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50题 答案
1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3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4答案A。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5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6答案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7答案D。【解析】皇帝的庙号。
8答案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9答案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10答案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 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11答案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2答案A。《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13答案D。(“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14答案C。“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15答案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16答案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17答案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18答案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19答案D(“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
20答案B。(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21答案A。(“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22答案D。(“七品十八级”错,应为“九品十八级”)
23答案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24答案B.(“悬壶”,即悬壶济世,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
25答案D。(无“肱股之臣”)
26答案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27答案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28答案A。(《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29答案D。(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
30答案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31答案C。(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32答案A。( “女子没有取字的权利”错。例如;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33答案B.(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34答案C。(C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35答案C。 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36答案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37答案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
38答案A。清朝好几代不是
39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乞归养”理解不正确,由其具体语境可知,正确的解释应为“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所以选D。)
40答案C。( “五人为伍”。)
41答案C。(钱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资助之钱。其二是薪俸。在本文中应该是薪俸之意。)
42答案B。(古代帝王并不是一人一个年号,有些皇帝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比如唐高宗。)
43答案B.(“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
44答案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45答案C。(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46答案D。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47答案D。(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48答案B。(应是比试射技和武艺)
49答案C。(“上元”“广德”都属于年号纪年法。)
50答案B。(奉,恭敬地用手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