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七)语
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认为它从腊月初八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才结束。
其习俗包含祭神、敬祖、祈年、拜年、爆竹、联欢等活动。从岁首祭神的上古时代到今天瞬息万变的信息
时代,春节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其诸多精神内涵却一代代传承至今。
从很大程度上讲,春节就是一场感恩的仪式。“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
反始也。”起源于上古祭祀的春节,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古人一般从腊月开始拜神祭祖,祭祀的神灵
很多,包括传说中的女娲、伏羲以及想象中的风神、雨神、山神、水神等等。到后来,祭祀的对象变为与
人们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灶神(灶王爷)、门神、财神和家族祖先。到了近现代,虽然神灵信仰逐渐淡
化,但年俗中拜神祭祖的传统在各地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下来。拜神祭祖的仪式,各地虽有些许差别,但
目的和意义却是大体一致的: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礼敬祖先,感谢他们赐予阳光、雨露、粮食,感谢他
们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感恩祖先开创的家业家风,祈求祖先庇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繁荣昌盛、诸事顺
遂。
“家”的观念是中国人最浓厚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春节习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回家过年”,
是许多人一年到头的最大心愿。说“团圆”是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一年不赶,
就赶三十晚”,在许多地方,除夕夜就直接叫“团圆夜”,而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也称“团圆饭”。“团圆
饭”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民俗文化活动,充分表现出了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与天伦之乐。这种互敬互爱,
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种天伦之乐,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中国人来说,
除夕团圆饭不仅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一场精神的仪式,强化着家族成员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春节还是中国人普天同庆的狂欢节。整个节日期间,除了家人团聚、亲友拜年之外,还有一系列丰富
多彩、充满欢乐的年俗活动,比如挂年画、挂灯笼、贴春联、贴福字、舞龙灯、逛庙会、逛灯会……这些
传统年俗除了增添节日气氛外,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与梦想。
春节文化体现出来的感恩思想、团圆思想和筑梦思想,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责任、担当、孝道、友爱、
和谐、理想等积极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为丰富人类思想文化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人类认同公平、正义、
民主、文明,也必然会认同感恩、团圆、筑梦这样的价值观。这就是中国春节文化的世界意义。
(摘编自李鉴踪《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
材料二:
在由许多民俗活动和特定仪式构成的春节中,拜年,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也可以说是传统春节的内
在意义之所在。
拜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家拜,先是向天地诸神及逝去的祖先拜年(实际上是家中的一种祭祀活动),
然后是家中晚辈向还健在的长辈拜年,长辈受拜后要向晚辈打赏“压岁钱”。有亲戚间的拜年,人们在正
月里带着新年贺礼,轮流到亲戚家拜年,恭贺新春,共话新年的美好愿望。有街坊邻居间的串门式拜年,
大家唠家常,侃大山,追忆往事,展望未来。还有团拜,即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相互祝贺,也有官方或单位
组织的团拜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新形式。
从以上几种拜年的方式可以看出,拜年主要是亲人之间或熟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活动,这种情感交
流正是维系宗法社会和熟人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此,传统春节的核心意义在于:维系宗法血缘共同
体和熟人社会的和谐运转。宗法共同体和熟人社会构成了传统春节存在的基础。如果把春节传统的拜神祭
祖活动再加上的话,那么,春节的意义就在于:一是辞旧迎新,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
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幸福人生;三是宗亲礼仪往来,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人生定位,担负
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内心情感,体味生活之乐。
(摘编自李俊群《论春节的传统意义》)
材料三:
春节已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品牌,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世界性节日,日益彰显出中国文化的
亲和力。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文化的辐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春节的意义已经超过中国范畴,
而具有世界影响力。春节不只是中国独有的节日,在汉字文化圈国家中,受汉文化影响而过农历春节并有
法定假期的国家就包括朝鲜、韩国、越南、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美国、
加拿大、菲律宾、毛里求斯等在内的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
节假日。
春节正以其独特的亲和力,在全球获得认同和喜爱,日益走进海外民众的生活,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
到喜庆祥和、美美与共的欢乐气氛。新时代的中国春节新潮流,向世界展现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
神,带来了中外生活方式的改变,并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独特贡献。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社评《春节日益彰显中国文化亲和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起源于上古祭祀活动,古人祈年祭祀,是为敬奉上天、祭祀祖先,体现受恩思源,天人合一的思想。
B. 中国春节文化的世界意义正在于,它为人类的思想文化宝库输送了感恩、团圆、筑梦这样的普世价值观。
C. 传统春节是宗法共同体和熟人社会存在的基础,无论是家拜、团拜还是串门拜,都是春节的传统庆贺方
式。
D. 目前已有韩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等汉字文化圈国家受汉文化影响,把中国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除夕夜的主题是家人团圆,那么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则是在更大范围内和亲戚朋友们
的团圆。
B. 传统春节的四种意义中,宗亲间的礼仪往来尤其重要,它可以促进亲人间的情感交流,维系宗法社会的
正常运转。
C. 中国春节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日渐风靡海外,这深刻诠释了鲁迅名言——“只有民族的,才
是世界的”。
D. 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春节又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亲和力,这使得中国人更加自信,更具
创新精神。
3. 下列传统习俗中,与“拜年”具有同样意义的一项是( )
A. 除夕夜守岁 B. 贴春联和福字 C. 踏青插柳 D. 燃放爆竹
