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作文试题及名师解析与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作文试题及名师解析与范文

ID:581648

大小:19.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作文试题及名师解析与范文 ‎【原题再现】‎ ‎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 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表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 ‎②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③“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 ‎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名师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此次“多任务选一”的形式有 2019 全国 II 卷的影子。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话题的背景叙述。材料记述了从“嫦娥奔月”到“天问一号”,中国人对宇宙太空“求索”的历史。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航天重器的研制,都体现了中国人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也为下文的任务背景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任务背景阐述。要求考生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在三 两个任务中择其一进行写作。‎ 任务一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要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广播稿。任务二: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任务三:“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要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从操作上看, 相信大部分考生会选择任务二,毕竟“开学第一课”这个场景对学生来说不算太过陌生。‎ 要关注的是,这些任务无一例外地都给考生创设了一定的场景,这也增加一定的写作难度。比如任务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 1970 年,考生如选择写广播稿。虽不要求口吻、用词跟当时完全一致,但也要符合当时政治环境和历史事实。‎ 素材运用方面,提到中国航天精神,不由得想到老一辈航天领军人物。比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与“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进, 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列举相关航天科学家的事例(任务二、任务三都可用到)。‎ ‎【科普——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于 2020 年 7 月 23 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天问一号计划于 2021 年 2 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 年 5 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 ‎【任务一范文】‎ 躬身探索青云志,问鼎苍穹东方红 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的校园广播又与大家如期会面了。此刻,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 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东方红》的乐曲在苍穹之上响 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更想借此机会,倡议大家向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是他们不断探索神,让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知道,中国人的探索毅力和勇气可以超越一切,创造奇迹! 探索从未停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不懈。“东方红一号”从点火到升空仅仅 几秒钟,而在这几秒钟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坚持。早在 1956 年竺可桢、钱 等科学家就已经向中央提出了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这 14 年来,没有制造经验,没有良好究环境,甚至在饥荒时期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而一位位隐姓埋名的科学家用竹子般的韧劲定青山不放松”,他们在大漠之中躬身探索,是 16 次的失败换来了今朝的成功,换来了独制并发射卫星的世界第五名!‎ 相信同学们都还记得,6 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那时,我祖国的核事业发展振臂高呼。那么 6 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为同样艰苦探索的丰硕成果,那 空中最闪耀的“东方红”高声欢呼吧!‎ 超越永无止境,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130 年前,祖辈倍受欺辱,谁曾想“东亚病夫”会“不坠青云之志”?100 年前,侵略者血洗中国大地,谁曾想“支那人”可以问鼎苍穹。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是可敬的。更值得敬佩的,是他们超越历史、超越偏见、超越“一穷二白”的勇气。在建国初期,梁思礼、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国路。他们早就见识过国外的研究环境多么优越,研究资源多么丰富,也知道新中国是多么的百废待兴。而若不是他们超人的勇气,敢于摆脱客观条件的束缚,又哪里有机会去探索中国人的航天事业呢? 1958 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苏联和美国把人造卫 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只有我们敢于超越自己的想象,敢于超越他人的丰碑,才能在今日取得世界瞩目的航天硕果。‎ 亲爱的同学们,继承航天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每一天的学习是平凡的,但正是今日的一笔一划,才能画出祖国美好的明天。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东方红 一号”的成功发射,就是一个个数据计算累计而成的。让我们借此之际,燃起心中的前进之火,‎ 我辈亦承青云志,苍穹何止东方红?让我们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不断探索,不断超越!‎ ‎【任务二范文】‎ 探索未停,超越永无止境 曾经,那只是一种想象;曾经,那只是一种梦幻;曾经,那只是某些发达国家才能实现的技术。而如今,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用强大的航天精神超越历史,实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航天梦。‎ 在新的时代,会有新的航天精神。站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始终铭记,虽然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乘翅高飞,但那种协同攻坚,不断超越的精神,需要我们去继承。那我们又该如何用这新时代的航天精神,去走好新时代的航天路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新时代的航天路。说起我们记忆中的航天,可能同学们想起的是屈原“天问”,是“东方红一号”,是“嫦娥”“玉兔”。当我们认真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也是呈现在全世界人们面前的一段伟大历程。然而,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 摆在面前的“里程”,就是把学习的任务完成好,把生活中的困难处理好,去奔赴自己心中星辰大海。‎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走好这样一段“新时代的航天路”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曾经, 我们经济有限;曾经,我们设施简陋;曾经,我们人才奇缺。 但在那个时代,我们依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 ‎ “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我国最初的航天精神。重重的困难,像一座座高山,也像翻江倒海的巨澜。但我们与困难酣战,奋勇直前。而新时代的航天之路,或许不再那么艰难,但它更需要我们有一种协同攻坚的精神态度。虽然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 有同学会问,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怎样走好新时代的航天路呢?我不禁想起了毛主 席对外国友人说过:“天上有两千多颗卫星,我们才两千分之一嘛!就是有两千颗也不能骄傲,否则会走向反面,这是一个教训。”是的,我们不仅要避免懈怠的情绪,更要有虚心耐心的拼搏态度, 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坎坷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新航天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攻破一道道防线。我想,只要做到了这些,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不管结果如何,这一段历程一定能给我们成长的记忆留下精彩的印记。‎ 习主席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祖国过去的蓝图建设我们未曾参与,未来的航天征程我们不愿错过。同学们,先让我们在努力学习中锻炼自我,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新航天人”,再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参与到自己期待的每一幅蓝图建设中去吧。‎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