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内容。
2.
掌握本文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
.
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科学的
热爱精神。
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习目标
重点
1.
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
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难点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课前预习
一、扫除生字
①
翌
( )
年
② 酝
酿
( )
③ 配
置
( )
④ 型
谱
( )
⑤
橘
( )
红
⑥
苛
( )刻 ⑦ 运
载
( )
yì
niànɡ
zhì
pǔ
jú
kē
zài
二、阅读思考
1.
本文
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
2
.
阅读
全文,找出过渡段,并根据导语、主体、结语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
)
3
.
在主体部分中作者回顾了哪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写作
背景
1.
时代
背景
从
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
人类真正
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
飞天梦
已经做了几千年。
1964
年
,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
“蘑菇云”
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
,中国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紧接着三年之后,一曲响彻
全球
的
《
东方红
》
乐曲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掌握了
人造地球卫星
的空间技术。
当
“两弹一星”的成功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欢欣鼓舞的时候
,中国
的飞天梦也正在孕育之中。然而,由于经济实力
有限等
各种原因,这个梦被尘封了
多年。
2.
写作
背景
2003
年
10
月
15
日
上午
9
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
升空
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
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表明我国
载人飞天梦想成为现实。新华社记者写下这篇文章
,记录
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课文探究
1.
文章描写火箭升空的瞬间,采用了什么方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文章捕捉火箭升空的瞬间,采用特写的方式加以描写,将中国航天事业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定格。“惊天动地”“喷射”
“托举”
“拔地而起”“直刺云霄”等词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出了从火箭点火到升空的过程。准确生动,富有气势,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宏大而激动人心的场景中。
2
.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
人已经
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一句,独立成段,有
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起
承上启下
的作用,由导语引出
主体
——
漫长的岁月,摧毁不了
中国人的
航天梦想,表达了中华民族对
飞天的
强烈渴望。
3.
改革开放
后的中国,
具备了
哪些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的条件?
答案:示例
①
政策
条件
。“
863
计划
”的出台,使
科学家们
理顺了思路,形成了从载人
飞船
起步的共识。
②
时机
条件
。国家领导人认为时机成熟
,搞
载人航天对我国政治、经济、科技
等都
有重要意义。
③
物质
条件
。改革开放为我国积累了
雄厚
的物质基础。
4.
作者为什么将万户和杨利伟并提?
答案:示例
①表现了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是与生俱来、世代相传的。②六百多年前万户的飞天梦想,今天终于由以杨利伟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实现了,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探索太空的卓越智慧以及飞天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自豪之情。
5.
本文评论
式的结尾有
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
以
评论结尾,重述“神舟”五号飞天
的意义
,语言简洁,深化了主题,抒发
了民族
自豪感,增强了文章的鼓舞性,
同时
给人留下了思考空间。
内容
小结
深入
探究
1.
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和结尾都叙述了“神舟”五号
的发射
情况
?
答案:示例
(
1
)
开头
。
①本文
是一篇新闻,新闻的特点之一是“新”。“新”是指
新闻
的内容必须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这样才能迅速反映
客观现实
。“神舟”五号的发射是当时刚刚发生的,并且是
举国关注
的大事。② 作者把这样的壮举放在开头,一是说明
事件
的重要,二是符合新闻的文体特点。
(
2
)
结尾
。
结尾
也叙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一是属于前面
叙述的
飞向太空漫漫征程的事迹的一部分;二是与开头进行照应,形成一个圆合而严密的结构。
2.
本文的导语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
本文的导语运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
。
①描述式:描述发射时周围的环境及发射的场景,描写细致,增强立体感和现场感,烘托出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评论式:作者描绘场景的同时进行评论,如
称之为
“不同凡响的发射”等。阐述了“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这一壮举的巨大意义,提升了新闻的社会价值。
3.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
文章
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请分析加入
这些历史
材料的
作用。
答案:示例
①
作为背景材料,补充说明新闻事实
。
a.
新闻报道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重要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b.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②
满足读者阅读需要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材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材料,而且把这些材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来说无疑是及时的。
③
今昔对照,突显新闻事件的意义
。 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课堂训练
1.
