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 语文试题(四)(解析版含作文导写与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 语文试题(四)(解析版含作文导写与范文)

ID:581678

大小:236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四)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绿色的麦苗伸展开蜷.(quǎn)缩的腰肢,紫叶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璀.(cuǐ)璨, 碧桃俏丽,紫荆花竞艳……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B. 柳笛一声天下春,春风拂柳万千条,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哨,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 (kuàng)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得绿意盎.(àng)然。 C. 春风向晚,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juàn),村庄如此安祥静谧,每座小院氤氲.(yūn)着浓郁 的烟火气息:真是一派和谐共处的人间好景致。 D. 《红楼梦》虽采取了虚构手段,然其既有主体事件的支撑,又有对事件的主题提炼,通过栩栩.(xǔ) 如生的各色人物,立象以尽意,这种主题性创作至今仍可资借鉴.(jiàn)。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蜷缩”中的“蜷”读音为“quán”。 B.“粗犷”中的“”读音为“guǎng”。 C.“安祥”中的“祥”改为“详”。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中原文化不同的是,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 羽人戏龙等,正如屈原《离骚》中所写的“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 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张扬..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著”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乙】 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 相生。瓦当铭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缪篆屈曲回环;尤其..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 状,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无所不至....的程度。 【丙】“圣人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汉代流动瑰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崇尚浪漫、重 视装饰的审美追求。森严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水乳交融....,开创了中国 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扬 B. 尤其 C. 无所不至 D. 水乳交融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A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张扬:(1)把隐忍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2)宣扬。语境时说汉赋、汉帛画、汉雕 塑、汉画像石等把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宣扬出去,故使用正确。 B.尤其:副词,更加,特别。表示在同类事情中突出强调某一种。语境强调“鸟虫篆”,使用正确。 C.无所不至:(1)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2)能做的都做到了(用语干坏事),贬义词。语境是褒义, 说的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状,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再也不能增加,达到了顶点。 故应把“无所不至”改为“无以复加”。 D.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语境是说森严的秦文化之 “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非常融洽,使用正确。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甲句中“想象”后面的冒号使用错误。此处“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是并列 关系,并列词语间要用顿号,故应冒号改为顿号。 故选 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数字化形态已成为目前中国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交互的主要形态,3D 打印、智能机器人自动 驾驶等硬核科技,更让数字基础设施延伸到偏僻农村甚至城市之中。 B. 未来,要以更高标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努力将长三角 建成环境优、产业优、人文优的一体化“三优”示范区。 C. 日前,中央三部委联合发布并实施《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方案》,计划在两年内对各类青年群体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00 万以上人次,以增加青年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D. 年轻人已迈入了 5G 时代,但是不少老人还停留在“无 G 时代”,“等一等”的呼声不是要拦下奔 跑的数字时代,而是要思考不让老人在熟悉场景中无所适从。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偏僻农村甚至城市”错,应改为“城市甚至偏僻农村”。 C.搭配不当 ,“增加青年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错,应把“增加”改为“提高”。 D.成分残缺,“而是要思考不让老人在熟悉场景中无所适从”错,应改为“而是要思考如何不让老人 在熟悉场景中无所适从”。 故选 B。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5 个字。 小概率事件,通常是指基于人们的经验和统计分析,在一段特定时间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的事件。 然而,______。若从长时段来看,只要具备相关因素和条件,小概率事件就可能会发生。小概率事件具有 偶发性,但它一旦发生,_______。有些小概率事件发生后,甚至还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其影响不局限 于一时一地,______。如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创伤至今仍未 愈合。可见,如果应对不善,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也会导致系统性风险、产生严重后果。 【答案】 (1). 小概率事件并非零概率事件 (2). 也可能会造成大影响 (3). 