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ID:578049

大小:99.03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3-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21 文言文二则 ‎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胤(yìn) 恭(gōng) 勤(qín) 练囊(náng) 焉(yān) ‎ 多音字:盛(chéng) 数(shù)‎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 “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从注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广博)。‎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拓展阅读。‎ 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 第二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吟一首《望天门山》导入,了解诗人李白。你还会背他的什么诗?(《望庐山瀑布》《将进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对,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是什么呢?结合注释: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出示图片,大家看看图,这就是铁杵,老妇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3.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小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铁杵(chǔ) 还(huán)卒(zú)业 ‎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逢、卒”,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逢”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夆”,再写“辶”。“卒”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两个“人”中间。)‎ ‎4.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语句。‎ 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老师范读,抽生读文,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出示图片,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板书: 磨铁杵 欲作针)‎ ‎2.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师先讲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看部首猜字义:“媪”,部首是“女”,联系前面的“老”,推测意思是老婆婆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义:“曰”,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像舌头,舌头在动,意思是在说话,即“说”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过”,路过,经过,趟过。‎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被她的意志感动。)“其”指的是老媪。‎ ‎“问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媪。你磨铁杵做什么?)‎ 古时的一个字,现在往往对应一个词,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 ‎4.句式理解。‎ 读一读,比较一下: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A强调的是“山中”,B强调的是“读书”。‎ ‎5.绘声绘色讲故事。‎ 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呢,李太白读书山中……‎ 学生讲述,师生评议。(可用多种方式讲。可以用“评书”讲法——话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当年李太白读书山中……还可以用“说唱”讲法,或者打着节拍诵读。)‎ ‎6.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7.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读了这个故事,谁能用“铁杵成针”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通过学习本课,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做学问要有恒心和毅力,只要肯下功夫,就会取得成果。)‎ ‎3.拓展延伸: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铁杵成针 磨铁杵 欲作针 反反复复读课文 联系注释讲文意 讨论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学习文言文不在于逐词逐句理解文意,而在于学法的领会和整体的感知。理解词语时,可采用“换词法”和“组词法”。让学生先猜再讲,将一篇简练的小古文扩成一篇生动的现代文,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并学以致用。‎ ‎(1)注重诵读,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2)对课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质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质疑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22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认识“脉、估”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优秀品质。‎ ‎3.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诺曼底号”遇难记》。从题目,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课文记述了“诺曼底号”这艘船在海上遇难的事。我想知道“诺曼底号”是一艘怎样的船?它为何遇难?结果怎样?)‎ ‎2.了解作者雨果。(出示圆明园里的雨果雕像的图片,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尤其注意外国的人名和地名比较难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山脉(mài) 剖(pōu)开 机械(xiè)师 调遣(qiǎn) 穿梭(suō)‎ 读两艘船的名字:诺曼底号 玛丽号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腹、窿、卑、宰、遣、梭”,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腹”是左右结构,右边中间是“日”,最下面的“”不要写成反文。“窿”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穴”,下面右边“生”上面的小横不要漏写。“卑”注意笔顺,第六笔是“丿”,最后一笔是悬针竖。“宰”是上下结构,下面是“辛”,下面的横短,最后一笔是悬针竖。“遣”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笔顺,第六笔是“丨”。“梭”是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地、人、事。同桌间互相交流。‎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在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人群面前,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最终救出了众人,但自己却以身殉职。)‎ ‎2.