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7记念刘和珍君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7记念刘和珍君

ID:580271

大小:4.8 MB

页数:71页

时间:2021-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内容概括 《 记念刘和珍君 》 以 “ 三一八 ” 惨案为背景,以为刘和珍写点纪念文字为切入点,记叙了刘和珍等人的事迹,阐发了作者对 “ 惨案 ” 的态度,抒发了对革命者的哀悼和对反动派的憎恶,体现出鲁迅先生 “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的特点。 内容概括 《 小狗包弟 》 以 “ 文革 ” 为背景,记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在 “ 文革 ” 中的遭遇,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忏悔,反映了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可贵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那个灭绝人性的年代的批判。本文是巴金先生散文巅峰之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是一篇回忆录性质的散文,赞美了梁任公先生的学识、人品和丰富的情感。以记事为主,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学法指津 这个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写人 ( 物 ) 记事的散文。 这些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这很可能就是作品的 “ 亮点 ” ,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 学法指津 1 .抓细节。 写人记事的散文大都以写人物事件的片段见长,重视细节描写,这些细节往往诠释着人物个性。 2 .理线索。 既然散文以 “ 散 ” 名世,形式活泼,章法自由,那么与此相应的文章线索就必不可少。从头到尾、从外到内散乱的散文不是散文中的精品,就像散乱的珍珠不能成为艺术品一样,所以要特别注意线索。 学法指津 3 .品情味。 写人记事散文不唯叙事,还重抒情,情感成为一条串联全文的线索。不过此处的情味不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趣味等。情感、情趣和趣味是散文的灵魂、核心。一篇文章有总体的情味,也有局部的情味。揣摩总体的情味要靠归纳总结,宏观把握;揣摩局部的情味要靠精细的分析,深切的体会。 4 .学语言。 品味语言是学习语文、学习散文的最基本的任务。 7  记念刘和珍君 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和丑陋。读点鲁迅,我们才能逐步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他首先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 横眉冷对千夫指 ” ,有憎才有爱,鲁迅是我们毕尽一生要倾心阅读的一部大书。 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在你彷徨无奈时,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在你空虚单调时,那是一餐无价的精神食粮;在你沉沉入睡时,那是你枕下的宝典! 作者介绍 作者   鲁迅 (1881 — 1936) ,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小说、散文和诗歌。 1918 年 5 月,首次以 “ 鲁迅 ” 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狂人日记 》 ,揭露和抨击了人吃人的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30 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 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 作品 小说集    《 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 散文集    《 朝花夕拾 》 文学论著    《 中国小说史略 》 散文诗集    《 野草 》( 含 《 风筝 》《 雪 》 等 ) 论文集    《 门外文谈 》 杂文集 《 坟 》《 热风 》《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 》《 南腔北调集 》《 三闲集 》《 二心集 》《 而已集 》《 花边文学 》《 伪自由书 》《 准风月谈 》《 集外集 》《 且介亭杂文 》《 且介亭杂文二集 》《 且介亭杂文末编 》 等 评价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人民称为 “ 民族魂 ” 。 1926 年 3 月 16 日,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国民军违反 《 辛丑条约 》 ,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3 月 18 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 200 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 “ 三一八 ” 惨案。刘和珍等都在遇害者之列。 背景解读 3 月 25 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牺牲烈士的悼念,对反动文人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 4 月 1 日,他饱蘸着血泪,用愤怒而悲愤的笔调,写下了 《 记念刘和珍君 》 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激励中国人民牢记血债,奋勇前行。 刘和珍 刘和珍 (1904 — 1926) ,江西省南昌市人。 1918 年,刘和珍考入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并担任校刊 《 江西女子师范周刊 》 编辑。课余常常阅读 《 新青年 》 、 《 新潮 》 、上海 《 时事新报 》 副刊 《 学灯 》 等书刊。 1921 年冬发起创办 “ 觉社 ” ,提倡白话文,并组织各校青年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和媚外卖国的军阀作斗争。 