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关于“公德”,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说:“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
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是“群德说”。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常肯屈身而就群。”
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材料中叶嘉莹的“弱德说”侧重于律己,即从自身出发思考问题,关键在先善其身。
而梁启超的“群德说”侧重于合群,即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关键在相善其群。因
此,我们可以简单归纳:弱德律己,群德合群。“弱德”是基础,“群德”是发展。一个主
动修身,一个主动为善。看似矛盾,实则内涵一致。若一个人在内修身,在外又怎会不为
善?同理,若行善事,又怎能不是先修身而后为之?
作文内涵挖掘:
弱德——个体道德,自我价值,持正守己,自我操守
群德——公共道德,社会价值,利他为公,主人翁意识
弱德与群德在公德标准上达成一致,都是向善修为。
弱德的极端化后果会导致社会冷漠、信任度降低、集体无意识。
群德的终极效应将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弱德的内涵:弱德是束身寡过、独善其身的本善,是存心修性、修身齐家的私德,是
不忮不求、不喜不惑的持守。弱德是向内追寻自我道德律的高标,是以一己之善立世。但
是,弱德不能简单等同于遁世无为的利己主义,实则传统文化中“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
智慧。
弱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三不朽”以“立德”为先、以“立
功”、“立言”为后。此处的“德”则侧重私德的修为。古人有一类”高尚不仕“的贤者,
在民间享有盛誉。
群德的内涵:群德是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大德,群德是超越一己之私欲推而达到固
群、利群、进群的社会效应。群德是子路“长幼之节,不可废;君臣之义,不可废。不仕
无义”的木铎金声,群德是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群德是范文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之思。
弱德与群德的辩证关系:弱德是群德的基础,正如修己身齐己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弱
德为群德的实现提供了前提。群德是弱德的升华,正如治国平天下必由善士义人达成。从
弱德到群德,由内向外,就群而善。群德的实现将进一步促进弱德的完善。二者看似对立,
实则统一转化,以弱德之美成就群德之林,才是梁任公的期待,以以群德促公德,方能立
国、强国。
任务驱动:新时代青年在“公德”面前如何做自己的态度
守弱德之美,成群德之善。
守己为公,大道之行
恪守弱德,构建群德
立意
①公德面前,持守弱德而前行。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尽责而与世无争,做好自己。
②私德有底,公德不亏;坚守弱德,砥砺前行;坚守本心,奉献自我。
③公德面前,做好自己,需有“群德”。心中有他人,才是合格人;超越个人,守卫群
体。
④人是社会中的人,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不仅要持守“弱德”,还要尽守“群德”。“弱”
“群”之德,相辅相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始于“弱德”,终于“群德”。
素材
经典文段:
(1)梁任公先生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发出这样的警示:“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
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人
虽多,曾不能为群之利,而反为群之累。”正如鲁迅对“暂时做稳了奴隶”的麻木的国人发
出了痛心哀叹,哀其不怒不争,哀其作壁上观,哀其以仁人义士自居却不谈国事。在美国
一次又一次遏制中国崛起的今日,中国青年理应看清自我与社会、自我与国家的密切关联。
先修己身,而后以群德之善投身于建设祖国的时代洪流之中。“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
无数青年以群德之善律己责己,才能形成和洽共进的社会氛围。正如鲁迅的呐喊“愿中国
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2)“群德”之于道德建设,关键在相善其群。见摔不扶、临危不救,乱砍滥伐、污
染环境,公地悲剧、丛林法则,道德之所以会“摔跤”,“群德”不彰是重要根源。没有人
可以是与世无争的孤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推高人际成本,“正义只在五米之内”导
致低信任度,“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加剧道德冷漠,人人见义不为结果必是
人人权益受损。超越个人、关怀公共,超越私利、守卫群体,“群德”所托举的,是包含自
我权益在内的公共利益、共同福祉。相较“弱德”,“群德”侧重向善而为、见义敢为,达
成的是公益众利的和合共进。
(3)坚持群德之善,巩固执政之基。群德之善是一种大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的奉献精神,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大局观念,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之
志,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
典型事例:
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自然灾害面前心系受灾群众,不顾自身安危,连夜驱车前往,
偶遇山洪爆发,把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
使命,这是民之大爱,是群德之善。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三十年如一日,断绝家庭联系,深藏功与名,为中国核潜艇
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仅用不到 10 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
的誓言,这是国之大爱,是群德之善。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千锤万凿出深山”
