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分析、体会作者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2.
学习作者在记叙中加入自己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3.
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
了解梁实秋
其人其事,领略其人格魅力,探究作者的写作理念。
学习目标
记梁任公先生的
一次演讲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重点难点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课前预习
一、扫除生字
①
莅
(
)校 ②
蓟
(
)北 ③
涕
(
)
泗
④
弥
(
)
漫
⑤ 叱
咤
(
) ⑥ 显
宦
(
)
⑦
酣
(
)畅 ⑧ 谦
逊
(
) ⑨
箜篌
(
)
lì
Jì
tì
mí
zhà
huàn
hān
xùn
kōnɡ hóu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二、阅读思考
1
.
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
2.
本文中的梁任公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是从哪些方面
看出来
的
?
3.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作者简介
梁
实秋(
1902—1987
),原名治华,
生于
北京。
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
。
1915
年
就读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
1923
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
于各
大学校。
1928
年
与徐志摩等人创办
《
新月
》
月刊,一度任总编辑
。
1987
年
病逝于台北。
梁
实秋的散文小品,
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
。他的散文
不少
为传记和怀人之作,其特点是
文字清丽、淡雅,别具一格
。
主要
作品
散文集
《
雅
舍小品
》
,文学评论集
《
浪漫的与古典的
》《
文学的
纪律
》《
秋室杂文
》
等,译著
《
莎士比亚全集
》
等。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写作
背景
1918
年,叱咤风云
20
余年的梁启超退出政坛,开始了他最后
10
年的著述讲学生涯。这期间,他与两所学校关系很深,一所是天津的南开大学,一所是北京的清华学校,即后来的清华大学。
1922
年
3
月,
梁启超应
清华学校文学社之邀,做了
《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
的演讲。这一次演讲给当时还是清华学子的梁实秋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在多年以后辍笔行文,写下了这篇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写作
背景
梁启超
介绍
•
梁启超(
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
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清光绪举人
。和
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
1895
年
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
1897
年
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
。
1898
年
入京,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坚持
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他介绍的西方
资产阶级
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很大影响。
辛亥革命
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
司法
总长
。
1915
年参与策划云南起义;后又与段祺瑞合作,出任
财政总长。
•
五四
时期,继续宣传改良主义,反对“打倒孔家店
”的
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晚年
在清华学校讲学。其著作合编为
《
饮冰室合集
》
。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课文探究
1.
文章开头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有什么作用
?
答案:示例
①表明先生做事认真,作风严谨,并且极有学问和修养。②“犹之乎
……
”运用比喻手法突出听先生的讲演所获得的美感和趣味超过了读他的讲演稿,更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中对演讲的叙述,从侧面烘托了演讲的魅力,为写演讲再次做铺垫。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2.
对
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采用了
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案:示例
虚实结合
,既写实相又写神采
。
“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
”,写
身材、肖像、衣着;
“步履
稳健,
风神潇洒
,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写
精神气质
,既遵循人物的固有特点又略
有夸饰
。“风神潇洒”
“光芒四射”就是夸饰
,表达对先生由衷的赞美之情。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3.
写梁任公的开场白采用了什么
手法
?突出其什么性格特点
?如何理解“谦逊”“自负”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
采用
白描手法
,抓住眼睛
描摹人物
的神态,眼光“一扫”、眼睛
“一翻”的
细节描写,再加上对语言、语调的
描述
,突出梁任公谦逊而又自负的特点
。
“谦逊”“自负”这一对
反义
词概括了前后两句开场白的潜台词,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梁任公先生的幽默风趣,为下文精彩的演讲做铺垫。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4.
作者
引用
《
箜篌引
》
有什么作用
?
为什么讲解得那么生动传神、富有情感?
答案:示例
①
引用
《
箜篌引
》
是侧面描写梁任公演讲的高超水平。
《
箜篌引
》
简短鲜明
,
有
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给
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用这首诗充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
。
②
因为梁启超本人就是一个“渡河者”,他一边讲诗,一边会自然地想起自己这一生
为国家命运而
奔走呼号、甘冒矢石、万死不顾的经历,所以会心潮澎湃,声泪俱下
。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5.
梁任公演讲的艺术感染力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案:示例
梁任公学识丰厚,演讲投入,感情充沛,作者听后感慨万千,意犹未尽。“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是梁任公激情投入的再现;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作者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表现了梁任公演讲艺术的感染力,以及给听众带来的巨大精神收获。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内容
小结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深入
探究
1.
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
作为?
答案:示例
①
作者
是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梁任公在
政治领域
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
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
更得心应手
。
②
梁任公
的学术地位被公众认可。梁任公在中国近现代
政治
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公认的
。也许
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所知,而学术造诣为
政治
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2.
本文从哪些方面写了梁任公先生?体现了其什么
性格
特点
?