有可能给整个人类 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句“小概率事件,通常是指基于人们的经验和统计分析,在一段特定时间发生的可能 性相对较低的事件”和本句中的“然而”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句子与前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再根据后句“只 要具备相关因素和条件,小概率事件就可能会发生”可知,此处是说小概率事件并非不发生,而是发生的 概率极低,故此处可填写“小概率事件并非零概率事件”。 第二空,根据后句“有些小概率事件发生后,甚至还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其影响不局限于一时一 地”,可以推知此处要填的内容应是推测小概率事件可能造成的大影响,故此处可填写“也可能会造成大 影响”。 第三空,根据后句说的“如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创伤至 今仍未愈合”,可知此处是说推测小概率事件给世界经济或整人类社会发展,故可填写“有可能给整个人 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6. 阅读下面的两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为图 1 或者图 2 拟写一个能揭示寓意的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 选择图( ),标题:□□□□□□□□□□ (2)分别简要评价两幅图的创意。 ①评价图 1 创意: ②评价图 2 创意: 【答案】(1)图 1:从抬头到低头;图 2:别让手机要了你的“头”。 (2)图 1 创意:这幅图中人类本来是由猿猴,慢慢进化成原始人,再到现在的现代人,但手机却成了人们 赖以生存的东西,现在许多的低头族,每天的生活只有手机,对手机十分的依赖。图片无任何文字说明, 但能引发人的深思。 图 2 创意:图片显示一个脑袋被吸进手机屏幕里,旁边配有“听歌、刷微博、看电子书、拍照片、玩游戏、 刷微信、上淘宝、聊 QQ、看新闻、视频”等文字,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被网络绑架,失去自 由的真实状态。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拟写漫画标题的能力。 (1)漫画的标题要结合漫画的构图要素和寓意,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揭示主题,让观看者看到标题后便 会对漫画豁然开朗之感;图一用人类由猿猴进化到人类的过程,从抬头到低头的过程,其间配有每个进化 的过程都有赖以依仗的工具,但到人类的时候,却被一部小小的手机控制了;图二的图片讽刺和夸张意味 明显,手机巨大无比,却不见人“脑袋”,配上文字说明,真实再现当前人们被手机控制的状态。 (2)图一这幅图中人类本来是由猿猴,慢慢进化成原始人,再到现在的现代人,人类每一代进化时, 手中都会拿着工具,而这些工具都是可以让原始人类更好的去维持生活的。而到现在,手机却成了人们赖 以生存的东西,现在许多的低头族,每天的生活只有手机,对手机十分的依赖。整幅图无任何文字说明, 但却能引发人的深思。图二:图片和文字的完美结合,让人们幡然醒悟:你被绑架了,恐怕你自己都不知 道吧!你被网络绑架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你就没有自由了。因为你要上网工作,你要网上学 习,你要云视频,你要搜索信息……你整个人都被已经被网络捆绑。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外膜有蘑菇状蛋白刺突,使病毒形如王冠状。冠状病毒科分α-CoV、 β-CoV、γ-CoV 和δ-CoV 四个属,分别有 7、7、2 和 3 个种。动物宿主广泛,目前发现有编蝠、鼠类、 鸟类、家禽和家畜。蝙蝠是最为重要的自然宿主,约 35%所携带的病毒为冠状病毒,迄今至少从中鉴定了十 几种新型冠状病毒。多数冠状病毒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α和β冠状病毒主要引起人呼吸道感染以及哺乳类 动物肠道、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Ƴ和δ冠状病毒主要感染鸟类。10%~30%人普通病毒性感冒由 CoV -229E、CoV-0C43、CoV-NL63 和 CoV-HKU1 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但一般仅侵袭上呼吸道呈轻症感染。 (摘编自严杰等《2019-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感染性肺炎》,《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0 年第 1 期) 材料二: 2019年12月中旬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病原不明的感染性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38℃发热、 干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下或正常和淋巴细胞计数低下,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 传染源疑为市场贩卖的竹鼠、獾、果子狸、蛇等野生动物。随后疫情迅速扩大和排散至全国,2020 年 1 月 9 日病原体被确定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2020 年 1 月 12 日世卫组织(WHO)将该病毒临时命名为“2019 新型观状病毒”(2019-nCoV)。1 月 23 日,武汉市被列为疫区并采取封锁措施,随后不少省、直辖市和 自治区陆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 月 30 日,WHO 宣布将 2019-nCoV 疫情列为“国际关注公 共卫生突发事件”。3 月份,全球疫情爆发,美国由于不力,成为疫情的“风暴眼”。 (摘编自时丹怡等《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常见家养动物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分析》,《江苏 农业学报》,2020 年第 2 期) 材料三: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最初出现的新冠肺炎患者大多有武汉贩卖野生动物的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 因此高度怀疑竹鼠、獾、狸、蛇等野生动物可能是最初的传染源。最近资料显示,7 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 分离的 2019-nCoV 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一种蝙蝠 CoV 同源性高达 96%,提示 2019-nCoV 最初很可能来 自蝙蝠。疫情蔓延后,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潜伏期和无症状 2019-nCoV 感染者。2019-nCoV 主 要通过飞沫和接触沾染有含病毒飞沫物品传播。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报道新冠肺炎患者粪便中可检出 2019 -nCoV 核酸,提示该病毒通过粪一口途径感染消化道的可能性。我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地区人群 对 2019-nCoV 普遍易感。 (摘编自李太生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协和医学杂志》2020 年第 2 期) 材料四: 2019-nCoV 的 S 刺突蛋白含 SARS-CoV 相似受体结合结构域,其受体是与 SARS-CoV 相同的细胞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男性 ACE-2 表达水平高于女性,可部分解释目前新冠肺炎患者男性多 于女性的现象。 