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 2020 届高三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0.04.05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
赵启正
“中国读本”这本书有 13 亿页,一个外国人不可能读全,只能读几页,认识几个中国人,于是就认为
这就是中国人了。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自己的公共外交机会,为公共外交做出贡献。
我认识一位上海的书法家,多年在国外传播中国书法,不仅给韩国人、日本人讲解,也给欧美人讲解。
他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书法研习建立了很好的友谊,通过书法,潘基文表示更理解中华文化了。其
实,如果尽心,每个人都可以有为公共外交做贡献的机会。
当代的公众已经不只是公共外交的“受众”,更成为积极参与公共外交的“主体”。与传统的以政府
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相比,这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的实际影响力,不仅补充了前者,不少时候还
甚于前者。也正因此,许多国家把公共外交提升为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美国 1999 年就设立“公共外
交副国务卿的职位,英国在 2002 年也设立了类似职位。在许多国家,由民间主动承担的公共外交更是风生
水起。
今天,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构成了国家的整体外交。当然,公共外交领域里,政府也是外交主体——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就是近年中国举行的标志性公共外交活动。而其他如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社会
精英等,乃是公共外交的中坚力量,广大公众则是基础,他们在外交的重点、方式上各有例重,形成了互
补之态。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和世界有某种隔绝,外部世界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有神
秘感。加之冷战思维的残余,影响了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观察和评论,以
致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实情严重不符。开展公共外交是中国的迫切需要。
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阁政府对本国的政策,实质上属于不同文
明之间的对话。当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时,则有可能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
中国的公共外交本着求同存异的和谐理念,力求通过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加强各国
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共同繁荣这与有的国家在公共外交中以打压他国的手段来推销自
己价值观和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在,我们每年出境旅游的人大约是 8000 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未必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公共外交,但
他的言行却带来了公共外交的效果,有正面也有负面,比如礼貌、友好就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
序就有负面影响。公共外交并不要求人人都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实际上,谈吐得体、举止有度就
是正面的公共外交。所以,公共外交的效果不仅仅是对外说明中国,反过来也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让公众明白做好自己就是一种爱国,你的言行就是在表达中国。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影响力已经超过以政府为主体的传统公共外交,因此,在许多国家,新式
公共外交风生水起,
B. 开展公共外交有利于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消除冷战思维的影响,从而改变 国际舆论中与实情
严重不符的中国形象。
C. 公共外交实质上属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就会产生重
大的误解甚至冲突。
D. 公共外交并不需要人们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只需要人们注意个人言行,做到谈吐得体、举止有
度就行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思路论述,既逐层推进,又横向展开。
B. 本文在举例分析时,既有个人生活中的事实,也有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共事件,说服力强。
C. 文章在论述中国公共外交的理念时,运用对比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批评有的国家的做法。
D. 文章最后一段以出境旅游的游客为例,既贴近大众的生活实际,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家通过书法帮助潘基文理解中华文化,说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表达中国的一种有效方式。
B. 美国、英国相继设立“公共外交副国务卿”或类似的职位,这种重视公共外交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C. 开展公共外交,纠正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的迫切需要。
D.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即使无意识进括公共外交,我们的所有言行也会产生公共外交的效果。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
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
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影响力已经超过以政府为主体的传统公共外交”错误,原文为“这
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的实际影响力,不仅补充了前者,不少时候还甚于前者”;
C 项,“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就会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错误,结合“当
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时,则有可能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分析,原文只是说
可能会产生冲突;
D 项,“公共外交并不需要人们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错误,原文只是说不要求人人都去谈政治话
题,去解疑释惑。
故选 B。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
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
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
“主要是为了批评有的国家的做法”错误。作者在论述中国公共外交理念时顺带批评了有的国家的做法,
但这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应是说明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故选 C。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
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
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 项,“我们的所有言行也会产生公共外交的效果”有误,结
合“我们每年出境旅游的人大约是 8000 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未必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公共外交,但他的言
行却带来了公共外交的效果,有正面也有负面,比如礼貌、友好就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就有
负面影响”分析可知,文中针对的是出境旅游的游客。故选 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
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
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
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
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
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
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经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
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又会对偶
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
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光明日报》2018 年 8 月 30 日)
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
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
——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贏不了
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
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
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
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
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
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 2018 年 9 月 6 日电)
材料三: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
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
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
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
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
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
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之风,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
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解放军报》2018 年 10 月 4 日)
材料四: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
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
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
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
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和雄壮的
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
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令人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光明日报》2017 年 1 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 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C. 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D. 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 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 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 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6. 应从哪些方面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B