答案:示例
写梁任公的讲演稿,体现其
认真细致、有才华、有修养
的
特点
。
写
梁任公的出场,描写外貌,体现了其
稳健潇洒、卓越
不凡
的
特征。
写
梁任公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表现了他
谦逊而
自负、风趣幽默、开朗直爽
的性格特点。
写
梁任公的演讲,描写动作、神情,体现其
才华横溢、
博闻强记
、富有感染力
的特点
。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3.
本文
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
答案:示例
直接
的表达。
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
先生怀着
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对梁任公
先生的
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了作者的情感;又如文章行将
结束
时说:“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
讲演
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表达了欣赏、
赞叹
之情。
半
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如“我很
幸运地
有机会听到这一
篇动人的
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
的时候
,我们也跟着他
欢喜
”“
除了当时所受的
感动之外
,
不少
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等等
,文章
既叙事又写情感,
表达了
一个青年学子对先生的崇拜之情。
完全
含蓄的表达。
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情感的
词句
,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
有时
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的
心迹
,但读者仍能从这一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
一种
感情。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4.
课文最后一段中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
学者
,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但文中并没有写梁任公
先生
的热心助人,你对这里的“热心肠”如何理解
?
答案:示例
真性情
。
“热心肠”
是指梁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他把自己的
喜怒哀乐
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做作,不掩饰。他讲
《
桃花扇
》
时
,“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讲杜诗时,“
于涕
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他背诵忽然记不起下文时,“
便用
手指敲打他的秃头”。
富有
情感
。
“热心肠”
是指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丰富的人。
文中
说他演讲时“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
顿足
,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有
爱国心
。
“热心肠”
是指梁任公是一个怀有炽热的爱国心的人。
他用他
的学术、演讲感动了学生,教育了学生。文中说“除了
当时
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
强烈的
爱好”。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课堂训练
1.
根据拼音填汉字。
① (
cǎi
)文(
) ② (
hàn
)短小精(
)
(
cǎi
)喝(
) (
hàn
)( )
卫
(
Wù
)( )戌
变法 (
lǚ
)步(
)
③
(
shù
)( )
守 ④ (
jù
)草(
)
(
rónɡ
)( )马
倥偬 (
jī
)木(
)
⑤ (
shì
)( )目以
待 ⑥ (
jiǒnɡ
)(
)
乎
不同
(
shì
)( )君之
罪 (
jiǒnɡ
)( )( )
有神
(
kàng
)激(
) (
zhān
)( )
襟
⑦
(
háng
)引
(
)
高歌
⑧
(
niān
)信手( )
来
(
hànɡ
)( )瀣
一气 (
zhān
)( )
贴
(
kànɡ
)( )
俪 (
diàn
)( )
辱
采
彩
戊
悍
捍
履
屦
屐
迥
炯
炯
沾
拈
粘
玷
戍
戎
拭
弑
亢
吭
沆
伉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2.
判断
下列
加色成语
使用的对
错。
①光绪
年间,“沪上梨园甲天下”,上海的戏曲舞台与北京的
戏曲
舞台成南北
掎角之
势
。
(
)
②听到
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
情不自禁
地
颤抖起来。(
)
③在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男子
足球队
10
轮比赛仅积
12
分排名第五,成绩
差强人意
,
通向
俄罗斯的
梦想就此终结。(
)
×
×
×
解析:
掎
角之势: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掎,牵住,拖住。此处是说戏曲舞台在南北两边的状况。
用错对象
。
解析:
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形容的对象一般是人,这里形容“双手”,
用错对象
。
解析:
差强人意:有“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的意思,此处语境是说中国男子足球队的成绩不佳,通向俄罗斯的梦想就此终结。
自相矛盾
。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④这
场灾害不断东移,抵达南阳城西一带乡村时已是
强弩之末
。
(
)
⑤一些
短小精悍
的
文章有时能给人以启示
,
有时会让人顿悟人生的哲理
,
有时会给人面对生活坎坷的勇气。(
)
⑥一
个班级不是很多同学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它需要
同学们团结
合作,
沆瀣一气
,
互尊互爱,需要每个人都有集体
荣誉感
。(
)
√
√
×
解析:
强弩之末
:指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弱了,连鲁缟(薄绸子)都穿不透,比喻起初很强后来变得很微弱的力量。
解析: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
解析:
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用在此处
感情色彩不当
。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3.
