀( )
放浪形
骸
( )
趣
舍万殊
( )
一
契
( )
嗟悼
( )
彭
殇
( )
ɡuǐ
kuài
jī
xì
tuān
shānɡ
chěnɡ
hái
qū
qì
jiē
dào
shānɡ
正音
朗 读
‖
字词点拨
永和九年,岁在
癸
丑,
暮春
之初,
会
于
会稽
山阴之
兰亭
,
修禊
事也。群贤
毕
至,少长
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
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
左右,
引
以
为流
觞
曲水,
列
坐其
次
。虽无
丝竹管弦
之
盛
,一觞一
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ɡuǐ
介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
春季的末一个月
一种祭礼
高高的竹子
都
县名
映衬、围绕
酒杯
排列
旁边
乐器
繁盛
作诗
省略动词宾语
举行
的
都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是
日也,天朗气清,
惠风
和畅。仰观宇宙
之
大,俯察
品类
之盛,
所以
游目
骋
怀,足以
极
视听之娱,
信
可
乐也。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和风
用来
放开、
敞开
穷尽
实在
自然万物
值得
这
参考译文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尽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夫
人
之
相与,
俯仰
一世。
或
取
诸
怀抱,
悟
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趣
舍万
殊
,静躁不同,当其欣
于
所遇,
暂
得于己,
快然
自
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
其所
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
系
之矣。
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
以之
兴怀,况修短随
化
,终
期
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助词,引起下文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俯一仰之间
之于
通“晤”
有的人
通“趋”趋向
不一样
一时
高兴的样子
满足
对
…
事情
到达
等到
到、及
过去
附着
因
指“向之”句
自然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抱负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痛惜万分呢?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
契
,未尝不
临
文嗟
悼
,不能
喻
之于怀。
固
知
一
死生为虚诞,
齐
彭
殇
为
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
列
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
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
致
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
斯文
。
符契。两半,可合在一起
面对
悲伤
明白
本来
一、齐,作动词。把
…
看做一样(相等)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无根据
情趣
一个个
纵使
这次(集会)的诗文
参考译文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命这件大事吧。
修禊
事也茂林
修
竹况
修
短随化
重点实、虚词
丝竹管弦之
盛
俯察品类之
盛
列坐其
次
所以
游目骋怀
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
古代的一种风俗
高
长
旁边,水边
热闹
繁多
用来
……
的原因
足以
极
视听之娱
动词,穷尽
或
取诸
怀抱,
悟
言一室之内
况修短随化,终
期
于尽
未尝不
临
文嗟悼,不能
喻
之于怀
固
知
一
死生为虚诞
齐
彭殇为妄作
每览昔人兴感之
由
后之视今,亦
犹
今之视昔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于斯
文
有的人;会面
动词,至,及
面对;明白,懂得
本来;动词,看作一样
动词,等同
原因
如同,好像
对;这
重点实词、虚词
群
贤
毕至
少长
咸集
映
带
左右
引以为
流
觞曲水
所以
游
目
骋
怀
足以
极
视听之娱
活 用
群
贤
毕至
少长
咸集
映
带
左右
引以为
流
觞曲水
所以
游
目
骋
怀
足以
极
视听之娱
活 用
形作名:贤士
群
贤
毕至
少长
咸集
映
带
左右
引以为
流
觞曲水
所以
游
目
骋
怀
足以
极
视听之娱
活 用
形作名:贤士
形作名:年少的,年长的。
群
贤
毕至
少长
咸集
映
带
左右
引以为
流
觞曲水
所以
游
目
骋
怀
足以
极
视听之娱
活 用
形作名:贤士
形作名:年少的,年长的。
名作动:围绕
群
贤
毕至
少长
咸集
映
带
左右
引以为
流
觞曲水
所以
游
目
骋
怀
足以
极
视听之娱
活 用
形作名:贤士
形作名:年少的,年长的。
名作动:围绕
使动:使
……
流动
群
贤
毕至
少长
咸集
映
带
左右
引以为
流
觞曲水
所以
游
目
骋
怀
足以
极
视听之娱
活 用
形作名:贤士
形作名:年少的,年长的。
名作动:围绕
使动:使
……
流动
使动:使
……
舒展;使
……
开畅
群
贤
毕至
少长
咸集
映
带
左右
引以为
流
觞曲水
所以
游
目
骋
怀
足以
极
视听之娱
活 用
形作动:穷尽
形作名:贤士
形作名:年少的,年长的。
名作动:围绕
使动:使
……
流动
使动:使
……
舒展;使
……
开畅
1
.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
(
1
)岁在癸(
)丑
(
2
)会稽(
)山
(
3
)清流激湍(
)
(
4
)放浪形骸(
)
(
5
)临文嗟(
)悼
(
6
)游目骋(
)怀
(
7
)修禊(
)事也
(
8
)流觞(
)曲水
(
9
)趣(
)舍万殊
(
10
)悟(
)言一室之内
2
.下列句子中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顶是:
[
]
A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B
.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
.
