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
1.
更多
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
,
则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不可测、远不可测的未知
——
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
,
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
?
(河北衡水中学
2021
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
下列
各句中的问号
,
和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
是(
)
A.
怎样阅读
《
红楼梦
》
这样的长篇小说呢
?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
B
.
难道闹钟没有响
?
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
,
它肯定响过。
C.
祥
林嫂,你的
阿毛如果还在
,
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
D.
可是问题却在于
:
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
(题目
中的问号在揣测语气的复句中,表示一种
不确定。)
C
(自问
自答,设
问句。)
表示
反问句,表达肯定的
观点
。
(
干扰项
)
(揣测
语气的
复句)
(一般疑问句)
设问句是一个语法名词,无疑而问,
自问自答
,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
。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
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这类句式常和
“难道”、“怎么”
等反问词联接
。
通常
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
是为了强调语气。
2.
下列
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的分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美好
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遍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
A
.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
B
.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
C
.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D
.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
D
(表并列关系)
(表并列关系)
(表并列关系)
(表并列关系)
(表目的关系)
非
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复句的
多重
复句,第一层意思的后面,也用分号。
3.
下列
各句中的叹号和文中的叹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侠
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
《
七剑
》
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A
.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地答道:只要学起来!
B
.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
……
;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C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D
.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
C
(表示强烈的祈使句)
(
表感叹)
(表感叹)
(表示强烈的祈使句)
(表感叹)
(表强烈的
反问)
(祈使句的句尾可用句号和叹号,根据语气的
舒缓和强烈判断
)
4.
我
扑在窗口问
:“
爸爸,你要出门
?
“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
:“
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
“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石家庄市
2021
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
检测)
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两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
B.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
?
C.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
D.
一点小事,何必自寻烦恼
?
C
(选择问句)
(反问句)
(反问句)
(一般疑问句)
5.
中国
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
——
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四川成都七中
2021
届高
三入学
考试 )
下列
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划线句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
——
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
——
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
——
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
.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
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补充说明)
(表示对“回报”的解释
说明)
(意思的转换,跳跃或
转折)
(总结
上文)
(表示对“升华”一词的解释说明)
B
破折号
有许多的用途
,如
:①解释说明。②语音延长。③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④表示插说。⑤补充说明。⑥意思递进。⑦总结上文。⑧话未说完
。
6.
贫困
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添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户定”
(
厅门的石阶
)
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百师联盟
2021
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卷)
下列
各句中的括号内容,和文中括号作用相身的一项是
( )
A.
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
(
今河北宣化境内
)
,经过山西北部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
B.
南方古猿的
……
脑量
(
450—650
毫升
)
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C.
他说的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
(《
板桥集
.
题画
》)
D.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 (
热烈的鼓掌
)
(解释
说明)
(解释说明)
(
解释出处
)
(补充说明)
(解释引语的出处)
(插入语表示听众对讲话的反应)
A
括号的用途:
①
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号紧贴在被注释词语
之后。
②
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句末标点之后。例如:写研究性文章和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③序次语用括号
。例如:(
1
)
④表示
插入的词语用括号
。
⑤
交待时间、地点或文章出处要用括号
。
⑥
订正或补充的词语要用括号
。
⑦
对生字注音可用圆括号,对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等
。
7.
但
与之相对的,是英语读者一边倒的好评:“大师般的叙事”“高品质的梦幻故事”这样的评价比比皆是,就连公认难译的武功,也被评为“以十分优雅的方式展示出来”。(安徽省皖江名校
202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下列
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
中双引号
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
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B.“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C.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
《
文心雕龙
·
隐秀篇
》
说:“隐以复意为工。”
D.
这几年来,一般地讲,殴打的事情已经渐渐地少了,可是这种“幸福”只局限在外头工人身上。
C
(表示引用)
(
表示强调
)
(表示特定称谓)
(表示引用)
(表示讽刺、反语)
引号的作用:
1
.
表示引用。
2.
表示特定称谓。
3.
表示特殊含义。
4.
表示讽刺和嘲笑。
5.
突出强调。
8.
比如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精准“滴灌”提高扶贫效率
。
下列各句中和文中“滴灌”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
是( )
A
.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B
.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旬名言吧!
C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
.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
(需要着重说明的词语,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直接引用)
(“聪明人”加上引号,是反语。)
(特殊含义)
(特殊含义)
D
9.
