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素材:「美文选粹」:辛茜《牧 归》
编者寄语
辛茜是一位致力于散文创作的西部作家。辛茜在散文创作中以心体悟,与心徘徊,随物婉转,
在对万物生命的凝视与呈现中获得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说对高原大地及自然万物的热爱,是
其散文的情感底蕴;真挚的沟通与亲切的对话,是其散文的话语方式;关爱自然生态与关怀人类
生存,是其价值追求;人性神性与自然性的融通化合是其理想境界。她的散文表征着对生命与自
然的温情,营构出一个温馨、煦暖的艺术世界。其散文的基本色调是暖色,基本情感是温情,基
本哲思是人与自然宇宙的融合为一。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是对社会人生的展现,字里行
间皆充盈着春水般温暖的情愫和素朴和谐的生命哲思。读其作品,总能使人进入安详生慈、素朴
归真、宁静思远的精神境界。
披文入情
牧归
①青海湖畔宽广的草原上,每一天,都会有炊烟伴随太阳从帐房里升起又飘散。每一天,晨
光下的牧人们都重复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感受着不一样的欢乐和遗憾。
首段总写青海湖畔牧民的生活图景及其感受,统领全文。
②晨光微露中,拉羊家的女主人和长大了的女儿们先起床,给取暖的炉子和烧饭的炉子生上
火。房子很快暖和起来,开水和奶茶飘散着热气和浓香,男人们闻着味起来了。当然,如果愿意,
男人们还可以多睡会儿,但,早出晚归的放牧生活,让他们马上打起了精神。
从草原牧民早上的生火做饭写起,充满人间的烟火气,给人以温情。
③用过永远以糌粑、奶茶为主的早餐后,女主人和女儿们开始给十几头母牛挤奶。这时候,
太阳已经离开地平线,草原从沉睡中清醒过来,空气中满是甜滋滋的味道。(运用拟人手法,为
我们展现了一幅草原温馨晨曦图)挤牛奶之前,先要让小牛吸一阵母牛的奶。小牛贪婪有力的吮
吸会使沉积了一夜的乳汁活跃起来,被激活的乳房生动饱满,乳汁也会更加顺畅。挤牛奶是一门
艺术,随着女人富有弹性的双手上下舞动,两股洁白的乳汁会交替着流进桶里。
运用富有生命张力的动词和形容词描写了牧民极普通的挤牛奶的过程,赋予劳动以美的形象,
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充盈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④挤牛奶的工作完成后,拉羊家的女主人停留片刻,目送着丈夫和儿子远去的身影。羊群和男
主人离开家后,拉羊家的女主人带着二个女儿,着一件单衣,把袖子挽得高高的,用双手把散落
在四处的湿牛粪捡到一起,然后用手抹开,像做煤饼似的一块块摊在草地上。
文中没有出现女人和男人的名字,人物仅以性别或身份为称谓。这说明这样的劳动生活不是
一家一户的个例,而是所有牧民们的,以点带面。
⑤清晨的青海湖畔气温很低,不超过五六度,抹湿牛粪的双手冰凉,但是她们习以为常,没
有丝毫抱怨。相反,她们乐此不疲,一边干活一边说笑嬉闹,使静谧的草原很快有了生气。(点
睛之笔。草原女人美在品德,体现了劳动者的快乐和劳动之美。)如果天气好,这些牛粪会在一
天之内转化成可燃性能源,假如需要较长时间的储存,她们就得把湿牛粪做成厚厚的圆饼贴到墙
上,晒干后堆放。捡牛粪、晒牛粪、储存牛粪,是牧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晒干的牛粪是四
季唯一的燃料。在牛羊被赶到深山四处游牧的季节,燃料得不到及时补充,漫长的冬天更需要大
量的牛粪取暖,没有足够的储备是不行的。
②—⑤描写草原女人早上的日常劳动生活。
⑥女人们要做的事很多,打酥油也是一件极重要的事。没有牛奶的日子几乎不像牧民的生活,
有相当一个时期内,他们是吃不到牛奶的,那是牛羊群远征深山牧场的两个月,以及严寒的冬春
季节。为保证刚下的牛犊能够安全度过冬春的寒冷与饥荒,牛乳首先要满足这些脆弱的小生命。
因此,必须靠夏秋季节挤出的牛奶提炼酥油,并尽可能多的储备。
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草原女人每天要做的事,让人想起马克思说过的话:“我们从那些由于
劳动而变得粗美的脸上而看出了全部人类的美。”
⑦虽然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也波及到了草原,摩托代替了骑马,牛奶分离器比传统打酥油的方
法方便、省力,但牧民的生活依旧古朴,像古老的歌谣,平静透明。(把牧民的生活比作“古老
的歌谣”,充满诗情画意。)他们享受新鲜空气和食品,享受自然美景。取自自然、回归自然。