知识链接 1923 年秋天,刘和珍从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学校预科,后升入英文系。入校不到一年,就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在女师大风潮期间,刘和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和广有羽翼的校长杨荫榆作斗争。 1926 年 3 月 18 日,刘和珍为了组织女师大学生参加集会、游行,不顾身患感冒,欣然前往,奋勇前进,最后在段祺瑞执政府前英勇牺牲。 3 .词语辨析 (1) 流言 · 留言 两者都有 “ 用语言传达某种信息 ” 的意思。 “ 流言 ” 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 留言 ” 指离开某地时用书面的形式留下要说的话。 词语 例句 流言 ① 10 月 20 日苹果股价大跌,高层归咎于 iPhone 的流言太多。 留言 ② 临走时,她在电脑上留言说 “ 我累了,想出去打工 ” ,她让父母不要找自己,说等到挣了钱再回来。 (3) 爆发 · 暴发 两者都有 “ 突然发生 ” 的意思。 “ 爆发 ” 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出地壳,向四外迸出;发作, ( 事变 ) 突然发生。 “ 暴发 ” 指突然发财或得势 ( 多含贬义 ) ;突然发作。 词语 例句 爆发 ① 10 月 24 日一颗名为霍姆斯的彗星突然爆发,亮度增加了近百万倍,已经接近北极星的亮度,用肉眼即可看见。 暴发 ② 前几年,他靠投机倒把成了暴发户,没想到这几年摇身一变,成了农民企业家。 4 .熟语运用 (1)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是指写文章。当,当作。 (2)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3)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4) 桀骜不驯: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1 .全文七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请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各部分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作者为什么以纪念刘和珍作为写作的切入点来纪念 “ 三一八 ” 惨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示 】 ① 刘和珍作为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作者反复写她的 “ 微笑 ”“ 和蔼 ” ,侧面表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诬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喻,所谓 “ 暴徒 ”“ 受人利用 ” ,无耻谰言都不攻自破。 ② 写刘和珍遇难,用了一系列镜头,枪弹的攒射、棍棒的挥舞历历在目,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的情景也历历在目。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能使人想见这场发生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 ③ 写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程君的话,又真切地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深切地悼念死难者。 3 . 刘和珍的形象既模糊又清楚,根据具体内容概括刘和珍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示 】 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事迹,只是记叙了作者的几次印象。我们可以从这些具体的事件中分析刘和珍的形象。 ① “ 然而在这样 …… 就有她。 ”“ 然而 ” 强调了她与众不同, “ 生活艰难 ” 说明她 “ 预定全年 ” 需要很大的决心。 “ 毅然 ” 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 《 莽原 》 —— 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② “ 能够不为 …… 反抗 …… 。 ” 不屈于势力,反抗校长 —— 富有斗争精神。 ③ 女师大复校,她 “ 虑及 ……” 。虑及前途,黯然泪下 —— 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 ④ 始终微笑,态度温和 —— 和蔼善良。 ⑤ 欣然请愿 —— 敢于斗争,是一位爱国的热血青年。 1 .结构图示 2 .主旨归纳 《 记念刘和珍君 》 一文通过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通过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 1 .本文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应考点 】 欣赏作品的形象 【 提示 】 根据文本中人物的言行和作者的情感作答。 【 答案 】 事迹 品格 预定 《 莽原 》( 毅然 ) 追求真理 “ 风潮 ” 领袖 敢于反抗 虑及母校 ( 黯然 ) 有远见、有革命责任感 始终微笑 善良和蔼 府门前喋血 ( 欣然 ) 勇敢坚强、不畏生死 2 .本文题为 “ 记念刘和珍君 ” ,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应考点 】 概括、归纳文本内容 【 提示 】 结合文本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作答。 【 答案 】 第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 “ 四十余被害的青年 ” ,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就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她们的勇毅,告诫她们要注意斗争的方式,激励她们 “ 更奋然而前行 ” 。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 ( “ 当局者 ” ) 、几个 “ 有恶意的闲人 ”“ 流言家 ” ,对于他们,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 第三类是那些 “ 庸人 ” 和 “ 无恶意的闲人 ”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以及这种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 “ 爆发 ” 。 