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名师指津:议论文驳论三法 (附:热身训练及范例文段)
在一个愈来愈多元化的时代里,在一个舆论越来越自由的环境里,在一个个性被演绎
得越来越鲜明的时空里,怎样正确看待那些缤纷的现象、卓异的言论和出奇的行为,成为
每一个公民的人生必修课。而作为一个高中生,正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途路中,正确
对待这些就显得尤为必要。除此之外,正确辨明是非之别,善恶之分,美丑之差,也是文
明和谐的社会对公民认识水平的客观要求。而从语文考试角度来说,你可以不擅长描写叙
述,但是你最好能有一定的议论分析之力。语涉分析,自然要知道正确的为何正确,而错
误的为何就是谬误。用议论术语来说,我们既要能正确立论,又要对那些看似正确的错误
加以批驳;而批驳,可以批驳观点、论据,也可批驳论证方法。而本文着眼批驳的方式,
着重例谈“驳论三法”。
㈠直接反驳 惊现锋芒
直接反驳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错误论点之错误所在。那些错误观点有时是传
统错误,一直未能得以充分地修正;有时是过去一度正确,而时代演变,让其失去一定的
合理空间;有时是人们打着创新的幌子,向人群抛出的错误“绣球”。
⑴辨明错误
这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在年尾盘点重大新闻时,一些媒体对此给予关注,但是不
约而同地流露出或直接抛出“人定胜天”或“我们又一次战胜灾难”之喜。对此,我们要
警惕,因为这种思想虽然由来已久,却是错误的。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直接反驳。
地震发生后,某个震区最终震荡止歇,那是因为地火的消停;而其他未有震动的地方,
恐怕要感谢大地的格外开恩,人类岂能轻易战而胜之?GDP 的过度追求,后工业时代的自
作自受,多少年不遇的极端气候已成常态,且一年比一年吃紧。眼下北半球在极冷和雪灾
中徘徊,而南半球洪灾、地震密集暴发,自然灾害的围追堵截使那些浪漫主义的轻言“战
胜”,听起来有些可笑。再有,那些轻言战胜的豪情,另有十分不智的地方。因为它常常会
消弥人们的敬畏心,使人类的行为显示出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幼稚,甚至于变得更无所顾忌。
(《中国青年报》)
该段分为三层,“人定胜天”或“我们又一次战胜灾难”之错,一是源于对灾害认识的
无知或自欺,一是源于对现实情况的忽略与警觉,三是对自己思想的危害有盲点。
⑵认识局限
河北魏县、山西河津、甘肃金昌等地,都制定了将孝与不孝作为干部提拔的标准。对
此我们也要用分析的眼光看到他们的探索与努力,更要看到这样做的局限与危害。孝,是
一个很传统的字眼,古代有着丰富而鲜明的指向,在宗法制度社会里起着非常重要的社会
维系和调节作用;但是在一个制度日益健全的公民社会里,孝的内涵变得模糊,人们对孝
的认识也比较混乱,所以将孝与不孝作为干部提拔的标准显然有失科学与公允。
“孝子”古之有说,简言之,就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但别忘了,古之还有“忠孝不
能两全”的观点。分析某些“不孝”现象,也确有儿辈抵制父母不正当的要求、不合时宜
的旧观念的问题。比如,儿辈发现父母有贪污受贿行为,敢于揭发举报,表面看是“逆子”
行为,但实质上彰显正义良心。假若把这种“逆子”行为也视作不孝,那么,也就失去社
会公理和正气。此外,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儿辈与父母争家产,也成为人们分析孝与
不孝的一个视角。解决家庭成员家产争分只能由法庭依法去处理,不能凭什么孝与不孝去
定夺。而评价一个官员“孝”与“不孝”,也需要出台相关具体标准。据笔者了解,至今未
见各地出台这方面的标准,只凭人们“七嘴八舌”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匆匆出台“不
选不孝子”的举措,恐怕就有“一竿子打下一船人”之虑。(《中国青年报》)
中国日益逼近老龄化社会,孝,或许要继续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为这一社会问题的解
决贡献力量,但如简单地将孝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或主要对策,恐怕不现实。因为我
们的社会环境相对于古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想用孝为突破口来解决干部的德行问题,
也是脱离现实,很难达到其预期的效果,正如上述文段分析的那样。
⑶警惕盲从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千百万家长。但这却是一个错
误的口号,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且可能误导几代人。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短时间的,是十几年几十年的,就如同跑马拉松,一开始在起跑线
上就绷那么紧,能跑下来吗?可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几乎成为 “集体无意识”了。“不
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喧嚣,牺牲了多少孩子的童年。而童年的“价值”不只是为将来的生
活做准备。童年本身也是“生活”,而且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生活,童年如果负担太重,不
快乐,就失去了人生美好的序曲,对于将来也会有负面影响的。我们的基础教育之所以存
在那么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缺乏研究,总是在拍脑袋。然
后,大家都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和观念,弄得很紧张。(《人民日报》)
若说人生是田径赛,那它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而童年是人生快乐之源,若为了青
年乃至老年的幸福去过多牺牲童年,那将有可能枯竭人生的源头。
㈡宕开笔墨,围魏“救”赵
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
谓反证法。如人们普遍有种崇尚大志向的价值观,认为“立大志就能成大事”。对此观点,