4. 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5. 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一作归纳和分析。
【答案】1. B 2. D 3. A
4. ①论证手法相同,都用到了举例论证。两则材料都通过列举代表性例子,使论证具体、可信。②论证思
路相同,两则材料都是先提出论点,然后用例证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全文。
5. ①一份感恩之心。通过拜神祭祖,感恩上天和祖先,祈求平安健康、繁荣昌盛。②一种团圆之乐。通过
除夕夜的团圆饭来强化家族成员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③一个希望之梦。春节期间一系列欢乐的年俗活动,
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与梦想。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天人合一”理解错误。“敬天法祖”,是为“报本反始”。“报本反始”意思是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C.“传统春节是宗法共同体和熟人社会存在的基础”关系颠倒。材料二中是说“宗法共同体和熟人社会构
成了传统春节存在的基础”;另外,材料二说“拜年主要是亲人之间或熟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活动”而
不是“庆贺方式”。
D.“加拿大、菲律宾等汉字文化圈国家”错误。根据材料三可知,加拿大、菲律宾不在汉字文化圈国家之
列;并且加拿大、菲律宾也只是“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 “这使得中国人更加自信,更具创新精神”强加因果。材料三最后一段的信息是“……中国春节……向
世界展现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拜年的意义主要在于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美好祝福。在选
项中。
A.除夕夜守岁是春节的重要习俗,家家户户亲人团聚,围坐在炉火旁品食闲聊,通宵守岁,迎接新年到来,
其乐融融。
B. 贴春联和福字是过年的重要习俗,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春联可以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表达美好
愿望。
C.踏青插柳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人们在清明时节踏青郊游, 亲近自然,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天、地、
人”和谐合一、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D.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燃放爆竹,除旧迎新;亦能营造喜庆热闹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证上的相同之处,可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手法两个角度分析。
从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二和材料三论证结构相同,都是先提出论点,然后用例证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总结全文。材料二先提出观点“在由许多民俗活动和特定仪式构成的春节中,拜年,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也可以说是传统春节的内在意义之所在”;接着用“家拜”“亲戚间的拜年”“街坊邻居间的串门式拜
年”“团拜”等例子论证拜年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后得出结论“春节的意义就在于:一是辞旧迎新,分开
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幸福人生;三是宗亲礼仪往来,
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人生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内心
情感,体味生活之乐”。材料三也是先提出观点“春节已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品牌,成为最具中
国特色的世界性节日,日益彰显出中国文化的亲和力”;接着用朝鲜、韩国、越南、印尼、新加坡和马来
西亚以及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毛里求斯等都受到春节的影响为例,论证春节的意义已经超过中国范畴,
而具有世界影响力;最后总结“春节正以其独特的亲和力,在全球获得认同和喜爱……并将为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做出独特贡献”。
从采用的论证方法看,二者都用到了举例论证。如材料二在论证拜年的形式多种多样时就采用了例证法,
“有家拜……有亲戚间的拜年……有街坊邻居间的串门式拜年……还有团拜,……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兴
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新形式”;材料三在论证春节的意义已经超过中国范畴,而具有世
界影响力采用了例证法,“在汉字文化圈国家中,受汉文化影响而过农历春节并有法定假期的国家就包括
朝鲜、韩国、越南、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毛
里求斯等在内的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论证手法
相同,两则材料都通过列举代表性例子,使论证具体、可信。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在材料一。文章第二段先说从很大程度上讲,春节就是一场感恩的仪式,然后从
古人从腊月开始拜神祭祖,到祭祀对象的变化,最后总结“拜神祭祖的仪式,各地虽有些许差别,但目的
和意义却是大体一致的: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礼敬祖先,感谢他们赐予阳光、雨露、粮食,感谢他们除
旧布新、驱邪攘灾;感恩祖先开创的家业家风,祈求祖先庇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繁荣昌盛、诸事顺遂”。
可见春节文化的内涵是一份感恩之心。
第三段则谈到“团圆”是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然后写到“团圆夜”“团圆饭”的叫法,最后总结“除夕
团圆饭不仅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一场精神的仪式,强化着家族成员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可见春
节文化的内涵是一种团圆之乐。
第四段说春节还是中国人普天同庆的狂欢节,“这些传统年俗除了增添节日气氛外,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未
来的美好希望与梦想”。可见春节文化的内涵是一个希望之梦。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跑警报
宗璞
弗之进了教室,站在教桌前,慢慢解开包袱,把《中国通史》的讲义拿出来。这一学期弗之开了两门
课,继续讲通史,增加了断代史。
凄厉的汽笛声响了,是空袭警报。“今天接得这么紧!”有人低声说。
汽笛声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处降低下来,好像力量不够了似的,稍停一下又从低到高。弗之抬抬手臂,
表示不上课了,慢慢地放好讲义,包起蓝花布。学生们陆续向外走。最初有警报时人们很慌乱,有人真的
拔脚飞奔,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警报。后来习惯了,都悠闲起来,似乎是到郊外散一次步。
弗之和人群的走向相逆,尽量靠边。“弗之,你往回走?”忽听见招呼,见庄卣辰老师夹在人群中匆
匆走来,遂立住脚说:“你走得快,肯定不是跑警报。”
“当然不是。”卣辰穿一件深色大衣,拿着手杖,眼光还是那样天真清澈,脸上却添了许多皱纹,大
概皱纹里装了不少时事报告。他指一指几排房屋后面的实验室:“老地方。”
弗之知道,每有警报,卣辰都到实验室守护,怕电器着火,怕仪器失窃。他觉得对实验室的惦记比对
警报的恐惧还难受,还不如在实验室守着,炸弹来了也知道是怎么掉下来的。秦校长和朋友们几次告诫,
他都当成耳旁风。卣辰也知道,有警报时,弗之的习惯是回家坐在腊梅林里。有些文章便是那时构思的。
“我还有个防空洞,紧急警报来了可以钻进去。”“我有铁皮屋顶呀。”两人笑笑,各奔前程。
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走到门前,见门上挂着锁,知碧初等已往防空洞去了,
遂也往城墙走来。
城墙的这一段很高,如同一个小悬崖。崖下原有一小洞,为狸牲出没之所。附近两家邻居和申大爷商
议,邀了弗之参加,修了这个防空洞。其实上面都是浮土,很不结实,峨和玹子都说它只能防手榴弹。不
过躲在其中有一种精神安慰,也就不细考究能防什么弹了。
汽笛猛然尖锐地响起来,一声紧接一声,声音凄厉。紧急警报!五华山的红球取下了,怕给敌机作目
标。
弗之走进洞去。他只是想和妻儿在一起。离洞口几步处有一个木栅栏,栏内黑压压地坐着许多人。逃、
躲、藏,这就是我们能做的吗!