3 .本文名为 “ 记念 ” ,却不像一般纪念性文章那样以叙述死者生平为主,而是紧密地把叙述和抒情、议论结合起来。文章是怎样安排结构层次以达到这一目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应考点 】 分析作品结构 【 提示 】 联系文本内容和文本主旨作答。 【 答案 】 文章共七部分,前三个部分侧重于悲痛的忆念,中间两个部分侧重于愤怒的揭露控诉,最后两部分侧重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探究这次请愿对于将来的意义。前面的记叙是基础,后面的议论、抒情是目的。三者交错融会,内容丰富而不显庞杂,是因为作者始终以悲和愤为线索,将所有内容归于 “ 记念 ” 这一中心。 这样安排材料,既抨击敌人,歌颂烈士,又激励后人为国家奋斗;既回忆烈士的事迹,评述徒手请愿的价值和意义,又揭露了敌人的阴谋,粉碎了无耻文人的流言。 4 .如何理解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 就在沉默中灭亡 ” 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应考点 】 理解词句含义 【 提示 】 联系语句含意和文本主旨作答。 【 答案 】 “ 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 ” 就是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因为中国的庸人太多,救中国首先要改变庸人那种麻木的灵魂,鲁迅先生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疗救愚弱国民的灵魂,唤醒民众。 “ 沉默 ” 有两种含义、两种结果:一是 “ 爆发 ” ,沉默的过程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爆发的先兆;一是 “ 灭亡 ” ,甘受压迫,国家、民族更加衰颓下去。作者列举这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 “ 爆发 ” 才是唯一的出路,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殷切期望。 比喻说理,就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婉转而有较强的说服力。本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巧妙地表达感情。如 “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 。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前进之艰难、作者的沉痛之情由此尽显。 技法镜鉴 比喻说理 运用比喻说理,需注意如下几点: 1 .运用比喻说理,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事物。 2 .运用比喻说理,要力求新颖、贴切、自然。比喻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比喻事物的特点,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如将他们比喻成使别人干净起来而自己却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就会 “ 引喻失义 ” 。 【 即时小练 】 以 “ 忧患 ” 为话题,运用比喻说理写一段文字,不少于 15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示例 人有很多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得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孟子说: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教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 “ 十磨九难出好人 ”“ 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 ”“ 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 ”“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 ,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 考点透视 】 《 考试说明 》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所谓 “ 重要语句 ” ,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通常指结构复杂、意思隐晦、蕴含哲理的含蓄句,使用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修辞句和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结构句等。所谓理解句子的含意,包含三层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 ( 临时意义 ) ;第三,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 对接高考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 考查趋势 】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属于鉴赏评价层级,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新课标全国卷近年来没有考查散文阅读,但本考点也是论述类文章阅读和小说阅读的常考点。因此也有必要了解相关考查规律。 1 .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2 .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3 .思考有层次:要求我们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直接答案。 4 .答案有限制:不像读后感那样可以 “ 百花齐放 ” , 需联系文本分析整合原文语句。 