2019-nCoV 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目前发现感染后病毒潜伏期是 2~14 天,一般 3~7 天。患者典 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38℃)、乏力、干咳,部分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老年人以及有糖尿 病、心血管等基础性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病情较轻。多数患者呈轻症过程,表现为低热、轻度乏 力,但无肺炎表现。重症患者常在感染后一周出现呼吸困难,然后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 血症休克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目前病死率约 2%,多为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重 症患者可低热甚至不发热,一些患者2019-nCoV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和体征,RT-PCR连续检测2019-nCoV 核酸阴性,但 CT 或 X 胸片显示病毒性肺炎样病变,故目前认为影像学检查极为重要。 (摘编自严丽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识别和处理策略》,《新医学》2020 年第 3 期) 7. 下列对材料中“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是 2019 年新产生的一种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外膜有蘑菇状蛋 白刺突,使病毒形如王冠状。 B. “2019 新型冠状病毒”始发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传染源疑是竹鼠、獾、狸、蛇等野 生动物,后被实验提示极有可能是某种蝙蝠。 C. “201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潜伏期和无症状的感染者,主要 通过飞沫和接触沾染有含病毒飞沫物品传播。 D. “2019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该病毒潜伏期一般 3~7 天,最长的可达 14 天,患 者感染该病毒后大多表现出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状病毒有广泛的动物宿主,其中蝙蝠是最为重要的自然宿主,多数冠状病毒对人和动物都有致病 性。 B. 根据美国报道,新冠肺炎患者粪便中可检出“2019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这说明该病毒也存在着粪 ——口传染的可能性。 C. 人类的ACE-2 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 S 刺突蛋白,而男性的 ACE-2 表达水平高于女性,因此男性新 冠肺炎患者数量要比女性多。 D. 不论性别、年龄和地区,国人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相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儿 童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较轻。 9.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推断并概括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要想解除隔离的条件。 【答案】7. C 8. D 9. ①体温至少连续十四天正常。②没有鼻塞、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③连续检测 2019-nCoV 核酸 阴性。④影像学检查没有显示病毒性肺炎病变。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2019 新型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外膜有蘑菇状蛋白刺突,使病毒形如王冠状” 错,偷换概念。材料一,“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外膜有蘑菇状蛋白刺突,使病毒形如王冠状”, 所以,原文说的是“冠状病毒”,而选项说是“2019 新型冠状病毒”。 B.“‘2019 新型冠状病毒’始发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错,材料二,“2019 年 12 月中 旬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病原不明的感染性肺炎患者”,原文只是说武汉市陆续出现病原不明的感染 性肺炎患者,并没有说“2019 新型冠状病毒”始发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 D.“该病毒潜伏期一般 3~7 天”“患者感染该病毒后大多表现出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错,原 文,“目前发现感染后病毒潜伏期是 2~14 天,一般 3~7 天。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38℃)、乏 力、干咳,部分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可见,原文说的是“目前发现”的感染后病毒潜伏 期一般 3~7 天,且患者典型发热表现是大于或等于 38℃。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相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错。材料四说“老年人以及有糖尿病、心血管等基础 性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病情较轻”,所以,原文是说老年人以及有基础性疾病者,而选项说成是 “础性疾病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二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38℃发热、干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下或正常和淋巴细胞计数低 下”,一级材料四中“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38℃)、乏力、干咳,部分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 腹泻等”概括为:没有发热、乏力、干咳以及鼻塞、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从材料四中的“2019-nCoV 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目前发现感染后病毒潜伏期是 2~14 天,一般 3~ 7 天”概括为:体温正常至少连续十四天正常。 从材料四“一些患者 2019-nCoV 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和体征,RT-PCR 连续检测 2019-nCoV 核酸阴 性”中概括为:连续检测 2019-nCoV 核酸阴性。 从材料四中“CT 或 X 胸片显示病毒性肺炎样病变,故目前认为影像学检查极为重要”中概括为:影像 学检查没有显示病毒性肺炎病变。 以上四个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解除隔离。 (二)(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枞树 (苏)费·亚·阿勃拉莫夫 为什么我的心情这么坏?为什么我全身无力,疲惫不堪?昨天喝过了头,还是由于昨天的废话连篇, 心绪仍然不安? 我的老天爷呀,老天爷!大家聚在一起迎接新年,就该开心作乐,撒疯发狂,就该像香槟酒那样狂涌! 