“爹爹!爹爹来了!”清脆稚嫩的声音划破了黑暗。
“莫吵嘛,莫吵。”杂货店罗老板不满地轻声说,意思是怕敌机听见。
碧初和三个孩子挤得紧紧的,给弗之腾出地方。弗之挤过去,挨着嵋坐下了,另一边是罗老板。“孟
先生,”罗老板还是小声说,“你说,今天飞机可会来?”“已经拉了紧急警报,照说敌机已经到昆明上
空了。”弗之说。众人都不说话,注意倾听飞机的声音。黑黢黢的洞里声息皆无。
半晌,小娃忍不住了,小声在嵋耳边说:“讲个故事吧。”“莫要响,莫要响!”罗老板干涉。这时
忽然一声猫叫,“喵——”声音很好听。原来昆明老鼠猖狂,猫很珍贵,老板娘把猫也装在篮子里带来。
另一家邻居的孩子学着说:“莫要响,莫要响。”猫不愿待在篮子里,更大声地叫起来。罗老板喝道:“不
听话!等着掐死你!”就在猫叫人呼中,远处传来“轰隆轰隆”的沉重的声音,大家,连那只猫忽然都静
了下来。敌机来了。
刚刚倾听了飞机的声音,现在得注意炸弹的声音了,下一秒钟这一群人不知还在不在人世。飞机响了
一阵,声音渐渐远去。“喵——”猫儿又大叫起来。众人都舒了一口气,想着今天不会扔炸弹了。
忽然飞机声又响起来,愈来愈近,似乎来到头顶上了。真像猫玩老鼠一样啊,让老鼠松一口气,再把
它捺到爪子底下!猫儿配合飞机,又大声叫了,声音不那么好听了,有点像紧急警报。另一家邻居说:“咋
个整?你这只猫!”这时峨忽然在角落里说:“让它叫。敌人又不会土遁,能在洞口守着?飞机远着呢。”
过了一阵,飞机声又愈来愈轻,终于消失了。
约过了一顿饭时刻,解除警报响了。一声声拉得很长,没有高低。“解除了!解除了!”大家愣了几
秒钟才纷纷站起。罗老板大声说着顺口溜:“预行警报穿衣戴帽,空袭警报又哭又叫,紧急警报阎王挂号,
解除警报哈哈大笑。”“哈哈大笑啰!哈哈大笑啰!”别人应和着向外走。
他们出了防空洞,见天空还是那样蓝,云彩还是那样飘逸,腊梅还是那样馥郁。
(节选自《东藏记》,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的人们对于警报的态度由最初的“慌乱”到“悠闲”,说明警报出现次数频繁,人们已经习惯了
“跑警报”的生活。
B. 文章中的庄卣辰觉得“对实验室的惦记比对警报的恐惧还难受”,选择守在实验室,体现了一个知识分
子于乱世中的坚守。
C. “逃、躲、藏,这就是我们能做的吗!”展现了弗之的内心的无奈和痛苦,于警报声中能“缓步而行”
的他厌倦了战火纷飞的生活。
D. 飞机的声音先是“轰隆轰隆”,渐渐远去,而后又突然响起来,防空洞里的人们如同被猫玩弄的老鼠,
心中忐忑、紧张不已。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卣辰“皱纹里装了不少时事报告”,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心忧国事的知识分子形象。
B. 本文以弗之的行踪为线,借助弗之的所知所感,较立体地展示了各色人物在战火中的生存及心理状态。
C. 文中关于猫动静的细节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却传递出战争给万物带来的恐惧和伤痛,取得了深刻的批判
效果。
D. 文章结尾,作者连用三个“那样”,意在表现人们内心那种生活依旧美好、苦难必将过去的乐观与自信。
8. 对于抗战岁月里流寓西南的知识分子群体,作者怀抱的是一种肯定、赞赏的态度。请结合选文内容,谈
谈这些知识分子身上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东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 张抗抗在评价《东藏记》时说“宗璞笔下的战争,是柔性的战争”。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柔性战争”
的理解。
【答案】6. C 7. C
8. ①一种赤诚崇高的精神面貌:弗之和庄卣辰等人对国运的关心,对事业的坚守,对故旧亲友的牵挂等,
展示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温情。②一种沉稳超脱的生存状态(处事方式)。庄卣辰的“天真清澈”,弗之的
临危不惧、历难不悲的“缓慢”,表现出知识分子在行为(处事)上的沉稳超脱。
9. ①(主题上)“柔性的战争”也依然是战争,所以作者通过“跑警报”这一战争中常见的民众生活状态
来揭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②(选材上)作者没有选择鲜血和死亡等直观表现战争苦难的场景,而是
选择相对平常的生活场景,(注:充满诗意和美好的生活场景,坚韧乐观、随和亲善的人物形象,充满邻里
日常、生活琐事的情节)体现出柔性的特点。③(语言上)清新雅致,富有柔情。作者以一种平和的心态,
优雅的笔调来展现战争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情况。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缓步而行’的他厌倦了战火纷飞的生活”错。“缓步而行”并不能展现“他厌倦了战火纷飞的生
活”,体现了他对警报频繁出现的习惯,对战火纷飞的生活的从容。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传递出战争给万物带来的恐惧和伤痛,取得了深刻的批判效果”错,作者写猫主要是为表现环境的压
抑紧张,并无加深批判效果的用意。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卣辰穿一件深色大衣,拿着手杖,眼光还是那样天真清澈,脸上却添了许多皱纹,大概皱纹里装了
不少时事报告。他指一指几排房屋后面的实验室:‘老地方。’弗之知道,每有警报,卣辰都到实验室守
护,怕电器着火,怕仪器失窃。他觉得对实验室的惦记比对警报的恐惧还难受,还不如在实验室守着,炸
弹来了也知道是怎么掉下来的。秦校长和朋友们几次告诫,他都当成耳旁风”分析,庄卣辰在劲爆来时,
不但不逃,不躲,而是去看护实验室,体现了他对事业的坚守,对国运的关心,展示出知识分子身上的一
种责任。
“卣辰也知道,有警报时,弗之的习惯是回家坐在腊梅林里。有些文章便是那时构思的”分析,弗之在拉
美林构思创作,这是他对事业的坚守;“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走到门前,见门
上挂着锁,知碧初等已往防空洞去了,遂也往城墙走来。弗之走进洞去。他只是想和妻儿在一起。离洞口
几步处有一个木栅栏,栏内黑压压地坐着许多人。逃、躲、藏,这就是我们能做的吗”分析,警报拉响时,
弗之去了防空洞,和妻儿在一起,这体现了他对亲人的牵挂,展示出知识分子温情的一面。
总之,小说通过塑造弗之和庄卣辰等人的形象,展现了知识分子对国运的关心,对事业的坚守,对故旧亲
友的牵挂赤诚的崇高的精神面貌。
“‘弗之,你往回走?’忽听见招呼,见庄卣辰老师夹在人群中匆匆走来,遂立住脚说:‘你走得快,肯
定不是跑警报。’‘当然不是。卣辰穿一件深色大衣,拿着手杖,眼光还是那样天真清澈,脸上却添了许
多皱纹,大概皱纹里装了不少时事报告。他指一指几排房屋后面的实验室:‘老地方’……两人笑笑,各
