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二轮精选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中考语文二轮精选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含答案

ID:581794

大小:34.7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中考语文二轮精选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 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 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 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 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 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 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 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 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 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 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 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 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 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 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 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 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 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 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 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文章开头写了“我”两次在荒野草地上的感受。 (1) “我”为什么“笑了起来”? (2 分) 答:我为花的美(或“生机”)所感动。 (2)“我”为什么感到“满足”? (2 分) 答:荒草对生机的积攒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喜爱它并能与之相伴,因而感到满足。 17.(1)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 由 上 文 的 回 忆 过 渡 到 下 文 的 感 怀 ( 3 分 , 答 “ 过 渡 ” 或 “ 承 上 启 下 ” 得 1 分) (2)第⑨段和第⑩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4 分) 答:不同(1 分)。前者是指:无法体验大自然的情感,不能相融为一;后者是指: 人 为 自 己 的 事 劳 忙 而 又 不 受 其 所 囿 , 关 注 更 为 广 大 的 空 间 。 ( 3 分 ) 18.在文章结尾,作者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 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联系全文,回答: (1)作者在文章中谈及了哪些“人的道理”?请你分点叙述。(4 分) 答:①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感到愉悦,②大自然的美好能使人产生对美好未来 的憧憬,③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④人无法完全理解自 然 , 与 大 自 然 悲 哀 地 相 隔 着 。 ( 4 分 。 每 答 出 一 点 得 1 分 , 意 思 对 即 可 ) (2)又为什么不懂“草木的道理”?(2 分) 答:①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对生存已经麻木。②人对大自然的探索无法深入。(2 分 。 每 答 出 一 点 得 1 分 , 意 思 对 即 可)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文中“枯萎多年”“终于等来一次生机”的荒草,象征着“劳忙半世”而等待“出 人头地”的人生,它让人看到“未来的美好前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B.“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渴望,又暗示 了一种无法相融的孤独。