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文二 《问说》 邵元霞编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ó),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jī)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附常识: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现在安徽省桐城县)人。小时家境贫寒,当牧童放牛,喜欢偷听书塾老师朗读文章,听后能诵,熟师发现后邀请他在书塾里学习,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他。刘开十四岁时,拿自己写的文章拜谒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姚鼐非常赏识他,尽力教他古文作法,多次赞扬他,从此他的才名轰动一时,后来成为桐城派有名作家之一。他的古文与方东树、梅曾亮等齐名,诗和骈体文也很好。四十岁逝世。著有《孟涂诗文集》
1、给下列加粗的字的读音
臆度( ) 切磋( ) 几 ( ) 强 ( ) 难 ( ) 狎 ( )
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1)非学无以致疑 ( )
(2)非问无以广识( )
(3)而或不达于事 ( )
(4)问焉以破其疑( )
(5)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 )
(6)是己而非人( )
(7)如是 ( )
(8)贵可以问贱 ( )
3、 翻译句子
(1)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然则问可少耶:
(3) 问与学相辅而行也。
(4) 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4 本文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 ”,这一观点包括两层含义: , 。接着运用 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述了问的重要性,并指出了 。
5、学习本文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课外扩展 自述苦学
白居易
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仆宿②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③书,间又课诗,不遑④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⑤。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⑥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自悲矣。
【注释】①仆:作者对自己的谦称。②仆宿:以前。③课:指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④遑:闲暇,空闲。
⑤胝:老茧。⑥瞀瞀然:眼睛昏花的样子。
一、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 ( )
2、及五六岁便学为诗 ( )
3、九岁谙识声韵 ( )
二、翻译句子。
1、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2、盖以苦学力文所致,自悲矣。
三、从文中看,作者苦学的主要对象是 什么?“苦学”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答案】
一、1、指给……看;2、 写作;3、熟悉。
二、(1)我当时虽然嘴里不能说出来,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
(2)这都是长期刻苦学习、努力作文所造成的,想起来是足以自悲的。
三、诗赋和经书;“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
译文:
我出生才六七个月时,乳母就抱着我在屏风旁玩耍。她指着屏风上刻着的“无”字或“之”字给我看,我当时虽然嘴里不能说出来,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后来再问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即使试上十遍百遍,我都能指它们出来,不会有什么差错。而我一向有的读书的缘份已注定在识文断字之中了。等到我五六岁时便学习写诗,九岁时已熟识声韵之学了。十五六岁时,我才知有考取进士可登仕途的事情,更加严束自身,刻苦读书。二十岁后,在白天学习赋文,在夜里学习书法,间或着学习诗歌,没有空闲时间睡眠和休息。以致到了口舌磨出疮,手肘磨出老茧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