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考模拟猜想卷(三)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考模拟猜想卷(三) 含答案

ID:581686

大小:38.9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 2021 届高考模拟猜想卷(三) 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19 分) 材料一: 山水艺术,一直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特殊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一方面,在中国经典人文 艺术的生长延续中,“山水”不仅寓指自然的空间和时间的长度,它从古至今尤其是魏晋以来,就 以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形态进入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史视野,进而演进为历代文人画家 的生命厚度与精神长度。另一方面,“山水”因其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独创性,因其坚固地附 着并恪守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河床,使得山水艺术之深远、广博及其“超于象外之意旨”,在近现 代以来“西风东渐”的中西文化激荡碰撞、交往中,呈现出独特的中华文化蕴含与审美价值。 事实上,不仅“山水”命题在中国文明史、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水艺术与山水审美, 同样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突出的核心位置。有学者曾言,早期的中国山水艺术审美观,大致 可分为儒家的象征式山水观、道家的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的情感化山水观三类。我们倘若 抽离于自然山水本身,可以看到,这三种自然山水“创造”模式,本质上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生命、 社会文化的不同维度、层次的体察和感知。在历史中发展的中国山水绘画的高度艺术性与深 厚人文性,造就了其承载的人们对中华文明文化视觉、知觉与感觉的无限变化与可能性,包含 了山水艺术与哲学、宗教、思想、文化乃至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超越于上述关系的艺术“审 美性”与精神“超验性”。 从人文视角看,中国山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特点:其一,山水艺术汲取了中华传 统晢学思想之精髓,尤其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并融会贯通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文脉之 中,具有特殊的思想文化渊源、人文内涵特征以及传统哲学框架中“画道的”的烙卬;其二,山水 艺术注重艺术形式的整体构建与写意构筑,注重自然万物的密切联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强调由“哲理”延伸拓展到“艺理”层面,即重视创造性与心性的交融互动,突破技艺与手法的限制, 使其艺术表达展现出既多元一体、又丰富纷呈的面貌;其三,山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营造 及文化价值塑造品格,如自然生命和谐的情景审美、风景即心境的审美意象、形神兼备的气 韵审美等等,构成了中国式山水艺术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美学特质,也使其成为日臻完善、深 具影响的艺术种类。 当然,应当看到,中国山水画经历了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当下已进入到信息化、互 联网、多媒体乃至人工智能新时代,世界文化交流语境和社会发展背景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作为置身新时代的山水画研究者、传承者、创作者,必须要保持文化上的警醒与自觉,必须要 秉持艺术上的自律与创造,必须要葆有精神上的反思与追求。那么,我们必须面向传统山水艺 术的发端源头,在时间的流变中守住山水艺术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底线;我们还要保持和发扬山 水艺术长期形成的品质与特征,在空间的格局中拓展山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这两个 方面的整合与归一方能实现传统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方能凸显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 个性与顽强生命力,也才能有足够的度量来吸收消化时间河流中的新文化、新艺术基因,凝结 成“山水”命题的当代意义与人文艺术精神旨归。 (摘编自蔡劲松《山水艺术与中华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拥有漫长的农耕历史,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渗透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思想文化 等方方面面,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土地—山水田园是农业社会的根本,因为它是托身之所, 依靠它养育生命、繁衍子孙,乃至于“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所以即便在今天,很多中国农村 依然保留有土地崇拜的凤俗。