奔前程”“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走到门前,见门上挂着锁,知碧初等已往防空
洞去了,遂也往城墙走来”分析,庄卣辰的“天真清澈”,弗之的临危不惧、历难不悲的“缓慢”,表现
出知识分子在警报迭响、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的那种沉稳、超脱的生存状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分析和理解“柔性战争”这一词语的含义要结合文本内容,从主题、选材、语言等方面分析。
主题上
“柔性的战争”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战争”,修饰语是“柔性”。“柔性的战争”本质上说依然
是战争,“柔性”表现在作者的选材上,本文作者没有选择描写炮火连天的激烈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在
战争年代,民众“跑警报”这一常见的生活状态,但是依然达到了揭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这一深刻主
题。比如文中对民众“跑警报”的描写——“汽笛声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处降低下来,好像力量不够了似
的,稍停一下又从低到高。弗之抬抬手臂,表示不上课了”“离洞口几步处有一个木栅栏,栏内黑压压地
坐着许多人”“刚刚倾听了飞机的声音,现在得注意炸弹的声音了,下一秒钟这一群人不知还在不在人世。
飞机响了一阵,声音渐渐远去”“忽然飞机声又响起来,愈来愈近,似乎来到头顶上了。真像猫玩老鼠一
样啊,让老鼠松一口气,再把它捺到爪子底下”。
选材上
作者没有选择鲜血和死亡等直观表现战争苦难的场景,而是选择相对平常的生活场景。如“最初有警报时
人们很慌乱,有人真的拔脚飞奔,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警报。后来习惯了,都悠闲起来,似乎是到郊外散一
次步”“有警报时,弗之的习惯是回家坐在腊梅林里。有些文章便是那时构思的”“‘我还有个防空洞,
紧急警报来了可以钻进去。’‘我有铁皮屋顶呀。’两人笑笑,各奔前程”“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
欣赏着阵阵幽香。走到门前,见门上挂着锁,知碧初等已往防空洞去了,遂也往城墙走来”“老板娘把猫
也装在篮子里带来。另一家邻居的孩子学着说:‘莫要响,莫要响。’猫不愿待在篮子里,更大声地叫起
来。罗老板喝道:‘不听话!等着掐死你!’就在猫叫人呼中,远处传来“轰隆轰隆”的沉重的声音,大
家,连那只猫忽然都静了下来”分析,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充满诗意和美好的生活场景,塑造了一群坚韧乐
观、随和亲善的人物形象,叙写了充满邻里日常、生活琐事的情节,这些都体现了战争具有“柔性”的特
点。
语言上
比如“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在比如小说的结尾的描写,“约过了一顿饭时刻,
解除警报响了。一声声拉得很长,没有高低。‘解除了!解除了!’大家愣了几秒钟才纷纷站起。罗老板
大声说着顺口溜:‘预行警报穿衣戴帽,空袭警报又哭又叫,紧急警报阎王挂号,解除警报哈哈大笑。’‘哈
哈大笑啰!哈哈大笑啰!别人应和着向外走。他们出了防空洞,见天空还是那样蓝,云彩还是那样飘逸,
腊梅还是那样馥郁”分析,作者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清新优雅的笔调,富有柔情地展现战争背景下人们的
生活情况。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镇恶,北海剧人也。祖猛。镇恶以五月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猛曰:“此非常儿。昔孟
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年十三,因故寓食渑池人李方家。方善遇之,谓方曰:
“若遭英雄主,要取万户侯,当厚相报。”方曰:“君丞相孙,人材如此,何患不富贵,至时愿见用为本
县令足矣。”
武帝谋讨刘毅,镇恶曰:“公若有事西楚,请给百舸为前驱。”及西讨,转镇恶参军事,使率龙骧将
军蒯恩百舸前发。镇恶受命,便昼夜兼行,扬声刘兖州【注】上。毅谓为信,不知见袭。镇恶去江陵城二十里,
舍船步上,蒯恩军在前,镇恶次之,舸留一二人,对舸岸上竖旗安鼓。语所留人曰:“计我将至城,便长
严,令如后有大军状。”又分队在后,令烧江津船。镇恶径前袭城,津戍及百姓皆言刘藩实上,晏然不疑。
将至城,逢毅要将朱显之驰前问藩所在,军人答云“在后”。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
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镇恶亦驰进得入城,便因风放火,烧大城南门及东门。又遣人以诏及
赦并武帝手书凡三函示毅,毅皆烧不视。金城内亦未信帝自来。及短兵接战,镇恶军人与毅下将或是父兄
子弟中表亲亲,且斗且语,知武帝在后,人情离懈。初,毅常所乘马在城外不得入,仓卒无马,使就子肃
取马,肃不与。朱显之谓曰:“人取汝父而惜马,汝走欲何之?”夺马以授毅,从大城东门出奔牛牧佛寺
自缢。镇恶身被五箭,手所执槊于手中破折。江陵平后二十日,大军方至,以功封汉寿县子。
及武帝北伐,为镇西谘议,行龙骧将军,领前锋。镇恶入贼境,战无不捷。后进次渑池,造故人李方
家。升堂见母,厚加酬赉,即授方渑池令。方轨径据潼关,将士乏食,乃亲到弘农督人租。百姓竞送义粟,
军食复振。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刘兖州:刘藩,为刘毅堂弟,时任兖州刺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B. 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C. 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D. 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11.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尝君,即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余三位分别是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
B. 有事,此指军事,即用兵。其意思跟“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相同,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含蓄委婉的说法。