莫高窟
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本生故事,九色鹿
舍己救人,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
还在脑海里
浮动成一首首错散成韵的散文诗。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相同的是(
)
A.
我们齐声朗诵那首
《
沁园春
》
:“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
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
……
是作家必备的素质。
C.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
……
太太
……
我不知道
……
你一定是认错了。”
D.
“他还没结婚吧?”“
……
”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了起来。
(列举的省略)
(标示引文的省略)
(列举的省略)
(标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B
省略号的
作用:
1
.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省略的
。
2.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
3.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
。
4.
表示静默或思考
。
5.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
6.
表示语言的中断
。
7.
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0.
下列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连续发问、判断疑问和陈述语气)
为给地铁
2
号线和
4
号线让路,武汉市最大的广场
——
洪山广场将被拆除
重建
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未来的广场将怎么建?那里的几百株
树木将
怎么办?
姚明在
整个
NBA
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
是什么
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别的什么
?
有钱的人开着上亿的跑车在街上狂飙,穷人为了获得几斤米却去卖血。这
是讽刺
还是批评,不论是什么,那些“富人”是否该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西周
王陵在哪里?在周原吗?考古学家们在周原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发现
;在
丰镐吗?考古学家又在西周首都丰镐周围寻求,依然没有结果。
D
考点:
1.
判断使用句末标点主要是看该句子的语气:
陈述语气,舒缓的祈使句,使用句号;
疑问语气,反问句,设问句,表示不确定的句子,使用问号;
感叹语气,语气强烈的祈使句,语气词,使用感叹号。
2.
注意
选择问句,
全句末尾才
用问。
(选择倒装问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
3.
连续
发问,每句末尾都用
问号。
(
选择问句是有连接词的,但是连续发问是没有的。
)
11.
下列
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
调查,家长受广告的误导严重,不懂孩子的身体状况,不知道该补什么
、怎么
补、补多少,只是盲目地补钙、补铁、补锌、补维生素等
。
B.
三聚
氰胺是何鬼怪妖孽,怎么会引起人们这么大的恐慌?原来,由于
生产
出来的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不“达标”,三聚氰胺就开始被不法商人作起了
食品添加剂
,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
。
C.
我
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
壁虎
,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
D.
你
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
?
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
?
可曾想到
孩子们稚嫩
的心灵
?
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
E.
王老师
走进高三(
25
)班教室,问道:“作业写完了吗?同学们。”
A
(倒装句中问句前
置。)
12.
下列
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推开窗户一看,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
,闪闪
烁烁地动着
。
B.
“
我这里并没有亲人。”“好歹叫他们送
我去
。”“宝玉
!
宝玉
!
你好
……”
:黛玉在弥留之际的几句话值得我们细致分析
。
C.
小雨
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
:“
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
D.
他恶狠狠地说:“活着也是给人添麻烦,倒不如趁早死了
算了。”
B
(句中是叹词的情况下,叹号不能连用。
不是叹词就可以连用)
(强烈语气的祈使句,用叹号。)
13.
下列
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
学术的特点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就是发扬光大。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孔子非常重要
。
B
.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希望广大作家以更加自觉的姿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
生活
、贴近群众,沉潜生活,冷静思考,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创作出
更多反映
现实生活和人民主体地位、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
C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
生活资料,生产资料
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D.
上海
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
《
音乐之声
》
、
《
王子复仇记
》
,
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书名号中间不需要用顿号
。)
B
(并列
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
(大
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
14.
下列
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奥运会
闭幕式上飘逸的祥云纱在场内飞舞, 缤纷的彩纸漫天飞扬, 歌声
,笑声
,欢呼声响彻云宵,国家体育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
B.
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
的嫩叶
,颜色浅红,比花还中看。
C.
上海
4
所名牌大学近
10
年来出国留学
500
余人,学成回国只占
29
%
,
其中
360
名自费留学者,学成回国只有
10
人
。
D.
红丝
带
——
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
关心
;
象征
着我们对生命的
热爱;象征
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
E.
农贸市场
的水果品种极其丰富,如西瓜
呀、苹果呀、梨呀、葡萄
呀
……
真可谓应有尽有啊!
C
(无
逗
不分。)
(词语并列,用顿号)
(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用逗号或分号。)
(并列词语中带语气词,并列成分之间不打顿打逗。)
15.