不仅如此,围绕山水田园还形成了灿烂的山水文化。中国自古 就有“乐山”“乐水”的传统观念,山水可游、可观、可居,还是涵养性灵、寄托情怀的精神庇护所, 如诗歌吟唱的“亼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水诗先于山 水画发展成熟,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山水文化的核心表达。在形成于魏晋时期的山水诗的带动 下出现了专门以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并在五代两宋时期发展达到高峰,形成了诗画交融的传统, 渐而与毛笔书写的书法艺术演变合成诗、书、画一体的独特的绘画表达。尽管历经元明清的 朝代更迭,山水精神和诗书画的传统依然在封闭、节奏缓慢的封建农耕社会的历史时空中随 着时代不断传承、变异,安静地发展了近千年,直至 20 世纪。所以,山水既是物质的,又是人文 的。物质的山水是生命的依靠和寄托。人文的山水则传递了代代相传的艺术传统、人文精神 和哲学思考。故而,山水不仅是山水,很多时候它就是人身之外的一切;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 的思想中,它代表着“地”,代表着“天”,代表着至上的“道”。 (摘编自李诗文《山水不仅是山水》) 【注】画道:中国画学加上传统哲学而形成的中国画道理论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新时代的山水画研究者、传承者、创作者应当承担起实现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凸显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个性和生命力的重任。 B.“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中的“山”是物质的,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山水是人文的。 C.魏晋时期的诗歌创作带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并在五代两宋时期形成诗画交融的传统,二者 共同构成中国山水文化的核心表达。 D.山水不仅是物质的,是生命的依靠和寄托,还是人文的,包含了世代相传的艺术传统、人文精 神和哲学思考,它代表着世间万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经典人文艺术历史中,“山水”寓指自然的空间和时间的长度,更寓指历代文人画家的 生命厚度与精神长度。 B.儒家象征式山水观、道家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情感化山水观,三者都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生 命、社会文化的体察和感知。 C.要实现传统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既要保持和发扬山水艺术的品质与特征,又要拓展山 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 D.中国自古就有“乐山”“乐水”的传统观念,缘于山水不仅可游、可观、可居,还是涵养性灵、寄 托情怀的精神庇护所。 3.下列各项中,带有中国传统哲学框架中的“画道”的烙印的一项是( )(3 分) A.高克恭的《云横秀岭图》,远景主峰突兀,群峰环绕俯仰,近景山坡杂木茂密,丛林掩映云底, 整齐有序,层次分明。 B.蒋乾的《赤壁图》根据苏轼的《后赤壁赋》绘制,画面传达岀文人在游赤壁时的感慨:虽朝 代屡次更迭,但山水依旧。 C.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离真山真水,传达出一种写胸中块垒、 传意中山水的倾向。 D.陈宗渊受胡俨之请按实景创作《洪崖山房图》.图中抒写了友人在明初严酷的环境中身居 庙堂、心怀归思的志向和情怀。 4.中国山水艺术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 分) 父亲的河流 潘新日 河边的民谣都是野生的,和桃花红、梨花白一起,用花朵上的时光喊疼故乡。村子里,年轻 人都成了河里的水,随着风四处漂流,都跟着河水走远了。一下子,村庄空了,老人就成了 剩下的根,在土做的乡下,顶着最后的果实,用一枚粮食味的野草帖慰藉亲人和自己的晚年。 我的父亲就是那暴露在地上的沧桑的根,满脸皱纹,历经风霜。他一辈子把自己的营养,源 源不断地输送到我们身上,我们丰满起来,他却慢慢干枯成一棵树,干巴巴的,在家里支着。 我一次次想把父亲像移栽树一样移栽到我们的城市,可他偏偏如门前的那条河流,沿着自己 的河道流淌,头也不回。这老头固执得要命。我明白,他这一生注定要变成河底的沙砾,变 成沙滩。 孤寂的乡下,城市的繁华都死在回家的路上,活着的,是父亲一样的河流和庄稼。它们繁盛, 它们衰落,一年年演示着一个村庄的兴起和衰落。 农忙的时候,父亲佝偻着身子,在田间劳作。他割麦、插秧、收稻、种菜,用一生的劲儿把 自己长到庄稼地里,越老,越是保持着劳动的姿势。稻子、麦子都直起了腰身,他的腰却弯 了下去。 变形的骨头是他对弯曲河流的模仿。这辈子,他的青春、豪迈和坚挺早交给了河岸,交给了 土地,交给了我们。弯着的腰,是对大地和河流最大的敬畏。 本来,我们也应该和父亲一样,一辈子圈养在田地里,但我们早已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乡下模式,拼命地从父亲身边挣脱和逃离,把父亲的庄稼和河流远远地抛在身后。我们愿望 的归结点是城市,只有城市里的灯光和车流才能点燃我们的内心。我们留给父亲的,只有村 庄和河流,还有一望无际的庄稼和叹息。 闲不住的父亲,就是灌进水田里的河水,只要有一点空隙就把自己耗进去。不管何时何地, 他的每一天、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管都连着河流,他和河水一起奔涌,把思念当作沙沉淀 在水底,安静地等待打捞。 