C. 刘兖州,称谓的一种,即称官地。此处指兖州刺史刘藩。同样的称谓还有贾长沙、柳柳州、韩昌黎等。
D. 潼关,古关隘名。在杜甫的古体诗“三吏三别”和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等作品中均有提及。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镇恶恶月出生,险遭家人弃养。他因出生在被认为是恶月的五月而遭家人忌恨嫌弃,想把他过继给远
亲,遭到其祖父反对。
B. 王镇恶知恩图报,任李方为渑池令。他年少时曾寄食于李方家并受到优待,镇恶重权在握后履行前诺,
厚加酬赏李方。
C. 王镇恶长于谋略,助武帝平定刘毅。他一路伪称是刘藩西上,令刘毅放松警惕,并遣人烧毁停在渡口的
刘毅船舰以断其退路。
D. 王镇恶身先士卒,鏖战中勇猛尽显。与刘毅江陵一战中他身中五箭,手中所执的长矛也被对方射中,断
损在其手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所留人曰:“计我将至城,便长严,令如后有大军状。”
(2)后进次渑池,造故人李方家。升堂见母,厚加酬赉,即授方渑池令。
14. 当王镇恶所率部队和刘毅部下短兵相接时,为什么刘毅部下的士兵会人心涣散?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王镇恶)告诉留下来的人说:“估计我们将到城下时,就长时间地戒严,让(人觉得)好像后面
还有大军的样子。”
(2)之后(王镇恶)进军驻扎在渑池,到老朋友李方家去拜访。登上厅室拜见了李方的母亲,并厚加酬赏,
随即任命李方为渑池令。
14. 王镇恶的士兵和刘毅部下的士兵许多都是父子兄弟、堂表亲戚等。他们边打边说,刘毅的士兵都得知是
武帝亲自率兵而来,于是战无斗志,人心涣散。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及至军后不见藩”的意思是朱显之走到队伍的后面也没有看到刘藩。省略主语“朱显之”,“不见藩”
作谓语,“藩”作宾语,故中间不用停顿,这样就排除项。
“便跃马告毅”的意思是便跃马急驰而回报告刘毅。省略主语“朱显之”,“跃马告毅”作谓语,中间不
能断开,故应在“便跃马告毅”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A、D 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朱显之走到队伍的后面也没有看到刘藩,又望见江边渡口的船舰被烧而鼓声大作,
朱显之知道不是刘藩到了,便跃马急驰而回报告刘毅,并下令关闭各城门。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韩昌黎是称郡望,不是称官地。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A.“家人以俗忌”是指“家人认为这是习俗所忌讳的事儿”,此处的“忌”指“禁忌”“忌讳”,而不是
“忌恨嫌弃”。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省略主语“王镇恶”;“语”,告诉;“计”:估计;“长严”,长时间地戒严;
“如后”,好像后面。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次”,驻扎;“造”,到;“故人”,老朋友;“升”,登上;“赉”,酬赏、
赏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根据“及短兵接战,镇恶军人与毅下将或是父兄子弟中表亲亲,且斗且语,知武帝在后,人情离懈”分析
概括,刘毅部下的士兵会人心涣散的原因是:王镇恶的士兵和刘毅部下的士兵许多都是父子兄弟、堂表亲
戚等。他们边打边说,刘毅的士兵都得知是武帝亲自率兵而来,于是战无斗志,人心涣散。
参考译文:
王镇恶,北海郡剧县人。祖父王猛。因为王镇恶出生在五月(五日),家人认为这是习俗所忌讳的事儿,
想把他过继给远亲。王猛说:“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过去孟尝君田文在恶月出生而做了齐国的丞相,
这孩子也将会使我们家门兴旺。”所以给他起名叫“镇恶”。王镇恶十三岁时因为遭遇变故流寓在外,寄
食在渑池人李方的家里。李方对王镇恶很好,王镇恶便对李方说:“如果有幸能遇到一个英明威猛的君主,
求取到万户侯的爵位,一定厚厚地报答您。”李方回答说:“您是丞相的孙子,德才这么出众,何愁不会
富贵?到时候希望(我)被任用为本县的县令就足够了。”
武帝谋划讨伐刘毅,王镇恶对他说:“您如果要对西楚出兵,请拨给我一百只大船(让我)做先锋。”
等到向西讨伐刘毅,(武帝)转任王镇恶为参军事,命他与龙骧将军蒯恩率百条小船作先头部队。王镇恶领
命,昼夜兼程,并放出风声说是刘藩西上。刘毅信以为真,不知道是要被袭击。在距离江陵城 20 里的地方,
王镇恶弃船步行进军,蒯恩率军在前,王镇恶紧随其后,每艘船上留一两个人,对着岸上竖立旗帜,安上
战鼓。(王镇恶)告诉留下来的人说:“估计我们将到城下时,就长时间地戒严,让(人觉得)好像后面还
有大军的样子。”又派部分士兵留守在后,让他们烧毁停留在沿江渡口的刘毅的船舰(以断其退路)。王镇
恶率军径直向前突袭江陵,渡口的守兵及百姓都说刘藩确实来了,安然而不生疑。王镇恶的部队快到达城
下时,遇上刘毅手下的大将朱显之驰马前来问刘藩在哪里,士兵回答:“在后面。”朱显之走到队伍的后
面也没有看到刘藩,又望见江边渡口的船舰被烧而鼓声大作,朱显之知道不是刘藩到了,便跃马急驰而回
报告刘毅,并下令关闭各城门。但王镇恶已突进江陵城,便趁着风势放火,烧毁了江陵城南门及东门。王
镇恶派人将安帝的诏书和赦令以及武帝给刘毅的亲笔信共三件送给刘毅看,刘毅都烧掉不看。金城中的士
兵也不信刘裕亲自到来(讨伐他们)。等到双方短兵相接时,王镇恶的士兵和刘毅的将士之间有的是父子、
兄弟关系,有的是表兄弟关系,于是互相边打边说话,(刘毅的士兵)知道武帝在后,于是战无斗志,人心
涣散。之前,刘毅平时所乘的战马还在城外进不来,仓促逃跑时没有马,刘毅就派人去要儿子刘肃的马,
刘肃却不给。朱显之对刘肃说:“别人要取你父亲的性命,而你却吝惜一匹马,你逃走想逃到什么地方去
呢?”于是夺过马交给刘毅,(刘毅)才得以从大城东门逃出跑到牛牧佛寺自缢身亡。(此战)王镇恶身中
五箭,手中所拿的长矛也被对方射中,折断在手中。直到江陵平定后二十天,(武帝刘裕的)大部队才到,
(王镇恶)因平定刘毅之功被封为汉寿县子(爵)。
等到武帝北伐,(王镇恶)做镇西府谘议参军,代理龙骧将军一职,兼领前锋。王镇恶率军进入敌境,
战无不胜。之后(王镇恶)进军驻扎在渑池,到老朋友李方家去拜访。登上厅室拜见了李方的母亲,并厚
加酬赏,随即任命李方为渑池令。车辆并行直取潼关,(军中)将士食物匮乏,他便亲自到弘农县督促人们
缴租。(后来)百姓竞相赠送粮食,军中粮食又变得充足起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雪后书事
陆龟蒙【注】
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
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雉眠。
