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突破:“主题结构化”是一种高效构思方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议论文写作突破:“主题结构化”是一种高效构思方法

ID:582074

大小:20.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议论文写作突破:“主题结构化”是一种高效构思方法 审题立意之后,就是对文章进行构思。但我们发现:一些同学审题立意正确,却写着 写着就写偏离了;还有一些同学,面对立意干瞪眼,陷入虽有观点却无法论证、无法将文章 铺展开来的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一方面可能和大家对写作的概念, 包括“主题结构化”,理论上认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还可能和不熟悉“主题结构化”的操 作和运用有关。 确实,一般都认为审题立意就是根据命题材料得出观点,认为审题立意不过是始于命 题材料并终于命题材料的过程,是写作环节的起始阶段。但若只认识到“审题立意是写作 的开始环节”,好像审题立意是一个环节,选材是一个环节,结构是一个环节,各个环节存 在先后关系,前一个环节做好了,后一个环节就可以延续下去,那就把审题立意和运用材 料、设置结构割裂开来了。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偏题。有一年上海中考题为“心里美滋滋的”, 大家都认为审题不难,但是学生的成绩却不理想。郑桂华发现:“其实,孩子们对题目是能 读懂的,只是选材上很一般,问题出在切题上,而不是审题不清。学生实际上是在怎么围 绕题目行文方面出了问题,不少孩子文中有很好的材料,但就是不知道在行文中怎么去切 题。”(《写作教学的新进展》)所以必须明确,审题立意一旦开始,就要一直延伸到写作终 了。立意是一个动态过程,如果把立意静态化,就从根本上搞错了立意的功用了。立意必 须渗透到写作的各个环节里去。 所以,我们必须牢牢记住下面的基本观点:立意是观点和材料的“指挥部”,整个写作 活动都必须围绕立意的充分表现而起作用;立意也是处理写作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和依据。请 大家看下面一个具体的议论文写作实例。先来看命题材料: 人们喜爱绿树,因为绿树使大地充满生机,为自然调节气候,给人类带来幸福。然而, 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深扎根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曾做过试验,一棵 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五公斤之多。 把握上述材料的内涵,准确立意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看到材料后,很多同学都认为命题材料在阐明“吸收”和“给予”之间的关系,应该 重点讲“给予”,要突出“给予”的高尚品质。这说明审题不难,不会偏题。但是从交上来 的作文里,我们发现有这么一段文字: 是呵,绿树从土壤中吸收了养料,而它们的吸收不正是为了给予吗?在我们这个社会 里,这种为了给予而勤奋吸收的人不胜枚举。严凤英是我国著名的黄梅戏艺术家,她为我 国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她的给予正是来自一种可贵的吸收。山西榆次市截 瘫病研究所治瘫专家高锡朋大夫,三十年如一日,对截瘫病因深入研究。还有中科院副研 究员赵忠贤,孜孜不倦地吸取新的科技知识。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这段文字举了三个“为了给予而勤奋吸收”的事例,粗看感到简洁明快,但仔细一琢 磨,问题就来了。问题不是出在立意上,而是出在对立意的阐述环节上。浙江特级教师任 富强老师对此分析过:“这三个例子看似典型,其实只是说明有人在‘吸收,却都没有写出 ‘吸收是怎么回事,‘吸收要注意什么,要具体‘吸收什么。”如“严凤英是我国著名的黄 梅戏艺术家,她为我国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她的给予正是来自一种可贵的 吸收”,这句话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介绍严凤英的身份,第二句是介绍严凤英的地位, 而这两句和第三句的观点根本搭不上!若是要证明观点,必须写严凤英如何“拜师学艺” 方面的例子。这个同学就犯了“立意没有渗透到论证环节”这个毛病。 立意要贯穿到写作的整个过程,有一种好方法就是“主题结构化”,即通过若干能表达 主题的材料,并将其组成文章结构,形成文章。理论根据是马正平的“非构思写作理论”: “写作的全部任务就是将主题化为结构。”浙江特级教师羊刚老师有丰富的高中作文指导经 验,他提出在考试实战中应该“遵题而作”。很多人把重点放在“遵题”上,也就是常规的 审题立意,而忽略了“而作”,就是立意要贯穿到整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这是“主题结构 化”的另外一种说法。 运用“主题结构化”这一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思维动态化”,思考时围绕话题(观 点)展开文章,重点放在文章成型的过程上,首先讲什么,接下来讲什么,一步一步地思 考,有一个整体布局。二是“思路直观化”,尽量采用列提纲的方式,将思考的结果用文字 罗列出来。我们举教材里的两篇文章为例。如《拿来主义》,针对当时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鲁迅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拿来主义”。那么,如何使这个主张落实呢?鲁迅采取了动态 思考的方法,就是借用笛卡尔的三段论进行微调,围绕“拿来主义”进行思考,先讲“为 什么要拿来”,再讲“拿来主义是什么”,再讲“怎么才能拿来”,这样的文章整体结构就十 分牢固。若采用列提纲的方法,本文的大致思路是: 没有拿来—必须拿来—怎么拿来—拿来结果 又如韩愈的《师说》不计标点只有 549 个字,重点批判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 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必须从师学习”的观点。