6. (1)从偶像的角度: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2)从社会的角度:要
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3)从公众传播的角度: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
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4)从学校的角度: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
身心的“美育课”。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
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B 项,“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强加因果,表述
错误。原文表述为“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壮的美感元素”,
二者并非因果关系。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
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
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
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B 项,“就是因为”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
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题干表述曲解文意,过于绝对。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
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的把握,
考生要到材料中去筛选提升审美文化对青少年引领的作用:根据材料一可知,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
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
少年必经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
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
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由此可以概括出:(1)
从偶像的角度: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根据材料二可知,以文化人,
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伟大的
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由此可以概括出:(2)从社会的角度:要抵制不良文
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根据材料三可知,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
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
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3)从公众传播的角度:应以军人气质激扬
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根据文本可知,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
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
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
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治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由此概括出:(4)从学校的角度:应打造品位高雅、
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
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
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
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的怀里,拼命地哭。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 ”我愣愣地听,不哭了。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
的、缓缓的是鹤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
清楚。
“噢唤,睡觉吧,猴子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盆里的水反射
出来的。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有很多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大的,长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哟!那时
候的我懂些事了,在奶奶的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玩你们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
于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奶奶紧紧地把我楼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
那会儿!”那神情仿佛己经很满足了。
“等不到哪会儿?”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会那么想的。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
给她买什么,她总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
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
喜欢干这个的,踩来踩去,总也踩不到尽头。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奶奶说。
我大跨步地踩了个来回,问:“行了吧?”
“唉,行了。”
听到这话,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
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你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
过了一会儿,我又问:“你为什么等不到那会儿呀? ”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地依在奶奶的怀里。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一个冬天的
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趴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了一个下午,妈妈、
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来了。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
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少了一颗星,而是说,地
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
“为什么要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
芭蕉扇给我赶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如今,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
但在夏天的晚上,我时常还像孩予那样,仰着脸,猜想哪一颗星是奶奶……我慢慢地回想奶奶讲过的那个
神话。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
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有删减)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我”幼年时在奶奶怀里所闻所见的描写,如梦似幻,亦虚亦实,富有诗意。
B. 有些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长大后不要忘了奶奶,这引起了 “我”对他们的讨厌。
C. 本文善于通过对话创造情景,“我”长大后还要给奶奶踩背的对话,显得温馨而有趣。
D. 文章通过奶奶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爱和温暖的追求,也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8. “我”对死的认识和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单分析。
9. 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奶奶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章简单分析。
【答案】7. B 8. 首先是对死一无所知的阶段,奶奶说“等不到哪会儿?”“我”对这句话无法理解,
表明“我”对死还没有任何认识,表现的是“我”的年幼和纯真;其次是对死极其害怕的阶段,“我”找
不到奶奶,以为奶奶死了,哭了一整天,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都体现了“我”对死亡的害怕,表现的是“我”对奶奶无限的依恋;)最后是对死的释然,奶奶给“我”讲
故事,说人死后会变成星星,照亮别人的道路,使“我”觉得夏夜庭院的一切变得美好起来,表现的是“我”
对人的价值的思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9. 奶奶淳朴、善良而乐于奉献,奶奶哄“我”入睡,给“我”讲故事,为“我”赶蚊子,不需要儿孙任何
的回报,认为人死了应该变成星星照亮夜行人的道路,都体现了奶奶的淳朴、善良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作
者在塑造奶奶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来创造各种温馨的情景,从侧面烘托奶奶淳朴、善良
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
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
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 项,“这引起了‘我’对他们的讨厌”错误。结
合“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玩你们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于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
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分析,表现的是“我”的聪明和淘气,并没有对他们的讨厌之情。故选 B。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
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
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
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
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
“‘我’对死的认识和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单分析”,需要通读文章,整
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
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结合“奶奶紧紧地把我楼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那
会儿!’那神情仿佛己经很满足了”分析,首先是对死一无所知的阶段,奶奶说“等不到哪会儿?”“我”
不理解,表现的是“我”的年幼和纯真。结合“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
的印象。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趴着窗台喊她”“我整整哭了一个下午,妈妈、爸
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来了”“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等分析可知,其
次是对死极其害怕的阶段,“我”找不到奶奶哭了一整天,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