初步感知故事线索:夜航—遇难—组织逃生—最后二十分钟—牺牲 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诺曼底号”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40):哈尔威船长指挥众人脱险。‎ 第四部分(41~43):英雄船长遇难。‎ 第五部分(44~46):高度评价船长的壮举。‎ ‎3.认识灾难:浏览课文,找到描写灾难情况的段落读一读。概括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指导朗读。‎ 默读描写灾难刚发生时情景的段落,静下心来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描述面前浮现了哪些场景:‎ ‎(1)谈一谈自己看到的画面。(2)这一幕幕场景,带给你什么感受?(3)请你把这感受融入课文中,反复读一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4)读“一刹那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给“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一句画线,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引导深入体会: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到害怕?“惊恐万状”的人们有什么表现?‎ ‎4.人群面对灾难:“诺曼底号”正在慢慢下沉,所有的人都会葬身鱼腹,人们是怎么面对这场灭顶之灾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生:“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生:“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播放《泰坦尼克号》视频,感受海难来临时人们的惊慌失措。‎ 指导朗读。‎ ‎5.课文内容真实感人,情节扣人心弦,读起来就像看电影似的,读完后好多场景留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那么,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的,轮船在海上遇到了危险(板书:遇险),哈尔威船长指挥大家逃生救援(板书:救援),最后时刻的沉船(板书:沉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连成一个悲壮凄美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到1870年,带回到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2.出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 惊恐万状 汹涌湍急 一窝蜂 你推我搡 简短有力 井然有序 惊慌失措 须臾 阴惨惨 凝视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五、课堂小结。‎ 课文为我们描写了一起猝不及防的海难,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沉着感人的英雄形象。准确生动的语言、个性鲜明的人物、悲壮感人的场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也给了大家巨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深入地探究学习吧!‎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诺曼底号”遇难带来的震撼。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在灾难来临、人群慌乱时,是谁救出了所有人。‎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场景一:下达命令。‎ 默读第12自然段,找出船长下达了哪些命令。用“   ”画出来。说说你从这些命令中体会到了什么,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边写写你的感悟。 ‎ 阅读时,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词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场景二:对话指挥。‎ 指导朗读“简短有力”的对话。(第16~30自然段)‎ 从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中,你都了解到哪些情况?(炉子被海水淹了,机器停了,船失去了动力。 船还有二十分钟就会沉没。逃生过程中,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就会被打死。)‎ 体会写法,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助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些对话对你推我搡的人们有用吗?哪句话可以说明?(有用。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现在你感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威严、机智、果断。)‎ 分角色朗读第16~30自然段。‎ 听到这段对话,那些想自己先获救的男人,会怎样想?那么妇女们会怎样想?(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从哪句话能感受到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是啊!哈尔威船长,这个伟大的灵魂,巍然屹立在指挥台上,给在危急时刻的人们巨大的安全感。 船长把每件事、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除了他自己……‎ ‎3.场景三:救克莱芒。‎ 指名读课文第35~37自然段。‎ 船长还做了什么?(指挥救出见习水手克莱芒。大难临头,船长没有忘记船上的任何一个人,他想得那么细致周到,神情那么镇定自若,始终坚守在船长岗位上。)‎ ‎4.在这次组织逃生过程中,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仔细阅读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做批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英雄品质。(关心每一个人、尽职尽责、舍己救人、无私忘我、临危不乱、镇定自若、高度的责任感……)‎ ‎5.再次默读全文,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连成一个悲壮凄美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到1870年,带回到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船长和他的“诺曼底号”长眠于大海,连雾也是阴惨惨的。这阴惨惨仅仅是形容雾吗?(还有人的心情)找出文中描写雾的词句。‎ 第1自然段: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第3自然段:雾越来越浓了……‎ 第6自然段: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 第7自然段: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第43自然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 从文中看出雾是造成海难的直接原因,多次写雾,还渲染了灾难的气氛,烘托了人们的心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沉浸在那一个个感人的场景里,跟灾难接触,和船长对话。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挽救了一船人的生命,自己却悲壮地与船同沉,这样的举动彰显出他高尚的品质。(板书:品质)‎ 补充资料,升华对船长的认识:‎ ‎(1)一百多年前,作家雨果这样评价他,(课件展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读——‎ ‎(2)一百多年来,每一个读了这个故事的人忍不住这样评价他,(课件展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再读——‎ ‎2.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哈尔威船长用自己的生命挽回了几十人的生命,而自己却沉入大海,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3.