正因为如此,我才努力要“真正进入一片荒野”。 C.文章从对草木的亲近写到草木其实无法亲近,从过去我对生存的麻木写到草木唤醒 了我对生存的热情。“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种既带有几分无奈、却又满怀虔诚的赞 美。 D.作者笔下荒芜的大自然充满了童话色彩,是人的精神家园。在这片精神家园里,作 者渴望人与自然可以无滞碍地栖居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进行灵魂的交谈。 E.作者通过鲜活朴素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朴素旷远和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描绘, 引发人真切的记忆和悠长的思绪。看似平静却发人深省,节奏舒缓却撼人心肺。 19.A、C (A 项与“终于等来一次的生机”的荒草相对应的应当是“一个在枯黄田野 上……草木青青的一年”,两者之间不构成象征;C 项表述的内容应当是对全文而言 的,当我“对一朵花微笑”时,有的是满怀虔诚的赞美,并没有无奈。) 《惊蛰》 ——苇岸 ①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 应,还有一点,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 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 傲,也感到惭愧。 ②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 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 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 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 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 亮了,该上路了。 ③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连阴数日的天况,今天豁然晴 朗了(不是由于雨霁或风后)。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 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 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 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 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有十几只集群 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疑为百灵);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 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我曾试图用望远镜搜寻过几次,但始终未能 看清它们。可爱的稚态、新生的活力、知前的欢乐、上升的气息以及地平线的栅栏, 此时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 ④ “惊蛰过,暖和和。”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选自《大地上的事情》) 1.根据文意,请概括 “惊蛰”一词的含义。(3 分) 2.作者认为二十四节气名称令我们骄傲和惭愧的原因是什么?(可联系当今人们 运用汉语的实际情况分析)。(3 分) 3.试简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 上路了。 4.文章第③段首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 分) 5.谚语“惊蛰过,暖和和”,改为“惊蛰过,暖和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 阐述理由。(3 分) 6.“清明”“谷雨”“白露”等节气的名称,蕴含着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 歌般的美,请选择其中一个节气,模仿作者对“惊蛰”的解读,以合理的想象加以描 绘。(3 分) 【答案】 1.【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提炼概括能力。 【答题指南】“惊蛰”原本含义是指春雷惊醒蛰伏在地表下面的动物们。结合原本第 ②③两段的内容,“‘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 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 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小麦已经 返青”“青草破土而出”“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 鹿初萌的角”“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等,可以概括出“惊蛰”的含 义是指春雷惊(唤)醒了自然万物。 