门前的柳树长大了,长高了,父亲却矮了下来。他在用身体建立起内心的精神高地。 遥远的故乡,父亲在田野里站成一棵树。他的一生很简单,树是他的时钟,河水是他的季节, 指引着他的劳作和一日三餐。与土地打交道,河流永远都是庄稼生生世世相伴的情侣,父亲 是乡村最老的庄稼。 离乡的人,总喜欢用河流去丈量一个人的心。河流是一个人精神的闪电,刹那间的光亮可以 燃烧每一个人的情怀,照亮每一个人的内心。邻居、父亲、坟地,活着的、死去的,只不过 是黄河这条线上的一个小小的标点,小得就像一个沙粒。 河水静静地流淌,就像外出的人急着归家,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各种清亮的声音交织在一 起,黄河就变得浑浊。在这些迁徙的水珠里,有父亲的眼神,有母亲的泪水,有无数游子纷 乱的脚步。当岸边的灯光亮起,好多人的眼眶都是湿的。一盏灯就是一颗心。河流之外,辉 煌的万家灯火,都是一个一个用家叠出来的故园。母亲说,走得再远,黄河都会跟在我们的 身后,河水牵着大地的衣襟,是最顽皮的小孩。 我不止一次地拜父亲为河上的王,一年四季在心里默默地朝拜他,敬仰他,把他放在心灵的 最高处。然而,父亲更是庄稼的王,他有十万麦子,千万桃花,黄河是他的轿子。他一天一 天,不停地用土壤濯洗自己的灵魂。 他不停地劳作,河流成了他的精神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得就像河水,安静 而柔软着。 可我不愿意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庄稼的王。我的精神世界里有很多山头,每一个山头都绚烂 无比,这些充满诱惑的精神栖息地,时常弥漫着花香和朝气。而远方的父亲,他坚守的领地 一直不变,整个生命呈现的,只有河流和庄稼。 我很明白,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要经历很多。像父亲这样的农民,黄土快埋到脖子了,还 依然把家乡当作自己的领地,那么虔诚地与土地为伍,他只把自己看作一株庄稼,在属于自 己的天地里开花、结果。即便这样,父亲的内心仍是丰富的,充满希冀的,但他老了,已经 不善表达了。这辈子,他的语言都交给了手掌,手掌成了他和植物们交流的桥梁。 河,是人和庄稼匍匐在水里的血。父亲把它当作亲戚,时常和它坐在一起。水鸟飞过来,支 着长腿,把乡下用旧的日子一个个择出来,在水里洗净,也把父亲掉在河里的眼神捞上来, 在风里晾干。 父亲,作为明白岸边的第一高峰,为我们定位出故乡的坐标,距离再远,我们都不会迷失自 己。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通过对乡村现状的描绘,既突出了乡村空巢老人生活的孤独与伤感,同时也为下 文描写父亲做了铺垫。 B.父亲的一生既是忙碌的,又是简单的,他不停地劳作,生命中呈现的只有河流与庄稼,对 此,“我”既有褒奖,也有批评。 C.父亲的生活与河水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河水在父亲心中的分量很重,它照亮了父亲的内 心,也寄寓着父亲的精神世界。 D.文章写岸边灯光亮起时好多人的眼眶都是湿的和河流之外万家灯火的场景,意在借灯火的 意象表明人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丰满起来”与“他却慢慢干枯成一棵树”形成对比,体现了父亲对孩子们的爱和伟大的 自我辆牲精神。 B.文章写父亲不肯跟“我”到城市生活时,用词形象生动,“移栽”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父亲的固执。 C.文中写“稻子、麦子都直起了腰身”“门前的柳树长大了,长高了”,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 反衬父亲的勤劳与付出。 D.文章语言既灵动飘逸,意蕴悠长,又富有哲理性,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强化了情感表达。 8.文中写“我们愿望的归结点是城市”的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文章最后一段有怎样的妙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 分) 李纲,字文纪,观州蓨人。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 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于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 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 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 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帝曰:“朕 过矣!”时杨素、苏威用事,纲据正不诡迎随。会大将军刘方讨林邑,素言林邑多珍赀,非纲 不可任,遂署行军司马。方揣素指,数危辱之,几殆。军还,不得调。稍除齐王府司马。复 诏出南海,应接林邑。久不召,乃身入奏。威劾纲擅去所部,以属吏。会赦免,屏居鄠。大 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平京师,纲上谒,授丞相府司录参军。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纲在东宫,太子 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 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遣使赐绢二百匹。后太子浸狎 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 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毎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 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李纲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 为尚书乎/ B.