用克莱芒的日记结尾:‎ 亲爱的哈尔威船长,我的师傅,我的父亲,您昔日的见习水手克莱芒长大了,已经成为一名船长了,走的就是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这条航线。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要鸣笛三声。这笛声是问候,是感激,是力量。如今同行们都说我是这条航线上最出色的船长,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心中永远屹立着一尊黑色的雕像。‎ 四、布置作业(选择一项完成)。‎ ‎1.拓展练笔: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点什么?请写下来吧。‎ ‎2.读后感:可以写写读了本文的感想或感受。‎ ‎“诺曼底号”遇难记 ‎1870年3月17日夜 哈尔威 ‎ 遇险 救援 沉船 品质:伟大的灵魂 崇高的精神 ‎ ‎……‎ ‎1.研读文本,把握目标,确定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感受哈尔威船长这个形象,感受船长的人性美就是本课的德育渗透点。‎ ‎2.在教学中,重点品读哈尔威船长与他手下们在混乱中的对话,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课文、理解为主,适时、适当、适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3 黄继光 ‎1.认识“役、屡”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 ‎4.查找资料,了解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和人物。‎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战役(yì) 屡(lǚ)次 摧(cuī)毁 ‎ ‎3.自由读文,读通语句。小组轮流读,互相点评。‎ ‎4.说说课文写了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事。)‎ ‎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即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 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第12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黄继光是一位怎样的战士?把感受深的地方用“  ”画出来,做简单标注。 ‎ ‎2.小组交流,读一读感受深的句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小组汇报。‎ ‎(1)预设1:英勇献身。‎ 抓住“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上去、堵住”等词语,体会英雄的顽强与勇敢。‎ 理解:“匍匐”是什么意思?(身体贴着地面爬行。)从“匍匐”这一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炮火的猛烈和冲向火力点的艰难。)‎ 出示句子: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令人感动啊! 所以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句子: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过渡:面对死亡,黄继光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为这次战斗铺平道路。‎ 预设2:主动请战。‎ 交流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句话中能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屡次”说明了什么? (“屡次”说明多次突击都没有成功,突出了任务的艰巨。)‎ 对比句子:A.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B.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预设3:占领高地。‎ 对比句子:A.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B.战士们猛虎一样冲上去,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2)黄继光主动请战、爬向火力点、投掷手雷、勇堵枪口这几个事件表现了黄继光的什么品质?(不怕牺牲,勇于献身。)‎ ‎(3)补充资料:黄继光的事迹是十分感人的,他壮烈牺牲的场面让人难忘。有资料介绍,就在黄继光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他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堵着敌人的枪口。在火力点前,留下一条深深的10米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所有人都流出了热泪,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搂在怀里,失声痛哭。‎ ‎4. 体会细节描写的句子。‎ ‎(1)动作描写: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更加突出了他的英勇顽强。‎ ‎(3)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或短语。‎ 轰鸣 屡次 匍匐前进 像冰雹一样 闪闪发光 火舌 猛扑 像海涛一样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假如你现在就站在他的烈士墓前,想想过去,看看今天,心里一定有好多的话要说。请你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黄继光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感受深的句子谈体会,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英雄气概。课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感悟,增加这场战役在学生心中的立体感,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拓展阅读其他英雄故事。‎ 自 我 介 绍 ‎1.懂得什么是自我介绍。‎ ‎2.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记下别人说话的要点。‎ ‎3.能够有条理、流利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敢于和别人交流。‎ ‎4.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适当调整介绍的内容。‎ 一、激趣导入,范例引领。‎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视频:小猪亥亥的自我介绍。)‎ 小猪亥亥和大家初次见面,跟大家打了招呼,介绍了自己,从他的介绍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对,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认真倾听,把握主要信息,必要时还要做要点记录。‎ 师: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认识、了解自己,这就是自我介绍。‎ ‎2.来到新环境或者和陌生人打招呼少不了要做自我介绍,让别人了解你、熟悉你、喜欢你。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让自己的表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 ‎3.出示亥亥的自我介绍文字。讨论:你觉得他的自我介绍哪些方面好?好在哪里?‎ ‎(落落大方,语气亲切、幽默,语言简练,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性格特点、兴趣爱好……)‎ 二、明确要求,尝试交际。‎ ‎1.我们平时什么时候要进行自我介绍呢?‎ ‎(认识新朋友,转学到新班级,应聘小记者,参加节目……)‎ ‎2.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我们的自我介绍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生讨论、归纳:‎ ‎(1)对象和目的不同,自我介绍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 ‎(2)自我介绍要客观真实。‎ ‎(3)自我介绍的语言要简洁明了。‎ ‎(4)自我介绍时要注意礼仪,落落大方。‎ ‎3.