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模拟材料作文“我们为什么出发”写作指导 (附:素材点拨及范文点评)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会变得更好也不会变得更坏,而是变得更像我们自己。
——贝克尔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与认识,自拟题
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两句名言都关乎生命随着进程的延长而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或者迷失自我,失去原本
的目标,或者生命趋于成熟,个体特色鲜明。两句名言看似相互对立,其实也包含一定的统
一,若我们不能做到自我,拥有坚定的立场、独立的思想、淡定的心态、洒脱的情怀,势必
就会迷失自我。相反,一个经常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的人,也就很难再有自己坚定的立场、
独立的思想、淡定的心态、洒脱的情怀,只能如墙头草、水中萍,承受心灵的漂泊、精神的
彷徨。
角度一:忘记为什么出发——想当初,我们刚入高中学段时,我们雄心勃勃,暗自立志,
要努力学习,成就优异的学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同学就忘记这最初的梦想,开始
沉迷于网络,或在游戏中虚掷时光,或在阅读中沉入虚幻,或在聊天中打发无聊,让生命之
舟偏离正确的航向,让生命在毫无意义的状态里白白流逝。不知不觉间放弃最初的梦想,又
何止于高中生?又何止于生命的个体?
选材小贴士:本角度最适宜从生活中选材,从时文中选材。只要我们具有省察与反思的习
惯,我们不难发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迷失现象,这些现象都不失为我们写作的最佳“食材”。
通过阅读新闻或时评,我们也会发现那些沉沦的生命也曾经有过美好的梦想,有过为梦想而
拼搏的追求与努力,但是后来他们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迷失了自己最初的人生规划或目
标,或是沉迷权势,或是沉醉美色,而终于沦为人民的罪人,也沦为自己的罪人。当然,反
面的事例有,正面的典范更多。
角度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随着时光的流逝,生命趋向于成熟,生命的特质都被充
分的显现出来。原来养成的好习惯、好品质,让我们终身享用,受益无穷;而原来养成的坏
习惯、劣品质,让我们挥之不去,深受其害。
选材小贴士:本角度适宜从生活和阅读中选材。如生活,主要是长辈们的生活,他们的人
生成为我们必读的“文集”,有的堪为这方面的正面典范,有的只能成为我们警醒自我加以
规避的对象。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想,在我们青年阶段,我们一定要养成好习惯,养
成好品质,为人生积累并储备足够的正能量。
角度三:善待人生过程的变量与不变量——人生,如同一条河流,它会受到流域环境的污
染,或者变得浑浊,或者变得浊臭;而且一旦变得秽浊,人就很难自清。这就启示我们善于
为自己营造“清洁”的环境,慎重交友,弘扬正气,于风清气正中永葆生命的纯洁与美好。
正如是河流,就不忘自己滋润两岸沃土从而养护众生的使命。
选材小贴士:本角度适宜从生活和阅读中选材。高中阶段,说短也短,因为它转瞬即逝;
说长也长,因为其间人生发生突变者大有人在。初中时,他谨慎交友,喜欢学习,即使面前
无书,而心中也有书可读可思;高中时,他误交朋友,抗拒学习,虽然坐在教室面对书本但
是心中已经无书。于是当初的自我承诺,入学的雄心壮志,都被忘得一干二净。若套用纪伯
伦名言,可谓有时出发并不多久,就已经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了。
【素材运用】
经典素材:
1987 年,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
者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知识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
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 “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
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
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
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
要多思考,要热爱蓝天,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要热爱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
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素材点拨:
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让其生命主体终身受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它的
作用日渐突出,最终成为这一生命独特的文化基因,用以区别于其他生命。正如贝克尔所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更像我们自己”,而且这个“自己”又是他人一时无法模
仿而能成就的。
【适用主题】
习惯与教育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独一无二的自己
个性素材:
杨善洲,曾任云南省施甸区、县主要领导,保山地委副书记、书记。在职期间,是个好官,
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
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
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退休之后,他做起“植树工人”,带领群众历尽艰
辛义务植树造林 20 多年,建成了约 5.6 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他让
自己的人生价值再次绽放出夺目的光辉。
素材点拨:
杨善洲,无论居于何种岗位,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退休后,做起植树造林的事业,则
更充分地彰显出他生命的这种本色。社会画廊里,历史天空中,类似杨善洲这样的人可谓比
比皆是,如太阳遇时总要喷薄而出;而与其相反的个案也举不胜举,他们身上的劣质最终如
狐狸的尾巴自然显露。
【适用主题】
生命的本色 道德的力量 美丽人生需要大境界
热点素材: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
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
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