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 久为尚书乎/ C.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 久为尚书乎/ D.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 为尚书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殿下:与“太子”一样,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B.受禅:也称作“受嬉”,新王朝的皇帝接受旧王朝皇帝禅让的帝位。 C.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叩地再举起。 D.印绶:官印和系印的绶带,亦作为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须颁有印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纲为人刚正,重视情义。李纲曾担任齐王宪的参军事,宣帝想要齐王宪的僚属编造罪名 杀害齐王宪,但李纲誓死没有屈从。 B.李纲尽职尽责,教导太子。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劝说太子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 并请求太子杨勇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 C.李纲拒绝逢迎,遭到打击。李纲不肯曲意逢迎当权者杨素等人,结果被杨素派任为行军司马, 大将军刘方揣测到了杨素的意思,多次加害侮辱李纲。 D.李纲辅佐有方,受到赏赐。李纲受到太子李建成的礼待,有一次出游时,太子在随从的大 臣面前赞扬李纲,说他辅佐有方,并派使臣赐给他两百匹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 (2)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 14.李纲做了太子詹事并得到太子赏识,为什么要“乞骸骨”?请简要说明。(3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注】本诗作于因权贵排斥,李白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 金星。天关:古星名,这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泠风:小风,和风。武功:这里指武功山。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头两句写道,诗人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既从侧面烘托出太白 山的雄峻高耸,又照应了诗题。 B.第三、四句与《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都是从正面实写太白山的 险峻雄奇。 C.五到八句想象奇特。诗人想象自己乘着清风自由轻快地飘飞于云间;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 手,仿佛明月近在咫尺。 D.诗中两个“太白”,前者是山峰名,后者是星宿名,诗人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 极富情趣。 16.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请结合全诗分析。(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认为学比思更能有所收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 (3)王实甫《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泪水和 霜林联系起来,使树木拥有感情色彩。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第一回进山东,春正在发生,出渣关沿着黄河古道走,同车里有着几个和尚——和尚使我们与 古代亲近——恍惚里,春秋战国的风云依然__________,我这是去了鲁国之境了。鲁国的土地果 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接纳吗?沉沉的胡琴声从那一簇蓝瓦黄墙里传来,音绵 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去,__________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不开的雾气。 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书坑儒过的,但居山高为秦城,秦城已坏,凿池深为 秦坑,自坑其国。江海可以泪竭,乾坤可以倾侧,唯斯文用之不息。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 __________来拜孔子。其实,秦嬴政在统一天下后也来过鲁国旧地,他在泰山上祀天,封禅是帝 王们举行的,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__________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 和力量。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 一束干肉,当年的苏轼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唯是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 个重响。 (节选自贾平凹《进山东》)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逝者如斯夫”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D.经过"三个代表"教育,村委会的面貌大大改观。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演绎 弥散 日行千里 祈求 B.演义 弥漫 千里迢迢 祈求 C.演绎 弥散 千里迢迢 期求 D.演义 弥漫 日行千里 期求 20.请赏析文中画框句子“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接纳吗?”的修 辞效果。(3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名为实,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字往往 是名的解释和补充,__________。所以字又称“表字”。 名与字可以意义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明”与“亮”都有光线充足之意;__________,如吕蒙字子明, “蒙”为不明。古人常自称其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名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 《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 加字。”由此可知,__________,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冠礼,取字。 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故有“待字闺中”之说。十五 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2.通过对古人名和字的分析,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结合上文作简要概括。(5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西汉时期,有性格迥异却相处得很好的两个人,一个叫陈遵,一个叫张竦。陈遵才气过人, 不拘一格,好酒贪杯,家常满客;张竦则博学文雅,处世严谨,洁身自好。两人虽个性不一, 但都官至太守,爵至封侯。 恰好有一段时间,两人都因故被贬,返回长安。两人居处离得不远,却一个宾客盈门,一个 门可罗雀。陈遵天天喝酒会友,好不快哉;张竦只偶尔与前来拜访的人谈论经学道德,亦怡 然自得。陈遵对扬雄的小赋《酒箴》颇为喜爱,便以此揶揄张竦生活的单调。相对于陈遵的 任性潇洒,张竦有着冷暖自知的从容自在,他说:“人各有性情,处世尺度。你要像我一样 生活是不实际的,而我要像你一样生活也同样不实际。如果我一味地仿效你,那会过得一塌 糊涂啊!”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感受和启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以及解析 一、1.A B 项,“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中的山是物质的”错,这句诗里的山应该既是物质的也 是人文的;C 项,“魏晋时期的诗歌创作带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范围扩大,应该是“魏晋时期的山 水诗带动了山水画的发展”。D 项,根据原文“故而,山水不仅是山水,很多时候它就是人身之外 的一切”可知,“它代表着世间万物”说法错误。 2.C; 根据原文:“我们必须面向传统山水艺术的发端源头,在时间的流变中守住山水艺术的人 文意义与价值底线;我们还要保持和发扬山水艺术长期形成的品质与特征,在空间的格局中拓 展山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这两个方面的整合与归一方能实现传统中国山水艺术的 当代转化”可知,C 项曲解文意。 3.B; 《赤壁图》传达出“虽朝代屡次更迭,但山水依旧”的感慨,富有晢学意味;A 项只是叙述了 《云横秀岭图》的画面内容和结构特点,没有涉及哲学思想方面的内容;C、D 两项只是抒发了 画家的个人情怀,不具有哲学思想。 4.历史悠久;高度的艺术性;深厚的人文性;精神的超验性。 5.首先闸述山水艺术中,“山水”命题的内涵;然后从历史地位和人文视角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山 水艺术审美的本质和中国山水艺术所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特点;最后指出在新的社会历史环 境下,保持当代中国山水艺术的艺术个性与顽强生命力,凝结成“山水”命题的当代意义与人文 艺术精神旨归的做法。 二、6.B “对此,‘我’既有褒奖,也有批评”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写父亲的生命中呈现 的只有河流和庄稼,是为了体现父亲的勤劳与奉献,“我”对此表示赞美,并没有批评。 7.B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文章中说“我一次次想把父亲像移栽树一样移栽到我们的城 市”,把父亲比作树,运用的是拟物的修辞手法。 8.指出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年轻人对城市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又揭示出乡村空巢现状 以及父亲叹息的原因。年轻人的愿望与父亲“一辈子圈养在田地里”的做法形成对比,衬托出 父亲对乡村的坚守精神。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第一高峰,写出了父亲的伟大和对故乡的坚守,生动地 表达了对父亲勤劳、奉献、坚守等品格的赞美,情感丰富,意蕴深厚。