根据拼音填汉字。
①
(
dàn
)( )
生
②
(
kūn
)乾(
)
(
xián
)垂( )
欲滴 (
shēn
)( )
士
③ (
ɡèn
)绵( ) ④
(
jiàn
)借( )
(
yuán
)残(
) (
qiān
)( )名
(
jiānɡ
)边( ) (
xiāo
)响彻云(
)
⑤
(
jiānɡ
)( )
绳 ⑥ (
xiāo
)( )衣旰
食
(
jiānɡ
)( )硬
(
xiào
)惟妙惟( )
诞
涎
亘
垣
缰
疆
僵
坤
绅
鉴
签
宵
霄
肖
2.
判断
下列
加色成语
使用的对
错。
①大家
发现,被
《
舌尖上的中国
》
勾起的,不只是面对荧屏
时的
垂涎欲滴
,
还有一种身为中国人对中华美食和传统
文化的
自豪感。(
)
②书
是整个人类的记忆。读书不仅需要
宵衣旰食
的
精神,
还需要
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
√
×
解析:
垂涎欲滴
:本义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此处用其本义,使用恰当。
解析: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此处语境是形容读书勤奋,不是勤于政务。用错对象,可改为“废寝忘食”。
③演员
必须把自己的真感情融入角色中,表演起来才能
惟妙惟肖
,
使角色活在观众心中。(
)
④
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的这位考生的确
不同凡响
,该篇作文立意暗合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 )
√
解析: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解析:
不同凡响
: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句子中用于人,使用错误。
×
3.
辨易混词。
①
制定
/
制订
[
选词填空]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
负责
( )
的人造卫星发展
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
制定
辨析:
两个词都有“设定一定内容”的意思。“制定”意思是“定出”,指将拟议和创制的东西加以确定,使成为定案,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常与法律、政策、规程、方针、路线等搭配,如:制定宪法。“制订”意思是“创制拟定”,指拟议和创制的过程,不一定是定案。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如: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
②
树立
/
竖立
[
选词填空]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
火箭
(
)在
了上海南汇海滩
20
米
高的发射架上
。
辨析:
“竖立”指在地上使物体直立起来,对象常是具体的。如:竖立标志牌。“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助人为乐的风尚。
竖立
④一鼓作气
/
一气呵成
[
选词填空
]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 )、攻城拔寨的决心,将实干进行到底。
一鼓作气
辨析: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强调鼓足干劲,振奋精神,迅速将事情做完。“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③不同凡响
/
与众不同
[
选词填空
]上天给了他一个( )的灵魂,却又赋予他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对于人间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性之所在。
不同凡响
辨析: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强调文艺作品很出色。“与众不同”表示跟众人不一样。
课后
作业
1.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1
)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
去搀扶、去
问候
;一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
去阻止
。
(
2
)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
可是也
有许多人不愿
,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
工作
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
3
)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
破坏故事
的思想性和整体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
做到
。
A.
不约而同 按部就班 一以贯
之
B
.
不谋而合 按部就班 水到渠成
C.
不谋而合 人云亦云
水到渠成
D
.
不约而同 人云亦云 一以贯之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4
年
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
牺牲
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抗战
英灵最
重要的告慰和
尊重。
B
.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
处理好
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
重大考验。
C
.
在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作家喜欢用穿越
的方式
,打通时光隧道,让人物交错出现在古代与现代,
来体现
自身的理想。
D
.
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文明
素养
,特别是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尤其为
全社会
所关注。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
恰当
的一组是(
)
发射
时间定在凌晨。
。火箭
,
如同一
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
,
将塔
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
散开
。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
……
①
沉睡
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
惊醒 ②一
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
夜空 ③拔地而起
,以雷霆万钧之
势 ④以
雷霆万钧之势,
拔地而起 ⑤喷射
的
火焰 ⑥火焰喷射 ⑦我
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
盈盈 ⑧我
突然热泪盈盈,眼睛追随着箭尾
A. ②④⑥⑧ B
.
②③⑥⑦
C
.