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
界。
素材点拨:
这是 2009 年高考山东卷使用的散文阅读材料——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中的一段
文字。他用生活中的事例启示我们,随时做一个清醒者,清醒自己的目标,清醒自己的位置,
清醒自己的方向,做一个永远不迷失自我的人。
【适用主题】
自省与迷失 警惕迷失自我 保持自我非易事
生活素材:“我很高兴听到您一家在当前高等院校纷纷搞‘创收’的环境中,竟能‘安贫
乐道’,‘以不变应万变’,真我中国知识分子之本色也。让我对您和您一家表示敬意。”
这是钱学森写给他的外甥女、天津大学物理系陈天伦教授的一封短信,从这封短短的书信里,
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之本色。
素材点拨:
本色,具有某种固定性,但是环境往往能悄然变之。唯有那些如钱学森、陈天伦等自觉恪
守本色的人,才不会让自己的本色变化,他们即使出发再久,他们也不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出
发。时间能流逝走他们的青春,但却流不走他们本色,而只会让他们更像他们自己。
【适用主题】
恪守美好的品质 坚守与变异 主观与客观
【例文】
不忘初衷 不失本心
姜姝灿
人生的旅途丰富而漫长。一遍遍走过春夏秋冬,一次次品尝甜辣苦酸。经受挫折的洗礼,
接受成长的历练;路过太多,走得太远,竟渐渐忘记最初为了什么出发,也悄然失了本心。
置身于喧嚷纷扰的世界,内心也开始变得躁动不安。无目的无方向地随波逐流,盲目前
行,偶然回头才忽然发现已走了这么远竟已不知身处何地,然后又该去何方。这时不妨放慢
脚步或停下来重新思考:出发的初衷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感受沿途的风景或是为了那远方的
梦?然后重新定位自己,找回迷失的本心。向着那最初的目标,勇敢坚定地稳步走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更多懂得的也更多,欲望便更多,心中杂念也
就越多。如此一来,便极易失去原本最纯洁、最真实、最纯粹的东西。欲望使我们步入迷途,
贪婪使我们走上歧路。是时候该静心思考最初定位的人生旅途究竟该驶向何方,最初心中的
渴望又是何物,重新走回预定轨道,带着初衷,怀着本心去摸索去发现生命的奥秘人生的意
义。
最美好、最纯粹的时光莫过于童年。那时的我们心无杂念,那时的我们单纯简单。会为
了一个真实美丽的梦想,渴望快些长大,长大后才发现一切都已改变却再也回不去那个美好
纯净的童年。时间将我们雕刻的更加棱角分明,为了最初的梦想,我们开始将个性收敛,开
始将脾气隐藏。收起张扬变得沉默,收起焦躁变得淡然,收起狂暴变得隐忍,只为带着初衷,
怀着本心,默默前行,向着理想彼岸,向着希冀的远方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只为看到那最
初的梦花开结果,只为一路成长。本心还在,真我未失便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一个动力的源
泉。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带着初衷,怀着本心,向着最初的目的地,一面欣赏沿途的风景,
一面收获成长与感动。时常回头看看来时的路,然后笃定的向着心中的梦稳步走去,感受人
生的意义,学会珍藏,学会分享,不忘初衷,不失本心,然后收获一路美丽。
【名师点评】本文语言,具有当下“时兴”学生范文的特点,句式较为整齐,语言显得
优美。而且在思想层面,也可以视为能揭示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为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自我迷失现象愈发突出,那是因为人们的欲望多了起来;再如为何“初心”值得“忠贞”,
那是因为“初心”纯净美好。只是这些原因揭示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阐发,文章思想性
明显弱于语言之长处。
坚守自我 勿忘初衷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题记
近期的新闻头条似乎都被娱乐圈的吸毒者们承包了,自先前的李代沫到最近的柯震东,
都因吸毒入狱,令人痛心。
李代沫是首季《中国好声音》的人气学员,一曲《我的歌声里》传唱于大街小巷,令观
众对其留下深刻印象。起初的他怀揣音乐梦想登上舞台,绽放光芒,却于走红之后,迷失自
我,黯然收场。到如今,李代沫已无人问津。
柯震东,国内当红小生。凭借电影《那些年》和《小时代》而红遍两岸,本应星途坦荡
的他,却在好友房祖名的劝说下吸食大麻,沾染毒瘾,早已忘却了曾经的梦想。在道歉会上
声泪俱下的柯震东,还是没能摆脱内地封杀的厄运,只好仓皇回台。如今的他,前途一片迷
茫,令人堪忧。
无法坚守自我的李代沫和不能坚定立场的柯震东,都曾是追逐梦想的航帆,却在远行之
后,让生命之舟偏离正确的航向,在大好年华匆匆流逝,最后得到一声叹息。
“我很高兴听到您一家在当前高等院校纷纷搞‘创收’的环境中,竟能‘安贫乐道’,
‘以不变应万变’,真我中国知识分子之本色也。让我对您和您一家表示敬意。”这是钱学
森写给他的外甥女、天津大学物理系陈天伦教授的一封短信,从这封短短的书信里,我们看
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之本色。正因为对本色的坚守,让钱学森也让陈天伦成就学术的辉煌。坚
守本色,抱定宗旨,让他们不为浮云遮望眼,不为世俗所诱惑,能潜心而作,沉静而为,终
出成果。
前年最热门的图书莫过于柴静的《看见》,记忆中的她是个梨涡浅笑,淡泊宁静的女子。
她的风格也与别人不同。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柴静关注的热点不是轰动的事件本身,而是
潜藏在新闻背后的弱势群体,让这些命如草芥的人们发出哪怕只有一声的呐喊。
记得柴静从业的心愿是“关注新闻中的人”,她常因此遭到非议,被疑有作秀之嫌。而
柴静却任尔东西南北风,只是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踩下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看见》中
有不为世俗理解的同性恋者,有社会羞于启齿的性工作者,更有因畏惧而不敢公开的家庭暴
力受害者……这些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才更有资格谈人生。柴静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出
群众内心的苦难,也正因此她获得了心灵的尊重与精神的满足。
假如追求的途路中,我们忘记当初出发的宗旨,我们也要通过定时反思,及时发现的习
惯,重拾最初的心愿,正如周国平先生说:“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
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
世界。”
【名师点评】
本文使用大量的事例,但不是简单罗列,而是被置于不同的“格”里,服从不同的目的
需要。李代沫和柯震东的事例用来引出话题,并给人以问题存在的普遍之感。钱学森和陈天
伦,为我们树立起两面“旗子”,让我们感受到成功源于对宗旨的坚守,对本色的不变。而
柴静的事例,让我们感到坚守或守正的不易,对读者具有一定的勉励之用。结尾段名言的引
用,也服从观点的需要。整篇文章理据关系一致,可作为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