辨易混词。
⑴
弥漫
/
迷漫
[选词填空]但见黄沙
,黄流滚滚,景象苍茫
。
⑵
谦逊
/
谦虚
[选词填空]这样
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
听到
的
。
弥漫
谦逊
辨析: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迷漫:漫天遍野,茫茫一片,看不分明。
辨析:
谦逊:谦虚恭谨,多指行为、态度谦让,有礼貌。是从一个人的人品上来说的,一般用于较为出名的人、有一定人格魅力的人。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说谦虚的话。多指有自知之明、不骄傲,可用于一般人。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
3
)启迪
/
启发
[选词填空
]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口诵心惟,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
。
(
4
)爱好
/
嗜好
[选词填空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囊萤映雪”“韦编三绝”式的读书生活,这种凭着自觉、
、兴趣的读书经历更具有人情味道。
启迪
爱好
辨析
:
启迪:指开导,启发。书面色彩重一些,适用于正式场合、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等。启发:指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辨析
:
二者都有“对某种事物很喜爱”的意思,但有不同点。①语意程度和感情色彩不同。“嗜好”比“爱好”语意程度重,表示特别爱好;“爱好”是中性词,而“嗜好”多用于贬义,形容不良的爱好。②词性有差别。“爱好”可以作名词和动词,而“嗜好”只能作名词。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课后
作业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将
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用透明
钢化玻璃
将它们隔开。鲨鱼每次想捕食时,都会在钢化玻璃
上碰壁
。
,即便将钢化玻璃取走,鲨鱼也不会
过去捕食
。
②只要
上下一致,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北
地区
必将谱写出浓墨重彩的新章节,赢得尊严和尊重。
③在
伟大的民族抗战中,无数群众投身抗战,支持抗战,
由涓涓
细流汇集成
的救国洪流。
A.
久而久之 勠力同心 势不可当
B.
长此以往 勠力同心 势如破竹
C.
久而久之 和衷共济 势不可当
D.
长此以往 和衷共济 势如破竹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人们
一走进展览馆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抗日的图片和
宣传画
都被挂在展馆西边的墙壁上。
B
.
当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席卷全球,中国愿与世界
分享发展
理念和机遇,在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获得共同
发展的
新动能。
C
.
上海某中学
为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专门开设展台,
展出了
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
D
.
在
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位历经沧桑却对生活充满
热爱之
情的老人形象,感人至深。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3.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生活中的现象常常隐含着某种假设,在各类文学作品或论述类文章中也常常含有某种隐含的假设。正是这些隐含的假设,才使得所说的观点成立。请写出下面两句话之所以成立所隐含的假设。
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蓬
草生长在麻地里,麻是笔直生长的,蓬草不须扶持就会长得挺直。
(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4.
下面一段文字
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
必先为史”不是要回眸先人的旧时旧景,而是审视今人的今夕明夕;不是重复“前事不忘”的故事,而是重在探究“后事之师”的规律。历史非陈腐的昨日之舟,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驾驭的明日之船。如果我们不知道未来怎样前进,看看过去怎样走来。
①非要
________
②该
________
③不妨
________
④
绝
________
⑤为了
________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5.
仿照下面的句子,以你喜欢的某位作家为描写对象,另
写一段
话,表达你对这位作家的景仰之情
。
例句: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倒
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
启迪领导
的作用。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8
课
6.
将下面的广播稿正文删改至
50
字以内
。
旅客朋友们:
众所周知,本次列车是由西安开往北京的
42
次特快空调
列车。本次列车现在行驶在河南灵宝以东的地段
。
12
车厢
有一位令人尊敬的五十多岁的女教授要赶到
北京的
一个国际学术报告会上去做报告,由于疲劳和暂时不明的病因,突然昏厥倒地,面色苍白,手足抽搐,情况十分
危急
。献出一颗爱心吧,朋友们,我们的血管里涌流着的
都是
中华儿女殷红的鲜血
……
敬请乘客中的内科医生
立即赶到
12
车厢。
列车长
:
×××
6
月
8
日
21
时
15
分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9
课
答案:
1.C
解析
:
“久而久之”
意为“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长此以往”
意为“长期这样下去。通常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
。依据
语境,① 应选“久而久之”。“勠力同心”意为
“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
,克服困难。用于有关全局安危的大事,侧重渡难关
。依据
语境,② 应选“勠力同心”。“势不可当”意为“来势迅猛
,不可
抵挡”。“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依据语境
,③
应选“势不可当”。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9
课
2.B
解析
:
:
A
项
“图片”包括“宣传画”,二者不能并列使用。
C
项“
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有歧义,这句话既可以理解
为“十多个”
“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又可以理解为“十多个
学生
”“制作的飞机模型”。
D
项
缺少主语,应删掉“在”和“中”
,让
“这部作品”作主语
。
3.
(
1
)自己不想要的,别人肯定也不想要;别人不想要就不要强加给他。(
2
)学到的东西按时温习,就能从中收获到更多的心得;有所收获人一定会感到高兴。
高中语文 必修
1
第
9
课
4.
①重复 ②怎样前进 ③看看 ④非 ⑤审视
5.
示例:我
对杨绛先生充满景仰,倒不是因为她被钱锺书先生
称为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不是因为她自学西班牙语翻译
了
《
堂吉诃德
》
和创作
《
洗澡
》《
我们仨
》
等文学作品,实在是
因为
她坚守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操守而内心无比强大
。
6.
示例:本次列车
12
车厢
有
位
女士
突然
昏倒,请乘客中的
医生
立即赶来,列车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