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
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说明年是稔年。
【注】陆龟蒙,字鲁望,号甫里先生,出身苏州官僚世家。本诗大致写于作者归隐甫里期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点明了时令气候,写小雪时节,江南的寒色如约而至,一点都没有偏差。
B. 回忆虽好却适逢别离,麦陇虽整但独缺雉眠,从中隐隐透露出世事不尽如人意的感伤。
C. 尾联邻翁察觉到诗人对小麦收成的忧虑,劝解他不要担心天气,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D. 全诗即事生情,情寓事中,通过看似平淡的叙述,委婉曲折地表达出了诗人的心声。
16. 作者本是诗人,却因行药来到村前。试比较本诗颈联和杜甫《旅夜书怀》颈联情感表达的异同。
【答案】15. C 16. 相同点:都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杜诗反话正说,写自己声名因文章而
著,可这违背了自己(施展政治抱负)的初衷;又写自己休官是因为年老体衰,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是受
人排挤)。表达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陆诗写自己因为偶
然间行医问药才来到村前,作为出身官僚世家的诗人来说,仕进才是诗人的追求,而现在却只能行医问药,
含蓄地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
不同点:同样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杜诗还蕴含有不平之气,并且语气更为强烈。如“岂”和“应”一反问,
一肯定,虽未言明原因,但对诗人而言闻名不应该因为文章而应该因为仕进,休官也不是仅因年老体衰而
是因为受人排挤的答案已呼之欲出。而陆诗语气更为平和,用“行药”的行为和自身身份的反差来引人深
思,另外,打算在水岸边筑庐而居的想法也透露出诗人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的愿望。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C.诗人并没有对小麦收成的担忧,而是通过颔联表达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和颈联中渴望构筑一个可以
寄托精神的家园的想法。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先看二者的相同点。都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杜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意思是说,
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
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
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
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而本诗“更拟结茅临
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行药,并不是诗人本来的志向,读书考进士,修身治国平天下才是。然而,这
一切在经历了官场的黑暗之后,灰飞烟灭,转而遁入道家。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
再看不同点。杜诗蕴含有不平之气,并且语气更为强烈。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
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
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
情。而陆诗语气更为平和,用“行药”的行为和自身身份的反差来引人深思。这种不痛快是缺少一个心灵
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与其说需要一处临水居所可供隐居,不如说是诗人因缺少知己,而生出的一种旷世
孤独。是村居给予了诗人宁静,是村民给予了诗人慰藉,是土地安放了诗人无处皈依的灵魂。这个忧伤的
结,到了村前才被解开:诗人已然明白,今后的人生路,就在村前,就在脚下。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在临终之时把家国大事交托给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自从
接手这一重任,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唯恐自己不能完成重托,有负先帝。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交代自己身为监察御史此番塞上之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而途中
遇侦查骑兵后,他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可见边关战事紧急,戍边将士辛劳无比。
(3)《师说》中,底层劳动者,“________________”;而贵族阶层,“________________”:二者求学
态度对比鲜明。韩愈发出“反不能及”的叹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答案】 (1). 先帝知臣谨慎 (2). 夙夜忧叹 (3). 单车欲问边 (4). 都护在燕然 (5). 不耻相
师 (6). 则群聚而笑之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谨、夙、燕然、聚”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个沙窝子的重要成员还有梅花猫和熊猫狗。①每当我背着三四十斤的雪蹒跚走在起伏的沙地中。心
跳如鼓,气喘如牛,抬头却看到家遥远得还只是一个小点……____A____。世上恐怕只有它们最幸福!②此
时梅花猫一定正想着法子调整出世上最舒服的姿势睡觉,而熊猫狗也正无所事事、费尽心思地打发时间,
四处寻找假想敌……又想到梅花猫在暖和的火炉边,③一会儿捂着脸睡觉,一会儿又捂着耳朵睡觉,好像
全世界都在烦它,想到熊猫狗睡觉时把胖身子尽量缩成最小的一团,把脑袋埋在肚皮下,看上去没头又没
尾,毛茸茸一大团……④更是哀叹——不用干活,不用负重,瞌睡了还能睡觉,这是怎样美满的人生啊!
