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6)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7)北朝民歌《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了战斗的激烈和战争岁月的漫长。
(8)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rǎng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
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ráo……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土rǎng( ) 窜( )出来 辘( )辘 丰ráo(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
(3)文段中“强烈”一词的意思是( )(2分)
A.极强的 B.强硬,激烈 C.鲜明的;程度很高的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6分)
(1)《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________拉车。(1分)
(2)“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这是《骆驼祥子》中________的感叹。(1分)
(3)根据小说内容,人们叫祥子为“骆驼祥子”的理由最准确的一项是 ( )
(2分)
A.他有三匹骆驼。
B.他的性格像骆驼。
C.他长得和骆驼相似。
D.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人们都叫他骆驼祥子。
(4)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4.七年级(2)班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9分)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围绕本次活动,班级将开展三项活动,现向全班学生征集活动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分)
活动一:爱国名言展示会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段感悟,请按要求修改。(5分)
有一种爱国叫努力奋斗,或许这只是源于你对一份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也有一种爱国叫谦和有礼,这都蕴含在你我的一言一行里;更有一种爱国叫继承传统,这便是祖祖辈辈刻在骨子里的瑰宝和情怀……说到这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但是千千万万人用点滴行动浇灌而成的擎天之柱。
①
画线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请你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你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1分)
雪山下的国庆月夜
鲁 珉
① 4年前,我喜欢上了户外徒步旅行。
②那年的国庆前夕,与驴友相约徒步穿越泸沽湖亚丁。为避开“十一黄金周”,我们提前几天就进入了宁蒗(làng)到木里的无人区。经过3天的徒步穿越,当我们到达川西亚丁雪山下一个叫呷洛的小村子时,正好是“十一”国庆节,农历八月十六。
③向导提前联系了一个叫扎西罗布的藏族人家。傍晚我们到达时,热情的扎西大叔把我们领进一间典型的藏式房屋,非常大的正屋,中间是大大的火炉,原木地板。
④放下重装包,大家开始动手做晚餐。扎西大叔的女儿白玛拉珠有些害羞,我们做饭时她笑呵呵地围着我们,看我们做汉族菜,还用不太流畅的汉语问这问那。经过一番忙碌,各种炒菜、凉拌菜、汤菜,还有饼干之类的食品,堆了满满一大桌子。
⑤我们热情邀请扎西大叔一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席间,我把从千里之外带的月饼分给大家,说昨天是中秋节,今天是国庆节,我们一同庆祝佳节。
⑥扎西大叔咬了口月饼说:“这辈子还没吃过月饼呢。”我问:“
月饼好吃不?”他说:“好吃,很好吃。”他边吃边说,“每当国庆时,我们就会在屋前升挂国旗。你看,那红旗在夜里也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⑦他起身从一个超级大的木柜子里搬出一个大壶,笑着说,一起喝青稞酒,庆祝国庆节。
⑧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地道的自酿青稞酒。那青稞酒虽说有40多度,但入口好,感觉不到有那样高的度数。大家说笑着,互相敬酒,在雪山下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国庆夜晚。
⑨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扎西大叔一家是藏族,向导是普米族,马夫是纳西族,湖南驴友是土家族,四川驴友是彝族。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喝着一杯杯清甜可口的青稞酒,藏家房屋里充满着别样的喜庆。
⑩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此时,月光从藏家房屋的窗户透了进来,形成道道明亮的线条,把藏式房屋映照得格外美丽,似乎正散发着远古的幽香。透过窗户,还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下的夜空里随风飘扬。
⑪高原的夜空还泛着一点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拢时离,犹如点画上去一般。远处的亚丁夏诺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景象宛如一场梦幻。或许,在极度亮丽的月色下,悠长的情愫会悄悄地生长成对静美雪山夜空的无限依恋。
⑫其实,一年里有很多美好的月夜。只不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恰恰又是国庆,这一天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与思念。在那雪山下的高原上,有种情怀飘然而至:伟大的祖国,70多年来,走过风雨,遇见彩虹,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深情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屹立在世界东方。
⑬
这时,同行的驴友都出来了,仰望着星空,不知谁大声说,我们唱首歌吧,唱《我爱你,中国》!大家立马附和。顷刻,雪山下响起高亢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⑭月夜里,秋风起,天高云淡。抬眼望去,雪域高原的祖国山河美丽妖娆。
⑮年年有国庆,但在雪山下与不同民族的同胞一起过国庆,却不是年年有。高原雪山下的国庆月夜,令我终生难忘。
⑯那年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假期,我都背起背包,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⑰或许,只有繁荣富强、稳定和谐的社会,才可以让人们以这种自由美好的心,来欣赏祖国的奇峻雄伟与壮丽美好。
(选自《湘江副刊》,有删改)
5.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说说“我们”是如何庆祝国庆佳节的。(4分)
做晚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国旗,望星空→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概括文中“扎西大叔”的人物形象。(4分)
7.为什么说“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4分)
8.文章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5分)
9.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有何妙处。(4分)
[二] (20分)
黄河一掬
