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出范围,点出技巧”——全国一卷高考作文精析
(2020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
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
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
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
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作文。本次作文材料是叙事类,材料关涉三个历史人物:齐
桓公、管仲和鲍叔。考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写作
对象,要求谈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文体应是发言稿。考题所创
设情境贴近考生实际,作文材料考生熟悉,有话可说;要求明确,不易偏题。选择哪一个
人物来写都是可以的,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
心胸宽阔、不计前嫌、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
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有力辅佐齐桓
公成就霸业。作文可以从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为出发点,分析
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他们独特人格魅力和
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立意】
从齐桓公的角度:①成就大业,需有过人的胸襟;②只有不计前嫌,方能美美与共;
③知人善任,乃强国之至道。
从鲍叔的角度:①朋友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互相信任;②为国家舍小家,无私;③
为国立公,甘居人下。
从管仲的角度:①在其位,谋其政;②看重自我才华,绽放无限光采。
【范文欣赏】
鲍叔不朽清流长(60 分)
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东周列国兵燹未绝,刀光剑影中,英豪杰士在历史长河中定格。大家既颂扬九
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又盛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洇染历史的水墨,泅渡
年岁的长河,鲍叔,这位为国荐才、成全霸王伟业的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
韩愈尝感慨喟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
仲若是一日千里、追风逐云的骏马,那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乐。老子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鲍叔是智者,在茫茫人海之中识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仲,使得
国得良才。
而鲍叔之智又不仅在于伯乐之慧眼,更在于一颗慧心。管鲍曾是高山流水、琴
瑟和鸣般的知己,后来分别辅弼两君,又存在两相竞争的关系。虽然鲍叔得胜,但他既未
以知己之交来宽释,也未如敌仇相见来中伤管仲,而是以超然平和的慧心化开一切,有如
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将管仲定位为人才而推举,其他不问。鲍叔知人又岂单
是智?更有心底无私天地宽阔的伟岸。
刘邦用“汉初三杰”而后定天下,毕士安荐寇准而后安邦国。慧眼识才者比比
皆是,但鲍叔荐管仲,甘居其下,不以伯乐的身份而桎梏良驹,不以引荐为由来安插自我
势力,这种一心为国的态度,难能可贵。
同学们,鲍叔的慧眼慧心让我们敬慕,但也应引发我们的反思。现在不乏谬掌
权柄者,任人唯亲,目无贤明,动辄大言炎炎,推诿搪塞;更有甚者,嫉妒在心,打压人
才,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时代激荡,惊心动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弄潮,虽有狂飙
巨澜,却更见英雄本色。乱象虽不乏市场,但正义的平台总有空间。大家将来或如齐桓公
治国理政,或如管仲才学满腹,而社会不可缺失的鲍叔,也应是大家在夜宿晓行中,永远
凝固在脑中的神圣塑像。鲍叔不朽,人才无绝。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高分助攻】
1.标题言简意赅,能够完整而有力地统摄中心论点。这种清爽的表达是阅卷老师所喜
闻乐见的。
2.全文的语言表达十分高级,颇有文化韵味。譬如“大言炎炎”,出自《庄子·齐物论》,
喻过高估计自己。结尾处的“夜宿晓行”一词,意为夜里住宿下来,天刚亮就起来赶路,
这里表示人生旅途的奔波劳苦。
【评分现场】
1.干净利落地提出观点
文章首段紧扣命题材料和写作要求,聚焦“感触最深”这一指令,先开宗明义
地对“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这两位人物进行
了肯定,而后笔锋一转,选择鲍叔作为写作对象,定位他为“为国荐才、成全霸王伟业的
忠士”。观点提出得利落明确,毫不拖泥带水。
2.深入剖析彰显清晰脉络
正文部分第二、三、四段,聚焦鲍叔的才德,有层次地对他进行评价,从“有
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乐”到“鲍叔知人又岂单是智?更有心底无私天地宽阔
的伟岸”,立体化呈现了考生的真知灼见。而以“鲍叔之智又不仅在于伯乐之慧眼,更在于
一颗慧心”为过渡句,也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3.勾连古今拓宽文章表现面
正文最后三段可谓画龙点睛,使得文章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考生不仅着
眼于评价鲍叔,更以古观今,充分进行反思,针砭时弊,颇有力度;且放眼未来,站在班
级同学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当代鲍叔”重要性,极具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