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题技巧
文言文
客观题
【
考纲说明
】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
.理解
⑴
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⑵ 理解常见文言
虚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句式
和用法
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
古代文化知识
⑸ 理解并
翻译
文中的句子
3
.分析综合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学习目标
】
1.
分析文言文客观选择题的设错类型;
2.
掌握文言文客观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3.
提升文言文客观选择题的解题能力。
文言文选择题分类
1.
断句题
2.
文化常识题
3.
文意理解题(概括分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9
全国
1
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019
全国
2
卷
2019
全国
3
卷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
“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句中,
“
而有战胜之名
”
中的
“
名
”
(名声)与
“
之
”
(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
D
项。
“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
中
“
而
……
则是
……”
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
“
则是
”
前面要停顿,与
“
弃卫
”
不能断开。排除
b
项。
“
疑之
”
的主语是
“
鲁君
”
不是
“
君
”
。排除
A
项。分析可知,
c
项断句正确。故选
c
。
断句题的做法
客
观断句题有着自
身
的
独特
之处
,
是
有“机”可乘
的
!
1.
首先
,直接去
看
选项的区别
。
不
要自己主观去断句;
2.
一般的,
关注
人物
。
不同
人物的动作要断开(除非某人作为前者的宾语);
3.
一般的,
同
一个人物
的不
同动作要断开(连动除外),尤其是
关注动
词
;
4.
特别
关注固定搭配
,不
能断开。
【例
1
】
A.
升之言京官
/
不宜为节度使
/
下马因劾承祐骄恣
/
解其任
/
凡任言责五年
/
所上数十百事
/
然持论不坚
/
以故不尽施用
/
B.
升之言
/
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
/
因劾承祐骄恣
/
解其任
/
凡任言责
/
五年所上数十百事
/
然持论不坚
/
以故不尽施用
/
C.
升之言
/
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
/
因劾承祐骄恣
/
解其任
/
凡任言责五年
/
所上数十百事
/
然持论不坚
/
以故不尽施用
D.
升之言京官
/
不宜为节度使下马
/
因劾承祐骄恣
/
解其任
/
凡任言责
/
五年所上数十百事
/
然持论不坚以
/
故不尽施用
《
史记
》
凡百三十篇
凡
+num
(前文
大意
)
(
京官)
王瓘
遇
(节度使)
郭承祐
于道,
节度使
怒
其
不下马
(参拜自己)
,执送王瓘
到自己
府。
【例
2
】
(
节选自《宋史•陈升之传》)
(
节选自《宋史
·
李继勋传》)
(前文)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岁余,(李继勋)改领曹州。
A
.世宗亲征
/
淮上
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
/
进洞屋云梯
/
以攻其城
/
继勋怠于守御
/
为其所败
死者
/
数万
/
梯屋悉皆被焚
/
B
.世宗亲征
淮上
/
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
/
进洞屋云梯
/
以攻其城
/
继勋怠于守御
/
为其所败
死者
/
数万
/
梯屋悉皆被焚
/
C
.世宗亲征
/
淮上
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
/
进洞屋云梯
/
以攻其城
/
继勋怠于守御
/
为其所败
/
死者
数万
/
梯屋悉皆被焚
/
D
.世宗亲征
淮上
/
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
/
进洞屋云梯
/
以攻其城
/
继勋怠于守御
/
为其所败
/
死者
数万
/
梯屋悉皆被焚
/
【
当堂训练
】
【
当堂训练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和末/高丽入贡/
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
蕲州安置/
B
.宣和末/高丽入贡/
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
蕲州安置/
C
.宣和末/高丽入贡
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
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高丽入贡
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
蕲州安置/
节选自
《
晋书・向雄传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雄曰
/
昔者先王
掩骼埋胔
/
仁流朽骨
/
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
/
今
王诛既加
/
于法已备
/
雄感义收葬
/
教亦无缺
/
B.
雄曰
/
昔者先王
掩骼埋胔
/
仁流朽骨
/
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
/
今王诛既加于法已
/
备
雄感义收
/
葬教亦无缺
/
C.
雄曰
/
昔者先王
掩骼埋
/
胔
仁流
/
朽骨当时
/
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
/
今王诛既加
/
于法已备
/
雄感义收葬
/
教亦无缺
/
D.
雄曰
/
昔者先王
掩骼埋
/
胔
仁流
/
朽骨当时
/
岂先卜其功
/
罪而后葬之哉
/
今王诛
/
既加于法
/
已备
/
雄感义收葬
/
教亦无缺
/
【
当堂训练
】
文化常识题的做法
这一题本质上属于积累题,
和技巧关系不是特别的大。
但是,学会选项对比和一点
技巧,依然是很重要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019
全国
1
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019
全国
2
卷
有的选择题,
可能根本与文本没有直接关系。
【例
3
】
下
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
.
禁内
,
即官
禁
,
是
指皇帝
、
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官禁。
C
.
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D
.
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
【例
4
】
下
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
确
的
一项是(
)
A
.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始设于唐朝,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B
.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C
.
泰山,五岳之首,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D
.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
【
当堂训练
】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仕
、
告老
、
下车
、
乞身都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退休养老。
B.
三省
。
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为宰相。
C.
士大夫
。
旧
时
指官吏或较有声望
、
地位的知识分子。
D.
节度使
。
唐代时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
,
后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
当堂训练
】
2017
年全国新课标
Ⅰ
)
12
.下列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
。
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
.
弘微简言服众,
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
又
极有文才口才
,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
.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
。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
.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
。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一、内容构
成
: (概括)传
主形
象
+
(分析)具体行为事例。
二、四个选项的顺序一般与选文各节内容的先后顺序一致。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三、选“不正确的一项”;多在“具体行为事例的分析” 设误。
命题特点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
1
)迅速找出文中与选项对应的原句并画线,仔细
比对
。
(
2
)关注硬伤,即
:
a
比对
人物
——
防
张冠李戴
b
比对
事件
——
防
无中生有
c
比对
时间
——
防
时
序
错乱
d
比对
关键词
(多为实词)
——
防
翻译错误、曲解文意
(
3
)关注软伤,如
:
e
句间因果关系不当
f
人物评价不当
、褒贬失当
等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2019
全国
1
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2019
全国
2
卷
【
例
5
】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
例
6
】
(
2015
年新课标
II
)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原文)
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强加因果
【
例
7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
原文)
刘秉忠
,
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
,
世仕辽
,
为官族。
……
十七
,
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
,
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
,
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
,……
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
……
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
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张冠李戴
【
当堂训练
】
【
当堂训练
】
(
2017
年全国新课标
Ⅰ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原文)
混
(
谢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张冠李戴
文言文选择题解题技巧
1.
断句:对比
+
抓人物、抓动作。
2.
常识:积累
+
对比。
3.
文意:关注硬伤、软伤。
【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