【 真题典例 】 (2015 · 北京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 “ 梅 ” 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 “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对接高考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 “ 梅 ” 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 plum ,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 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 “ 是玫瑰花 ”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 “ 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 “ 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 。 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 “ 真的吗? ”“ 真的。 ” 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 《 梅花三弄 》 ,你可以写出 “ 梅花四弄 ” 。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 《 墨梅 》 。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嘛,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 本文结尾写道: “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 请紧扣 “ 书香 ” 与 “ 诗心 ”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 书香 ”“ 诗心 ” 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 方法归纳 】 “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 是阅读题非常重要的考点,筛选文本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等,都离不开对重要语句的把握。 1 .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 .抓句子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 .抓句中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4 .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美文赏读 我独自悄悄地走到那薄薄的小小的棺材旁边,低低地喊着那不认识的朋友的名字 —— 杨德群。在万分凄酸中,想到她亲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时,便不禁垂泪了!只望她负笈北京,完成她未来许多伟大的工作和使命,哪想到只剩得惨死异乡、一棺横陈! 这岂是我们所期望于她的,这岂是她的家属所期望于她的,这又岂是她自己伟大的志愿所允许她的,然而环境是这样结果了她。十分钟前她是英气勃勃的女英雄,十分钟后她便成了血迹模糊、面目可怖的僵尸。 为了抚慰未死的伤者,我便匆匆离开了死的朋友,冒着寒风,迎着雪花,走向德国医院。当我看见那半月形的铁栏时,我已战栗了!谁也想不到,连自己也想不到,在我血未冷魂未去以前,会能逼我重踏这一块伤心的地方。 样样都令人触目惊心时,我又伏在晶清的病榻前,为了她侥幸的生存,向上帝作虔诚的祈祷!她闭着眼,脸上现出极苦痛的表情。这时凄酸涌住我的喉咙,不能喊她,我只轻轻地用我的手摇醒她。 “ 呵!想不到还能再见你! ” 她哽咽着用手紧紧握住我,两眼瞪着,再不能说什么话了。我一只腿半跪着,蹲在病榻前,我说: “ 清!你不要悲痛,现在我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便是这样的死,不是我们去死,谁配去死?我们是在黑暗里摸索寻求光明的人,自然也只有死和影子追随着我们。 ‘ 永远是血,一直到了坟墓。 ’ 这不值得奇怪和惊异,更不必过分地悲痛,一个一个倒毙了,我们从他们尸身上踏过去,我们也倒了,自然后边的人们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 生和死,只有一张蝉翼似的幕隔着。 “ 看电影记得有一个暴君放出狮子来吃民众。昨天的惨杀,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只恨死几十个中国青年,却反给五色的国徽上染了一片污点,以后怎能再拿上这不鲜明的旗帜见那些大礼帽、燕尾服的外国绅士们。 ” 这时候张静淑抬下去看伤,用 X 光线照子弹在什么地方。她睡在软床上,眼闭着,脸苍白得可怕。经过我们面前时,我们都在默祷她能获得安全的健康。 医院空气自然是很阴森凄惨,尤其不得安神的是同屋里的重伤者的呻吟。清说她闭上眼便看见和珍,耳鼓里常听见救命和枪声。因此,得了狄大夫的允许,她便和我乘车回到女师大。听说和珍的棺材,五时可到学校,我便坐在清的床畔等着。我要最后告别和珍,我要看和珍在世界上所获得的报酬。由许多人抚养培植的健康人格、健康身体,更是中国女界将来健康的柱石,怎样便牺牲在不自觉中的撒手中? 天愁地惨、风雪交作的黄昏时候,和珍的棺材由那泥泞的道路里,抬进了女师大。多少同学都哭声震天地迎着到了大礼堂。这时一阵阵的风,一阵阵的雪,和着这凄凉的哭声和热泪!我呢,也在这许多勇敢可敬的同学后面,向我可钦可敬可悲可泣的和珍,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吊她尚未远去的荚魂! 粗糙轻薄的几片木板,血都由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流出,她上体都赤裸着,脸上切齿瞪眼的情形内,赠给了我们多少的勇气和怨愤。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我们将踏上你的尸身,执着你赠给我们的火把,去完成你的志愿,洗涤你的怨恨,创造未来的光明!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假如我们也倒了,还有我们未来的朋友们。 她胸部有一个大孔,鲜血仍未流完,翻过背来,有一排四个枪眼,前肋下一个,腋下一个,胸上一个,大概有七枪,头上的棒伤还可看出。当扶她出来照相时,天幕也垂下来了,昏暗中我们都被哭声和风声,绞着,雪花和热泪,融着。这是我们现时的环境,这便是我们的世界,多少女孩儿,围着两副血尸! 这两副血尸,正面写着光荣!背面刻着凄惨! 大惨杀的第二天 ( 有改动 ) 【 精要赏析 】 “ 血尸 ” 是全文的线索,作者用 “ 血尸 ” 为题,直接状写烈士凄惨的死状,交代文章的中心,表达作者对烈士的沉痛哀悼,警醒人们勿忘血债。这篇用 “ 血尸 ” 与血泪写的控诉,揭露了反动政府及部分文人的阴险与可耻。 【 好书推荐 】 鲁迅 《 鲁迅全集 》 林语堂 《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 邵修民 《 刘和珍的幸与不幸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