正常的人都是这样迎接这个一年一度的最美好的节日的。可是我们却对我们俄罗斯的乱七八糟不成体统的 现象发了一夜的高深莫测的牢骚。假使发发牢骚能有点什么好处,那也算好;假使能使人们自己的公民责 任感再一次得到磨砺,能在来年里增添勇气豪情那也罢了。 然而实际上又是怎么样呢?大家谈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一件比一件更令人厌恶——我们谈到了官僚主 义独断专横,谈到了贪污行贿营私舞弊,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反对和抗议声,没有听到一句愤慨的呐喊声。 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都容忍妥协了。可怕就可怕在当时聚在桌旁的人并非等闲之辈。是些什么人呢?有著 名的导演,大名鼎鼎的演员、画家,还有作家。总之,都是些通常被誉为导师、精神牧师的人。 我浑身无力,疲惫不堪地在床上躺了很久很久。昨天聚会的情景在脑子里一次又一次地在翻腾着,我 那忧郁的目光环视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光滑的餐具橱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晶玻璃器皿,还有我出国时 带回来的一些穿着民族服装、衣着讲究的淑女雕像。…… 咦,新年枞树在哪儿呢?妻子和侄女通常都是在元旦除夕夜里给我送到房间里来的,鲜灵灵的,还冒 着寒气,几乎是不加任何的修饰,完全是一副天然的姿容,到了次日清晨,满房间都是它散发出来的林间 的馥郁清香。 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今天我才没有过节的心情啊。我对自己心绪不佳的原因作了新的解释:家里没 有新年枞树。昨天,妻子和侄女在城里奔波了两个小时也没弄到。没有枞树还算什么新年呢? 前室里响起了门铃声,想必是邮件来了。 果然不错。从那“斯”和“师”不分的发音和气喘吁吁的话声;我听出来是邮递员奥丽娅。奥丽娅向 我妻子祝贺新年,我妻子也向她表示了祝贺。后来,听她们继续谈话我才明白了,妻子想送她十个卢布, 算是对她辛辛苦苦的工作略表谢意,因为我家的信件特别多,有时候奥丽娅一天要来五六次。 “不,不,”我又听见那急促的“斯”“师”不分的话音,“这是我的工作,干工作是有薪金的。您 这是在羞辱我……” 羞辱?这是在羞辱她?上帝呀,干这种苦役般的工作,一个月挣那么八十来个户布,整天价背着特别 重的邮包,出东家进西家,上楼下楼,可还说“您这是在羞辱我”…… 我连忙跑过去给妻子帮腔。只见,那位我早已很熟悉、不很年轻的姑娘围着一块厚厚的头巾,兔毛皮 领已经磨损,脚上一双旧的“罗马尼亚姑娘”式的呢面鞋,鞋面上发有那种齿状的饰物。为什么没有,不 用猜就知道:用她那几块钱是讲不了什么排场的。 我就和妻子两个人一起劝说奥丽娅接受我们送的礼。可她还是说:“不,不。” 我又加上了五个卢布,这回或许容易说通了? “您这是在羞辱我!”奥丽娅又这样说。口气十分坚定,毫无商量的余地,但是从声音里可以听得出 她在强忍着眼泪。 我望着她那双安详的灰蓝色的大眼睛,忽然一下子明白了:我确实是在羞辱她。我企图夺走她那最宝 贵的财富:一个劳动者的正直和廉洁。 我感到羞愧,羞愧得落下了眼泪。但是就在这时,一缕光明涌进了我的心房。 我家的节日开始了…… 10. 简析奥丽娅这一人物形象。 11. 分析小说最后两段的结尾艺术。 12. 对比式结构是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色,试加以分析。 13. “新年枞树”在小说中有哪些意蕴?试加以探究。 【答案】10. (1)属于底层劳动者,从衣着打扮等外貌描写和送邮件的工作状态可见。(2)为人热情 有礼貌,从她来我家送邮件时与妻子的对话和祝福中可见。(3)坚强乐观、勤劳肯干、吃苦耐劳,结合“我” 的所见所感文字可见。(3)正直廉洁、自立自强、自尊敏感、倔强执着、不被金钱所惑,从她拒绝我和妻 子心怀感激和同情的馈赠可见。(4)热爱劳动、节俭朴实、不爱慕虚荣、坚决果断,从“我”眼里对她的 外貌描写和她拒绝我们的言语、神情中可见。 11. ①从内容角度看,隐含阐述了奥丽娅身上表现出的朴实、正直等精神力量给予我心灵的洗礼,让我 重新认识了生活。②从结构思路看,与前文我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奥丽娅的出现改变了我的心境,突出 了她对我的影响。③情感主旨上,突出了写作主旨,升华了主题。倡导人们拒绝空谈务虚,以务实、勤劳、 正直、廉洁的全新姿态面对生活。 12. (1)“我”一开始不快乐不开心萎靡颓唐的精神状态和后来受到奥利娅感染后的精神振奋快乐开 心充满希望和生活的动力。(2)以往节日有鲜灵灵自然美好馥郁清香的枞树相伴,今年的节日没有枞树却 有如枞树一般美好纯洁正直可爱的奥利娅给“我”人生启迪。(3)文章将“被誉为导师、精神牧师的人” 的空谈务虚和奥丽娅的勤劳务实对比,并由“我”将这种对比串联起来,有助于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 13. ①“新年枞树”是家人每年都要买回送到我的房间来的,它鲜灵、自然、散发出来自林间的馥郁清 香,寄托了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②“新年枞树”具有象征意义。普通的邮递员奥丽娅身上体现出来 的勤劳、朴实、正直、廉洁的高尚品质,就犹如“新年枞树”一样,给我带来了心灵的光明。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进行分析,抓住作者评价性的词句。 结合“果然不错。从那‘斯’和‘师’不分的发音和气喘吁吁的话声;我听出来是邮递员奥丽娅。奥 丽娅向我妻子祝贺新年,我妻子也向她表示了祝贺”,可见奥利娅的可爱热情、有礼貌。 结合“后来,听她们继续谈话我才明白了,妻子想送她十个卢布,算是对她辛辛苦苦的工作略表谢意, 因为我家的信件特别多,有时候奥丽娅一天要来五六次”,可见奥利娅吃苦耐劳、勤劳肯干、不厌其烦、 乐观积极。 结合“不,不”“这是我的工作,干工作是有薪金的。您这是在羞辱我……”,可见恪尽职守、知足 常乐、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怜悯同情。 结合“羞辱?这是在羞辱她?上帝呀,干这种苦役般的工作,一个月挣那么八十来个户布,整天价背 着特别重的邮包,出东家进西家,上楼下楼”,可见奥利娅自尊心强、坚守节操、不被利益所惑,正直坦 诚。 结合“我连忙跑过去给妻子帮腔。只见,那位我早已很熟悉、不很年轻的姑娘围着一块厚厚的头巾, 兔毛皮领已经磨损,脚上一双旧的‘罗马尼亚姑娘’式的呢面鞋,鞋面上发有那种齿状的饰物。为什么没 有,不用猜就知道:用她那几块钱是讲不了什么排场的”,可见奥利娅生活艰难,但朴实节俭,不爱慕虚 荣。 结合“我就和妻子两个人一起劝说奥丽娅接受我们送的礼。可她还是说:‘不,不。’”可见奥利娅 的坚决果断、做人有原则和底线。“您这是在羞辱我!”“口气十分坚定,毫无商量的余地,但是从声音 里可以听得出她在强忍着眼泪”“我望着她那双安详的灰蓝色的大眼睛,忽然一下子明白了:我确实是在 羞辱她。我企图夺走她那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劳动者的正直和廉洁”,可见坦然面对生活,淡泊名利、热 爱劳动、正直、廉洁、自律。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结尾段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首先找到相关信息,“我望着她那双安详的灰蓝色的大眼睛,忽然一下子明白了:我确实是在羞辱她。 我企图夺走她那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劳动者的正直和廉洁”“我感到羞愧,羞愧得落下了眼泪。但是就在 这时,一缕光明涌进了我的心房”“我家的节日开始了……”。 然后从内容、结构、主旨(表达效果)等方面加以分析。 从内容角度看,结尾段写奥丽娅拒绝“我”和妻子的礼物(怜悯心),让我发现她虽然身份卑微处境艰 难,但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热爱生活、正直高尚,于是深受感染和触动也找到了人生的希望生活的劲 头。 从结构思路看,暗点题目,以往有枞树给我带来节日的快乐,今年有奥利娅,她就是新年枞树,同时 照应上文以及开头,与前文我“浑身无力”“疲惫不堪”“心绪不宁”等不良心理状态进行鲜明比照,奥 丽娅的出现改变了我的心境,突出了她对我的影响。 表达效果上“一缕光明”使用了象征比喻,奥利娅身上表现出的朴实、正直等精神力量给予我心灵的 洗礼,让我重新认识了生活。情感主旨上,突出了追求正直坦然、勤劳、务实、热爱生活、廉洁自律的写 作主旨,升华了主题。