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简介
江河
,原名于友泽,
1949
年生,北京人。
1968
年高中毕业。
1980
年发表处女作
《
星星变奏曲
》
,著有诗集
《
从这里开始
》《
太阳和他的反光
》
等,是新时期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之一。
关于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
顾城
、
北岛
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本
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一类是
美好温馨
的:如,星星、诗、蜜蜂、萤火虫、湖、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
一类是
冰冷黑暗
的:如,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
2
、请你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物象。这些物象可以分成几类?各自象征什么?
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象征黑暗、残酷的现实世界。
一、二两节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
一、二两节都采用了假设的句式开头,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
正面
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
反面
表达这种希望。
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
-----
谁还需要
---
还会
---”
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研读揣摩
1
.朗读“谁不愿意
……”
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鸟落满枝头”,
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
;“星星落满天空”
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
“光明”
的美好。
(2)
“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
听觉上
和
视觉上
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3)
“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
—
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
暗喻
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
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
“
瘦小的星”
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
六、
主题
表达作者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对理想(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星星
变
奏曲
光明
理想
幸福
美好
星星
温馨美好
寒冷严酷
向往
光明
否定
现实
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
星星变奏曲
》
即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浓郁的诗情氛围让人轻松中心灵震动。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这种信念永远是鲜亮的。
课堂小结
学以致用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像
,
运用修辞手法
,
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
100
左右的文字。
朦胧诗欣赏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
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