交流感情的过程,自由、轻松、愉快。
⑧湖光闪耀,白云浮动,鸟雀鸣叫。除了每天必做的工作,牧人们还有一些需要做但又并非
马上去做的事情。比如,磨炒面、杀羊宰牛、编织、亲友聚会、准备出嫁女儿、做娶儿媳的准备
等等。总之,他们会做出适当的安排,以便使日常生活不致于紧张忙碌,也不致于太过清闲无聊。
(作家细心地捕捉高原之美,以平和温暖之心审视着生活,关爱着万物。)
⑥—⑧叙述牧民们日常的工作以及美好的感受。
⑨冬天的下午无忧无虑,小村庄和茫茫原野增添了独具高原风格的恬静和温馨。定居点的房
顶上冒着炊烟,女人们在晾晒羊毛、翻晒牛粪,有的则闲坐在门前的草地上,眯着眼看孩子们玩
耍,任太阳沐浴全身。打破村落宁静的是男人们驾着摩托车或手扶拖拉机出入村庄的声音,还有
游荡在草原上的牦牛拖着长调的浑厚中音、绵羊啃食嫩草时的阵阵颤音。永远此起彼伏,永远心
满意足。
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以舒缓的笔调为我们描写了一幅牧民冬日午后悠闲图。
⑩羊毛已经剪过一段时间,新长出来的毛使每一只羊看上去洁白、年轻、漂亮。此时,它们
吃饱了肚子,高声歌唱,翻过山岭,涌向山下。草原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壮观,成千上万的牛羊
布满翠绿的山坡,大团大团的白云从后山蜂拥而来,像是在为牧归的牛羊送行。斜阳照射,白色
的羊、黑色的牛让草原再度辉煌。
⑪
暮色中,牛羊成群结队返回各自的家。这时候,女人们又忙碌起来,她们把母牛和牛犊拴
在绳栏上,把羊赶进羊圈,把晒干的牛粪收拢起来,然后开始挤最后一次牛奶。作为一家之主,
男主人则要做一些佛事活动,让电动的经筒转动起来,让小女儿背着放在佛龛下用黄布包裹的经
卷,绕着庭院按顺时针方向转圈。最后,在晚霞将要退尽的时候,点燃煨桑台前的桑烟,祈求佛
祖保佑生活平安、人畜兴旺。
牛羊返回圈里,男人女人回到家里。此段回应题目“牧归”。
⑫
晚饭的炊烟,随着袅袅桑烟再度升起,这是一天中,全家人围坐一起的一道正餐。除了必
不可少的奶茶,还有一些面食,但不管什么饭,都必须要同时煮一盘羊肉或牛肉,才算真正填饱
了肚子。牧人们用来做饭和吃饭的时间,比城里人少,也不费神琢磨该增加什么营养,配什么蔬
菜。他们每天饮用的奶茶、糌粑和酥油,并没有让他们缺乏维生素和营养。晚饭结束后,一家人
会坐在一起谈谈家常,有电视的人家可以看看电视,但那里面的事情离他们太遥远,不值得他们
过于认真。
⑬
草原的夜晚沉静甜美。(
⑫
—
⑬
描写了一幅牧民一家其乐融融的晚景图。)
②—
⑬
为文章的第二部分,描写牧民一天的家常劳作与生活。
⑭
生活似曾相识,日子循环往复。对牧人来说它是平淡的,并不乏味。它是辛苦的,并不痛
苦。每天晚上,他们都能做个好梦,心儿像草原上的花,湖中的鱼,自由呼吸,轻松自在。
突出牧民生活的安适、自在,给忙碌的现代人一贴“清心剂”。呼应开头,画龙点睛。
作者:辛茜
文章珠玑
生活似曾相识,日子循环往复。对牧人来说它是平淡的,并不乏味。它是辛苦的,并不痛苦。
每天晚上,他们都能做个好梦,心儿像草原上的花,湖中的鱼,自由呼吸,轻松自在。
思考探究
1.第⑩段描绘草原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 分)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标题“牧归”中“归”的含义。(3 分)
3.本文出现的人物仅以性别或身份为称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4 分)
4.画线句呈现本文的叙述顺序,看似平常却体现作者精心的构思,请对此加以赏析。(4 分)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归”贯穿全文,把青海湖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牧民拉羊家的故事有机串联,是全文的
线索。
B.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用富有生命张力的语言
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C.作者善于借小细节来表达情感,比如晚饭结束后,一家人会坐在一起谈谈家常,含有一种
对草原质朴生活的认同和赞同。
D.本文记述了草原一家人一天的生活场景,但并没有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张一弛辛苦
踏实的劳动,才是安适自在的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