【参考答案】春雷(1 分)惊(唤)醒了(1 分)自然万物(1 分)。(共 3 分) 2.【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答题指南】解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或上下段,并根据题干的提示,联系实际情况 分析原因。令我们骄傲的原因,可联系上句“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 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来分析; 令我们惭愧的原因,可联系作为“后世的汉语运用者”的我们,在使用语言中实际存 在的问题来分析。 【参考答案】节气名称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我们因此为先人的智慧感到骄 傲(1 分);今人运用汉语,存在不够规范、不够简洁(1 分)、表意缺诗意美的现 象,所以感到惭愧(1 分)。(共 3 分) 3.【考点】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 【答题指南】赏析语句,可以从表达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本题的 画线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 该上路了”是一个明显的比喻句,比喻的主要作用就是生动形象地表现……,增强语 言的感染力等。 【参考答案】比喻句(1 分),形象贴切地(1 分)表现了惊蛰“显现出一丝善意的 冒犯和介入。”(1 分)(共 3 分) 4.【考点】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作用的分析能力。 【答题指南】本题考查的是第③段首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这一句是本段的首括 句。在结构上,它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与上文“这是一个带有‘推 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 意的冒犯和介入”一句相呼应,同时也为下文展开描述“豁然晴朗”的充满生机的田 野的画面做了铺垫。 【参考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1 分);内容上:“惊蛰”这一具有 “革命”意味的节气,与上文中“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相呼应(1 分), 同时为下文展开描述“豁然晴朗”的画面做铺垫(1 分)。(共 3 分) 5.【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对比辨析能力。 【答题指南】解答此题,一般答案是否定的。将原句与改句相对比,从语言的表达效 果、谚语的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辨析即可。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一:原句叠词、押韵并用(1 分),琅琅上口,易于记诵(1 分);改动后句子不再押韵,语言平淡,民间谚语的韵味消失(1 分)。(共 3 分) 参考示例二:“暖和和”运用了叠词,仿佛使人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突出了人的主 观情感,而“暖和了”只是一个气温客观的变化过程(1 分)。另外,“暖和和”与 上句押韵,朗朗上口,符合谚语简洁好记的特点(1 分)。改动后,句子没有了这样 的效果(1 分)。(共 3 分) 6.【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拓展创新能力。 【答题指南】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具体的节气名称、特点,言之成文、言之成 理,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即可。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一:白露微微透着些曦光的清晨,茫茫秋水泛着些许的寒意。 一丛丛郁郁青青的芦苇凝着一层细细密密的白霜,摇曳在清寒的秋风里。 参考示例二:谷雨气温回升,阴雨绵绵,天气和暖,大地碧绿依依,春花争艳。红桃 绿柳间,看燕子穿梭往来,衔泥营巢;丝丝烟雨中,听布谷声声,催人播种。 参考示例三:清明时节,春雨滋润,万物生长,天地洁净清明。明媚的春光里,碧草 青青,春芳争胜,大地到处一片盎然生机。 【评分标准】本题共 3 分。描绘扣住季节特征,1 分;想象合理,1 分;语言通畅,1 分。 《两条狗》 ——刘亮程 ①父亲扔掉过一条杂毛黑狗。父亲不喜欢它,嫌它胆小,不凶猛,咬不过别人家的 狗,经常背上少一块毛,滴着血,或瘸着一条腿哭丧着脸从外面跑回来。院子里来了 生人,也不敢扑过去咬,站在狗洞前光吠两声,来人若捡个土块、拿根树条举一下, 它便哭叫着钻进窝里,再不敢出来。 ②这样的狗,连自己都保不住咋能看门呢? ③父亲有一次去50公里以外的柳湖地卖皮子,走时把狗装进麻袋,口子扎住扔到 车上。他装了37张皮子,卖了38张的价。狗算了一张,活卖给皮店掌柜了。 ④回来后父亲物色了一条小黄狗。我们都很喜欢这条狗,胖乎乎的,却非常机灵活 泼。父亲一抱回来便给它剪了耳朵,剪成三角,像狼耳朵一样直立着。不然它的耳朵 长大了耷下来会影响听觉。 ⑤过了一个多月,我们都快把那条黑狗忘了。一天傍晚,我们正吃晚饭,它突然出 现在院门口,瘦得皮包骨头,也不进来,嘴对着院门可怜地哭叫着。我们叫了几声, 它才走进来,一头钻进父亲的腿中间,两只前爪抱住父亲的脚,汪汪地叫个不停。叫 得人难受。母亲盛了一碗冷面条,倒在盆里给它吃。它已经饿得站立不稳了。 ⑥从此我们家有了两条狗。黄狗稍长大些就开始欺负黑狗,它俩共用一个食盆,吃 食时黑狗一向让着黄狗,到后来黄狗变得霸道,经常咬开黑狗,自己独吞。黑狗只有 委琐地站在一旁,等黄狗走开了,吃点剩食,用舌把食盆添得干干净净。家里只有一 个狗窝,被黄狗占了,黑狗夜夜躺在草垛上。进来生人,全是黄狗迎上去咬,没黑狗 的份儿。一次院子里来了条野狗,和黄狗咬在一起,黑狗凑上去帮忙,没想到黄狗放 开正咬着的野狗,回头反咬了黑狗一口,黑狗哭叫着跑开,黄狗才又和野狗死咬在一 起,直到把野狗咬败,逃出院子。 ⑦后来我们在院墙边的榆树下面给黑狗另搭了一个窝。喂食时也用一个破铁锨头盛 着另给它吃。从那时起黑狗很少出窝。有时我们都把它忘记了,一连数天想不起它。 夜里只听见黄狗的吠叫声。黑狗已经不再出声。这样过了两年,也许是三年,黑狗死 掉了。死在了窝里。父亲说它老死了。我那时不知道怎样的死是老死。我想它是饿死 的,或者寂寞死的。它常不出来,我们一忙起来有时也忘了给它喂食。 ⑧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完全体味那条黑狗的晚年心境。我对它的死,尤其是临死前那 两年的生活有一种难言的陌生。我想,到我老的时候,我会慢慢知道老是怎么回事, 我会离一条老狗的生命更近一些,就像它临死前偶尔的一个黄昏,黑狗和我们同在一 个墙根晒最后的太阳,黑狗卧在中间,我们坐在它旁边,背靠着墙。与它享受过同一 缕阳光的我们,最后,也会一个一个地领受到同它一样的衰老与死亡,可是,无论怎 样,我可能都不会知道我真正想知道的——对于它,一条在我们身边长大老死的黑狗, 在它的眼睛里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是怎样一种情景,我们就这样活着有没有意思。 12.概括文中两条狗的不同之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 分) ⑴我们叫了几声,它才走进来,一头钻进父亲的腿中间,两只前爪抱住父亲的脚,汪 汪地叫个不停。(句中加点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样过了两年,也许是三年,黑狗死掉了。(“也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⑥段画线处细节与黑狗最后的命运有何关联?请简要阐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尾段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4 分) 【参考答案】 12.(4 分)答案:黑狗:①胆小无用,委琐怯懦(常被欺侮),②被嫌弃忘记;黄 狗:①机灵勇猛,霸道强悍,②讨人喜欢(各 1 分) 13.⑴ “才”知道主人嫌弃,却死活都要回到主人家,“一头钻进”,“叫个不停” 表现出它重见主人时的亲热高兴,表现出黑狗的重情义,对主人不离不弃。(2 分) ⑵ “也许”一词说明黑狗的存在没有得到大家关注,人们对它的生死漠不关心。(2 分) 14.示例:黑狗帮助自家同伴,却被同伴嫌弃,不屑与它同伍,这使得后来我们“在 院墙边的榆树下面给黑狗另搭了一个窝”。“喂食时也用一个破铁锨头盛着另给它吃”。 两个“另”字也彻底的把黑狗从同类中隔离了出来,孤独寂寞,被人遗忘。这个细节 推进了黑狗的悲剧命运。(对细节的理解 1 分,与下文的联系阐述 2 分。) 15.按层级给分:A.2 分:只写到对黑狗的情感要素。示例:表达了作者对黑狗的同 情与怜悯。B.3 分:写到狗与人的关系,理解较浅表。示例:由黑狗的命运联想到自己, 联想到衰老。表达了作者对待动物的平等思想和脉脉的温情。C.4 分:能抓住关键词语 对作者的生命意识、生存状态的审视作解读。示例:尾段“我会离一条老狗的生命更 近一些”,作者贴近老狗的生命来关怀生命的状态,体味衰老和孤寂,流露淡淡的哀 愁,由狗及人,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文末作者想象从黑狗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表达了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深层思考。 《爱流汐(xī)涨》 ——许地山 月儿的步履(lǚ)已踏过嵇(jī)家的东墙了。孩子在院里已等了许久,一看见 上半弧的光刚射过墙头,便忙忙跑到屋里叫道:“爹爹,月儿上来了,出来给我燃香 罢。” 屋里坐着一个中年的男子,他的心负了无量的愁闷。外面的月亮虽然还像去年那 么圆满,那么光明,可是他对于月亮的情绪就大不如去年了。当孩子进来叫他的时候, 他就起来,勉强回答说:“宝璜,今晚上不必拜月,我们到院里对着月光吃些果品, 回头再出去看看别人的热闹。” 孩子一听见要出去看热闹,更喜得不得了。他说:“为什么今晚上不拈香呢?记 得从前是妈妈点给我的。” 父亲没有回答他。但孩子的话很多,问得父亲越发伤心了。