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
江 河
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
,
1949
年生,北京人,
1968
年高中毕业。
1980
年他在
《
上海文学
》
发表
处女作
《
星星变奏曲
》
。著有诗集
《
从这里开始
》
、
《
太阳和他的反光
》
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
《
纪念碑
》
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
《
太阳和他的反光
》
赢得了社会的瞩目。
朦胧诗
:
又称新诗潮诗歌
,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
是文革后期
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
的产物
。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
代表诗人有
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等
。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
1980
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职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扫 清 字 词 障 碍
听读课文,赏析课文
赏析角度
意象、情感、写法、语言
带着问题熟悉课文:
1
、 两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
2
、这首诗中又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他有什么深刻含义?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3
、怎样理解题目
《
星星变奏曲
》
?
两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
1
、两节诗都运用了相同的结构
2
、从第五行看。有变化,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为否定结构
变奏曲:音乐俗语。发生一些变化(加装饰,改变节奏、改变和声等),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为之变奏。
1、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
《
星星变奏曲
》
?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
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
。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
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
小星星变奏曲
》
关 于 意 象 和 意 境
意象简单的说就是沾染了诗人情感而有所改变的形象,是诗人个人情感和客观现实的融合。如日月星辰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以称之为意象。
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情由景生,景中含情。诗歌的意境主要是通过诗中具体可感的意象实现。
请你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注意不同意象所营造的不同意境
星星、诗
……
营造出温情、浪 漫自由的意境
苦难的诗、冰雪
……
营造的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如果
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
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
星
像
蜜蜂
在心头颤动
1
、由“如果”引领这一假设句,构成对黑暗现实强有力的否定
2
、由“谁不愿意”开头的
第一次反问
,诗人借助“诗”和“蜜蜂”这两种象征光明的美好意向,
构成一个富有诗意的理想世界
谁不愿意
,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
湖
萤火虫
和
星星
在
睡莲
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
春天
,
鸟
落满枝头
像
星星
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
白丁香
朦朦胧胧
第二次反问,构成一个夏夜般柔美的理想世界
第三次反问,构成一个春天般温馨迷人的理想世界
一、诗人对光明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如果
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
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
颤抖的星星
像
冰雪
覆盖在心头
反面表达,构成对现实的否定
第一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苦难
谁愿意
,看着
夜晚冻僵
僵硬
得像一片
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
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
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
——
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第二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寒冷
第三次反问,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二、诗人对黑暗冰冷的严酷现实的否定,
表达为追求光明而 献身的决心。
问题研究
1 、这首诗中又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他有什么深刻含义?
文中出现了六次“星星”的形象,每一次的出现都不尽相同。第一次的
“星星”是
没有光明时的一种
希望;
第二次的
“星星”
就
是点缀夜空的星辰
;第三个
“星星”是比喻光明和温暖
;第四个同第一个的含意;第五个指的是艰苦的历程中
存留下
来的一点点自由和
温暖
;第六个指在挣扎中保留下来的
温暖的火种
;第七个指自然界中的
星辰
。总而言之,“
星星”在这里象征光明、诗意、春天、温暖和希望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2
、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两节诗都运用了相同的结构
都用“如果
-----
谁还需要
---
还会
---”
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为否定结构
3
、根据上面句式特点写几句诗
4、“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6、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又不失坚定的情怀
。
7、诗歌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