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掌握朗读节奏,疏通文意。
2.
理解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3.
体会孟子的思想及社会意义。
数英雄 论成败
古今谁能说明白
千秋功罪任评说
海雨天风独往来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
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
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
终不悔九死落尘埃
轻生死 重兴衰
百年一梦多慷慨
九州方圆在民心
斩断情丝不萦怀
谁不想国家昌盛民安乐
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
得民心者得天下
》
新课导入
走近作者
【
孟子
】
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
孟子
》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
与
《
论语
》《
大学
》《
中庸
》
合称为“四书”。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人民生活十分痛苦。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写作背景
字词积累
sù
米粟( )
寡( )助
ɡuǎ
亲戚( )
qi
畔( )之
pàn
朗读节奏
天时
/
不如
/
地利,地利
/
不如
/
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
/
而不胜。夫
/
环而攻之,必有
/
得天时者矣,然而
/
不胜者,是天时
/
不如
/
地利也。城
/
非不高也,池
/
非不深也,兵革
/
非不坚利也,米粟
/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
/
不如
/
人和也。故曰:域民
/
不以
/
封疆之界,固国
/
不以
/
山溪之险,威天下
/
不以
/
兵革之利。得道者
/
多助,失道者
/
寡助。寡助
/
之至,亲戚
/
畔之;多助
/
之至,天下
/
顺之。以
/
天下之所顺,攻
/
亲戚之所畔,故
/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疏通文意
天时
不如
地利
,地利不如
人和
。
三里之城
,七里之
郭
,
环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作战的人心所向
方圆三里的内城
外城
围
【
译文
】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非不高也,
池
非不深也,
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人和也。
护城河
泛指武器军备
弃城而逃
【
译文
】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
威
天下不以
兵革
之利。
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
,
亲戚 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是人民定居下来,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
威慑
泛指武器军备
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
极点
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同“叛” 背叛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
译文
】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细节探究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由
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天时、地利、
人和
(
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
天时
而
环
攻
之
地利
不如
胜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
从进攻一方而言
)
攻
城
守方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败
城高
池深
兵革利
米粟多
地利
委而去之
败
胜
人和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
和
(
从防御一方而言
)
守城
攻方
战争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本文借论战,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结论
类推
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
孟子提出的“人和”,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有借鉴意义。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
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主
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逐
层论证,层层深入
。
首先开
门见
山地提
出中心论点,接
着运
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突
出“
人和”的重
要性;然后进
一步阐发
,明确欲
得“人和”,
必先“
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
议
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
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板书设计
论据
进攻
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
战争需
“人和”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需要
“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
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
背,“
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
”的
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
技发
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
,其
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