倡导人们拒绝空谈务虚,以务实、勤劳、正直、廉洁的全新姿态面对生活。结尾省 略号耐人寻味,具有留白艺术,启人深思,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言有尽意无穷。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结构脉络(对比)的能力。 (1)以“我”为代表的心理状态的对比,第一段写“我”的心情非常不好,“为什么我的心情这么坏? 为什么我全身无力,疲惫不堪?昨天喝过了头,还是由于昨天的废话连篇,心绪仍然不安”,第二段“可 是我们却对我们俄罗斯的乱七八糟不成体统的现象发了一夜的高深莫测的牢骚”,第四段“我浑身无力, 疲惫不堪地在床上躺了很久很久”与结尾部分“我感到羞愧,羞愧得落下了眼泪。但是就在这时,一缕光 明涌进了我的心房。我家的节日开始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因为奥利娅而开心起来,有了生 活的动力和希望。 (2)今年和往年过节情况的对比,以往有新年枞树,今年没有,信息源在第五段:“咦,新年枞树在 哪儿呢?妻子和侄女通常都是在元旦除夕夜里给我送到房间里来的,鲜灵灵的,还冒着寒气,几乎是不加 任何的修饰,完全是一副天然的姿容,到了次日清晨,满房间都是它散发出来的林间的馥郁清香”,第六 段“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今天我才没有过节的心情啊。我对自己心绪不佳的原因作了新的解释:家里没 有新年枞树。昨天,妻子和侄女在城里奔波了两个小时也没弄到。没有枞树还算什么新年呢?” (3)“我”以及著名的导演,大名鼎鼎的演员、画家,还有作家等有身份地位的人和低层人物奥利娅 的精神面貌的对比。前者疲惫不堪牢骚满腹却无作为,信息源有第二“我的老天爷呀,老天爷!大家聚在 一起迎接新年,就该开心作乐,撒疯发狂,就该像香槟酒那样狂涌!正常的人都是这样迎接这个一年一度 的最美好的节日的。可是我们却对我们俄罗斯的乱七八糟不成体统的现象发了一夜的高深莫测的牢骚。假 使发发牢骚能有点什么好处,那也算好;假使能使人们自己的公民责任感再一次得到磨砺,能在来年里增 添勇气豪情那也罢了和第三段“然而实际上又是怎么样呢?大家谈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一件比一件更令人 厌恶——我们谈到了官僚主义独断专横,谈到了贪污行贿营私舞弊,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反对和抗议声,没 有听到一句愤慨的呐喊声。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都容忍妥协了”。后者虽然生活辛苦日子艰难,但正直廉 洁、吃苦耐劳、甘之若饴,信息源在第八段后“奥丽娅向我妻子祝贺新年,我妻子也向她表示了祝贺。后 来,听她们继续谈话我才明白了,妻子想送她十个卢布,算是对她辛辛苦苦的工作略表谢意,因为我家的 信件特别多,有时候奥丽娅一天要来五六次”“这是我的工作,干工作是有薪金的。您这是在羞辱 我……”“上帝呀,干这种苦役般的工作,一个月挣那么八十来个户布,整天价背着特别重的邮包,出东 家进西家,上楼下楼”,却拒绝“我”和妻子的礼物——“怜悯”,“我望着她那双安详的灰蓝色的大眼 睛,忽然一下子明白了:我确实是在羞辱她。我企图夺走她那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劳动者的正直和廉洁”。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意蕴(物象)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路。 浅层含义即答案①源自第五段,“咦,新年枞树在哪儿呢?妻子和侄女通常都是在元旦除夕夜里给我 送到房间里来的,鲜灵灵的,还冒着寒气,几乎是不加任何的修饰,完全是一副天然的姿容,到了次日清 晨,满房间都是它散发出来的林间的馥郁清香”,概括出“新年枞树”是家人每年都要买回送到我的房间 来的,它鲜灵、自然、散发出来自林间的馥郁清香,寄托了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 深层含义即答案②源自结尾部分,“奥丽娅又这样说。口气十分坚定,毫无商量的余地,但是从声音 里可以听得出她在强忍着眼泪”“我望着她那双安详的灰蓝色的大眼睛,忽然一下子明白了:我确实是在 羞辱她。我企图夺走她那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劳动者的正直和廉洁”“我感到羞愧,羞愧得落下了眼泪。 但是就在这时,一缕光明涌进了我的心房”,归纳出“新年枞树”具有象征意义。普通的邮递员奥丽娅身 上体现出来的勤劳、朴实、正直、廉洁的高尚品质,就犹如“新年枞树”一样,给我带来了心灵的光明。 三、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抑亭墓志铭 (清)方苞 雍正十年冬十月朔后九日,过.吾友抑亭,遂赴海淀。次日归,闻抑亭厥而瘖,日再往视,越六日而死。 始余见君于其世父文贞公所.,终日温温,非有问不言。及供事蒙养斋始习面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 背面皆曰李君君子人也。其后余移武英殿领修书事,首举君自助。殿中无贵贱老少,称之如蒙养斋。君自 入翰林,再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典试云南,士论翕然..。视学江西,高安朱相国每曰:“百年中无或并也。” 按察使李兰,以咨革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弹章亦具列其廉明。余自获交文贞,习于.李 氏族姻,及泉、漳间士大夫,其私论乡人各有向背..,而信君无异辞。君被劾,当降补国子监丞,群士日夜 望君之至。既受职,长官相庆。而莅事未弥月。用此,六馆之士,尤深痛焉。 往者岁在戊申,君弟锺旺厥而瘖,卒于君寓,余既哭而.铭之。君在江西,丧其良子清江,又为之铭, 以塞君悲。而今复见君之死。古者亲旧相与宴乐,而乐歌之辞乃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有以也。 君在蒙养斋及殿中,与余共晨夕各一二年,返自江西,无兼旬不再三见者。辛亥春,余益病衰,凡公 事必私引.君自助,无旬日不再三见者。一日不见而君疾,一言不接而君死,故每欲铭君,则怆然不能举其 辞,丧归有日矣,乃力疾而就之。 君请锺侨,字世邠,福建泉州安溪县人。康熙壬午举于乡,壬辰成进士,年四十有四。所著《论语孟 子讲蒙》十卷、《诗经测义》十卷、《易解》八卷,藏于家。《尚书》、《周官》,皆有说,未就。父讳鼎微, 康熙庚申举人,户部主事,诰授奉直大夫。母庄氏,赠宜人。兄弟五人,四举甲乙科。兄天宠,自入翰林, 十余年与君相依,皆不取室人自随。痛两弟羁死,乃引疾送君之丧以归。君娶黄氏,敇封孺人。子五人, 四举甲乙科。女一,适士族。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 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选自《方苞散文选集》,有删改)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吾友抑亭 过:路过。 B. 士论翕然.. 翕然:一致(称颂)。 C. 其私论乡人各有向背.. 向背:赞成和反对。 D. 凡公事必私引.君自助 引:指导。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始余见君于其世父文贞公所. 犹有所.待者也 B. 习于.李氏族姻 圣人不凝滞于.物 C. 余既哭而.铭之 缇骑按剑而.前 D.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作者擅长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或突出李君的人品,或突出其官 品,或突出其才干,丰富了李君的人物形象。 B. 在作者的笔下,李抑亭性格温和,人品高尚,有为政之才,为官坚持清正廉明,而且学识渊博,虽 然只在世 44 年,却留下了丰富的著作。 C. 作者与李君曾经同朝为官、朝夕相处达四年之久,其间两人彼此互相提携,彼此帮助,结下了深厚 的友谊,因此李君的突然病殁让作者悲不自胜。 D. 本文以倒叙开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而尤以情动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 关切之情、钦佩之情,以及失友而孤的痛悼之情。