实际上,荒野里容不得废物,两位的日子也不好过。
梅花猫还小,尚捉不得老鼠。作为闲猫,处于家中最受气的地位。每当居麻(人名)耍酒疯时,____B____。
它不像狗,棒子快落下了,一趟子跑掉就是。地窝子就这么大点,能跑到哪儿?外面又那么冷,那么陌生……
它仅仅是只有三四个月大的小猫,视野还没从家里扩散开去呢。于是,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平时夹
着尾巴做猫,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打了骂了,下回还得谄媚地往跟前蹭。平时一有空就练习捉老鼠、磨爪
子,为早日成为一只有用的猫而努力准备着。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20.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打骂它都不反抗,也不记仇”。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
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C 19. A 便总会想起梅花猫和熊猫狗/便总会想起它们
B 它总是第一个被攻击的目标/它总是最受伤的那个(“它”写成“猫”也可以)
20. ①原句是对前文“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充分而形象的阐释,修改后太过简略。②原句“夹着尾
巴做猫”“谄媚地往跟前蹭”更能形象地展现梅花猫委曲求全的艰难生存状态。③原句充分使用拟人的修
辞手法,“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谄媚地往跟前蹭”使梅花猫幼小无力却深谙生存之道的形象更为鲜活。
④原句活泼风趣的语体风格,更能与通篇保持一致。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联系前后文,“又想到梅花猫在暖和的火炉边”“想到熊猫狗睡觉时把胖身子尽量缩成最小的一团”,
“又想到……想到……”为并列的两个层次,因此第三个逗号改为分号。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面说到了梅花猫和熊猫狗,然后再描写自己背着三四十斤的雪蹒跚走在起伏的沙地中,离家还
很遥远,后面又说“世上恐怕只有它们最幸福!”,说明作者在自己受苦时是想到了梅花猫和熊猫狗的幸
福。因此可以写“便总会想起梅花猫和熊猫狗”;
第二空,前面说梅花猫还小,尚捉不得老鼠。作为闲猫,处于家中最受气的地位。然后说居麻耍酒疯时,
后面又提到棒子,说到狗被打时会跑,说明这里是猫被打,还不会跑。因此可以写“它总是第一个被攻击
的目标”。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原句是“平时夹着尾巴做猫,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打了骂了,下回还得谄媚地往跟前蹭”,改句是“打骂
它都不反抗,也不记仇”。原句有很生动的描写,如“夹着尾巴做猫”“谄媚地往跟前蹭”;还有拟人的
修辞,“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谄媚地往跟前蹭”,生动地写出梅花猫由于弱小无力反抗、委曲求全的样
子,也写出它的“聪明”,深谙生存之道。并且原句是对上文“于是,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生动
描写和具体阐释。另外原句这样的表达生动活泼,与全文的风格一致。而改句太过简单,没有这样的效果。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乡村遗产内容丰富,包括文物、古遗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农业文化景观、村志等,②要分门
别类、运用各种方式进行重塑和保护。③比如,对于富有价值的一些村落和濒危老宅,仅使政府部门保护
远远不够,④必须激发村民自觉性的保护,提高村民的主动性和参与度。⑤随着文化遗产酒店、文化遗产
主题乐园等新业态的出现,⑥许多外出务工经商的乡村居民重新又回到乡村,⑦政府可推动其延续和传承
乡村传统习俗以及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答案】(1)语句:②,“重塑和保护”修改为:“保护和重塑”;
(2)语句:③,“仅使”修改为:“仅靠”;
(3)语句:⑥,“重新又”修改为:“重新”;
(4)语句:⑦,“延续和传承”修改为:“成为延续和传承”。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重塑和保护”语序不当,改为“保护和重塑”;
③“仅使……保护”搭配不当,“仅使”改为“仅靠”;
⑥“重新又”语意重复,改为“重新”;
⑦“政府可推动其延续和传承乡村传统习俗以及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力量”缺少与之搭配的谓语,
可在“延续和传承”前加上“成为”。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辣椒入菜,冲击人类舌尖味蕾,辣椒“入”电池,能让电池更加高效发电。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
与电子科学学院保秦烨教授课题组,把天然分子辣椒素作为添加剂引入钙钛矿半导体,结合光电子能谱与
光电器件,在国际上首次直接观察到,软物质钙钛矿半导体表面电子结构从 P 型转变成 N 型的新现象。“辣
椒”也能发电?据保秦烨教授介绍所谓“辣椒”能发电,是指辣椒素能够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
此外,相比标准器件,含辣椒素的钙钛矿电池还显示出更高的工作稳定性。保秦烨提到,辣椒素是一种很
有前景的添加剂,其成本低廉,绿色无毒,性质相对稳定,并可广泛获取,适合于未来大规模生产高效钙
钛矿太阳能电池。
【答案】①近日,②华东师大保秦烨教授团队③发现辣椒素能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④并提升其
稳定性,⑤辣椒素添加剂前景广阔。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这则新闻的主要事件是“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保秦烨教授课题组,把天然分子辣椒素
作为添加剂引入钙钛矿半导体,结合光电子能谱与光电器件,在国际上首次直接观察到,软物质钙钛矿半
导体表面电子结构从 P 型转变成 N 型的新现象”,压缩时可压缩出时间、人物,事件可以利用后文的“辣
椒素能够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以及“含辣椒素的钙钛矿电池还显示出更高的工作稳定性”来
代替。整理为“近日,华东师大保秦烨教授团队发现辣椒素能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并提升其稳
定性”。最后加上事件的意义“辣椒素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添加剂,其成本低廉,绿色无毒,性质相对稳定,
并可广泛获取,适合于未来大规模生产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压缩成“辣椒素添加剂前景广阔”。最
后整理答案,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徐悲鸿问马贩:“你这一匹马多少钱?”马贩回答说 5000 元。徐悲鸿说:“我用我画的马。
换你一匹马行吗?”马贩气愤地说:“你这人脑子有病吧,要拿你的纸马换我的真马?!”马贩不知道,
那幅画价值 6600 万!