收束全篇,卒章显志, 揭示出父亲的精神对“我”的指引作用,又表达了年轻一代要以父辈为榜样,向父辈学习,才 不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的观点。 三、10. 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每谏”与“辄止”联系紧密,意思是“(我)每次进谏 (他)都能停止”,语意连贯,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B 两项。“陛下”与“功成”是主谓 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C。 11.A A 项,“对储君的一种特有的称谓”错误,殿下是对亲王或太子等的尊称。 12.B B 项,“并请求太子杨勇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与原文不符,原文中李纲认为 唐令则“自比倡优”。 13.(1)太子的资质如一般人,如果让贤良的人辅助就能变好,如果让不正派的人引导就会变 坏。 (2)操刀切鱼调和锅中的味道,你们擅长这些。如果辅佐协调比喻开导,当然非李纲莫属了。 (1)中人:一般人。不肖;不才,不贤,指不正派的人。导:引导。(2)和:调和。弼:辅佐。 审谕:比喻开导。 14.太子开始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不听从李纲劝谏。 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乞骸骨”相关情节:“后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 即太子开始慢慢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劝谏又不听从。据此用自 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李纲,字文纪,观州蓨人。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 事。宣帝想要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他的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宇文 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帷盖的车子载着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僚属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 材号啕痛哭,埋葬完毕,才离去。 李纲服事隋朝时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 娘曲》。李纲说:“唐令则身为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女,进献低俗的声乐, 惑乱太子的视听,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杨勇说:“不 要多事,是我想听音乐了!”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无人敢插 话,唯独李纲说:“陛下平时不教育太子,所以太子才如此。太子的资质如一般人,如果让 贤良的人辅助就能变好,如果让不正派的人引导就会变坏,为什么让擅长歌舞的仆役和小人 每天侍候在身边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当时杨素、苏威掌权,李纲坚守正道不肯曲 意逢迎。适逢大将军刘方讨伐林邑,杨素说林邑盛产珍宝,非李纲不能胜任,于是派李纲任 行军司马。刘方揣测到了杨素的意思,多次加害侮辱李纲,几乎陷李纲于死地。军队回朝后, 不得调动。慢慢才出任齐王府司马。后来皇帝又下诏李纲出任南海,让他接应林邑。好久不 被召回,于是亲自入朝上奏。苏威弹劾李纲擅离职守,将政事交给手下官吏。适逢大赦免罪, 隐居在鄠。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任长史。 高祖平定京城,李纲进京拜见,授任丞相府司录参军。高祖受禅即位,授任李纲为礼部尚书 兼太子詹事。李纲在东宫时,太子李建成尤其礼待他,有一次出游温泉,李纲有病未能随从。 有人进献生鱼,太子让人把鱼切成薄片做成佳肴,唐俭、赵元楷自称他们能做。太子说:“操 刀切鱼调和锅中的味道,你们擅长这些。如果辅佐协调比喻开导,当然非李纲莫属了。”派 使臣赐绢两百匹。后来太子开始慢慢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劝谏不 被听从,于是请求退休。皇帝骂道:“你能任何潘仁的长史,却羞于任朕的尚书郎吗?”李纲 叩头说:“何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任他的长史,所以心 中无愧。陛下大功告成,常常自以为是,臣的话就好像石头扔进水中,哪里敢长期任尚书郎? 而且臣事奉太子,太子又不听臣的劝告,所以上交官印。”皇帝拒绝说:“朕知道您是个正直 的人,希望您自始至终辅助我的儿子。”贞观四年,又任太子少师。后来患病,皇帝遣房玄 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四、 15.B B 项,“都是从正面实写太白山的险峻雄奇”错误,前者“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是化 实为虚,以虚写实,后者“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则是正面实写。 16.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既想远离俗世、超脱现实,同时又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 矛盾心理。诗人在朝廷被权贵排挤,不受重用,郁郁不得志。