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11 短文二篇

ID:579577

大小:5.42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1-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1 短文二篇 学习目标 1. 借助诵读,感受两篇短文的语言风格。 2. 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3. 理解作者情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复 谢征 , 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信 答谢中书书 新课导入 走近作者 陶弘景 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美文诵读 自由朗诵 ( 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 示范朗诵 ( 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 情感朗诵 ( 有情感,有节奏的朗诵 ) 男女交替朗诵(声音要洪亮) 整体把握之朗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 / 之美,古来 / 共谈。 高峰 / 入云,清流 / 见底。 两岸 / 石壁,五色 / 交辉。 青林 / 翠竹,四时 / 俱备。 晓雾 / 将歇,猿鸟 / 乱鸣; 夕日 / 欲颓,沉鳞 / 竞跃。 实是 / 欲界之仙都。 自 / 康乐以来, 未复有 / 能与( yù ) 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疏通文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晨昏之景 理清层次结构 细节探究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这里有 山水相映之美 ,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这里有 色彩配合之美 ,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这里有 晨昏变化之美 ,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这里有 动静相衬之美 ,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仰视 平远 高远 静景 动景 听觉 视觉 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 色 俯瞰 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林和五彩的山石互相映衬,呈现出绚烂辉煌的气象,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通过描写朝夕变化,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思想情感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新课导入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 《 静夜思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 《 山居秋瞑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 《 竹里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苏轼 《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 《 次北固山下 》 ) 走近作者 苏轼(1037 —1101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79 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 1007 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元丰六年 / 十月十二日 / 夜,解衣 / 欲睡,月色 / 入户,欣然 / 起行。 念 / 无与 / 为乐者,遂至 / 承天寺 / 寻张怀民。怀民 / 亦 / 未寝,相与 / 步于中庭。庭下 / 如积水空明,水中 / 藻、荇交横,盖 / 竹柏影 / 也。何夜 / 无月 ? 何处 / 无竹柏 ? 但 / 少闲人 / 如吾两人者 耳。 课文朗读 遂 至承天寺 念 无与为乐者 相与 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 寝 盖 竹柏影也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想到 只是 共同,一起 睡觉 于是 大概是 疏通文意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细节探究 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3. 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友情深厚。 疑难探究 1. 领悟“闲”之意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闲 2. 领悟“闲”之情 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 “ 本州安置 ” 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作者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也体现了作者 旷达乐观 的情怀。 思想感情 苏轼虽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的 坦荡,旷达 面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板书设计 记承天 寺夜游 议论 --- 月色入户,夜游赏月 闲 记叙 --- 描写 -- 月如积水,竹柏如藻、荇 情景交融 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及背景展开想象,苏轼与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会说些什么? 随堂练习 示例: 苏轼:今晚月色如此美好,唯有你我两个闲人欣赏,实在令人感慨啊! 张怀民:世人都在追名逐利,是没有这个闲情雅致的。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