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 供 事 蒙 养 斋 始 习 而 慕 焉 期 月 而 后 无 贵 贱 老 少 背 面 皆 曰 李 君 君 子 人 也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每欲铭君,则怆然不能举其辞,丧归有日矣,乃力疾而就之。 (2)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答案】14. D 15. C 16. B 17. 及供事蒙养斋/始习面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李君/君子人也 18. (1)所以我每次想要为李抑亭作墓志铭时,就悲痛得不能写下只言片语,李抑亭的灵柩运回故乡 已经多日了,我就勉强支撑病体写成了这篇墓志铭。 (2)悲叹我一生功业无成,还指望着那个人,可是如今我能跟谁一起相处呢?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D.“凡公事必私引君自助”的意思是所有的公事一定会私下请李抑亭帮助我。“引”,作动词,译为 “请,延请”的意思。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所”:介词,在;所: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相当于“.……东西”。 B.“于”:介词,跟,同;介词,被。 C.“而”:都作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D.“以”:介词,在;介词,用。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B.“为官坚持清正廉明”错。原文,“按察使李兰,以咨革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 弹章亦具列其廉明”,可见,认为李抑亭清正廉明的不是作者,而是按察使李兰。 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及供事蒙养斋”的意思是等到(我)在蒙养斋担任职务时。“蒙养斋”作“供事”的状语,后置了, 所以应在“及供事蒙养斋”后停顿。“始习面慕焉”的意思是,句中的“焉”译作代词“他”,作“习面 慕”的宾语,故应在“焉”后停顿。“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的意思是一整月以后,无论地位高低年长年 少。句中“期月而后”作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可在“期月而后”前后停顿。“背面皆曰”中的“曰”后 是直接引语“李君君子人也”,所以应在“曰”后停顿;“背面”作“曰”的状语,故应在“背面”之前 停顿。“李君君子人也”是判断句,主语是“李君”,谓语是“君子人”,故应在主语“李君”后停顿。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等到(我)在蒙养斋担任职务时,我才开始了解李抑亭并且仰慕他,一整月以 后,无论地位高低年长年少,大家背后和当面都称赞说:“李君是君子啊。”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铭”,为……作墓志铭;“举”,写下、写出;“丧”,名词,(李抑亭 的)灵柩;“力疾”,极力(勉强)支撑病体;“就”,写成。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悼”,悲叹;“望”,指望;“夫人”,那个人;“谁与归”,宾语前置, 跟谁一起相处。 参考译文: 雍正十年冬天十月初一之后九日,我在拜访我的朋友李抑亭之后,就奔赴海淀。第二天回来后,听到 他突然昏倒不能言语的消息,我每天两次前去探望他,经过六天后,李抑亭去世。 我当初是在李抑亭的伯父文贞公(李光地)家见到他的,他整天都非常谦和,如果不是别人问他话他 不会轻易言语。等到(我)在蒙养斋担任职务时,我才开始了解李抑亭并且仰慕他,一整月以后,无论地 位高低年长年少,大家背后和当面都称赞说:“李君是君子啊。”那以后,我移任武英殿担任修书总裁, 首先举荐李抑亭辅助我。殿内无论地位高低年长年少,大家都像他在蒙养斋任职时那样称赞他。李抑亭自 从进入翰林院后,两次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又担任云南省主考官,士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一致称赞。后 来在担任江西省的视学时,高安县人朱相国(朱轼)常常说:“百年间或许无人可与李抑亭相提并论。” 按察使李兰,按照公文除去一些生员的资格,李抑亭常常诘难他,李兰于是弹劾李抑亭妨碍官员的执法, 但是奏疏上也详细列出他廉洁清明。我自从与文贞公(李光地)结为朋友以来,和李家族人、姻亲以及泉 州漳州间的士大夫熟悉,他们对于乡里人的评论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但在信任李抑亭这一点上没有异议。 李抑亭被弹劾后,应降职为国子监丞,众士人日夜盼望他到来。已经接受职务后,上司互相庆贺。但是李 抑亭任职还不满一个月。因此,国子监的士人,为他深深痛惜。 之前在雍正戊申年(雍正六年)时,李抑亭的弟弟李锺旺突然昏倒不能言语,死于李抑亭住所,我已 经哭着为其写了墓志铭。李抑亭在江西时,失去了他的善良贤能的儿子李清江,我又为李清江写了墓志铭, 来弥补李抑亭的悲痛。而现在我又见到李抑亭死去。古代(人去世后),亲人故友一起宴饮作乐,快乐地唱 歌,歌词是:“人随时都可能死,没有多久就可以相见了。”有道理啊。 李抑亭在蒙养斋和武英殿任职时,和我朝夕相伴各有一二年,他从江西返回后,我们二十天内多次见 面。雍正辛亥年(雍正九年)春天,我身患疾病更加衰弱,所有的公事一定会私下请李抑亭帮助我,十天内 就要见多次。谁知道一天没见面他就患病了,一句话没有说得上他就死了,所以我每次想要为李抑亭作墓 志铭时,就悲痛得不能写下只言片语,李抑亭的灵柩运回故乡已经多日了,我就勉强支撑病体写成了这篇 墓志铭。 李抑亭的名为锺侨,字世邠,福建泉州安溪县人。康熙壬午年(康熙四十二年)在乡试中考中举人, 康熙壬辰年成为进士,时年四十四岁。他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讲蒙》十卷、《诗经测义》十卷、《易解》八 卷,珍藏在家中。他给《尚书》、《周官》都作了注解,没有完成。李抑亭的父亲是李鼎徵,是康熙庚申年 的举人,担任户部主事,皇帝命令授予奉直大夫之职。母亲庄氏,封为宜人。李抑亭兄弟五人,四人考中 进士或举人。兄长李天宠,自进入翰林院,十多年来与李抑亭互相依靠,都没有将妻子接来跟随自己,李 天宠哀痛两个弟弟死在异乡,于是就托病辞官护送李抑亭的灵柩回故乡。李抑亭娶妻黄氏,朝廷以敕令封 为孺人。儿子有五人,其中四人考中进士或举人。一个女儿,嫁入了一个名门望族。 李抑亭在某年某月某日安葬于某乡某原。我给他写的铭文是:胸中积累的学问是那么精蓄,但得到施 展的很少。将要继承前辈读书人的事业,却在中途寿命遭受摧残。悲叹我一生功业无成,还指望着那个人, 可是如今我能跟谁一起相处呢? (二)(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有高楼 (东汉)佚名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①结绮窗,阿阁②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③。 清商④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⑤,奋翅起高飞。 (选自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注】①交疏:纵横交错的窗格子。②阿阁:宫殿式建筑。③杞梁妻:齐国人杞梁战死,其妻孤苦无 依,枕尸痛哭以至哭倒长城。④清商:悲伤的音乐。⑤鸿鹄(hú):天鹅。 19. 诗中“再三叹”呼应上文的“______”三个字,“双鸿鹄”比喻诗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 人。 20. 全诗是怎样描写音乐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9. (1). 正徘徊 (2). 歌者 (3). 知音 20. (1)前四句托物起兴,先写西北高楼之高、美与庄严堂皇,为下文音乐的出现作铺垫。“上有弦 歌声”至诗末,不从歌者的角度直接写音乐,而是从听者的角度侧面描写音乐的感人效果——悲伤又慷慨。 (2)对歌者知音不遇的伤感和同情。对自己满腹才华却因无人赏识而不得施展才华的悲叹,对人生知 音或伯乐的期盼。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一弹再三叹”一句表达的是音乐的反复咏叹,呼应了上一句“中曲正徘徊”。 “双鸿鹄”则由上两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而来,故比喻的是“歌者”和“知音”。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能力。 (1)解答第一问,需要联想所学过的古代诗人对音乐的描写的手法,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用正 面描写和侧面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琵琶声的,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依次分析定位。 本诗前四句重在对音乐的气氛的渲染。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 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美丽、庄严、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 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 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 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所以,诗的前四句托物起兴,先写西北高楼之高、美与庄严堂皇, 为下文音乐的出现作铺垫。 “上有弦歌声”至诗末,不从歌者的角度直接写音乐,而是从听者的角度侧面描写音乐的感人效果—— 悲伤又慷慨。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大约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 更多了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诗人 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全诗至此,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 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2)解答第二问,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然后以问促思:为何将诗歌写得感伤不已?接着推人及己: 为何要写歌者的遗憾?如此,方可基本找到答题要点。 这是一首写知音难觅的诗。从诗意看,诗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生活中因失意而彷徨的人。当她借铮铮琴 声倾诉的时候,定然希望得到“知音”者的理解和共鸣,但她没有找到“知音”。这人世间的“知音”, 原本就是那样稀少而难觅的。12 凄凉的弦歌声从重门紧锁的高楼上隐隐传来,其声调的悲凉深深地感染了 楼下听歌的人。从那清婉悠扬、感慨哀伤而又一唱三叹的歌声中,诗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者经历的惨痛和 被压抑的内心痛苦和对歌者知音不遇的伤感和同情。这令人不禁要推想,歌者是谁?莫非是杞梁妻那样的 忧伤女子?可是,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心中的伤感,知音难觅可能才是 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这伤情是那样强烈地震撼了他——因为他自己也正是一位不遇“知音”的苦苦寻 觅者。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要脱口而出,深情地安慰这可怜的“歌 者”:再莫要长吁短叹!在这茫茫的人世间,自有和你一样寻觅“知音”的人儿,能理解你长夜不眠的琴 声。“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这就是发自诗人心底的热切呼唤。那佳人实在正是诗人自己,诗人借 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对自己满腹才华却因无人赏识而不得 施展才华的苦闷、悲伤和对人生知音或伯乐的期待。 (三)(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注】①野:此处指粗鄙,缺乏文饰。②史:言词华丽,此处有虚伪、浮夸之意。 21. 材料中“善道”的意思是_____,“文质彬彬”的意思是____。 22.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请揭示并以此评述材料二中孔子的交友 观。 【答案】21. (1). 好好地开导,引导他向善 (2). 文,文采;质,质朴。“文质彬彬”意指文采 和朴实的实质相配合,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 22. 材料一讲述了孔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显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善于知人论事。 材料二孔子谈的是交友之道。 材料三谈的是君子之道。 孔子的交友观是:劝善规过,是朋友的道义责任,可是在朋友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时,也只有闭嘴了,不然, 就会大伤感情,甚至自取其辱。可见交友观是真诚友善诚心竭力,但要懂得分寸把握火候,学会适可而止。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之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把词语放在文中结合语境加以理解。 第一空可以结合并列词语分析,“忠告”与“善道”对应,可见“善”与“忠”(真心诚意地)同为 形容词性,好好地;“道”,通“导”,照应“告”(劝告)应该解释为“引导、劝导”。 第二空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对成语“文质彬彬”的理解加以分析,意思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 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可见文中“文质彬彬”意思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相辅相成,形容人既有文采又朴实。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之理解分析思想内容、概括立场观点的能力。 材料一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 不要过于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 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材料二孔子谈的是交友之道:要忠言直告又要恰当地引导,不宜强加于人。即使是忠言善语,不被朋 友接受,也不要去强加于人,否则自讨没趣。这种交友处世之道,至今有用。 材料三,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就是文跟质,他的表面是文,内心的本质是质, 内在的和外在的都要平衡,这个叫彬彬,它是融合之相。文和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合乎中道, 这才能够称为君子。可见我们的品性、本质非常的重要,但是光有内在品性而外在不美也不行。所以对人 要懂得礼貌,懂得进退应对,讲话也要文明、有文采,不能够粗言俗语,这才能够合乎君子之道。 参考译文: 孔子说:“冉求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进一步;仲由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要抑制 约束他慎重地退后一步。” 