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散文两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16 散文两篇

ID:579488

大小:6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5 散文二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第1课时 永久的生命 一、导入新课 生命,总是令人深思。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 ‎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 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理解:“凋谢”指个体生命的凋谢,“不朽”是生命整体的不朽,生命的前进方式是令人惊叹的,同时,正有了个体的凋谢,才成就了生命整体的不朽。‎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本,学习本文行文思路 探究:本文只有五个自然段,这五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请同学们分小组简要探究分析。‎ 内容:第一段:写“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突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 第二段:写人不应为生命的短暂与逝去感到悲观,并以小草与牛犊为例,说明我们要关注生命本身的神奇,关注生命的不朽。‎ 第三段:用形象的比喻将整体的生命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用它的暂居状态比喻个体生命,由此来说明个体生命易逝与整体生命不朽的关系。‎ 第四段:作者从说理回到现实生活,批判暴君的杀人,同时赞叹生命的永久。‎ 第五段:以哲理性的语句结束全文,使人印象深刻。‎ 联系: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一开始并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突出写个体生命的有限,并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然而第二段却忽然转折,将我们带入永久生命的美好视野,完美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同时,作者为了表达其观点,先是将抽象的理论以比喻修辞呈现,而后又以现实生活现象呈现,同时又将其寄寓于哲理性语句中去。构思十分巧妙。‎ 目标导学三:思考生命,感悟人生 思考: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这种奇妙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 明确: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梦想而努力。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为未来人生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努力都有其意义,因为生命的整体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笔,同时又要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一定的审美休憩之外,须立即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 三、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一、个体生命易逝 (先抑)‎ 整体生命永久 生命自身神奇(后扬)‎ 二、生命是奇迹,礼赞生命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 可取之处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其哲学内涵十分深刻,因此宜将体悟其人生哲理作为教学重点之一,但哲理思辨内容单纯靠讲解难以令学生深度把握。因此,本文各个教学环节,从把握课文观点到把握行文思路,由设置问题到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深入把握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 由于课时以及内容的难度的限制,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不够深入,学生对哲理性散文的理解较浅显。‎ 第2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前一课时我们在学习生命具有永久性的特点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个体性特征。是的,生命如此短暂,正如前文的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也许我们该做点什么,换句话说,也许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我们为什么活着?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阐释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无神论者,‎ 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结构 ‎1.作者在标题中抛出自己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他在文中是如何回答该问题的?‎ 明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请简要概括文章五个自然段的内容,并说说本文的结构思路。‎ 内容:第一段:回答标题所设下的问题,“我”活着的理由有三个,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段:具体阐释追求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可以使人摆脱孤寂,可以让人领略到美好境界。‎ 第三段:讲述知识能增加人们对自然、科学、人类自身的了解,满足人类求知欲,给人带来无限乐趣。‎ 第四段:写人类的痛苦促使着“我”不断努力,以期减少这痛苦,但“我”依然痴心不改,要为此奋斗。‎ 第五段: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认为如此活着是有意义的。‎ 结构: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采用直接说理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 目标导学三:理解课文,把握内涵 ‎1.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 明确: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你能说说知识给你带来了什么吗?‎ 明确: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灵;二是可以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事实上,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在对世界的好奇心驱使下的创造,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解开世界之谜的快乐,还有思考过程本身的快乐。‎ ‎3.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为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目标导学四:认识哲理性散文 探究:本课的题目为《散文二篇》,但从内容上来看,作者都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更像是议论文。然而,又不像议论文,因为我们没法从论点论证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也就是说,这两篇被定义为散文的文章既具有散文的某些特征,也具有议论文的某些特征,并在议论中阐释着深刻的哲理,我们不妨将名字综合起来,称它为哲理性散文(或议论性散文)。‎ 请同学们结合对这两篇散文的认识与解读,说说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具备哪些特征。‎ 明确:(1)从两篇文章都能通过分析具体的结构与层次把握文章观点来看,议论性散文应具有议论文的观点明确、结构清晰的特点,且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 ‎(2)从文章语言以及叙述方式上来看,议论性散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征,即用语形象,‎ 这也就意味着将抽象的说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能使读者获得感悟。同时,哲理性散文并非一味地说理,因而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有散文的抒情性特点。‎ 三、板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解除孤寂 爱的结合见到仙境的缩影 ‎(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知道星辰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社会)‎ ‎(同情)苦难痛苦的呼号 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孤 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可取之处 不仅讲述了文本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住“我”对生活目的的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文体特征,对哲理性散文形成初步认识。‎ 不足之处 哲理性散文也侧重对情感的抒发,在引导关注情感方面,由于时间限制,做得不够,需要教师根据时间安排予以适当补充。此外,对罗素生平的事业未加详细介绍,学生或许不能感受到罗素在探索减轻人类痛苦事业中所做的贡献。‎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