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ID:580147

大小: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子。‎ ‎【教学难点】 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奇妙的对联)‎ ‎1、“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是清代诗人宋湘所作,据说他在路过一个小镇时,在十字街的墙上题出上联:“一条大路通南北”。走后数日,仍无人能对,他便自己又对出了下联。‎ ‎2、古诗文妙联选:‎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联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联出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第37回)‎ ‎3、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苏轼讽势利者)‎ 二、关于对联常识 楹联 第 5 页 共 5 页 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人们会在各种殿堂庙宇和亭台楼阁的楹柱上看到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由于这些楹联写景状物生动帖切,抒情叙事寓意深远,往往给游客增添许多兴味。‎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繁荣发达的唐诗之后,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到了宋代,楹联已经盛行起来,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比如南宋学者朱熹不仅在自己的住所和读书处,而且在许多地方的府学、县学甚至个人住宅题联。他赠给漳州的一个读书人一副对联:‎ 东墙倒,西墙倒,唯见家室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代还有个叫叶洪俞的文人,考中进士后,曾上书揭露官场腐败作风,上自宰相下至县官他都骂到了,文中句式相同,末尾都用“而已”二字,以表示他对腐败现象的鄙视,其中有“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宰相因此大怒,十年不肯提升他,为此他自题对联一副:‎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间。‎ 楹联内容大体分写景、言志、记事三类。一般来说,山水名胜之地,写景楹联居多;住宅书房之处,以言志楹联为主,目的是表达主人的某种志向或愿望;宫殿祠庙和牌楼坛宇之所,则以记事楹联为多,其中又多歌功颂德之词。焦山自然庵风光秀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为之题联云:‎ 第 5 页 共 5 页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在他们讲学的东林书院用一副对联表达其忧国忧民的心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制作对联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要完全相等,不多不少;而且上下联的结构要相同,即断句一致。如毛泽东曾引用过的一幅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按词组分,都是“四字——二字——二字——三字”的格式,断句也一致。当然,也有为造成特殊的效果,上下联字数不等。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去了。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这是在讥讽“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像这种上下联字数不等的现象是极个别的。‎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这副联表达出了东林党人读书不忘国事的精神。(参看课文的P77)‎ 第 5 页 共 5 页 ‎3、要平仄相对,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地三、四声)起平(第一、二声)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极其对仗,音调和谐,读起来上口。‎ ‎4、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系。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但又不能重复。从这角度说,有三种类型。‎ 一是串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唐寅)‎ 二是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是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例如,某樵夫为其岳父祝寿,请一学究代做的一副旨在把岳父称得高高、把自己说得低低的对联:“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头做寿;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四、对联欣赏 ‎1、谐趣对联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第 5 页 共 5 页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狗啃河上(和尚)骨(苏轼出上联)   水流东坡诗(尸)(佛印对下联)‎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理发店对联)‎ ‎2、讽喻对联 官大,权大,肚子大,口袋更大;  手长,舌长,裙带长,好景不长(讽某些腐败者)‎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无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总统不是东西”讽贿选总统曹锟)‎ ‎3、隐字联 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上联隐「水」下联隐「酒」‎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上联:缺一(衣) 下联:少十(食)‎ 第 5 页 共 5 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