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本篇报道与一般通讯报道的不同。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 使学生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2.讨论交流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开启地狱之门,和作者一起到有“人间地狱”之称的奥斯维辛作一次地狱之旅。
二、幻灯片展示
三、 课文分析
请学生阅读课文,积累字词,简要写出你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认识。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指导他们开展小组交流,相互质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重点研讨问题。
知识积累:毛骨悚(sǒnɡ)然 和煦(xù) 纳粹(cuì) 废墟(xū) 不寒而栗(lì) 踉(liànɡ)跄(qiànɡ)
1、看了资料和课文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
答案:可怕、惨绝人寰、无法形容的恐怖……
2、 文中哪些地方展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景象?
答案:它的可怕、恐怖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
作者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在布热津卡,不知怎么,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这里,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
这真像是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津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假若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都枯萎凋残
第 4 页 共 4 页
,那才合乎情理,因为这里曾经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恐怖的地方。
参观者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开始时 “默默地迈着步子”
看见毒气室时 “目瞪口呆”,“脚步就逐渐放慢,简直是在地上拖着走”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 “不禁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 “突然张开大口,差不多叫出声来。”
看见试验室时 “感激不必入内”,但马上“臊红了脸的”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 “踉跄地退了出去,在胸前直画十字。”
参观结束时 “参观者恳求似的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
对导游说:‘够了’。”
3、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
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者多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 众多的参观者(游客)——参观者的感受、反应
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4、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世人早已知道,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 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要继续揭露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
5、课文开头写集中营所在地“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结尾又写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 4 页 共 4 页
答案:(1)内容上,以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到这一切,物非人非,悲上加悲。
(2)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作者内心汹涌澎湃。
6、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九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破坏了的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已长满了雏菊”。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
7、《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报道与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般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 最新发生的事件 时效性不强
报道内容 客观事件 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 客观 个人情感浓厚(借助叙事、描写)
四、 主题归纳
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
对受害者的哀悼。
对历史的反思。
提醒大家珍爱和平,“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全人类去反思的东西。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战火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伊拉克战争硝烟未灭,利比亚战火又起。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
五、小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作。
第 4 页 共 4 页
六、作业
1、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生灵时,在东方同样有一个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在狞笑,他就是——日本。搜集有关日军罪行的资料,谈谈和平的意义。写一篇小短文,不低于200字。
2、 完成同步练习。
七、板书设计:
布热津卡是人间地狱——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珍爱和平
(过去) (现在) (现在)
八、 教学反思: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