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
论语
》
孔子的生平
名丘
,
字仲 尼
,
春秋末期鲁国人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
教育家
.
(公元前551--前479)
孔子的思想
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
,
提倡仁义忠恕
,
以德治国
.
教育上
,
开创私学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
论语
》
是记录____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
体,凡__篇,为__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把
编在一起,称为“____”。
课前练习
春秋
语录
20
儒
四书
季氏将伐颛臾
重点字词理解(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
见
于孔子曰:“季氏将
有事于
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说:“季氏将
对
颛臾
采取军事行动
了。”
孔子曰:“求!
无乃尔是过与
?
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孔子说:“冉有!
恐怕要责备你们吧
?颛臾,过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且在
邦域
之中矣,
是
社稷之臣也,
何
以伐
为
?
”
而且在(鲁国的)
国境
之内了,这是鲁国的臣属啊,
为什么
要讨伐(它)
呢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俩都不想(这样)啊。”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
力就
列
,不能者止。’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
展现
自己的才能,就任
职
;如果不能,就辞职退位。’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
焉
用彼
相
矣?
(
瞎子)遇到摇晃要倒下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那又
何必
用那
搀扶的人
呢?
重点字词理解(二)
且尔言过矣,虎
兕
出于柙,龟玉毁于
椟
中,
是
谁之过与?”
而且你的话错了,老虎、
犀牛
从
笼
中跑出来,龟甲、玉器毁坏在匣子中,
这
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说:“如今的颛臾,(城池)坚固,而且离费城很近,现在不攻取它,将来必然成为(季氏)子孙的祸患。”
重点字词理解(三)
孔子曰:“求!君子
疾夫
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
。
孔子说:“冉求!君子最
痛恨那
种(嘴上)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
编个借口
来搪塞(的人)。
丘也闻有
国
有
家
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听说国君和大夫一类人,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不平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
重点字词理解(四)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富平均了就无所谓贫穷,上下和睦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了(国家)就不会被倾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
来
之,
做到这样了,远方的人还是不归服,就加强礼乐文教和施行德政以吸引远方的人来
归顺
,
既
来
之,则
安
之。
把他们吸引来之后
,就
使
他们
安定
下来。
重点字词理解(五)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服,
邦
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
谋动干戈
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
萧墙
之内也。”
国家
四分五裂却不能保全,反而
策划
在国境之内
发动战争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
宫廷
的内部呢。”
重点字词理解(六)
思考题
1
、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
?
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
2
、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
3
、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
4
、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 ?
5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思考题答案
1
、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2
、
①
列名言。
②
用比喻。
3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 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4
、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只是漂亮的托辞,季氏之“忧”在于惧怕于鲁君抗衡失利。故孔子言“在萧墙之内也”。
5
、祸起萧墙、分崩离析、既来之、则安之。
练习
选择
1
、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
A
、无乃尔是过与
B
、是社稷之臣也
C
、是谁之过与
D
、夫如是,远人不服
2
、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意义不相同的是( )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
C
、风吹草低见牛羊
D
、于是入朝见威王
E
、见笑于大方之家
C、E
3
、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
A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B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4
、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唯才是举
B
、唯利是图
C
、何以伐为?
D
、是地利不如人和
5
、与“是谁之过与?”中“过”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
、无乃尔是过与
B
、闻过则喜
C
、过故人庄
D
、且尔言过矣
E
、过犹不及
6
、与“不能者止”中“止”意义相同的是( )
A
、笑而止之曰
B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C
、止有剩骨
D
、或百步而后止
7
、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疾”意思相同的是( )
A
、积劳成疾
B
、痛心疾首
C
、疾风劲草
D
、疾恶如仇
E
、曾不能疾走
下列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B
(
1)
论
语(
lun
) (2)
虎
兕
(
shi) (3)
出于
柙
(
xia
)
(4)
社
稷
(
ji
) (5)
焉用彼
相
矣(
xiang
)
(6)
固而近于
费
(
bi)
A.(1)(2)(3)(4) B.(1)(3)(4)(6)
C.(1)(2)(4)(5) D.(2)(3)(5)(6)
特殊句式
①
介词结构后置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
谋动干戈于邦内
C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②
宾语前置
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即“过尔”,“是”起将宾语“尔”提前的作用)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3
、以“是”“之”为标志
③
固定格式
A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
……
与”,表推测语气,意为“恐怕
……
吧”)
B
何以伐为
(“何以
……
为”,表反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要
……
呢”)
是社稷之臣
常用判断句形式
:1,
用“者”“也”表判断
. 2,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3,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
直接用“是”的很少
)4,
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 5,
无标志
,
直接判断
:
既不用判断词
,
也不用语气词
,
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
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1.
省略主语
. 2.
省略谓语
.3.
省略宾语
. 4.
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