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复习之语言
新
的
《
考试大纲
》
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大方面的规定:一是“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前者是
B
级
(
理解
)
要求,后者是
D
级
(
鉴赏评价
)
要求。
这
两大方面从小说命题实际来看,可作为两大题型: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
目录
壹
贰
理解赏析词句
品味语言艺术
第一章
理解赏析词句
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理解语句的语境
义;
理解语句的
“言外之意”。
设问方式
(
1
)怎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
(
2
)文中
×××
蕴含了几层意思?请赏析。
(
3
)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
含义。
注:题干有
“
理解
”“
赏析
”“
蕴含
”
等字样。
高考题设问
(
1
)(
2017
年全国课标三
卷
《
我们的裁缝店
》
)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
2
)(
2016
年课标一
卷
《
锄
》
)
“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
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
《
黑色地图
》
重逢、总是比告别少、只少一次
01
02
如果
是作者的
叙述描写
语言,要从仔细揣摩作者
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等的真正意图角度考虑;
如果
是作品中的
人物语言
,要从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
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的角度考虑。
辨明类型
规范答题
:
手法
+
内容
+
效果
挖掘内涵
抓关键词语。尤其是限制、修饰成分。
抓句子位置
抓句子手法
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
锄
》
连续
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
亩园
的历史
,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请简要分析
。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①用夸张的手法强调
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
;②
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③
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第二章
品味语言艺术
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
语体色彩
设问方式
1
以
×××
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2010
年山东
高考
《
骆驼祥子
》)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018
年全国二卷《
有声电影
》)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用词特点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
感情色彩
是否鲜明
是褒还是贬
语体色彩
文言词
口头语
书面语
方言
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
运用叠词
精练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造句特点
句式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的搭配
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手法
九种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运用
用语角度
语言风格
豪放与柔婉
豪放
景象
→
境界开阔
动词
→
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
→
色彩鲜明
抒情
→
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手法
→
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
→
纤巧细致
情感
→
细腻缠绵
画面
→
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
→
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
→
比较直接
含蓄
表达情意
→
不直接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质朴与华丽
质朴
(
平实
)
语言
→
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饰,少描绘性
华丽
(
典雅
)
多描绘性语言
→
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手法
→
多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诙谐
庄重
话题
→
较为严肃
语言
→
凝重
句式
→
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
→
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
→
轻松幽默
修辞
→
多夸张、反语、比喻
(
有趣味
)
简洁与细腻
简洁
多用短句
→
语势流畅
细腻
多用长句
→
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高考例题
(
2018年全国二卷)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
幽默效果
,请从文中举出
三处手法不同
的例子,并简要
分析
。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用语特点
①极
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用较多的叠词(拟声词)可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②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命题多判定文中长短句或整散句的使用情况。
③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命题先判定文中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语言风格
轻松幽默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
着呢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
姥姥。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
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
——”
,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还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
——
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人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
规范答题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
借用
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
重复多次
,产生喜剧效果;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数,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
书面语与口语
混搭、庄谐并出;
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
排比手法
描写人物窘态,
带有打油诗
的诙谐意味;
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
反话正说
,既讽刺又幽默;
⑥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
夸张
令人忍俊不禁。
巩固训练:
2019
浙江卷 萧红
《
呼兰河传
》
简
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
参考答案:
(
1
)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
(
2
)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
(
3
)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
(
4
)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课堂小结
理解赏析词句
品味语言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