奶奶就死了!”都体现了“我”对死亡的害怕。结合“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人死了,
就变成一颗星”“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
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等分析,最后是对死的释然,奶奶给“我”讲故事,
说人死后会变成星星,照亮别人的道路,表现的是“我”对人的价值的思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及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
本题“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奶奶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章简单分析”,本题为两问,
一个是概括奶奶的形象特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等。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噢唤,睡觉吧,猴子来了我打
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盆里的水反射出来的。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
变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
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少了一颗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奶奶紧紧
地把我楼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那会儿!’那神情仿佛己经很满足了”“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等
分析,奶奶哄“我”入睡,给“我”讲故事,为“我”赶蚊子,不需要儿孙任何的回报,认为人死了应该
变成星星照亮夜行人的道路,都体现了奶奶的淳朴、善良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笑着说:‘等不到那
会儿!’”“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哟,那还不把我踩
死?”“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等分析可知,主要运用对话形式,写奶奶给“我”讲关于人死后变成
星星的故事,塑造“我”给奶奶踩背的情景,从侧面烘托奶奶淳朴、善良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
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描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作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样不省左右顾问
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
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
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
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
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
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惊,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 或为匿名书
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教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
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来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 仍视府事。明
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有刪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B.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C.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D.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与本文同义。
B. 传,中国古代由政府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使用的交通组织系统称为驿传。
C. 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
D. 正统,中国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年次纪年法等,“正统”属王公年次纪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况钟很有才华。他开始时担任尚书吕震的属吏,得到吕震的赏识,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宣德五年,
他被提拔为苏州知府。
B. 况钟很有治理能力。他刚到任苏州时,假装不懂业务,暗中考察府中群吏,三天之后,下令打死几个人,
府吏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C. 况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况钟想向朝庭推荐邹亮,邹亮被人写匿名信诋毁,况钟不为所动,加快向朝
廷推荐。邹亮后来做到了御史。
D. 况钟知恩图报。他在做吏员时受到吏部司务平思忠的恩遇,后来况钟多次延请平思忠到家作客并让自己
的两个儿子服侍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 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濙等人
举荐,被提拔升任苏州知府。
(2) 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
德之人。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
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
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初”是刚刚的意思;“视事”,是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
该断开,排除 D 项。
“群吏”为“环立”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 A 项。
“谓”的主语是“吏”,前面需要断开。排除 B 项。
句意: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的意
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属王公年次纪年法”错误。应属年号纪年法。正统为明朝
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起止时间为正统元年(1436 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 年),明朝使用该
年号共十四年。正统十四年(1449 年)年九月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代宗即位后次年改元景泰。故
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
观点。A 项,“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错误。结合“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迁郎中”分析,因吕震的推荐况钟担任的是仪制司主事,郎中是后来升任的。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
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1)“命”,命令;“举”,推荐;“廉能”,廉正有能力;“之”,代词,指各府之缺;
“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定语后置);“用”,介词,因为;“荐”,举荐;“擢”,被提拔;“知”,
主管。(2)“素”,一向、平素;“缘”,因为;“故谊”,旧交情;“干”,追求、求取;“贤”,认
为……贤德;“之”,代词,指他们。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
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
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
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
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
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
境。
参考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
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
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
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
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来谋取利益,因此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来到苏州府。
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的意图去办。
群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之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
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
将属僚中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于是况钟免除烦
扰苛细的赋税,制定教民条文,事情有不利于老百姓的,就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
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
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细心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
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
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人。
有个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
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
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邀请
他(做客),对他非常恭敬地执行礼节,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侍奉他,说:“并非我没有仆役,而是想借
此报答您罢了。”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
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处投诉,请求让况钟继
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
悼,为他立祠致祭。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语言千锤百炼,色调清丽明快,直抒胸臆,感情至深,真切动人。
B. 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自”字是“无良伴”的呼应,体现了诗人的孤独。
C. 颔联由室内的寒灯写到室外的雁叫,视听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D. 颈联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15. 此诗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14. A 15. ①此诗尾联虚写一笔,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以景结情,把浓烈的归
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②尾联以想象中的家乡美景,反衬出诗人羁旅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
反衬哀情的典型手法。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
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
进行分析。A 项,“色调清丽明快,直抒胸臆”错误。全诗色调并非全是清丽明快,除尾联外,都写得沉
郁顿挫;全诗极少直抒胸臆,抒情以含蓄蕴藉为主。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
