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行业“大师”齐聚,感受大国力量
数字化时代下,每个人都有机会超越我们当下所处的时间与空间,看见更大的世界。“更
大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式命题,是汇聚了各行业翘楚的真知灼见后,逐渐形成的广阔世界。
当时间来到 2021 年,面对大众对未知未来的不确定,2021 春季首档演讲——「今日
头条 2021 开年演讲」,汇聚来自医学界、科技界、法律界、演艺界等各行业翘楚,通过嘉
宾演讲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宝贵经验。他们的每一段演讲都是一段可记忆摘抄的写作范本。
致敬:了不起的科学工作者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
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本次演讲上,“科技”走到了舞台之上,负责人造太阳的研究所副所长
钟武律、副书记蔡立君和嫦娥五号采样封装分系统设计师邓湘金、郑燕红在线召开“科技发
布会”,“北斗”卫星系统女科学家徐颖分享科研结果,在新时代新一年的背景下,带来最前沿
的科技解读。
徐颖 《北斗》
必背名言
“在未来我们北斗人都将持之以恒栉风沐雨,我们和大家一起期待着北斗更大的辉煌。”
2020 年对于北斗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忘的年份,在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开通后,北斗系统
终于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建设工作,开始正式地向全世界人民提供服务,真正地从中国的北斗
变成了世界的北斗。
或许有人会疑惑,作为世界上第三个建成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系统的意义是什
么?
徐颖用一系列历史与案例告诉大家:北斗是我们守护国家独立主权完整的“金钥匙”。只
有建成属于中国自己的导航系统,才能让中国安全,让中国人民放心。
钟武律、蔡立君
《人造太阳首次放电》
必背名言
“人造太阳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人类的未来。”
对于“人造太阳”这个“新兴事物”,我们总是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什么是核聚变?核聚变
安全吗?人造太阳是太阳吗?又有什么意义?人造太阳实现后,人类未来的场景是什么样
的?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负责人造太阳研究的钟武律和蔡立君都进行了回答,将一个个复
杂的问题化繁为简,终于解开了“人造太阳”的神秘面纱……
原来,人造太阳与太阳无关,是在地球上利用太阳发光发热原理建造的受控核聚变装置,
它的真空容器构造和“甜甜圈”类似,外部像“排骨”,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人类的未来。
邓湘金、郑燕红
《嫦娥五号登上月球》
必背名言
“嫦娥五号让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
区域安全着陆,并带回了陌生的“月壤”。
这一轰动全球的举动不仅代表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已经处于龙头地位,更彰显了中国科学
工作者在相关领域中持之以恒的坚持与坚守:为了保证月壤在返回地球过程中免受大气污染,
我们的科学家发明了逆风防控装置,最终带回了几乎没有残渣水分的月球土壤,不仅是我国
进行月球探索的一次飞跃性技术突破,也打破了全世界 44 年来首次取回月壤的记录,让中
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见证:中国百姓故事
2020 年是艰难的一年,但也是充斥着感动与变革的一年。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
其来,我们打响了新冠防控的攻坚战,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电影作品《武汉日夜》上映,一个
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直戳我们的心灵……同时,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
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时间点,我们通过精准扶贫,摆脱了绝对贫困……
平凡的生活里,其实映射出的也是更大的世界,而亲历这些历史的我们,正是广阔世界
的见证官!
潘维廉
《我在中国 32 年》
必背名言
“看过世界,更爱中国。”
美国出生的潘维廉,是中国第一位拥有“身份证”的外国人,也是第一个定居厦门的外国
人,自 1988 年来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开始,他就对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充满了好奇:
山西人是不是把醋当水喝?东北人是不是顿顿饭要喝酒?内蒙古人是不是都住在蒙古包里,
骑马上学,没事就吃羊肉串?
带着这些疑问,潘维廉开始了第一次环游中国,也见证了中国扶贫攻坚战的胜利,从主
干道上没有交通标识,出行全靠地图和直觉猜测方向到如今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家家都
盖上了小洋房;从一年看不到几个陌生人,到每天都能在面对新面孔……潘维廉将自己看到
的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路上的成就写成了演讲稿,以外国人的角度,带大家“看见中国”。
曹金玲
《记录每一个日夜的勇敢奔赴》
必背名言
“经历过武汉日夜的人们相信,‘冬去春会来,山河终无恙’。”
《武汉日夜》在影院上映之后,曹金玲在演讲台上分享了那些在电影之外的动人故事,
和大家共同回顾武汉爆发疫情的那一段时光,我们如何手拉手一起度过。
还记得那个年仅四岁的小石头吗?那个时候的他,全然不知道他录的那些话,唱的那些
歌,背的那些诗,能够让感染新冠病毒的爷爷在丧失自主呼吸 71 天后奇迹般的苏醒过来;
在防疫过程中痛失医生母亲的女孩晶晶,在《武汉日夜》的点映会上,带着两束花束来到了
影院,说带着姥姥和妈妈来看电影;还有在疫情中向医护人员表示“把我救回来不容易,我
们要好好地活”的 81 岁老人孟宪民,电影放映的第一天,他也来到了电影院……
还有更多平凡如你我的中国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抗疫战争中,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成为了这场故事中的主角,通过聚沙成塔的力量,铸就防疫的钢铁城墙,最终让我们等到了
“冬去春又来,山河皆无恙”的一天。
曾光 《新冠防控走向何方》
必背名言
“2021 年将是我们和新冠病毒做斗争,取得绝对性胜利的一年,祝您健康,谢谢大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很多人都不知道疫情已经发展到什么阶段了,以及中国是
否已经抗疫成功了?而在今日头条 2021 开年演讲上,从事疾控工作一辈子的曾光教授,就
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曾光教授表示,从发现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人类尤其是中国在新
冠肺炎的抗疫斗争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结果,但依旧没有到最后的阶段。
为此,曾教授将疫情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疫苗研发前、疫情拐点期及群众基本免疫阶
段,并详细讲解了不同阶段的防疫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
目前,中国正处于防控的第二阶段,在春节刚刚结束的这个重要节点,我们不能掉以轻
心,依旧需要做好防护。但 2021 年也是取得绝对性胜利的一年,只要全世界携起手来共同
面对人类的共同“敌人”新冠病毒,胜利迟早会有到来的那一天!
跨界:扩展人生多样可能
2020 年的热词之中,绝对有“跨界”这个词的身影,但区别于过去企业转型的专属词汇,
如今的跨界也有了“走出个人舒适圈,看见更大的世界”之意。在“2021 开年演讲”的舞台上,
也出现了很多“跨界人”的身影。
比如,女性力量代表人“董明珠”就在舞台上分享了 2020 年在直播领域乘风破浪的心路
历程。
她说,我们要继续勇往直前,紧紧牢记住我们中国制造业的使命。我们要在“一带一路”
上让我们的企业发光,让我们的企业为全球作出贡献。
困难,总是有的,勇敢的人从来不认为是困难,困难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磨砺,是一次
挑战,只有经历过挑战的时候,你才能够收获那份幸福。
一个人最成功不是因为他拥有亿万财富,而是回头看,他无怨无悔,因为他,这个世界
变得更加美好。
站在 2021 年的全新起点上,我们都需要一些向上的、正能量的鼓励。而“2021 开年演
讲”作为开春的第一场演讲,给大家带来了触动人心的力量。让每个人在 2021 开年之际,以
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展望更加美好的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