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作文备考——如何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个概念,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无法做到具体,只是笼统的说继承
传统文化,我们要想写好作文,需要具体化,需要挖掘内涵,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
助。同时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吧,让更多同学受益!
一、【优良的民族精神】
1.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孟子,“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霍去
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都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
使命感在民族、国家危难之际勇于担当。
2.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勾践选择卧薪尝胆,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为崇高
理想、正义事业尽心竭力地奋斗,正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不负我心的独立精神
我们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之语中感悟了“谪仙人”的
凛然决心。他曾名纵一时,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却终究不愿为权贵所倾,卑躬屈膝,出
卖自己心灵,“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专心于自己的梦想,依赖于自己的本
心。
4.不屈不挠的坚守精神
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
坚守一份关怀;正是他们执着而顽强地坚守传统、历史、文化、人格、良知,中华民族才
得以血脉相传、生生不息。
二、【优秀的道德品质】
中华经典古文中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品质美的力量是巨大
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塑造完美的人格,为写作打下坚实
的基础。尾生抱柱、曾子杀彘,留给我们一个个重诚守诺的典范;廉颇负荆请罪,顾全大
局,与蔺相如冰释前嫌,团结一心,传下知错能改的佳话。
三、【深刻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文人,崇尚宇宙、敬畏自然、思考人生、关注心灵,因此在他们的文章中
显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辨色彩,引人深思、值得寻味。教材中有不少充满哲思的佳作。庄子
《逍遥游》中“无所待”之后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拘无束、绝对自
由的逍遥境界,体现的正是道家哲学的本质内涵。《秋水》以神奇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描绘
了河伯和海若的形象,告诫人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宏观地看待问题不做井底之蛙。
《邹忌讽齐王纳谏》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层层深入,强调了
类比联系、迂回推理的重要性。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一次半途而返的游览生发开去,
点明“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阐述了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苏轼在《赤壁赋》中由水与月的消长盈虚之变生发出人生须臾、宇宙无穷的感慨,更由此
阐明世间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传达一种旷达自适的处世哲学。这些朴素的哲学
思想和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性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丰富
多彩的意识形态,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凝重的历史反思】
中国古代史学著作浩如烟海,体现了凝重的历史反思。这些思考凝聚了先人的智慧,
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节选自《史记》的《完璧归赵》和《鸿门宴》,让我们了解到在
历史事件中人的因素的重要作用。《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
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腐化不体恤民意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勿
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警告。苏洵的《六国论》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
秦”,并借古讽今“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欧阳修借五
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论断,精辟透彻,发人深省。苏轼的《教战守
策》认为当今之严重危险,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天下虽平,不敢忘战”,
居安思危,能逸能劳,方可以御不测之患,因而主张平时教民习战讲兵。这些文章无不体
现古代历史学家朴素的历史唯物观,他们借古讽今,警示后代应以史为鉴,君明臣贤教化
清明才能受百姓拥戴,绵延历史。
五、【高雅的审美情趣】
中华民族对美有独特的感受和追求。文学大师们在一篇篇精美绝伦的文字中为我们展
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归去来兮辞》表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愉悦、淡泊之美;《赤壁赋》在清风、明月、饮酒、赋诗的诗情画意中流淌着旷达和超然的
情怀之美;《项脊轩志》满载着归有光“多可喜,亦多可悲”的细腻真挚的亲情之美;《祭
十二郎文》饱含着骨肉分离字字血泪的至爱亲情之美;《石钟山记》凝聚着清雅、深沉之美;
《孔雀东南飞》歌颂了爱情忠贞之美;《陌上桑》赞颂不为权势所屈敢于斗争的秀外慧中的
女性之美……这些空灵而丰富、至真而至纯的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出深沉的美学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