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
思念。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
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
“此诗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
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
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沧江好
烟月,门系钓鱼船”,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
光图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
的风景之中。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
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
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
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
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
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
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馱写(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 “______,_____”两句,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2)《陋室铭》一文中“______,_____”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两句描写传统节日村中热闹景象和淳朴民风。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水不在深 (4). 有龙则灵 (5). 箫鼓追随春
社近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
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谀”“箫”“简”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
合诗句的意思。
第 II 卷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
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 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
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
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 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 年以来,自
治区组织清理珠蜂保护区海拔 5200 米以上的垃圾 8.4 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 ,7000 米以上清运垃
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 和自然的宽
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熙熙攘攘 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 为所欲为
B. 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 不言而喻 随心所欲
C. 熙熙攘攘 刻不容缓 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
D. 纷至沓来 刻不容缓 显而易见 随心所欲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 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
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
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
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
“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强调危险程度重。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
延。强调形势紧。根据语境说的“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
可知,此处是说珠峰原本生态形势危险到快要消失了,所以此处应选用“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前者强调明显,后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很明显,所以此处应选用“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
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用“随心所欲”。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
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这两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要
用“而且”连接。所以排除 A 项、D 项。
文中括号前一句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显而易见”,该句强调清理垃圾的只能有人工进行,所以说
完“7000 米以上清运垃圾”这句以后,从上下句之间的衔接紧密来看,应紧接着说“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
力搬运”。这样就排除 B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
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
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首先要明确“对于”和“关于”的区别:第
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
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例句中介词“关于”用错,应改为“对于”。
因为句子已经明确了对象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以要用“对于”。还有,该句后一句动宾搭
配不当,“一窥”“面纱”在此语境中搭配不当。语境说的是“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
A 项、C 项,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首先就是介词“关于”用错。
B 项,“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搭配不当,这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不合语境,文中说的是许多人都梦想“揭
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
故选 D。
20. 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
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①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
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②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
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
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③___
【答案】 (1). 农业数据个性化程度比较高 (2). 不易看到短期效益(或:短期内难以看到经济效益)
(3). 智慧农业发展前景良好(或:智慧农业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属于衔接题型。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找到需要衔接部分的
话题,注意话题一致性。然后分析上下文,抓住上下文的提示词语进行衔接。注意句式、语言风格、意境
等的协调一致。本题第一空,句下文“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
种未必适合”可知主语应是“农业数据”,谓语部分应是“个性化程度比较高”;第二空,据上文“早期
投入大,回收期长”以及后文的“长期效益”可知应填“不易看到短期效益”;第三空,这是一个总结句,
全文围绕“智慧农业”这个话题在说,因此主语应是“智慧农业”,据“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
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可知谓语部分应是“发展前景良好”。
【点睛】语句衔接题:第一,注意观察关联词。关联词后有时是对前文的总结,有时是文段意思的转折。
第二,要记住前后呼应。一定要注意保持前后主语一致。
2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不超过 10 个字)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
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
崩积堆。随着沟崖面的坍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在红
色砂砾岩层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
【答案】抬升、侵蚀、崩塌、溶解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不超过 10 个字)”
题干直接要求提取关键词语,这种题型说到底是提取材料的“核心信息”。 要解答此种题目可以分三步走:
(1)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和主要事件)是主题词,
不可不取。(2)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阅读语段,一共五句话,介绍了“丹霞
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貌形成原因,其实就是要找出“丹霞地貌”地貌形成过程的一系列动词。所以找到
每句话的关键性动词即可。第一句话的关键词是“抬升”,第二句话的关键词是“侵蚀”,第三,四句话的
关键词是“崩塌”,第五句话的关键词是“溶解”。
点睛:压缩语段之一是提取关键词,其方法是:① 关键词其实就是相关内容一句话概括基础上的词语浓缩,
因此,可先抓住叙述全体、主体性状、特征、意义等进行筛选;② 筛选完将候用关键词扩展成句,验证其
是否能涵盖语段的相关内容;③改成填空题后验证;④答案一般用名词或主谓短语回答,同一题的答案短
语字数、结构、词性一般是相同的;⑤做题时先根据分数划分层次,后找动词,注意层次之间的连接词;
⑥要高度注意词语与短语的区别,注意材料中与题目没有关系的句子(一般在材料的开头与结尾)。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云:“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被口罩勒破脸颊、
被汗水和药水浸伤双手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双眼布满血丝、浑身水泥砂浆来不
及洗净的建筑工人,不舍昼夜,用十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不怕寒风刺骨、不怕风霜雨雪,投身城乡社
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员,坚守城市入口、小区门口、村庄路……这正是:沧海横流共克时艰,绘
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显时代风采。
面对这些,你有何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致敬“逆行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团圆的脚步,或许我们都未想过那远在天边的疫情会迅速波及
中国;未曾想到零三年发生的灾难会如此相似的“重蹈覆辙”;未曾想到我们正在亲身经历这场突如其来
的磨难;也未曾想到当我们居家不曾踏出半步时,有多少“逆行者”正在拼命拯救肺炎病人的生命……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泱泱中华,源远流长,行业繁多,惟相、医并论。白衣天使,德才兼
备,不计个人得失,以拯救生命为己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他们仁心仁术,
大爱无疆;他们驰援武汉,义不容辞;他们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听着那一声声远离武汉的忠告,却有一批批写好请愿书的医生和护士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
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作为赌
注,只为照亮患者的人生!
