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备考北京一模作文论证训练(附:方法指导及范段例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备考北京一模作文论证训练(附:方法指导及范段例析)

ID:581909

大小:30.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备考北京一模作文论证训练(附:方法指导及范段例析) 如何让论证具有说服力 写议论文只有论证具有说服力,才能脱颖而出。论证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逻辑过程和 方式,用论据来证明、阐述论点的方法。如何让论证具有说服力,集中表现在辩证思维、 逻辑、语言三个方面。论证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逻 辑的宽度,论证语言富有雄辩力,就能使自己的论据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阐述论点。 表现这一过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 辑关系有辩证思考,让论证既有常规的说理分析(论点“是什么”的概念分析、性质分析, “为什么”的因果分析、举例点评),又有哲学思辨分析,即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分析论据材料;二是精心锤炼语言,使论证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相融。 [方法一] 论证过程体现思想的深度 论证过程体现辩证思维,也就是材料和观点之间存在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应该运用 辩证思维论述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的思维。辩证思维要求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 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 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 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需要抓住论据材料的本质,一分为二,全面思辨,充分体现辩 证思维。分析论据材料应切合文章立意,一分为二,着重一面,有所偏重;全面思辨,相 互关联,不可分割。忌顾此失彼、一盘散沙、油水分离。辩证与侧重齐飞,有机共统筹一 色。例如运用“一叶知秋”这一论据材料,一叶能知秋就是见微知著、以点见面、以一见 万、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进一步引申,就是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情发展的趋向,由一 些细节就可窥见事物的整体。一叶未必知秋,就是不能以偏概全,一叶落,天下仍春,一 片落叶,并不能代表整个秋天。“一片落叶能否知天下秋”这个问题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方法二] 论证过程体现逻辑的宽度 议论文要有说服力,就是在论证过程要演绎推进,要一步步,一层层,甚至“抽丝剥 茧”使论证分析合理,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只有推 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才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论证过程运用逻辑思维,演绎推进,可以运 用因果分析,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可以运用论据引申法,举个例 子,从这个论据里面你看到了一定的苗头,然后就着这个苗头引申出去;可以运用例后解 说法,举例后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或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解说它跟中心有什么关系; 可以运用正反对比法,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例子举完了,就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 以对照性分析;可以运用披文示意法,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过程中,使 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运用上述多种论证方法,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 增强说理的逻辑宽度,能使自己的议论文写得鞭辟入里、论证深刻,能体现我们缜密的思 维和洞悉事物的睿智;能使自己的议论文写得情理交融,有形象思维的艺术感染力,使得 论证内容充实丰满,有雄辩力。 [方法三] 论证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相融 议论文的论证要具有说服力,必须精心锤炼语言,使论证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相融。精 彩的开头多用设疑、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出论点,还可引用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 出论点。设疑入题,于无疑处设疑,自问自答,提醒注意,引导思考;于有疑处妙笔生花, 让论点在疑问中展露端倪,还可以突出文中论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论点是抽象的, 如果借助大量鲜活的意象来说理,说理的时候自然不沦于单调,议论的时候则更见生动, 富于理趣。引用或化用名句说理,浓缩论点,言简意赅。在论证过程中,论证语言选用多 种句式,让行文活泼,富有张力。例如运用由条件复句构成的排比句、由转折复句构成的 排比句、由因果复句构成的排比句,运用反例正设或正例反设的假设性排比句,既使语言 具有雄辩气势的特点,又具有条件分析、因果分析、假设推理的说理特点;议论文的结尾 简洁有力,也能增添论证的说服力,让阅卷者在快速扫描中捕捉文中的灵魂。例如运用排 比,将文章主题层层延伸,渐趋高潮;运用对偶,将文章的灵魂高度浓缩出来;运用顶真, 妙语连珠,使文章首尾相接,语言信息链条似的环环相扣;运用对比,突出鲜明观点。 N [强化训练] 第五组 [即学即练] 1.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选择自己的论点,写一段话,运用辩证思维进行论证。 有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也有人说:“松生淮南是为松,松生淮 北仍是松。”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有人说:“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哈姆莱 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则材料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强调 变与不变受外因影响;“松生淮南是为松,松生淮北仍是松”,强调变与不变由内因决定。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突出角度不同、经历不同,因而看法不同、观点有 异;“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说明纵使角度不同、看法有异,但 凡事有度,本质相同。写作时应该几者兼顾,切忌平分段落。具体立意角度可从以下几方 面考虑: (1)要学会合理巧妙利用外在条件,把事情做好。“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证明有时外在条件非常重要。 (2)外在条件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内因决定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 为枳”,仍是由“橘树”的本性决定的。所以出了问题,有了差错,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切 勿怨天尤人。 (3)见仁见智。