文章的每个层次都是围绕“从师学 习”的观点来展开思考的,我们将这个思考过程用提纲罗列就是如下思路: 从师标准(何谓道)—当下不从师(无道)—古之学者(有道)—李蟠(有道) 可见,“思路直观化”是“思维动态化”的体现,“思维动态化”之后才能“思路直观 化”,“思维动态化”是实现“主题结构化”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呢?借用孙绍振的话是: “一般来说,一篇议论文,如果结论在前,那它只有一个层次——一个观点举几个例子, 这算不上好文章。如果先有一个初步的结论,再反思,分析一下,能有两个层次,就稍微 好一些了。如果更进一步,初步的观念,跟材料不符合,甚至矛盾(其实是留下了思想的 空间),然后发展观念,得出新的结论,再發展,再结论,甚至直至无穷,这就是真正的好 文章了。”真正的思考和写作,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动态进行的。但动态进行的过程中, 若没有方向就可能会离题万里或者南辕北辙,只有有方向才能“有序前进”。这个方向,就 是围绕话题(观点)展开文章结构。而这就是“主题结构化”的关键。 那么,结构又来自哪里呢?文章结构来自思维的逻辑性。而一般被大家认可的议论文 整体逻辑结构,就是笛卡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经典三段论结构,即“引论、 本论、结论”,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结构。其实,还有写作材料作文 时影响最广泛的“引议联结”的全文结构。当然优秀的写作者总是跳出这种“死板”结构 而“灵活”运用。如 2019 年浙江高考作文是关于“听取他人意见与坚持自己想法”的,样 卷第一篇《心中期许,笔下风云》 最终得了 57 分。全文九段,围绕话题“听取他人意见 与坚持自己想法”动态展开。我们把这篇文章的结构展示如下: 第一段,引人生名言,提出生活中存在“他人的杂音”,暗扣材料。 第二段,引命题材料,表明自己的观点“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 第三段,联系个人的具体生活实际,说明“他人期许有正面作用”。 第四段,联系宽泛材料,和前面观点进行对比,说明“有些意见是流言,必须坚持自 己”。 第五段,对上两段进行总结,说明“要把他们予我的压力与动力化为笔下风云”。 第六段,扣住名人名言事例,灵活运用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例子,说明“坚持 自我”的重要性。 第七段,从自我的角度,运用辛波斯卡的名言,促使读者辩证思考“自我与他人”的 关系。 第八段,阐述面对“读者的呼声与要求”,我们应该“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 第九段,以“他们就会听到你的事”一句形象结尾,暗示文章重点在于“坚持自我”。 这个思路大致就是“引议联结”。但也有两点微调:一是整体上,作者的动态思维过程 是提出观点(开头两段)——论证观点(中间五段)——重申观点(最后两段);二是主体 部分,一二两段一般应该是先“引材料”和再“引观点”, 文章却是先“引观点”后“引 材料”,一般是先“联”后“议”,文章三到七段却“议”“联”倒置。当然,我们读来感到 很顺畅,没有违和感,说明这样处理是恰当的。我们可以通过“主题结构化”来分析命题 材料打开思考路径。我们来看 2018 年温州高考二模命题材料: “打赏”,古时指身份尊贵的人给低层、下属的赏赐或为报答别人服务而给与的钱。现 在,继“点赞”之后,凭借意愿自由、数额随意等特征,网络“打赏”成为互联网新宠, 直播平台、明星微博、个人自媒体,网络处处可见“打赏”字眼,人人可以成为“打赏者”。 有人说网民“打赏”的不是金钱而是感觉心情,也有人说网民“打赏”的不是感觉心 情而是自我需求,还有人说网络“打赏”就是一场草根文化的胜利。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面对“打赏”这种情况,从“有人说”里可以看出,大家总体是同一角度(都认可“打 赏”),但有三种不同层次的说法:打赏是感觉心情,打赏是自我需求,打赏是一场草根文 化的胜利。这样,我们就不能简单选择其中一种说法,而是三种说法都要认可。这就是审 题立意。一篇文章已经有了这三种说法,主体内容就树立起来了,思路就打开了。 如何“思维动态化”呢?我们要利用题目第一段的有关资料,将其补充到自己文章的 主体内容中去。比如“意愿自由、数额随意”可以用到“打赏是感觉心情”这个层面,“古 时指身份尊贵的人给低层、下属的赏赐或为报答别人服务”可以用到“打赏是自我需求” 这个层面,“人人可以成为‘打赏者”可以用到“打赏是一场草根文化的胜利”这个层面。 其实我们在采用命题材料的过程中,也在逐步打开思路,比如,既然提到“古代”,那就未 必不可“古今对比”呀! 还有,从刚才的分析里,我们能够发现“打赏”具有随意性。而通过常理分析,随意 性的东西很可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它的对立面是“理性”,真正的打赏还需要理性。至此, 我们可以将思维过程的主体内容进行思路直观化表述,就是: “打赏”现象—“打赏”原因—“打赏”正确方法 据此,我们可以将文章构架如下设置: 1.互联网时代,直播平臺、明星微博、个人自媒体大量涌现,网络处处可见“打赏” 字眼,人人可以成为“打赏者”。(第一段) 2.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打赏呢?(第二段) ①打赏是感觉心情。“意愿自由、数额随意”……(第三段) ②打赏是自我需求。“古时打赏”……(第四段) ③打赏是一场草根文化的胜利。“人人可以成为‘打赏者”……(第五段) 3.我们要提倡理性打赏……(第六段) 4.成为打赏者,生活更丰富;成为受赏者,也许更有成就感。(第七段) 这种思路也是“引议联结”的变化。其实,我们还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比较复杂的思路, 如: 从材料引出观点→单列一段明确观点→借用历史和现实事例拓展观点→重点分析,采 用两三个分论点深议观点→联系自己经验来自悟观点→最后一段收结观点。 这种思路具体效果如何?我指导过的学生,在具体使用后感觉还不错。请读到本文的 同学在掌握这种思路的基础上,去实践一下,也许你也会找到更合理的“主题结构化”的 文章思路。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