80 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仍奋斗在前线,更有许许多多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在与病魔作斗争。医生们的脸上
被口罩弄出的深深勒痕;没有定时的饭点,累了只能躺在地上稍微休息一会儿的医护人员;为了照顾病人
能更方便而甘愿变成光头的女医生;还有不少被病魔感染而去世的年轻医生……他们,怎能不叫人心疼?
不畏疫情,面对疫情,我们要致敬“逆行者”。他们为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生命是脆弱的,只需要一些微生物就可以摧残。生命又是顽强的,在灾难面前,没有人说放弃! 没有人
当逃兵!人们众志成城,以信念为铠甲。以双手为利刃,让残酷无情的病毒无处遁形,让绝望的心溢满温
暖。病毒漫天又何妨,只要人间充满爱,心里依旧暖,温情一样可以醉满人间!
在防控救援中,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壮举,作为有担当有理想的热血青年,
怎不热泪盈眶?
驰骋疆场三百回,舍身战“疫”终不悔!病毒虽是无情物,人间大爱却是花!你我他,醉繁花,携手
共进护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
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
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则材料列举了奋斗在抗战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建筑工人、防疫人员等,引用了古语“国有难,
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学生可以歌颂抗疫英雄的精神,可以谈自己青春的奋斗,可以论述人间
大爱。
【立意】1.疫情之下,彰显人心
2.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3.疫情当前,责任在肩
4.武汉加油,防控疫情我们心连心
5.不负韶华,让青春在疫情中闪耀
6.疫情在前,重任在肩,我们在行动
【结构】本文以排比句开篇,引出“逆行者”,记叙“逆行者”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驰援武汉,义不
容辞。列举填写请愿书的医生和护士,80 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光头女医生;累瘫的医护人员等。接着说正
因有人间大爱,所以虽有病毒,但是我们不会绝望。以“驰骋疆场三百回,舍身战‘疫’终不悔!病毒虽
是无情物,人间大爱却是花!你我他,醉繁花,携手共进护大家”结尾,铿锵有力。
【素材】抗击疫情的感人小故事
1.一个 95 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
的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
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 24 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
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
她给出的理由是:
(1)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复的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
(2)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
(3)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
一句:我是汶川人。让看到的人热泪盈眶,这种大爱相传的同胞情,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这些医疗救护队的天使们,很多只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或许跟我们身边的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的
年龄相仿,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再想想他们的勇气和一颗大爱之心,让人既心疼又感动。
2. 做一朵“先锋梅”,迎风傲雪挺“疫”线,用奋斗书写“初心”华章。“我将尽我所能,和病毒做对抗,
定能战必胜!”95 后护士郭佳萌剪去长发,“断发出征”抗“疫”一线。她曾是温室的“雏菊”,却在寒冬
时节“逆向生长”,穿上了“白装”,就成了“寒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面对疫
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我先上”的觉悟和“我要上”的决心,勇当先锋、争作表率,坚
决果断投身到战“疫”第一线,做一朵“先锋梅”,傲雪迎霜、不畏严寒,任凭“雪虐风饕”也毫不退缩。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冲锋在防“疫”最前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做好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做一朵“战斗梅”,攻坚克难战“疫”线,用无畏描绘“担当”画卷。湖南衡山县东湖镇医生宋英杰,年
仅 28 岁,连续多日奋战在防“疫”一线,因劳累过度,离我们而去。他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却在重要关头
挺身而出,披上了“盔甲”,就成了“战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防控处于胶着对
垒的状态,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魄力、无惧“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勇气,在关键时刻
逆流而上、向险而行,深入防“疫”一线“主战场”,做一朵“战斗梅”,以无畏之姿、勇挑重担,以无
惧之态、战斗在第一线;坚决做到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集中精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
都做到位,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3.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守“疫”线,用坚守奏响“为民”乐章。哪里有疫情、哪里有群众,哪里就
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主动深入一线战“疫”,加强科学防“疫”宣传,消除群众疑虑,坚定群众
信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加固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严防死守,使群众放心;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解
决群众实际困难,让群众安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坚守
在防“疫”一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战“疫”,守护在群众身边,让群众的心静下来、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