针对同一问题,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甚至文化水平、自身经历不同, 观点看法也就不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告诉我们既要“各美其美”,又 要“美人之美”,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把自己的好恶强施于人。 (4)凡事有度。“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说明答案的丰富多彩 并不否认答案的唯一性。凡事有度,要秉持公理意识,摒除抬杠心理,顾及大局,服从整 体,公正做事,不做毫无意义的争论,不盲目追求另类个性,钻牛角尖。 2.请你根据自己对下面两句话的感悟,运用辩证思维写一篇议论文提纲。 帕斯卡尔说:“人是被废黜的国王。人类应该懂得自身的高贵。”美国作家梭罗说:“人 应该成为其他对象的仆人。为此我们甚至可以匍匐在一只蚂蚁的脚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题目:竹韵人生。 论点:人生当在对自我的肯定与待人的谦和中成就一种俯仰。 开头:人生如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野芳幽香, 竹韵悠长。它挺着傲岸的身杆走进诗画,又带着虚怀若谷的大写意形象绽放铿锵。人生当 在对自我的肯定与待人的谦和中成就一种俯仰。 分论点一:竹韵人生,韵在昂头自视,美在对自我的肯定。“人应当自视高贵,并坚信 配得上最好的东西。”这句深刻的话语来自《飘》,是作者米切尔历经了人世沧桑之后的深 刻提炼。而这异域的颤音,竟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绝唱琴瑟相生,不谋而合。这 高亢的和弦所传达的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谱写着自信的华章,与那种叫“妄自菲薄”的情 愫截然对立,顿使对方显得卑微渺小。所以,人生当如竹,自有势拔千钧、拂云万尺的气 魄。 分论点二:竹韵人生,韵在俯首谦躬,美在对他人的尊重。寂静的金銮殿里宫人空守, 因为高高在上的天子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康熙皇帝,放下天子的威严,去体味那一番与 民同乐的情怀。天生高贵却带着满脸的和颜悦色,这个圣明的君主终因励精图治被载入史 册,一国之君,把高傲放下,却反让尊严高悬。他的虚怀谦逊的为人气度,引得后人争相 效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莫不就是 其中的典型代表?历史涤尽浮华,“不可一世”“飞扬跋扈”毋庸置疑地成为贬义词,为人 所耻。所以,人生当如竹,以内心的虚怀写意一种谦恭的姿态。 分论点三:竹韵人生,在俯仰之间起承转合。著名学者易中天有语云:“人生有三态, 抬得起头,弯得下腰,俯得下身。”纵使每人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各有不同,但对自我的肯定 和对他人的谦躬乃是和谐生活的不二法门。智者诸葛亮《出师表》中,劝谏后主放下身份,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对于宫中府中之事“悉以咨之”;又同时告诫他“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偶然却又必然地迎合了俯仰的人生观。所以,人生当如竹,既有凌云志气,又 有谦虚之心,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使人生大放光彩。 结尾: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竹溪六君子,竹林有七 贤,皆俯仰于竹的“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之间。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但屋宇的装饰难免有附庸风雅的嫌疑,不妨挺直腰板,放低心气,站成一株竹! [点评] 这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在论证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辩证思维。针对命题材料中 帕斯卡尔与美国作家梭罗所言,文章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在人生对自我的肯定与待人 的谦和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这一对立统一的人 生态度。确立了“人生当在对自我的肯定与待人的谦和中成就一种俯仰”这一论点,并巧 妙地将人生比喻成绿竹,生动形象地阐释为竹韵人生,当“挺着傲岸的身杆走进诗画,又 带着虚怀若谷的大写意形象绽放铿锵”。文章论述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一分为二,竹韵人生, 韵在昂头自视,美在对自我的肯定;韵在俯首谦躬,美在对他人的尊重。着重一面,有所 偏重,从人生之美在对他人的尊重的论证层次中推进为竹韵人生,在俯仰之间起承转合。 人类应该懂得自身的高贵,自我的肯定为生命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让贫瘠的心灵富饶成 如茵的绿洲。然而,自我的肯定不代表完全的隔膜,不接受别人的帮助。自我的肯定也需 要待人的谦和,彼此的关爱,当然不是一味的依赖,更不是完全的依附,而是相互的支撑, 才能如同树木与树木的依偎,方能形成郁郁葱葱的森林。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我们 只要细细辨析,便会发现它们都是发展变化和可能相互转化的或者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 是恒久不变的品质。文章全面思辨,论证过程中融入辩证的理解,紧扣自己的论点,激情 的诉说,辩证与侧重齐飞,有机共统筹一色,使论证有说服力。 3.下面是论证“守规矩才能成方圆”的议论文选段,运用因果分析,抓住论据所述的 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填写三个句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 __①__。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__②__。毛泽东同志率工 农红军,以持久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__③__。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 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自己。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人的惰性将急剧膨胀, 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 ②他有严明的军纪,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③他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执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 得不缴械投降。 4.举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的例子,运用 论据引申法,论证论点要出于公心荐人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 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使蔺相如得以出使秦国。 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 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 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 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 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 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 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5.论证“要善于质疑”,运用例后解说法。