①③⑤⑧ D
.①④⑤⑦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
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航空
航天技术是国之重器,每次对航天成果的命名
,实际
也是对中国科技实力的一次宣介。
2013
年
,中国
首辆
月球车的命名①
,通过近
350
万网友的
投票,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此后,越来越多的
航天成果
采取了向公众征名的方式,“玉兔”月球车、“悟空”
暗物质
粒子探测卫星、“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命名,
都②
,深受民众喜爱,可以说,③
,征名活动则是在
提升文化
软实力,文化实力的
提升
又必将对推广科技实力影响产生正面作用。
5.
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引题与一个正标题,引题要求不
超过
15
个
字,正标题要求不超过
15
个字。
4月2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
——
天宫一号流星
般从
天外回归,结束了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中国载人
航天工程
办公室证实,8时
15
分
左右,天宫一号坠落于
南太平洋
中部区域。再见,天宫一号,但属于你的精彩瞬间
永远难忘
。
据
介绍,
1992
年
,目标飞行器的研制方案就早已
确定
,它被直白地称为“目标飞行器”。
2006
年
,初样
研制后
,科研人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宫一号。
2011
年
9
月
29
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2012
年
6
月,天宫
一号与神舟九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
。
2016
年
3
月
,超期服役两年半的天宫一号,正式终止
数据服务
,踏上了漫漫回家路。在太空孤独地飞行了
两年多后
,天宫一号回归地球,绝大部分器件
在进入
大气层
过程中
烧蚀销毁。
6.
右边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名
为“月亮之上”
,请分析该标志中除
文字外
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
简明
,句子通顺,不少于
50
个字
。
答案:
1.
A
解析
:
“不约而同”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
一致
。侧重于行动。“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
行动
却完全一致。侧重行动和思想一致。(
1
)处语境强调的
是行动
,用“不约而同”更合适。“按部就班”多指做事按照
一定的
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人云亦云”形容只会随声附和,
没有
自己的主见。(
2
)处语境强调不愿“稳步发展”,所以用
“按部就班”
比较合适。“一以贯之”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
始终
。“水到渠成”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
事情
自然成功。(
3
)处语境强调的是创作过程中思想的贯穿,
用“
一以贯之”较
合适。
2.B
解析
:
A.
成分残缺,在“最大程度地”后加介词“将”。
C.
表意
不明,“来体现自身的理想”可以理解为作家的理想,也
可以理解
为作家笔下
的人物
的理想。
D.
结构混乱,主动、被动选
其一
,可去掉“对”。
3.D
解析
:
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浏览这段文字,
把握中心
意思,然后再浏览所给的小句子,寻找提示性的词语,
比如
关联词、反复出现的词等。语句衔接题应注意时空语序、
逻辑
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可以用排除法
。从
强调发射环境考虑,第一条横线处选
①;
从突出气势与
下文
衔接考虑,第二条横线处选④ ;第三条横线处应填入
名词性
短语作主语,故选
⑤;第四
条横线处选⑦,既符合事理
顺序
,也令人
回味。
4.
①
采取网上向公众征名的方式 ② 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
传统中国
文化 ③ 航天成果体现的是科技硬实
力
解析
:
这是
一道
补写题,作答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填上与前文或后
文相
照应的语句即可
。
5.
(
示例)引题:完美谢幕太平洋 精彩瞬间永难忘 正标题:
天宫
一号天外
归来
解析
:
引题要能够交代清楚背景、原因、
气氛
、意义等,正标题应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6.
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弯月亮;一双脚印踏在
月亮
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
形成龙头
,象征着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整体图形由一弧
两点
巧妙构成一个“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
的信念。
解析
:
题干要求“分析该标志中除文字外的构图
要素
及其寓意”,这里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构图要素,一是寓意
。要
注意以下两点:题干的提示,标志中的文字
——
中国探月
,注意
挖掘变形图标“月”的内涵。通过认真观察可知,该
标志由
图形、文字和字母组成,主体部分是一双脚印图形镶嵌
在“月”
形图案中,预示着中国人登月的梦想。答题时从三个
方面
来回答,构图要素
——
月、脚印;寓意
——
圆弧的起笔处
形成
龙头,象征着中国航天如巨龙腾飞,象征着探月的开始;
图案
评价
——
简洁明朗的笔调将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展现
出中国人
的追月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