我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D
.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借代
D
guǐ
jī
tuān
hái
jiē
chěng
xì
shāng
q
ū
wù
巩固练习
4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面对着欢乐的事,顷刻之间就成为过去的事。
B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也是虚妄的。
C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译:人与人相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
D
.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译:后人看待我们今天的人,也好象我们今天的人看待前人的情况。
3
.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
[
]
A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B
.
言必信,行必果
C
.
文信美矣
D
.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
C
言语真实
讲
信用
实在,的确
相信
B
5
、背诵全文
再见
兰亭集序
内容把握
从标题看,本文是“序言”。
“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书序的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本文是为
《
兰亭集
》
所作的“序”,作为书序,本文应该包含这些内容。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部分(
1
、
2
):
叙盛会
第二部分(
3
):
叹人生
第三部分(
4
):
明意旨
全文四节,大体上可分三个部分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环
境
活
动
天
气
感 受
“叙盛会”部分叙述了哪些内容?
中心句是哪一句?
信可乐也
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人众
景美
事趣
兴雅
地胜
时良
?
人众
景美
事趣
兴雅
地胜
时良
交代诗集出
现的背景
交代诗歌
的来源
为后文“叹人生”
作铺垫
作好铺垫以后,作者开始“叹人生”。过渡
句是哪一句?作者是怎样联想的?本部分
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盛会相聚一
时之众“乐”
盛会不长
盛会之后
众人之生离
人生短暂
人生之死别
世事无常
盛会之后
良辰美景
天地依旧
岂不痛哉
讨论
“岂不痛哉!”是什么意思?作
者对这种“痛”抱什么态度?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岂不
痛哉
人的情志
却相同
人的生活
方式不同
或
…
或
…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所之既倦,感慨系之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当
及
况
死
生
亦
大
矣
痛惜
思考:作者写这些,意图是什么?
1
、表明人们对生死的痛惜具有合理性
生命本体永不满足
(所遇既倦)
外在世界流转不定
(所欣已陈)
生命本体短暂有限
(俯仰一世 修短随化)
3
、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相关内容。
2
、
表明自己对名士不重视生死的痛惜之情。
暗含对诗集的评价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昔人兴感 若合一契
后之视今 犹今视昔
成书经过
成文意
义
悲夫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觞为妄作
最后一部分交代写本文的缘由、要旨。缘由
是什么?要旨何在?关键词在哪?
缘由
要旨
“悲”
古人与己
,对“死生亦大”不能“喻之于怀”。
“悲”
今人
,对待生命又是如此的虚无的态度。
悲
“一
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
终
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就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
是
人生大事,二者不能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文章的思路
乐
痛
悲
应该说,本文包含书序的一切要素,找找看。
作诗的背景
诗歌的来源
成书的经过
成书的意义
诗集的内容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后之览者,
亦有感于斯文)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故列叙时
人,录其所述)
(
作者的评价
)
作者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在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写作的特色: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总结全文: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谈一谈: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
且不必说《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不必说汉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叹吗?可以说,“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
那么王羲之对此感慨万千,有什么不可呢?何况,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此一生,而是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晋是难能可贵的。
每人写一句话,总结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一起交流。
拓 展
示例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
——雪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司马迁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史铁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
——
苏轼
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
周国平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
雪莱
享受工作,品味生活。
——
李某人
请将你写的一句话扩展为一篇以
“
与王羲之对话
”
为话题的随笔。
因为短暂,人生中一切欢乐和美好的东西更显得珍贵。
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是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示例
解释成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游目骋怀、
世殊事异、感慨系之、
放浪形骸。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