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八下)第七单元复习讲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分析:
本设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复习课。古文是学生初中复习阶段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复习的地位和意义很重要。无论从知识还是考试的角度看,都不可小觑。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材过关检测(八下七单元)
(2)对应练习卷
2.学生情况分析 这是学生初中复习中重要的一步,在此这之前,学生对本单元古文已有一定掌握-——字词过关、内容理解等;而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同时,学生对借物(景)抒情的文章也有一定的学习和理解,因此,本单元的复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单元的写作年代、社会背景离现在的中学生已远,而这又是理解本文主题的一个关键,因此,要重视文学常识的复习。
3、整体设计思想:这是学生初中阶段复习借景抒情类散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借景抒情类散文的特点。这也是学生初中阶段阅读的重要作家作品,因而复习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激发兴趣,避免枯燥。
4、教学方法的确定:归纳与讲练相结合,以读和结带动讲与练。
5、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以归纳理解与练习代替死记硬背。
6.技术准备: 纸质试卷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基本知识点过手;了解作家、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熟读课文品味文本生动而又精美的语言,从而把握文章主旨,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画面及情感之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作者所言之志,体会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寓于景物中的情感、人生态度及情趣志向。
教学重点及突破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与运用;教学重点及突破:景物特征及其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的运用手法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读文本的过程中体味景物特点及语言的运用。
总之,通过抓关键词,多读来把握景物特征;通过议论与点播相结合来领悟情感与主旨。把学习领悟的主动权和动力交给学生。
教学难点及突破:情感的把握及作者借景物表达的情感、志向、情趣等主题意义;学习借景抒情、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联系背景帮助理解,通过练习运用巩固,特别是文言句子的直译。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型 评讲课
四、具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注明教学资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目标:
1、 本节课内容,学生需准备:
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材过关检测(八下七单元)(39页)
对应练习卷
2、 明确文言文考查要点:
、文言实词(包括成语、俗语)的理解与掌握;
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与运用;
、对文段的理解与分析(包括内容、主题、写法、经典词句的品析);
④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要求:准确、通顺、尽量直译)。
(二) 回忆本单元特殊文言现象(包括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的通假字:
(1)便要还家
(2) 百废具兴;属余作文以记之 (3)
2、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或异二者之为
(6)醉翁之意不在酒
3、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的一词多义:
(1)便舍船/屋舍俨然
(2)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3)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
(4) 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 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则有去国怀乡
(7)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
(8) 云归而岩穴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吾谁与归
(9)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10) 湖中人鸟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 是日/是金陵人
4、 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的词类活用: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居庙堂之高
(3)名之者谁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5、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的特殊文言句式: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 便舍船,从口入
(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6)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7)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说明:每个环节师生整理好后,教师出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快速浏览后,进入下一个环节。最后蒋、将这部分内容连起来浏览一次。
(三) 评讲学生已做的练习,看看掌握情况(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材过关检测(八下七单元39页)。
说明:不用逐题评讲,先请几个同学将答案写出来,老师指出对错,然后请同学评讲错处,有问题大家讨论订正。
(四)用练习卷再强化巩固并稍加拓展。
08年绵阳市中考原题《桃花源记》阅读(原文略)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诣:对、向 D.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土地平旷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 D.来此绝境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B.该文语言凝炼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等。
C.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
4.请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4分)
译文: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分)
译文:
阅读《岳阳楼记》全文,回答问题(11分)。
5.范仲淹是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____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的的含义。(2分)
(1)增其旧制(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3)前人之输备矣( ) (4)去国怀乡( )
7.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2分)
8.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2分)
9.“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3分)
阅读《醉翁亭记》全文,回答问题。(10分)
10.作者欧阳修在文中自号____________。(1分)
11.第一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1分)
1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2分)
13.第四段“太守知乐其乐”中太守之“乐”的含义是什么?(2分)
14.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下下联。(4分)
阅读《湖心亭看雪》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3分)
(1) 余挐一小舟( )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文章开头说“独)
17.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为什么?(3分)
说明:7、17题难度稍大,提示如下:“悲”“喜”之内容来自文中三、四段的词语,注意上下成对;17题联系文章主题,作者情趣。
(五) 学生自主完成后,出示题面、答案自己订正。
订正后立即将本课错题整理在“纠错本”上。
(六)引导学生小结,得出规律:
平时积累很重要,复习归纳不可少;
回归文本很重要,查缺补漏不可少;
读懂题意很重要,前后联系不可少;
难题多问查资料,学好古文不深奥。
附:板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古文复习讲评
一、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通假字:要 属
古今异义:交通 绝境 无论 鲜美 或 意
一词多义:舍 志 寻 为 观 国 临 归 谓 绝 是
词类活用:谪守 高 名 翼然 乐 客
特殊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二、本课小结,得出规律:
平时积累很重要,复习归纳不可少;
回归文本很重要,查缺补漏不可少;
读懂题意很重要,前后联系不可少;
难题多问查资料,学好古文不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