登上太白峰,幻想神游远离俗 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但诗人并不甘心抛开俗世脱离现实,故发出“何时复更 还”的疑问。 应先理解诗意,再体会人物的心理。诗歌前几句展现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壮景,表现诗人 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然而,诗人并不甘心抛开俗世,脱离现实,所以他在诗歌最后 发问:“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这两句是说,正当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 月境时,他回头望见武功山,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一 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感情油然而生。在长安,李白虽然“出入翰林中”,却并不被重 用,因而郁郁不得志。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何 时复更还?”把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表现了出来。 17.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五、18.C; 19.B; 20.运用比喻、对比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作为一名秦人来 到山东大地后,对能否同齐鲁文化相交融的疑惑和不安。 六、答案:21.是与名相表里的;名与字也可意义相反;名是幼时起的; 22.称用上有谦尊之别,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礼制上有取用规限。 23.解析:材料共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交代了陈遵和张竦两人的基本情况,两人性格迥 异却相处得很好。第二段文字描述的是两人被贬后的不同状态:陈遵喝酒会友,宾客盈门; 张竦访者寥寥,谈经论道。面对陈遵的揶揄,张竦以富有哲理的话回应。材料中的两个人, 虽性格迥异,爱好不同,却各有自己的精彩人生,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立意为:人生各有其 妙;多元人生,同样精彩;等等。面对陈遵的揶揄,张竦泰然处之,认为人各有性情,不应 一味地模仿别人,否则会过得一塌糊涂,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立意为:勇敢做自己;坦然面 对人生的喧嚣;等等。 立意引导:做真实的自己;人生各有其妙;多元人生,同样精彩;坦然面对人生的喧嚣。 【佳作展台】 做真实的自己 拥有功名利禄,高朋满座,固然是一种成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从容淡雅亦是人 生幸事。面对陈遵的揶揄,张竦泰然处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道,不必模仿他人的生活方式。你要听从内心,行你所行,做真实的 自己。(开篇点题,突出论点) 做真实的自己,听从内心。“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陶渊明听从内心,摆脱官场束缚, 回归自然,沉醉于自己的悠然南山、菊香满园,感悟乐天知命的人生真谛;“天生我材必有 用”的李太白听从内心,仰天大笑,出门而去,寄情于雄伟壮丽的庐山瀑布,尽显豪放洒脱。 做真实的自己,摆脱俗世的束缚,听从内心,让自我得到释放,生命会更加精彩。(举例论 证,增强文章说服力) 做真实的自己,坚守内心。“衣带渐宽终不悔,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用大半生年华守护 敦煌文明,从青春到白发,从迷茫到坚定,大漠的风沙动摇不了她那颗坚守自我的心,她以 一腔热爱探索一场“文化苦旅”。考古学的冷门、就业率低等问题并没有阻止钟芳蓉做出报考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决定。面对利益和梦想,她选择了像樊锦诗一样,坚守心中的理想,立 志为中国考古事业添砖加瓦。做真实的自己,坚守内心,守护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才能绽放 生命的光彩。(联系社会热点,关注现实) 做真实的自己,不要盲目模仿。著名篮球明星科比在刚入行时被认为是“飞人”乔丹的接班人, 数据显示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科比并没有一味模仿乔丹,而是按照自己的球风,打出了 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特别有风度,便来到邯郸 学习他们走路的姿势。然而最后他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还忘记了自己原来是怎 么走路的,最后只能爬着回到自己的国家。盲目模仿他人,不仅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最后反而会丢失自己最本质的东西。做真实的自己,不要盲目模仿,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 二的自己,不是他人的复制品。 我们在世间虽渺小如尘埃,却都是自己的英雄,所以要“听从吾心,行我所行”,做真实的自 己! 【名师点评】本文构思精巧,脉络清晰。文章围绕“做真实的自己”展开论述,“做真实的自己, 听从内心”与“做真实的自己,坚守内心”从正面进行论述,构成递进结构,“做真实的自己, 不要盲目模仿”从反面进行论述,正反结合,论述全面。本文语言优美,凝练自然,并且引 用了大量诗句,丰富了文章内涵,使论述更有力度。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