他对着孩子不甚说话。 只有向月不歇地叹息。 “爸爸今晚上不舒服么?为何气喘得那么厉害?” 父亲说:“是,我今晚上病了。你不是要出去看热闹么?可以教素云姐带你去, 我不能去了。” 素云是一个年长的丫头。主人的心思、性情,她本十分明白,所以家里无论大小 事几乎是她一人主持。她带宝璜出门,到河边看看船上和岸上各样的灯色,就告诉孩 子说:“你爹爹今晚不舒服了,我们得早一点回去才是。” 孩子说:“爹爹白天还好好地,为何晚上就害起病来?” “唉,你记不得后天是妈妈的百日吗?” “什么是妈妈的百日?” “妈妈死掉,到后天是一百天的工夫。” 孩子实在不能理会那“一百日”的深层意思。素云只得说:“夜深了,咱们回家 去罢。” 素云和孩子回来的时候,父亲已经躺在床上,见他们回来,就说:“你们回来了。” 她跑到床前回答说:“二爷,我们回来了,晚上大哥儿可以和我同睡,我招呼他,好 不好?” 父亲说:“不必。你还是睡你的罢。你把他安置好,就可以去歇息,这里没有什 么事。” 这个七岁的孩子就睡在离父亲不远的一张小床上。外头的鼓乐声和树梢的月影, 把孩子纠缠得不能睡觉。在睡眠的时候,父亲本有命令,不许说话,所以孩子只得默 听着,不敢发出什么声音。 乐声远了,在近处的杂响中,最刺激孩子的,就是从父亲那里发出来的啜泣声。 在孩子的思想里,大人是不会哭的,所以他很诧异地问:“爹爹,你怕黑么?大猫要 来咬你么?你哭什么?”他说着就要起来,因为他也怕大猫。 父亲阻止他,说:“爹爹今晚上不舒服,没有别的事,不许起来。” “咦,爹爹明明哭了!我每哭的时候,爹爹说我的声音像河里水声潲潲地响,现 在爹爹的声音也和那个一样。呀,爹爹,别哭了,爹爹一哭,教宝璜怎能睡觉呢?” 孩子越说越多,弄得父亲的心绪更乱。他不能用什么话来对付孩子,只说:“璜 儿,我不是说过,在睡觉时不许说话么?你再说时,爹爹就不疼你了。好好地睡罢。” 孩子只复说了一句:“爹爹要哭,教人怎样睡得着呢?”以后他就静默了。 这晚上的催眠歌,就是父亲的抽噎声。不久,孩子也因着这声就发出微细的鼾息, 屋里只有些杂响伴着父亲发出哀音。 【注】 汐: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力作用引起的涨落现象,在中 国古代称白天的涨落为“潮”,晚上的涨落为“汐”。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孩子等着父亲燃香拜月,而父亲不愿点香,只答应孩子“对着月光吃些果品”,主 要是想用果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B.父亲叮嘱儿子“……回头再出去看看别人的热闹”这句话里,“别人”二字含蓄地 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痛苦。 C.“孩子实在不能理会那‘一百日’的深层意思”,是说他无法理解死后一百天对亲 人来说是重要的纪念日。 D.素云觉得孩子太小,无法理解大人的心情,只会招惹父亲,使哀恸的父亲变得愤怒, 所以提出来“晚上大哥儿可以和我同睡,我招呼他”。 E.父亲拒绝素云的好意,把孩子安置在自己的房内过夜,是因为不想以哀痛示人,从 而使父亲这一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解析 A 项不是想用果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是从前一直是妻子点香,父亲不忍睹 物伤怀。D 项“使哀恸的父亲变得愤怒”不当。 答案 AD 【目标对应题】 2.第二段“外面的月亮虽然还像去年那么圆满,那么光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圆月象征着家庭的团圆,联系着对亲人的思念。对月亮的描写,寄托了“父 亲”对亡妻的深沉朴素的怀念和哀悼,更能反衬出父亲内心的“无限的愁闷”。 ②儿子因月而唤父,父亲却望月而伤怀,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也为下文人物的情 感发展做了烘托和铺垫。 3.文章在父亲的哭声中结束,怎样理解父亲的“啜泣”“抽噎”和“哀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爱妻百日之祭,正值月满中天,所以哀悼之情自然流露,忍不住“啜泣”; 儿子的年幼单纯不懂父亲的丧妻之痛,一次一次天真的问话分明把父亲捍守着的坚强 堡垒摧毁(他的话“弄得父亲的心绪更乱”),发出“抽噎”声;妻子死后,始终未曾 在孩子面前哭过,在亲人入睡之后,强忍着悲痛的父亲终于发出了“哀音”。 ②这逐渐加深、变浓的哀伤之情,是父亲深沉朴素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父亲的哭,既 表现了对亡妻的思念,又表达了内心的孤独痛苦。 4.有人认为本文题为《爱流汐涨》寓意深远,你认为呢?请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探 究本文文题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角度一)爱妻百日之祭在即,又值月满中天,于是主人公(父亲)望月而伤怀,“爱 流汐涨”四个字把父亲的情感形象化,以此为题正表现了人物的心情。 (角度二)父亲的哀伤之情逐渐加深、变浓的过程正如汐涨。 (角度三)表现了对亡妻的思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主题。(答出其中一个角 度即可,必须结合文本分析)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