若要反驳,可以先证明与此相反的观点——立小志更有利于成功——是正确的。
立小志,能培养自己做事的信心,更有利于成功。世界著名撑杆跳高名将布勃卡就深
谙这个道理。他的绰号叫做“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都把自己的目
标定为在原有基础上将成绩提高一厘米。而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过去的记录,将成绩
提高一厘米。当他成功地越过 6.25 米时,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为 6.25
米,没准会被这个目标吓倒。(《西安晚报》)
事物具有辩证性,过分强调一方面的重要,势必导致整个状态的失衡;过分强调志向
的作用,可能会危及信心这一成就业绩的重要因素的存在,从而事与愿违。
㈢将计就计,欲擒故纵
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言行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
从而证明对方言行是错误的。近来若干报道表明,“公民乱说话”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人认
为它既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又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并以此采取不法手段进行打压。假设我
们要批驳这样的认识和行为,我们可以采取归谬法,即顺遂这些人的意愿,让公民去行事,
看由此会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
不对政府工作指手画脚评头品足。相信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主流是好
的。即使在拆迁过程中使用了暴力,那也是由于钉子户暴力抗法。即使将精神正常的上访
户送到了精神病医院,那也是由于上访户没有听招呼。因而,即使你对他们抱有同情,但
也要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讲话,就是讲大局,讲政治,讲稳定。
不说与主流媒体及政府发言人不同的话。政府发言人说发臭发黑的水没有污染,你也
就说没有污染。政府发言人说醉醺醺的司机没有喝酒,是喝水喝醉的,你就是说那个撞死
人的司机向来滴酒不饮,多少年来一直只喝水。
不随意议论还在经常作廉政报告的领导。即使你亲眼看到他受贿,也不乱说。只要他
还没有被“双规”,他就是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你随意乱说,就是诽谤领导,就是
对领导进行人身攻击。
正确理解法律中所讲的自由表达。“言论”与“乱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规定公
民有“言论”的自由,而没有规定公民有“乱说”的自由。至于什么叫“乱说”,可由各地
自行制定标准。公民应该按各地标准执行。如果《宪法》与各地的政策相抵触,以各地的
政策为准。在任何情况下,不要搬出法律为自己的乱说辩解。如果你这样做了,就等于在
说领导不懂法律,就是进一步的乱说。你进一步乱说,就要对你进一步惩罚。(《中国青年
报》)
由此可见,所谓的“公民乱说话”,是说公民有不同于官方的言论,有举报官方不良行
为的监督,有维护《宪法》精神的自觉。进一步看,反对“公民乱说话”,就是反对正义,
反对异己,反对监督,反对《宪法》精神。于此,不难看出“打压”言行之荒谬。
当然,我们主张学会驳斥,不是要存心给谁对着干,而是要学会擦亮自己的眼睛,不
为外界的纷攘所迷惑;不是存心要在鸡蛋里挑出骨头,而是要让每一个人学会用分析的眼
光看待周围,避免在盲从中误陷悲剧的泥淖。
【热身训练】
选择适宜的方法,创写一个文段,反驳如下观点。(任选两题作答)
1.开卷有益。
2.再苦不能苦孩子。
3.适应社会是人格高尚的必要条件。
4.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文段】
1. 若开卷有益,那为何昔日京师国子监内的莘莘学子,夙兴夜寐,焚膏继晷,最终大
多只能成为填八股的能手,皇帝的奴仆?若开卷有益,那为何赵括少时熟读兵书,纸上谈
兵无人能及,而长平一战不但他的四十万部下全被活埋,连他自己也成了秦军的剑下鬼若
开卷有益,那为何王明能把“马列主义”倒背如流,却在我党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张“御
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导致了红军遭遇重大损失?
2. 再苦不能苦孩子,剥夺了孩子全面体验人生的权利。全面体验人生,感受人生苦乐,
有利于人格健全发展,正如忠民同志说的一样,“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承受一些磨难,不
要打着关爱的大旗,剥夺孩子疼痛的权利,毕竟直面过风雨,迎接过彩虹,才是完整而健
全的人生。” 再苦不能苦孩子,架高了孩子适应社会的门槛。孩子迟早要走入社会,直面
社会生活的繁杂与艰辛,而人为创设小环境,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将来怎样面对世
间的风雨?再苦不能苦孩子,弱化了孩子人生之基,使其缺少足够的精神去成就未来。无
数成功的人士在谈论自己成功的历程时无不感谢曾经的苦楚。
3. 若说适应社会是人格高尚的必要条件,那么屈原不是人格高尚者,因为他是“举世
混浊而我独清”者;若说适应社会是人格高尚的必要条件,那么岳飞不是人格高尚者,因
为在主和的声浪中他不能适应其中;若说适应社会是人格高尚的必要条件,那么还有很多
人都不是人格高尚者,因为他们是那个社会的少数反对者。
4. 有志者事竟未能成功。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
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
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
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
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
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