下列
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
天祥在缧绁之中,是常拿了这几句诗勉励自己:“千年成败俱尘土,消
得人间
说丈夫”;“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
!
B.
他说他的改变来自学校温暖的关怀
: “
让我感激的是老师们对我那么好
,
现在
我对学校很有感情
,
因为我在这里能够时时感到成长的力量。”小杰说
。
C.
教室
里布置简单, 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 “于无疑处见疑
,方
是进矣。”“百川归海”
。
D.
人们
也记得,米丘林进行植物杂交实验,被神甫攻击为“竟敢把上帝的
果园
变成妓院。
”
E.
“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
鲜花和
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
! ”
A
(引用之语不独立,句末标点引号
外
。
)
(某某说
,
前面说,用冒号;中间说,用逗号;最后说
,
用句号。
)
(引用之语不独立
,充当句子成分时是不能有点号的。
问号、叹号除外 。)
16.
下列
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B.
郝明义
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 ”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 向前一步
、往
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
C.
鲁迅
《
记念刘和珍君
》
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保所道,
托体
同山
阿。”
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
《
挽歌
》
。
D.
高尔基说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我说:“书籍也可能是阻碍人类进步的绊脚石。”
E.
据
吉林省的有关调查,当问及“遭遇社会风险时
怎么办
?
”
,有
68
.
0
%的
人回答“依靠组织解决”
,只有
32
.
0
%的人回答
“依靠自己解决
。
”
。
D
(
完整的引用
原话,
而引文又独立使用
,则是可以有点号的,缺一不可。)
17.
下列
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加
编选工作的同志有:孙
XX
、刘
XX
、李
X X
、赵
X X
、朱
X X
等五人
。
B.
站
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
,波
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
。
C.
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
,就是
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
D.
德国联邦
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
文化方面
我们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E.
关于
《
汉文学史纲要
》
,他曾说
过“
文学史编制太草率”诸如此类的话
——
事实
证明,他的批评很有道理。
冒号一管到底。
冒号可以用在总结性的话前面。
冒号表示列举的时候应该是
完全
列举,后面也就不能跟“等等”
E
18.
下列
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
《
庄子
——
养生
主
》
。
B.
“百家讲坛”
是个成功的舞台,走上它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辉煌。从
易中
天开始,到现在,则轮到了一位女性(于丹),这个再次以
《
论语
》
系列
创下
“百家讲坛”收视高峰的北师大教授
。
C.
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
——
歌星、舞星
、体坛
健将、商界名人等等
。
D.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
《
音乐之声
》《
王子复仇记
》
等等
,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
注意:根据重要程度判断使用括号还是破折号,重破不重括。
注意:破折号是可以出现等等的,但是冒号不行。
19.
下列
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
项协议顺利签署后,两岸大体上就能完成“三通”进程(通邮、通航、
通商
),这将为今后两岸关系更加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
B.
东家
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
(
斑斑,方言,即斑鸠
)
你看那树
上斑斑
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
C.
如果
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
《
西方名著
提要
(哲学、社会科学部分)
》
。(
英国汉模顿编著,何宁译,
1959
年中国青年
出版社
出版
)
D.
古语
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
(
《
管子
·
牧民
》
)政治的
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注意:解释局部紧挨着,解释整体隔开着。
注意:句内括号,解释完毕无点号;句外括号,解释完毕可有点号;问号叹号很特殊,句内句外都要用。
D
20.
标点符号
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日,
《
重庆日报
》
、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
性教育”栏目
——《
不朽的红岩
》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
B
.鲁迅
《
记念刘和珍君
》
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保所道,
托体
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
《
挽歌
》
。
C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
《
申报副刊
》《
自由谈
》
上写稿
,攻击时弊。
D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
B
注意
:书籍、视频节目都用书名号,考试
名称、活动主题、栏目名称、丛书与单位、专业课程不用
书名号,用引号。
21.
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
下列
各句中的
问号
,
和
文
段的
问号作用相同的一
项( )
A.
大量
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所以
要经常进行
爱国主义
教育
。
B.
本店经营品种:服装、鞋帽、钟表、玩具和家用电器。
C.
教室
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
,
方是进
矣”
,
“百川归海”
。
D.
同志们:
第十六届体育运动大会现在开幕
。
(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
(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冒号的作用:
1
.
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2.
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3
.
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
.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
5.
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