余光中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来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甲】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乙】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诗人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呼。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丙】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丁】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10.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点?(3分)
1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正确的位置是( )(3分)
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A.【甲】 B.【乙】 C.【丙】 D.【丁】
12.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1)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2)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
13.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为什么?(4分)
14.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有什么作用?(4分)
[三](14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
(2)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
(3)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
(4)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7.对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赏赐百千强”中的“百千”表示多数,“尚书郎”是官职名称。
18.“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三、写作(55分)
19.绽放的不只是花儿,一次成功,一缕微笑,一份情谊……生活中每一次蓄势待发的酝酿都会迎来绽放;深藏的往往是珍宝,一个建功立业的宏愿,一份未表达的谢意,一个独属于你的小秘密……生命中最珍惜的东西总是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有些东西,藏着就好;有些东西,在那一刻绽放。
题目:那一刻的绽放
【提示与要求】(1)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第二单元答案
一、1.(1)深林人不知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凭君传语报平安 (4)百般红紫斗芳菲
(5)非宁静无以致远 (6)非复吴下阿蒙
(7)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8)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2.(1)壤 cuàn lù 饶 (2)辗着 碾着
(3)A (4)比喻 拟人
3.(1)北平 (2)老马 (3)D (4)B
4.(1)示例:热爱祖国,建设家园。
(2)示例:爱国人物故事会 爱国诗词朗诵会
(3)①将“但是”改为“而是”
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加双引号
二、[一]5.吃晚饭 发月饼 喝青稞酒 唱《我爱你,中国》
6.“扎西大叔”是一名热情好客、擅长酿酒、热爱祖国的藏民。
7.因为那个国庆节,在扎西大叔家一起过节的有藏族、普米族、纳西族、土家族、彝族和汉族的同胞,“我们”就像一家人,所以说“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
8.示例:“高原的夜空还泛着一点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拢时离,犹如点画上去一般。远处的亚丁夏诺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景象宛如一场梦幻。”作用:①烘托出“我们”心情的喜悦;②既表达了“我”对雪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又表达了“我”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9.深化文章主旨,启迪读者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稳定和谐而努力。
[二]10.空廓(或:旷远)、寂寥、萧索、色彩暗淡。
11.D
12.(1)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哺育、滋养了中华文化,丰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2)①写出了女儿心中黄河的庄严与神圣;②表现了女儿对黄河的崇敬以及对黄河情结的传承。
13.①触摸、领略到了黄河深厚的文化底蕴;②表达了对黄河的景仰之情,确认了“我”与黄河的血脉关系;③黄河接纳了“我”,使“我”汇入中华民族血统,精神有了归属。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余光中的作品中,“黄河”就是祖国的象征,黄河哺育了中华文化,作者为自己终于接触到黄河这一中华文明的血脉而激动不已,为自己这个游子获得黄河的接纳与认同而高兴,由衷地抒发了对黄河的眷恋、敬仰之情,这些就是作者认为“值得”的原因。
14.①借风沙写初到黄河的真实感受,与后文对黄河的亲近、敬拜形成反差;②与后面诗文里的风沙形成呼应,以更好地表达对黄河的挚爱。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来看,开篇写黄河的风沙与下文民歌中“风,也听见,沙,也听见”相照应,突出了黄河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黄河边的真实感受,与下文接触黄河的激动心情,将名片投入黄河的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对黄河的景仰和热爱。
[三]15.(1)战事。 (2)越过。 (3)北方。 (4)记功。
16.(1)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得胜归来。
(2)(木兰被)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17.C 解析: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百战死”和“十年归”的主语都是将军和壮士。
18.放弃功名;想要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三、19.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那一刻”限制时间,表示一个较短的时间。“绽放”的本来含义是花朵的开放。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绽放。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不重要,有没有人欣赏也不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心态:可以开得热烈,也可以开得悄然、低调。人生也一样,生命之花也需要绽放。“绽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绽放”的主体可以是美丽的大自然,愉悦幸福的心情,亲情,友情,坚忍、拼搏等美好的品质,等等。它也许绽放在心里,也许绽放在眼睛里;它会绽放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会绽放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上,会绽放在微笑里,会绽放在“人”字的互相支撑中……要善于捕捉“绽放”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用记叙去述说那些美丽的故事;可以用描写去描摹那些美丽的景致;可以用抒情去感悟那些美丽的瞬间;可以用议论去品味那些深刻的情愫。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