在下文举例后,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 解说它跟中心有什么关系。 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 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 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 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 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 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 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神水能治病,但从 来不想原因;化学家想了,发现了芒硝。“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 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一个人要善于质疑,善于质疑才会去学,才会去思,最终才可能解决问题。 6.论述“在一个好的集体里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运用正反对比法,在下面的例子 后面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 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 进谗言,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 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是孙膑,为何会有先后两种境遇?就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统治集团。 在魏国,庞涓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缺乏识别千里马的眼光。孙膑在这 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 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7.论述“不要妄自菲薄”,运用披文示意法,在下文后面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 义。在解释过程中,使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 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天下人也是如此。“有 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 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 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 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 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 及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小 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大狗,则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辈。青年人应该尊重老 前辈,虚心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所谓:“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 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辈的话作为金科玉律,哪怕是错误的言论,也不敢加以评论。这种做法 只能使他们的思想凝滞,缺乏创造性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尤其明显。 老前辈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人敢提出异议,而真正有作为的青年人向来是自信的, 他们敢向科学权威挑战,在事业上取得新成就。因此,劝君不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自己的 主见。 8.2019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作文,论述“老师的教诲让我们走过高中阶段的迷惘, 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以“高中三年”设喻,写一段文字,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论证的说服 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说人生如戏,那高中三年便是一场精心排练的话剧,从最开始的兴奋雀 跃,经历或激昂或低沉的乐曲,最终凝为永恒、感动。既然是戏,必有落幕,这场话剧中, 我们是演员,而您是导演,我们的编排没有剧本,等待着高考这一评委为我们打分。您的 目光,您的“再看一眼”,是这场话剧的幕布,它宣告着这话剧即将结束,看着那幕布,那 刺痛双眼让人落泪的幕布,我们不断挖掘往日回忆,又刺醒我们去面对已经到来的迷惘与 分离,但不管如何,我们坚信,带着您往日的教诲、临行的叮嘱,一定会走过迷惘,开启 一段新的旅程。 9.2019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论述“劳以立心,耀我芳华”, 运用旁征博引 的方法,扩大文章的容量,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尼采曾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认为,每个不 劳动的日子,也是对生命的辜负。投身劳动,才能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 悦,才能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真理,才能领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 奇迹。人生的美好,生活的幸福,更多的是在劳作中体会。耕作如此,读书如此,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如此。 10.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中国味”为句首,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强 调自己的观点,拓展论证的广度和深度。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 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中国味是“横眉冷 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持竿而钓,是夜梦蝴 蝶的逸出尘世;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情怀;中国味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 11.阅读下面的文字,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篇议论文的开头、三个分论点、结尾, 使论述的语言切事、切理、切情,更有说服力。 有位哲人说:社会是锅沸腾的开水,关键看用什么材料投入。第一种是生鸡蛋,第二 种是胡萝卜,第三种是干茶叶。结果呢?第一种被煮硬了,不再有梦想与鲜活。第二种被 煮软了,变成软塌塌的胡萝卜泥,随遇而安,迁就规则。而第三种呢,干巴巴的茶叶渐渐 舒展开来,一锅清水变成喷香的茶水。当人被世界改造时,是一种滋润的、舒展的、找到 自我的状态,同时凭自己的力量又一次次改变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头:面对高温的煎熬,鸡蛋与胡萝卜放弃梦想,随俗浮沉,与庸俗为伍, 失去自我,遗憾终生;茶叶在磨炼中升华自己,改变世界。从沉潜走向显扬,从渺小走向 伟岸,沁香一世的茶叶,在向我们诠释着人生的真谛。 