的钻劲,“十年悟道保真性”的悟劲,“不为浮云遮望眼”的敢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
劲,发现了举世瞩目的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这是普世之爱,是群德之美。
党员干部要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群德之善体现在工作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
不断夯实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范文展示
以弱德立身,以群德立世
关于公德,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叶嘉莹先生曾说公德里应有“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
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的弱德,梁启超先生则认为公德里应有“合群之德者,常肯屈身而
就群”的群德。乍一观之,便有人会认为弱德仅在乎己,而群德仅在乎众,二者对立,不
可共存,但只要我们继续深究便不难发现,二者实际上是公德的不同表现,弱德以之立身,
而群德则因之立世,二者并纳于公德,同一相生,方为至道。
“弱德之美,是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
姿态的一种美。”弱德之美,在于坚守自我的姿态,而弱德,便是坚守内心正道的一种修持
与涵养,并在立己身后,广而化之成于群德。(在讨论“弱德”之时,不忽略“群德”,这
是值得很多同学学习的地方)放眼浩荡五千载华夏,大同至圣不受用于诸侯,然坚守自我
于学,立己身于儒道,终化有儒道正统;太史公受极刑,然忍辱含诟,忍于笔锋,立己身
于史学,终传风骨于今载;杨继盛“铁肩担道义”守住内心的标尺,虽知事不就而以身平
之,终传辣手文章于士人心间……众多先贤们的弱德立住了自我的身躯,也广而教化,成
了中华民族的群德与风骨。
弱德足以立身,化为群德,同样的,群德用以立世,亦可化为弱德。群德之重,在于相
善其群,在于相卫其群,是个人牺牲个人利益、心系社会公共福祉的一种品德。在这个特
殊的时期,无论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逆行者,还是大力宣传、战于关卡的守关者,
还是隔离在家、避免扩散的自闭者,都“屈身而就群”,为了国家大义、人民健康,承担起
应有的责任,善于群,卫其群,体现出一种性情中的大爱,众人的群德合起形成一股深入
人心的精神洪流,荡涤着每个人的内心,形成向善而为,深植内心的弱德。
仅有弱德而无群德,立下之身也无处可托,仅有群德而无弱德,立起之世亦无身可依。
仅有弱德,便如同大鹏断绝云气,终难以徙于南冥;仅有群德,便如同牵线傀儡,失去自
我。弱德立身,群德立世,弱德突出主动修身,群德突出奉献为善,一个各美其美,一个
美美与共,一个于内向修身有所为,一个外向克己有所不为,二者实际上展露出一种分清
权利与义务的理性状态,展露出一种天人合一、内外交融的公德状态,这种状态便是当今
日益充满戾气的社会所需要的,也较为缺乏的一种行世法则。
如今高铁霸座、见摔不扶、不尊重他人、污染环境、中国式过马路屡见不鲜,公德为什
么会摔跤,这便是因为弱德与群德的缺失。当今的中国,已是一个经济强国,我们不能丰
富了物质便不顾了文明与德行,现代化的物质也需要现代化的精神浇灌,唯有将弱德于身,
群德于世,二者共有,达成群己权界的和而不同,才能绽放出混沌中的灵明,衍及万物,
化至万生。
弱德修自身,群德平天下
叶嘉莹曾说:“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
的社会责任。”这是对于弱德的诠释,注重的是个人的自身修养。梁启超也曾说:“合群之
德者,常肯屈身而就群。”点明一个拥有群德之人应勇于牺牲小我,承担社会责任。弱德与
群德对于 实现社会公德来说都必不可少,应将二者相结合,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古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尊崇的信条。弱德以自身为
出发点,坚守自己的内心,要求做到慎独,这正是修身所必备的条件。自古以来便有许衡
不吃无主之梨的佳谈,“坐怀不乱柳下惠”的美名亦流传至今,更有拒不受贿的杨震,“天
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一对心灵沉重的叩问仍然振聋发聩。反观当下,弱
德却似乎在社会的洪流渐渐地褪色。官员贪污腐败的事件层出不穷,地下黑作坊生产销售
假冒伪劣产品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趁无人之时随意吐痰或者乱闯红灯等不良行为严重破
坏了公共秩序,做出这些行为的人们,完全将弱德抛之脑后,完全忘记了自己对于社会的
责任,必将收到社会的谴责与惩罚。只有时刻将弱德怀揣在心,时刻牢记谨言慎行,才能
被称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平天下”,在弱德的基础上建立起群德,将对个人修身的要求
转化为对社会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天下之清平,需要群德作为支撑。而群德则需要我们做
出一些改变,去尽服务社会的一份责任。无论是乡村支教几十年如一日的乡村教师支月英,
还是致力于扶贫事业在工作中不幸遇难的黄文秀,抑或是在当下疫情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而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们,群德无一不在他们体现着。在他人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为了
心中的大义,为了担负在自己的肩上的沉重的责任,这是拥有高尚的群德的人们带给社会
的光亮。
先正其心修其身,修炼弱德,再推己及人,从而进化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群德,这
是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所应具备的素质。而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的我们,则更需将弱德与
群德相结合,遵循内心的道德准则,不忘为社会奉献自我,既要做到“修身”,也要为“平
天下”而不懈奋斗。“平天下”的目标或许非我们如今的力量所能实现,但我们仍能为社会
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
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弱德与群德都是我们践行公德所必备的素质,弱德对自身的要求与群德对社会的贡献都
是践行公德的方式,二者相结合必能使社会公德在时代的洗礼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