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朋友有过失,要尽心尽力劝告他,并好好地开导他,引他向善,朋友 要是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再自讨没趣了。”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难免流于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适当, 才能成为君子。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子无良媒。将子无怒,______。(《诗经·氓》) (3)《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5)柔情似水,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答案】 (1). 无求生以害仁 (2). 有杀身以成仁 (3). 匪我愆期 (4). 秋以为期 (5). 大 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7). 别有幽愁暗恨生 (8). 银瓶乍破水浆迸 (9). 佳期如梦 (10). 两情若是久长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仁”“身”“匪”“愆”“愤”“郁结”“幽”“乍”“浆”。 四、作文(60 分) 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著名画家、作家丰子恺说,使人生从豪壮沦为沉默、圆滑的微妙要素,“莫如‘渐’:在不知不 觉之中,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 变更是一日一时一分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而似 乎觉得恒久不变,这一过程中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现实而满足地进行下去了”。 这种渐变的过程、渐变的人生可以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材料内涵,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 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富有哲理的材料,关键词是“渐”。“渐”的本质是“时间”。一点一滴的改变,便是时间 的流逝。我们总会在感慨时间过得很快,还没有认真享受生活就已经老了,总想回到曾经渐渐地享受生活, 可我们怎么可能再回去呢。一个少年渐渐变成了中年,一个春天渐渐变成了夏天,一个傍晚渐渐变成了黎 明。“渐”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当我们感悟到时,恐怕已经悔之晚矣。那么,我们应该在还年轻的时候 懂得青春的宝贵,珍惜时间的漫长,在父母还健在时及时尽孝,不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当然,“渐” 也是治愈伤疤的良药,是消磨意志的柔风,是煮青蛙的温水。可是有些东西不能在“渐”中遗忘,比如耻 辱,比如理想。 立意 1. 防微杜“渐”,砥砺前行; 2. 在渐变中成为自己; 3. 逝去的时光,让我们懂得珍惜。 素材 1. 我们都是健忘的生物,在“渐渐”面前渺小得如同只有 7 秒记忆的鱼。我们输给“渐渐”,输的是 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一犯再犯。我们失败过,疼痛过,曾在内心破裂时许下诺言。当时的我们誓言铮铮,好 似海枯石烂,天翻地覆也不回头。一个人会忘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会忘记。在“渐渐”的包裹下, 丢失家园的人们在“佛狸祠下”操持着“神鸦社鼓”的典礼。这些好了伤疤忘了疼,困顿于现在忘记了诗 与远方,被安逸的现状削弱了豪情壮语,甚至忘记了自己曾是谁,自己要到哪去的故事,都是慢慢流逝的 时间一手雕刻的。想要不被时间的细流困顿,我们需要时刻卧薪尝胆,警钟长鸣。当我们有了千年前勾践 的智慧与毅力,时刻锋芒在脊,深刻自省的意识,我们才能不走失自己,才能归来仍是少年。 2. 时间的残酷在于,它以一 种渐变、不易为人所察觉的方式慢慢销蚀一个个生命。渐渐地,曾经娇美 的新娘成了独守空屋的外祖母;渐渐地,一群生龙活虎的青年成了口齿稀缺的耄耋老人……渐行渐远的不 仅是一颗颗年轻饱满的生命,还有曾经满怀的爱与热望。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对外祖母逐渐冷淡?什么时 候,我们对那些口齿不清的老人开始奚落?生命可以渐渐老去,乃至消失,但爱与热望不应在时间的磨蚀 下逐渐坚硬、变得冷漠。 3.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变迁的痕迹,使人误以为 其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早晨抱了犊跳过一水 沟,到田间劳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 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 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 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范文展示: “渐苞”的启示 近日读丰子恺的《渐》,忽然想起很早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词——“渐苞”。《书·禹贡》载:“厥土 赤植坟,草木渐苞”,当即就喜欢上它了:丛生,其间不断滋长的,是一种由青涩到成熟的动态美,夹杂 着一缕缕愈近,越热烈的芳香。对于花来说,我欣赏的是花开的过程,而比它怒放时的喜爱更甚,然而, 我却是无法找出一段时间,摒除外物来欣赏了。 许多人爱花,是爱花开放后直入眼底的绚烂,是爱在那一瞬间将身心都勾走的震撼,是爱在喧嚣中获 得的独一份的宁静;又有人爱花,不单爱花的形,也爱花的神,一切花语,一切花拥有的品格,都是他们 能够寄寓自己的地方。是的,他们都是爱花的,不同的只是角度罢了。 但花断然不是为了爱花的人开的。 它们是因为什么而开?又是为了什么而谢? 光照、温度、土壤、水份……那都是花开放的固有的、必需的条件。除了这些,我想,便只有“时间” 了。时间真是个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在我们心中,它不见得是个多么客观的存在,时快时慢,又时好时 坏。也正是时间,让百花在春天争艳而又让寒梅于冬日傲雪凌霜,让荷花盛放一夏而又让昙花于一夜惊鸿 一现。伴着时间,“渐苞”才能真正称为“渐苞”,花开才是真正的花开。那大概是与时间共舞吧? 渐者,浙水也;水者,逝也。在“渐”这个字中,作文我看到了花开花谢,也看到了一个个春秋日夜, 看到了流逝的一切……能感应到时间的流逝,并顺着时间一齐变化,便是万物灵性所在,所以万物有灵且 美。 而人作为万物之一,其实也并不特殊。时间独立于意识存在,它总是公平的。 我突然想起了那个通过《诗经·氓》所望见的女子。顿丘之上,她与爱人情意正浓,诺下秋日佳期。 她总是爬上一垛破土墙,遥遥凝望着远方,直到她的爱人渐渐向她走来。从桑叶沃若天枯黄陨落,女子也 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她再也受不了曾经的爱人对她施加的暴行,驾着车子,沿着浸湿帷裳的淇水渐行 渐远。没有人来目送她离去,也没有人在远方迎接,时间带走了她的一生,只留下一页薄纸和透过千年的 凝望。 人的一生,莫过于一些向往的东西渐行渐近,又有一些拥有的事物渐行渐远——这都是“时间”所造 就的。我们向往着“人生最美是小满,花未全开月不圆”的美好,却终将面对“无奈人心渐开明,贪嗔痴 恨爱恶欲”的泥沼,正如丰子恺先生说的那样——“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 的手段,也莫如渐”。 渐,是时间的一场游戏,万物在这之间,开始与结束既定,我们能做的,是像花那样,拥有一个美丽 满足的“渐苞”。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