分论点一:当走进逼仄的世界,用勇气执着地坚守梦想,让凤凰涅槃重生。 例子:帕格尼尼身陷囹圄,不愿放弃提琴的梦想,只用一根琴弦,在狱中完成琴技从 青涩到成熟的飞跃;左思怀才难施而成《三都赋》;几米患病休养而重执漫画的妙笔;玛丽·科 尔文左眼失明,却在新闻领域开创了一片天地。 分论点二: 当面对规则的无情打磨,用自信顽强地维护个性,让生命之花惊艳世界。 例子:全球最小环球航者劳拉·德克,扬起风帆,向身后所有的阻挠告别;李娜告别 国家网球训练体制的束缚,捧得法网的奖杯;萨顶顶用梵语“自语”,向传统音乐发出挑战。 分论点三:当在外界的考验下迷失自我,用乐观激发沉睡的潜能,让世界为我改变。 例子:放弃让他焦头烂额的医学考试,切·格瓦拉开始了他的南美流浪,从而开启了 他的革命生涯;苏格拉底在世风日下的雅典,改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蔡元培在思想活跃 的北大竖起“兼容并包”的旗帜。 结尾:“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五层需求论的最高层,而只有像茶叶一样不为外界所困, 努力融入社会,全力打造自我,才能自我实现,沁香一世。 12.阅读下面“典型素材”和“相关话题”中的两则材料,请以“面对疫情,隔离, 隔不断我们的关爱”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典型素材] 隔离,防控传染病最古老最有效的方式。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 过程中,“隔离”成为了一个热词,除了医院等机构对患者和疑似人员采取隔离措施,大部 分人已经形成了旅行归来在家“自我隔离 14 天”的共识。在新华社记者 1 月 28 日对中国 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专访中,钟南山院士也一直在强调隔离的重要性:“10 至 14 天是一个 很好的隔离观察期”,“早发现、早隔离、尽可能减少传播”。隔离真的有用?其实,14 世 纪的欧洲人就已经发现了隔离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都非常 有效。隔离是传染病防控中最古老最有效的方式。 [相关话题]隔离的是疫情,不变的是真情 辛识平 在国家卫健委 29 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吴浩就有关提问回应:我 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隔离的是疫情,而不是真情。这番情真意切的话,引发不少人的强 烈共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抗击疫情,举国都是一家人。当此非常时期,每一个你我不是 孤军奋战的个体,而是同舟共济的“我们”。面对疫情,我们更应守望相助。 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温暖故事不断诠释着这种共识。医护人员冲在防控疫情第一线, 一封封心怀大爱的“请战书”让人泪目;许多企业职工放弃休假,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防 护服等急需物资;不少企业、个人等纷纷捐款捐物、助力防疫;互联网上,广大网民表达 了“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的心声……这些如同寒冬里的一股股暖流,汇成防 控疫情的澎湃力量。 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国民心态在风雨中的成长。如今,敞开怀抱、帮助同胞成为 越来越普遍的自觉和行动。对一些暂时无法回家的武汉人、湖北人,各地纷纷出台措施, 妥善进行安置。一位入住贵阳定点酒店的湖北老人动情地说:“身在异乡的我,感受到了家 的温暖。”这份温暖,是隔不断的血脉亲情,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越是疫情严峻,越应心手相牵、相互关爱;越是危难关头,越应 安危与共、携手并进。众志成城,真情互助,这就是危难关头的中国本色,是我们战胜一 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 让爱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觉得理所当然, 而不怀感激之心,不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 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可喜的是,心怀感激之心的人在我们的社会中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 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需要帮助 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体会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一个人 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也能看到自己的价 值,这无疑会让他产生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 获得,社会也会因此而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 2012 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 吗?灾情在播报着,而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些从河北农村赶来的群众帮忙救助灾民、置个 人安危于不顾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赞扬。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当 年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 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支撑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 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 一节课,从没少批改过一次作业。因为是社会人士、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和帮助使他站 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珍贵、更持久。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卸任 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也因此而变得不那么和 谐。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点评] 本文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辩证思考,文中论述论点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关爱互助,或者说关爱互助的作用是什么;二是我们应该怎样关爱互助。 关爱是一种付出,关爱是一种奉献,关爱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 学会理解,学会关爱,学会做人。立意境界很高,认为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并且 是可以流动的,呼吁“让爱双向流动”。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献爱心、最美乡村教师伍玉锡 等事迹的引入,很好地支撑了“爱的双向流动”这一主旨。论据鲜活,富有表现力。作者 先从施善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双向流动的意义;然后列举了两个事例,从受助者的角度 表达了爱的流动的价值;接着从反面例子入手,表达了单向的爱的痛苦;最后发出呼吁: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既有思想 的深度,又有逻辑的宽度;精心锤炼论证语言,论证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相融,使论述的语 言切事、切理、切情,更有说服力。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