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教材的理解
1.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中国的传统文学博大精深,诗歌犹如其中的一泓清泉 ,常常能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清凉的慰藉。陶渊明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人。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更对晋以后的唐宋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饮酒》则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归隐之后的思想,赞美田园生活的无限美好,流露出诗人融入自然的那种闲适自得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憎恨。虽然八年级的学生对陶渊明并不陌生,但对其思想的高度,对其历史地位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利用这首古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理解。将作品与作者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不仅学到学习鉴赏诗歌的常见方法,而且在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同时,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确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于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3.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真意”“悠然”等词句的含义以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陶渊明并不陌生,前面已经学过了陶渊明的多篇古诗文,其中有古诗《归园田居》,古文《桃花源记》,传记《五柳先生传》,对其人其诗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积累了很多名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达到“以诗解诗,以文解文”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三、教学理念:出于对教材以及作者陶渊明这样的理解以及学生实际,加之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能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为了将这首诗讲出味道来,让学生能从多方面收获。在教学理念上我遵循以下两点: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2.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及手段实施教学。
1.朗读欣赏法
2.讨论探究法
3.情境设置法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设计
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与作品、作者对话,以便探求诗歌的言外之味,寻求适合学生解读经典古诗词的赏读途径,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教师先出示一副对联,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这位独爱菊花的田园诗人就是陶渊明。顺势请学生交流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并且结合他作品中的一些语句来评价陶渊明。为了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我给学生作如下示范并出示句式。
这样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导入本课的学习。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新世界。
(我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情境,又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为实现本节课“以诗解诗,以文解文”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当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生疑
(新课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自主质疑。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敢于怀疑的精神,我引导学生注意题目和诗文的联系。相信善于观察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并且提出这样的疑问:题目虽为《饮酒》,但诗文为何没有提到酒?如果学生之间能结合自己读书所得解答这一解惑更好,如果不能我会给予这样的解答:陶渊明共写《饮酒》诗20首,诗前有小序,序中说,这些诗是其“闲居寡欢”,“既醉之后”所作。《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而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这首诗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为了深入了解关于古人的“酒文化”,我还补充这些材料: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
曹操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