材料二:有一次,诗人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
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
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
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
更深的寂寞。
读了上面的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成大事者要耐得住寂寞
徐悲鸿用他价值 6600 万的化换马贩的马,结果遭到了拒绝;餐馆老板不懂得欣赏海子的诗作,将他的
心血贬得一文不值。看来,大师都要耐得住寂寞吧。
寂寞是无人相伴的旅程,是没有星光的夜空,它使空虚的人孤苦,使浅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人深沉。
许多人都怕寂寞,无论对于谁,寂寞与否,取决于有无所依的心境。高雅的人,独处静隅,或赏文或聆曲,
则是一番清逸的享受。
在命运的航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可能有的人会一帆风顺,但更多的人会坎坎坷坷。一帆风
顺者,如碧海泛舟,难有心旌猎猎的动魄之喜;一旦生活之舟搁浅,寂寞的难堪便会长驱直入,衍化成无
数的噬齿之情。坎坷多桀者,如攀山行栈,一息尚存,壮心未已,一路方卉虉草,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
人生体验。这是磨砺,是财富,他已咀嚼了人生,踏碎了寂寞。
一个人的思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超然脱俗,可那脱俗也是一种孤独。那种寂寞感是无法逃避的,越
是逃避,越是感到寂寞。学会忍受寂寞,我们就能享受快乐,进而产生创作的灵感。
诗人是这样,音乐家也是这样。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一生致力于钢琴曲创作,他的灵魂,他的生命都
与音乐紧紧相连。他的思想赋予音乐,而音乐给了他思想,他整个人完完全金陶醉在音乐世界里。他没有喜,
没有怒,没有哀,没有乐,只有音乐一一只有曲子的欢快、激昂、缠绵、轻松。他无法与周围的人沟通,
一是因为他耳聋了,二是因为几乎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感受他的心情。他是孤独的,他也是寂寞的。但
贝多芬不怕寂寞,他在寂寞中反而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一一宁静和谐。他有音乐相伴,便战胜了寂寞,不再
感到寂寞,一心投入到创作中,终于成功了。《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等无不是他在寂寞中独自完成
的,这些伟大的创作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承认的。可现在看来,贝多芬堪称伟人,音乐领域的伟人,他的作
品再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思想高度,也抨击了那些不孤独的正常人,在音乐的殿堂中,贝多芬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在寂寞中前行,在孤独中奋进,人们也需要更大的勇气,战胜寂寞是对人最大的挑战。
维吾尔族的中国“高空王子”艾斯开尔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能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战胜了寂寞。艾斯开尔曾说:“走钢索对我来说并不算什么,如何战胜寂寞对我这个
平日里喜欢热闹的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你也许常常寂寞,无人了解,并苦于此。那么,请你不要烦恼,大凡耐得住寂寞的人,多半可以成就
一番事业。那些成名成家者,大多都耐得住寂寞,因为他们在浮躁、功利、奢华、喧嚣面前, 毅然保持着
清醒和理智、平和与淡然的心态。 潜心做自己的事, 走出了自己选择的一片天地。
历史总会作出公正的评判,让我们在思索之中涅槃,在寂寞之中腾飞。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材料共有两则,一则是徐悲鸿用他的画换马贩的马,马贩说他脑子有病;第二则是海子想在餐馆
朗诵他的诗歌换酒喝,而餐馆老板不允许他在这里朗诵。从徐悲鸿和海子的角度看,他们一个是誉满天下
的国画大师,一个是才华横溢的诗人,然而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却不被人认识和理解,从这个角度说,大
师都是寂寞的,而那些优秀的作品也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从马贩和餐馆老板的角度看,他们没有眼光,
不能识人,因此错过了人生的机会。对于不了解东西价值的人,对于一个连了解的兴趣都没有的人,是没
有福气承载巨大的财富和机会的!从整体来看,如果徐悲鸿和海子能够进一步与马贩和餐馆老板沟通,是
不是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呢?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沟通的重要性。这则作文适合写成议论文或者散文,要
阐发出深藏在这两则故事中的哲理。
【立意】1.耐得住寂寞,在孤独中前行;
2.眼光影响人生的高度;
3.沟通消除误会。
【素材】1. 苏轼面对荒凉寂寞的黄州依旧笑呤“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无动力帆船航海第一人崔墨心怀
梦想,独自一人耐住旅程中的寂寞与艰辛完成壮举;李桂林、陆健芬夫妇在大山里为孩子们撒下希望的种
子,在寂寞中坚守 18 年。他们身处的时代不同,事业不同,却深谙一个相同的人生真谛:人生的奋斗旅程
是充满寂寞与艰辛的,唯有守住心灵的寂寞,始终默默无悔地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我们的人生之树
才能由此绽放艳丽的花朵,从而在收获得季节结出累累的硕果。 与此相反,当代的某些所谓“文人大师”
却无法按捺住坚守的寂寞,总是受到高利益、好名声的刺激与驱使,造假论文、东拼西凑、连夜印刷,只
为追求销售量。急功近利的举动只会使原本静如水的心变得浮躁空虚。
2. 眼光让我们拥有高瞻远瞩的能力,从而成就富有。有人因为自己所得许多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足够富
有,从而丧失了人生志向,便也不算的上是精神富有;而有人却将眼光放远,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在追
求中成就了富有。滴滴打车 CEO 程维原本是阿里巴巴的高级职员,他本可以依靠每月不低的薪酬生活,但
却选择创业,成就自己的事业。他将打车软件从不被看好到打入海内外市场,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如果不
是他的眼光,他的人生价值也可能无法实现。
3.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秉性志趣迥异的个体之间能否相处融洽,就取决于能否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
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理解是和睦相处的一剂良方,温情只有在相
互理解时才能萌芽。多为对方想想,奉上一颗真诚的心,才能收获同等的、甚至更多的来自他人的尊重、
理解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