补充资料:社交中自我介绍要注意“位低者先行”,主人先向客人介绍,晚辈先向长辈介绍,下级先向上级介绍。‎ 三、创设情境,活化交际。‎ 小组模拟尝试:出示几种情境,选择不同情境进行模拟。‎ ‎1.给出四个情境。‎ ‎(1)新班级的班会上,做个人的自我介绍。‎ ‎(2)参加班级干部的竞选,做自我介绍。‎ ‎(3)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做自我介绍。‎ ‎(4)转学到其他学校,在新同学面前做自我介绍。‎ 介绍前,想一想是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要注意些什么。‎ ‎2.小组选择情境进行模拟练习,人人参与,积极交流,同伴之间互相提意见,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巡视,参与,适时指导。‎ ‎3.踊跃展示,根据要求评星激励。‎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制作一张名片,把自我介绍的内容写在上面。‎ ‎2.在生活中,向陌生人进行一次自我介绍,认识一位新朋友。‎ 自我介绍 介绍内容 ‎1.本课“自我介绍”是生活中的常见交际,设计层次清楚,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进行积极交流。先明确要求,再选择情境进行模拟练习,模拟时要贴近生活,形式灵活,让学生感觉是生活再现,参与热情会更高。‎ ‎2.这种范例激趣导入,给学生做出了示范引领,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如果从让学生认识与众不同的自己的角度出发,使其亮出自己的自我介绍,然后评价其优缺点,再进行范例展示,效果会更好。‎ 我的“自画像”‎ ‎1.能抓住主要特点写出自己的“自画像”。‎ ‎2.能够选择突出特点的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 ‎3.写完后,与同伴和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聊聊“自画像”:同学们,什么是“自画像”?就是自己画自己。你有给自己画过像吗?自画像能画什么呢?外貌、衣着、神态、动作,最主要的是体现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 ‎2.假如我们班新来了一位老师,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那就需要我们来介绍自己,前面的口语交际我们学着做了自我介绍,那这节课我们便来试着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习作。‎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在介绍自己时,都要注意什么呢?外貌特点,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 二、认识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选独特的人物特点来写。‎ ‎1.外貌特点。‎ 出示优秀片段,启发引领。‎ 说说自己的外貌。一位同学上台描述,其他同学点评、提意见。身材、长相、衣着,抓住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介绍,不要面面俱到,典型特点的描写要生动。‎ ‎2.性格特点。‎ 想让自己的介绍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便离不开具体生动的事例,以此来突出性格特点。‎ 通过具体事例,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自己的特点写具体。‎ 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写后,交流片段,师生共同点评修改。‎ ‎3.爱好特长,优点缺点。‎ 介绍自己时,为了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可以介绍哪些情况呢?‎ 可以介绍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同桌间交流。‎ 三、明确要求,指导习作。‎ 出示要求:介绍时,抓住人物的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运用最典型的事例表现特点,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好后和同伴交流,根据同伴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 交流课前积累的相关的优秀词句。‎ 动笔完成自己的“自画像”。写好后可以和同伴互相读一读并提意见,进行修改。‎ 四、点评习作。‎ 我们来对照习作要求,看看同学们的作文能得几颗星呢?自评。‎ 小组内互相交换阅读,互评。‎ 全班交流,投影出示学生的优秀习作。‎ 评价:文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特点?运用什么事例来表现这些特点?你觉得这里举的事例怎么样?哪里写得好?好在哪儿?‎ 出示病句较多的习作,共同讨论如何修改。全班讲评,提出修改理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交流,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写得不像,再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 我的“自画像”‎ 抓突出特点 举典型事例 ‎1.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自我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我的‘自画像’”习作练习,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突出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运用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将人物写具体。通过片段赏析引领、积累活学活用、病句共同修改等方式完成佳作。‎ ‎2.习作中,外貌描写部分还是有面面俱到、特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在课堂上抓住外貌描写进行着力,片段介绍后,玩“猜猜看”,看能不能猜出写的是谁,有没有抓住其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二)第二题。‎ ‎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写出连贯的动作,把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来写。‎ ‎2.动作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3.动作要符合生活实际。‎ ‎4.准确运用多种词语描写人物动作,尽量避免重复。‎ ‎5.从“蝴蝶飞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中选一种情况试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强、患”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译文: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沉迷安逸享乐而衰亡。‎ ‎3.你还积累了哪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言?请在班内交流。‎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学习了连续的动作描写的方法,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搜集、积累与人的精神意志和品质有关的成语,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在自己以后的习作中正确运用它们。‎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积累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名言警句,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将成语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以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并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连续的动作描写应用于写作中,可以使习作更生动、具体。‎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